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39篇帖子。
(轉載知乎)中國為什麼有日本人學校?
21楼 JosephHeinrich 2024-7-13 22:12
流浪的兔子先生:


其實不只有日本人學校,韓國人學校也有,還有很多隻招收外國籍的國際學校,針對的是在華工作的外國人子女。這個是國家政策,外國人子女如果父母都是外國人是不能上國內的公立學校

22楼 JosephHeinrich 2024-7-13 22:12
作者:之乎者也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5591934/answer/352356085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改革開放,大量外資以及外企人員進入中國,一般發達國家盡量不讓夫妻異地分居,那樣會造成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兩口子都在一起,自然孩子也要過來,這些孩子的教育就是個大問題。
可以說,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本國公民都要接受本國教育,這是灌輸本國意識形態,培養本國公民意識,凝聚本國民族認同最重要的手段,沒有之一。
讓本國的孩子接受其他國家的基礎教育,以後很可能就是對接受教育的國家更有認同感。
所以一般駐華外國人是不願意讓自己的子女去中國的公立中小學上學。
ps:我個人建議,沒有在國內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人,不能在中國的黨政機關任職,因為他們未必認同自己的中國公民身份。
為了解決大量的日本駐華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經雙方協商,中國可以允許日本在中國建立日本人學校,讓在華日本小孩接受日本教育。
這種學校本質上就是日本的普通學校,只不過是花錢建立在中國土地上。
個人認為這些學校完全沒必要反對,因為迴旋鏢很快會落到我們自己頭上。
未來中國人一定會大批出現在全世界,也會面臨今天駐華日本人的情況。
要麼中國人夫妻兩地分居,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國內帶孩子上學。
要麼中國人夫妻都在國外工作,孩子扔給上一輩在國內上學。
要麼讓孩子去當地的學校上學而放棄中國的義務教育?
不管哪一種,對孩子都不好。
最好的就是在海外中國人集中的地方建立中國人學校,讓中國人的孩子接受中國的教育。
那我們就要接受今天在中國的日本人學校,反正對我們現實也沒啥影響,等到日本在中國的投資越來越少,只剩下單純的定居者,那就沒有必要給他們保留那些學校了。


23楼 JosephHeinrich 2024-7-13 22:12
作者:Julian Wong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5591934/answer/289322658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外國人學校,是在本地以外國學制運作的學校。多數是外國人帶同家庭在本地工幹數年,子女有讀書需要而設。這些學童在本地讀書,也不見得會留在本地發展,所以不會選讀本地學校。他們將來可以回老家接着讀。極少數本地家長打算將來移民,或子女移民,或子女不適合不喜歡本地學制,也會選擇讀國際學校,兼學習外語。我認識有人,子女有類似輕微自閉症之類,卷本地學校卷不來,也是讀國際學校的。
這個在港很常見,香港英美法德國際學校都有,我相信在外國也有大量外國人學校的。經常見學生出入,說自己母語,鬼仔拿着欖球,鬼妹拿着網球拍,日本人學校的小朋友往往穿棒球服。逃學威龍那間Adam Smith國際學校是虛構的,真實校址就是香港日本人學校。漢基、蘇浙好像是香港的中國人學校,講普通話,怎樣考、考不考高考不知道。但據我所知考本地試都能報大陸大學,他們不太可能有大問題。
說甚麼不讀本地學校不要來,你說了算?用你補助了?他們是私校好嘛?在香港一個月學費要高幾千幾萬塊,在大陸也不會便宜。他們學制下實行他們的愛國教育要你管?外地中國人學校是不是也不能讀中國文化了?中國有外國人學校沒甚麼,反映多人來工幹。但外國少中國人學校,要麼是少中國人外出公幹,要麼是反映外國小朋友不會留在中國發展,外國的中國小朋友卻會在外地讀書發展,不打算回來讀書,甚至回來工作生活。不要連為何羞恥都搞錯好嗎?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5%9C%8B%E9%9A%9B%E5%AD%B8%E6%A0%A1#%E9%A6%99%E6%B8%AF
開辦小學和中學程度課程[編輯]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備註
  
香港美國學校
   American School Hong Kong
  

  
美國國際學校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
  

  
香港澳洲國際學校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 Kong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
   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ng Kong
  

  
宣道會國際學校
   Christian Alliance International School
  

  
協同國際學校
   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ng Kong
  

  
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
   Carmel School
  

  
漢基國際學校
   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德思齊加拿大國際學校
   DSC International School
  

  
愉景灣國際學校
   Discovery Bay International School
  

  
智新書院
   Discovery College
  

  
啟新書院
   Renaissance College
  

  
德瑞國際學校
   German Swiss International School
  

  
哈羅香港國際學校
   Harrow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 Kong
  

  
香港學堂國際學校
   Hong Kong Academy
  

  
香港國際學校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香港日本人學校
   Hong Kong Japanese School
   小學部香港校及中學部
  
賽馬會善樂學校
   Jockey Club Sarah Roe School
   英基學校協會 轄下特殊學校
  
啟歷學校
   Kellett Schoo
  

  
蘇浙小學國際部
   Kiangsu & Chekiang Primary School
  

  
蘇浙公學國際部
   Kiangsu-Chekiang College
  

  
韓國國際學校
   Korean International School)
  

  
香港法國國際學校
   French International School "Victor Segalen" of Hong Kong
  

  
只開辦小學程度課程[編輯]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備註
  
畢架山小學
   Beacon Hill School
   英基學校協會轄下
  
白普理小學
   Bradbury School
   英基學校協會轄下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
   Christian Alliance P. C. Lau Memorial International School
  

  
清水灣小學
   Clearwater Bay School
   英基學校協會轄下
  
己連拿小學
   Glenealy School
   英基學校協會轄下
  
康樂園國際學校
   INTERNATIONAL COLLEGE HONG KONG HONG LOK YUEN (PRIMARY SECTION)
  

  
香港日本人學校
   Japa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小學部大埔校
  
堅尼地小學
   Kennedy School
   英基學校協會轄下
  
京斯敦國際學校
   Kingston International School
  

  
九龍小學
   Kowloon Junior School
   英基學校協會轄下
  
大嶼山國際學校
   Lantau International School
  

  
挪威國際學校
   Norweg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劍津英國學校
   Oxbridge British School
  

  
山頂小學
   Peak School
   英基學校協會轄下
  
鰂魚涌小學
   Quarry Bay School
   英基學校協會轄下
  
沙田小學
   Shatin Junior School
   英基學校協會轄下
  
蒙特梭利國際學校
   The International Montessori – an IMEF School
  

  
穆民國際學校
   Umah International Primary School
  

  
思貝禮國際學校
   Shrewsbury International School
  

  
只開辦中學程度課程[編輯]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備註
  
啓思中學
   Creative Secondary School
  

  
協同國際學校
   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
  

  
沙頭角國際學校
   International College Hong Kong
  

  
港島中學
   Island School
   英基學校協會轄下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King George V School
   英基學校協會轄下
  
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
   Li Po Chun United World College
  

  
沙田學院
   Shatin College
   英基學校協會轄下
  
崇正中學牛津國際公學
   TTMS-OIC
  

  

24楼 JosephHeinrich 2024-7-13 22:13
某匿名用戶:


接受「日本對華ODA(日本政府對華開發援助)」的代價之一。
日本政府對華開發援助(概要)​
www.cn.emb-japan.go.jp/oda/summary.htm

25楼 JosephHeinrich 2024-7-13 22:13
作者:周伯通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5591934/answer/280117939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兩國互相在對方國家建學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增進交流的需要嘛,但用建學校來搞別的事情,就讓人不得不防。日本就喜歡用學校來掩飾,搞些偷雞摸狗的事情。
比如1901年,日本在上海搞的學校,叫東亞同文書院,培養了大量的間諜,為後來日軍入侵提供情報服務,這學校1945年停辦,回日本後在東京建了東亞書院,開設有中文班,80年代,重新來到中國,做一些教育交流的工作。
日本對中國非常有執念,幾千年的執念,一直放不下,在漢朝的時候,島上面有100多個國家,一個個地搶着來上貢,他們朝貢帶來的東西是小魚乾,然後對漢光武帝說:「我很好得,你一得就能得到我!」 光武帝說:「我不想得到你!」架不住他們死纏爛打,光武帝只好說:「我承認你們是中華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總行了吧?」他們還不相信,於是光武帝刻了一個金印給他們,上面寫着:漢倭奴國金印,正式將日本納入大中華圈。

古代皇帝對周邊這些國家很煩的,誰想藩屬他們呀,都是上杆子上架主動要求我們藩屬,這藩屬和現代殖民完全是兩碼事,殖民能搞很多錢回來,藩屬呢,要送很多錢出去。特別是日本,每年帶着小魚乾來朝貢,小魚乾在路上被他們吃的都差不多了,漢朝皇帝還得賞賜大量金銀給他們,有一次日本人自己也覺得送這樣的禮丟人,於是他們就把自己隨行的女人和男人,挑出個頭高一點的一些送給光武帝,後來光武帝把送來的男人都退給他們了。
日本人從來都不拿自己當外人,常常以中華正統自居,所以1901年在上海建學校的時候,提出的口號是:拯救中國。他們並不認為這是對中國的侵略。當時東亞同文書院的創辦人荒尾精看到的大清是滿目瘡痍、民不聊生,與往昔書本上看到的「天朝上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當很多人都去西方求發展的時,荒尾精卻要來中國,日本陸軍大臣大山嚴就問為什麼?荒尾精說:「中國要被西方人禍禍完了,我們應當取得他!」 他都想好了年號了,就叫「宋朝」,定都「東京」,就是河南開封那地方。

為什麼國號叫宋朝呢,而不叫唐朝呢,雖然日本來唐學習的人很多,但大唐總看不起他們,三天兩頭揍他們一頓。而宋朝呢,是公知治國,對世界都很友好,誰揍他他就給誰銀子。日本人在宋朝得益最多,日本很多中華寶物都是宋朝時候搞去的。
在宋朝時,日本還帶了很多婦女過來「借種」,當時叫「度種」,宋人周輝記錄如下:「偶遇倭國一舟漂泊在境,一行二三十人,至郡館,婦女悉披髮,遇中國人至,擇端麗者薦寢,名曰度種。」
後來南宋亡了,日本上到天皇下到平民,全國穿孝服,朝西跪了三天。《心史》記載:「彼知大宋失國,舉國茹素。」所以日本人認為中華文明沒了,只有他有資格來拯救中華文化。

都承認你是中華一份子了,他還不行,他非得要把全部的土地拿到手。於是在清末搞了這個「東亞同文書院」,這書院只招收日本學生,外人不得進入,為了刺探情報,這些畢業的學生,都留起了清朝人的辮子,裝扮成中國人,書院的歷屆學生對中國進行的長達四十餘年實地調查,旅行線路700餘條,遍及除西藏以外的中國所有省區,內容涉及地理、工業、商業、社會、經濟、政治等多方面,在當時,日本人比中國人還了解中國人。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里寫道:「上海東亞同文書院教給學生幾年的姦細之術,然後把學生分配到政府機關或各個公司。有些人紮根於中國老百姓的生活中,終身做姦細。」
日本賦予了自己的行為以極強的正義感,培養了大量的職業間諜,他們的校歌是這樣的,「日本少年向中國遠航,一百五十人弦誦一堂。若問吾輩何所思,將見東亞萬里無雲乾坤朗。。。」,後來爆發侵華戰爭中,這些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學校教務的根津一說道:「諸君通曉華語,又多少熟悉中國事,所以希望諸君暗察敵軍軍情及其他內情,為天皇效力。」
客觀上說一下清末的日本,那時國內老百姓並不仇日,可以說是相當的親日,日本也為中華進步青年提供了不少幫助,很多留日之學子後來都回來救國。這也反映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誰得到群眾的支持,誰就能贏。
當時乾的是朝廷的清軍,老百姓已經對朝廷徹底失望了,巴不得有外人干翻它呢!後來全民一致抗日,是因為日本屠殺平民啊,失去了中國的群眾,他變的啥也不是,最終必然是失敗。
上海東亞同文書院最後一任校長是本間喜一,回日本後辦了愛知大學,他將書院遺留資料全部移至該校,愛知大學官網在學校介紹里,自豪地將校史追溯到1901年的上海東亞同文書院。本間喜一希望這所學校專門培養國際視野的人才,他對中國念念不忘,說「中國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給我們一頓猛誇。這個學校除了孔子學院外,還有東方哲學,中國歷史,當代中國,中國研究等專業,附屬機構有: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

日本這個國家是世界經濟的照妖鏡,一旦他要學習哪個國家了,就等於默認了這個國家已經是世界老大,如今他們又提出認真向中國學習,現在在中國的日本學校,他們學習中國古代史、中醫、詩詞歌賦、以及孔孟之道,然後深究,比我們的孩子還厲害,在這一點上,我是欽佩他們的,但是你學習歸學習,你總不能老走這樣的路:我學誰,我就想弄死誰。
雖然戰後,日本一直在搞中日友好文化,每年有專門的經費給到中國文化人,讓他們寫文章、寫書,參加各種文化論壇活動,宣傳日本人的溫柔善良可愛大方,日本是個禮儀之邦等,但是誰信呢?
日本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創傷實在是太大,再加上戰後死不認錯,把一些戰犯供奉起來,這種行為是得不到中國人民原諒的。以後還是少搞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吧,再惹眾怒一次,地球上就沒有這個國家了。
有人問,和平時期不打仗,日本間諜能幹啥?我的答覆是:他們隨時準備打仗!因此我對國內的二狗子告誡一句:一日之縱,數世之患。

26楼 JosephHeinrich 2024-7-13 22:14
最初是為了賺錢,後來是被錢懵了心智,被錢控制了。
一直以來考核地方政府主要官員政績的主要標準就是經濟。所以…。
人們常說做人不能又當又立。
還是那句,不管是公知,還是精日,還是二狗子,都是自己培養的。現在就是老百姓反對,因為普通人知道,國不安民不穩定,我們就沒有地方躲。也不是說不是普通老百姓就不愛國,但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沒有選擇,也不會選擇賣國是真的。而有些人是有選擇的,這也是真的。


作者:蘅芷清芬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5591934/answer/260402198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7楼 JosephHeinrich 2024-7-13 22:14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5591934/answer/295944923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猜為什麼世界各地同意中國人開這麼多孔子學院呢?
有錢就行啊




再看看日本,橫濱中華學院,還是孫中山先生創辦的,百年老店了





28楼 JosephHeinrich 2024-7-13 22:14
老瑞:


日本有中華學校吧?
你了解過嗎?

29楼 JosephHeinrich 2024-7-13 22:15
因為中國有日本人生活,日本家庭。
又不想孩子上中國學校,別上個學再發現原先日本的歷史課都是瞎編可咋搞,去了中國學校,孩子們知道你是日本人的小孩,當學到歷史課侵華戰爭,南京大屠殺,你覺得中國小孩怎麼看日本小孩,你問問日本人自己敢嗎?
壓根就不敢,好吧!
只能日本人上日本學校,這樣好歹還是受到日本教育,以後會去日本還能生存。
要是讀了中國學校受了中國文化,回去日本;
1、看歷史博物館估計都得告博物館欺詐吧。
2、會憎恨日本政府歷史上做的種種讓人恨的牙癢的侵略行為吧。
3、日本孩子的心理估計都會很扭曲吧。
你說呢……


作者:郭小妮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5591934/answer/260808117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0楼 JosephHeinrich 2024-7-13 22:15
因為有來華日本人子女教育的需求。
很多來華的外國人有子女教育的需求,但是其只是中短期內在華停留工作,來中國讀三五年的話孩子還怎麼回國發展呢?你能想像你去韓國日本讀兩三年高中在回國參加高考嗎?因此不可能也不太願意讓子女進入中國本土的教育系統。因此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外國人學校」。比如上海美國人學校就相對有名一點。
同時根據中國法律,類似的外國人學校是禁止招收中國學生的。
其實隨着我國經濟水平和外交事業的發展,外派的工作人員也越來越多,人性化的需求逐漸提升,也出現了很多中國人學校,只能把子女留在國內天各一方的情況越來越少了。


作者:Rico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5591934/answer/260532753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