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水沉舟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521751306895792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以前也挺反感「動不動就怪原生家庭」的。總覺得像是在推卸責任,像是一個人不夠努力、不夠堅強時,用來給自己找的一個台階下。
但後來我慢慢改變看法了。
我發現我們這代人,其實不是真的要把所有錯都甩給父母,而是我們終於有機會,也有語言,去正視並命名那些一直藏在角落裡的傷。
你知道小時候那種「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嗎?你被打了,被吼了,被忽略了,甚至被輕描淡寫地羞辱了,可你只能跟自己說:算了,他們是我爸媽。
那種情緒就像垃圾一樣,被你一層一層壓在心底,蓋上「我懂事了」「我長大了」的土。
可這些東西不會真的消失啊,它們會變成你情緒失控時說不清道不明的痛,變成你在人際關係里莫名其妙的退縮和自卑,變成你一次次自我否定卻不知從何改起的無窮迴圈。
當我們說「是原生家庭的問題」,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指責誰,而是終於有一個出口,讓我們可以承認自己曾經是受傷的,也終於不再把一切都往自己身上怪。
但我也確實見過那種人,把「原生家庭」當成擋箭牌,哪怕三十多歲了還說自己「童年陰影」,動不動就情緒綁架他人,彷彿全世界都得為他的不幸讓路。
這種人不是在療愈過去,是在消費過去,是在逃避承擔。
我想說,**父母是我們生命的起點,不是我們命運的終點。**你可以承認他們曾讓你受傷,但你更要有勇氣說:「好,我知道這不是我的錯,但往後的人生,我來做主。」
我也在試着這樣練習。
我有很多情緒問題,控制欲、逃避、理想化、時而冷酷時而自卑,我曾經很痛苦地想「我是不是天生壞掉了」。
後來我才意識到,那些我以為是我性格的「缺陷」,其實是曾經我用來保護自己的「盔甲」。我不怪它們了,也不怪父母了,但我想慢慢把它們脫下來。
我們不該一味怪父母,但我們也不該繼續壓抑自己。我們應該學會看見那個曾經受過傷卻還努力長大的自己。
這才是和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