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3488563/answer/31269106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馬來西亞的華人主要有三個來源,主要有:
第一種:明清前,前往東南亞的「峇峇娘惹」 。這個人群我接下來會詳細說。
第二種:是鴉片戰爭後被英國人聘請前往東南亞做勞工的華人,還有一部分是前往東南亞做生意的沿海商人。
第三個很重要的,就是現代通過《第二家園計劃》前往馬來西亞定居的中國人。
大馬華人「峇峇娘惹 」明清的時候,鄭和率船隊下西洋,在經過馬六甲的時候,有一部分隨行人員就留在了當地。他們稱為土生華人或者海峽華人
。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
峇峇娘惹由於跟當地土著的聯姻通婚,而且時代已經非常久遠了嘛,很多後代都不會講中文了。但是呢,還保留了一部分中華文化傳統習俗
在服飾、生活習慣上已經和當地土著有很多的融合。其中有一部分人,他也不會講中文了,他對中華的身份認同比較模糊。但是馬來西亞官方仍然把他當做華人。
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對自己的「華夏身份」極其認同!不願意拋棄自己的華夏身份。這部分峇峇娘惹,比如說很很著名的一個叫——辜鴻銘
他出生於檳榔嶼辜鴻銘的父親是華人母親呢是馬來西亞和葡萄牙人的混血。在多元文化下出生的他,最終可以學貫中西,回到大陸為官,教學,非常成功。
辜鴻銘(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
英屬海峽殖民地檳榔嶼人(今馬來西亞檳城),留學英、德、法國14年,,學博中西,故人稱「清末怪傑」、「清末狂儒」,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
的中國第一人。
馬來西亞工會的創始人陳禎祿
,他本身呢是誕生在馬六甲的土生的峇峇華人,可是他有個這樣的想法:
「華人如果不愛護華人的文化,英人不會承認他英人,巫人也不會承認他是巫人。結果他將成為無祖籍的人,世界上只有豬牛雞鴨這些牲畜,他是無所謂國籍的。所以呢,華人如果不愛護自己的華人文化,便跟牲畜無異。
「失掉自己的文化熏陶的華人,絕對不會變得更文明,一個人的母語,就像一個人的影子,不能夠跟他本身分離。
這裡說個題外話,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三次比較大的移民浪潮
一個叫做——下南洋
一個叫「闖關東」一個叫「走西口
」
下南洋,成就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海外華人
,以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還有東南亞眾多的華人群體,闖關東保住了東北,走西口呢穩定了內蒙。
大馬華人的身份認同馬來西亞的華人,是海外華人中對中國人最友好的群體,很多人對中國的情結特別嚴重,普通的中國人,通常只會講普通話和方言,可是馬來的華人基本上又會廣東話、閩南話、客家話
、當地的方言、英語、馬來話。
所以他們的語言上都是,非常有才華啊。
有一次我在當地,有一種叫做Food Court的餐館裡吃飯,這種Food Court,類似於我們中國的大排檔聯合體。有一個做肉骨茶
的檔口,在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裡,我看到一個獎盃,幾張獎狀,這個獎狀呢不是什麼「金牌海南雞米飯
」,也不是大馬某某星級廚師,更不是大眾點評五星店,獎狀上寫的是什麼呢?
支持華教,功德無量
而且像這樣的證書,我居然在很多華人的餐館,裡面都能看到。可見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身份的認同歸屬感
我當時還忍不住問這個華人老闆:你為什麼支持華教呢?老闆很溫馨的說:
因為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一直是個Banana香蕉人
啊!
很樸素的幾句話,聽着卻讓人非常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