輪迴:
至少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就開始講要搞好落實素質教育了。
因為小學生的書包太重,補課太多,競爭太激烈,壓力太大。
那是96年還是97年左右。
可能有的小朋友不信,我特意找了一下資料證明我沒扯謊。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總結廣大教育工作者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中小學要從『應試教育
』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1994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了第二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各地要抓素質教育改革試驗區。
素質教育是什麼?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說白了就是不能以主課學習成績為唯一目標,不能以升學成績為唯一目標。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不知道現在還提不提德智體美勞這個詞。
但實際上是怎麼樣的呢,每年都下文件,每次文件一下,主課老師佔用輔課的問題就消停一段時間,然後過了風頭繼續。
而且至少在我小時候,就開始打擊學校老師補課了,但沒哪個老師不給學生刻意補課的,你不去他家補課還區別對待你。
而且還打擊老師拖堂的問題,不准佔用學生課間休息時間和放學時間。
最後這些措施可以說收效甚微。
小時候我當然不懂為什麼。但現在我知道,體系內有一些有識之士,就算這種人掌握了一定權力,想改革,但是面對龐大的體系本身,這種努力也是杯水車薪,有心無力的。
在教育體系里,這個唯一的方向就是科舉。以升學率為唯一目標。
其實就是練蠱似的篩選機制。
宋真宗趙恆曾經做過一首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意思就是你們都得努力讀書啊,等到做了官,就啥都有了。有錢有權有專車有大房子有女人。
說白了這是一種把優質資源全部都集中於一處的必然走向。普通人只有卷唯一的同一條通路,科舉。
自古以來,想當官不過三種途徑,科舉,恩蔭,軍功。
後兩種一般人不用想了。
可能有的人會說,誰告訴你讀書的唯一目的是當官的,還不是有出來做律師,做醫生,做商人,做科學家,有送外賣的。
首先,這裡的正經醫生和科學家都是有編製的,都是可以直接學而優則仕
的。然後我並沒有否認說你讀書出來就不能幹別的,我只是說這套體系和古代一樣,主要是為了科舉服務的。古代讀書人一樣出來有賣畫的,有當先生的,有做詩人的,有寫小說的。但古代讀書一樣的主要是為了當官,當官是喜馬拉雅的山頂,爬不上去的沒辦法才幹別的。懂不懂?
本朝一開始讀書出來的都是包分配的,直接就是幹部,讀個中專都可以包分配,很多小朋友可能不知道吧。
其實現在很多領導的正經學歷就是中專,但不要看不起中專,80年代讀中專的都是當地的天之驕子了。
後來是因為讀書人越來越多,提高了當官門檻而已,又加了一步,公務員考試。不包分配了。
但恩蔭制還是延續的,只是普通人享受不到而已。
就相當於以前特殊時期,霸業初定,人才匱乏,位置多,書生少,秀才都可以當官,後來發現不行,舉人才可以,後來名校畢業的舉人出身都不行了,必須進士,而且進士還分三等。
其實現在搞的這一套和古代差不多。
古代進士分三甲,一甲、二甲、三甲。三甲中的一甲賜進士及第
(狀元探花榜眼),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值得一提的是曾國藩就是同進士出身,他一輩子都忌諱別人提這個,覺得不光彩。實際上在那個時代已經是學霸中的學霸了。道光三十年(1850),全國人口總數約4.3億,而當年錄取進士212名,佔總人口的0.0000493%。2020年清華北大的招生人數為7173,佔全國總人口的0.00051%。這個比例是清代進士的10.3倍。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名進士相當於是從清北學生中十里挑一。
當然,實際上考取進士還不能直接和考取清華北大比,因為清北出來也不能直接當官,而且,當了官不懂規矩也得挨削(東北口音)。
現在呢?
公務員考試也分幾等,國考,省市區考,選調生
考試。一樣的意思,差別不大。很多人都沒搞明白我朝教育體制的根本,其實就是古代科舉
的傳承,而且傳承有序。那些不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孩子不能說是異類,只能說不是體系本身的主要培養目的。精英全在體制內這個說的雖然不完全,但也大差不差。
精英主要在體制內,要麼依附於體制生存。
這個都沒搞懂,還在這裡混呢?方向和本質都不清楚,迷迷糊糊就過一輩子。
比如,我舉個例子,廣州長期被認為是改革開放的前沿,但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廣州國有經濟的佔比長期超過百分之六十。
比如曾經有一篇讚美型的報導說2022年,全市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11719.4億元,佔全市GDP的40.6%。
深圳其實也差不多。
很多人沒搞明白,我國是一個公有制
經濟占絕對主體的地方。雖然大部分人進不了這個體系。因為民營經濟容納了主要的就業人口。但整個經濟體系還是公有製為主體的,並且不可能改變。當然教育體系自然而然的還是以選拔當官的人才為主了,而且確實考公務員一直是畢業生的最優選擇。那些受恩蔭的不算,
你就是把鄉鎮的很多人都算公務員編製,全國才需要多少公務員?可能也就不到800萬吧。而且每年空缺出來的崗位才多少人?
幾種考試加在一起也就需要錄取二十幾萬人吧?
每年大學畢業生有多少?
本科生研究生加一起至少是一千多萬。
而且你要想,不是讀個書就可以考上大學的,很多人都去讀中專或者不讀了直接去工作的。
能不卷嗎?
所以你現在知道了,素質教育始終只能是一個希望,一句空口號的原因了。
說簡單一點,就像這裡靠譜的投資渠道很少一樣,靠譜的就業機會也很少。千軍萬馬只能過獨木橋,你只能寄希望於鯉魚躍龍門
。你能像日本那麼搞嗎?你那麼搞了,學生家長樂意?不得鬧?本質問題就是正經途徑就那一條,教育體系必須為之服務,讓你們練蠱,篩選出科舉最厲害的人來,淘汰掉其它考試能力不行的。管的越嚴,越卷,就越得家長的心。懂不懂?
兜底都沒有,你還想學日本呢,門都沒有。你知道公務員的醫保社保和隱形福利與體制外的人有多大差距嗎?自己去查。
日本學生是你們絕羨慕不來的。
就寫這麼多吧,感覺寫超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