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01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現在人動不動怪罪原生家庭?
28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7 22:42

維修火車內外胎:


一句話,不想努力!

那個富人家族一代目不是吃的苦中苦才讓後代崛起的!

如果窮人都和富人比感覺自己躺平算了,那富人高興得很,那樣富人可以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28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7 22:43

我奶去世的時候 我爸處處看我不順眼 時不時哄一句還想打我 我奶在世的時候天天說小時候最疼我了 可是那是我三歲之前的記憶了我什麼也不記得了 直到她的葬禮 有幾個親戚跟我說 你奶奶小時候最疼你了 你連一滴眼淚都沒有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沒感覺 可能內心有一點點吧 (從我三歲之後就把我從她身邊帶走 幾十年沒見一面 這次葬禮走的突然)然後我去我媽那裡 我爸也處處看我不順眼 我媽就跟我說 你爸可能也是心情不好 理解理解。好 我理解 後面我侄女過來 我爸突然來一句 你看那還有一副棺材 那是給你爺爺準備的 我真不知道怎麼說 我爺爺聽沒聽到我不確定 但是在怎麼沒文化也不應該這樣說 況且是我奶奶剛去世 但是我侄子沒說話 低着頭走了 現在想想回頭看 我那上小學的侄子都比活了幾十年的老頭懂事



作者:知乎用戶欲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7776173908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8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7 22:43

jacky:


問主過得很幸福了嗎?從小到大就一帆風順嗎?


28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7 22:44

大白兔斯基元帥:


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聽我爸的忽悠在買房合同上籤了字,以我的名義。

285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23:26

木木三:


那怪我自己啊?

286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23:26

作為一個九零後的家長真心想問:什麼是好的原生家庭?對於現在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等孩子大了之後全款買房,買車又有能力去支撐他上學期間的各種愛好,旅遊,休閒等等來說都不太現實。那這些都屬於不好的原生家庭麼?滿足孩子提出來的大部分物質需求是一個好的原生家庭必備的麼?是不是這樣來說,以國內6億人月收入都不足一千元的現狀來說,大部分都屬於需要被罵的原生家庭?




作者:何春天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523950617041364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87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23:27

機械拷問者:


其實經常成為被怪的除了原生家庭還有,配偶,資本,制度,老闆,異性,境外勢力,權貴等等。只敢怪原生家庭的在我看來是最軟弱的一幫,因為怪原生家庭是受到的抵抗最小的一個。

288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23:27

作者:清水沉舟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521751306895792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以前也挺反感「動不動就怪原生家庭」的。總覺得像是在推卸責任,像是一個人不夠努力、不夠堅強時,用來給自己找的一個台階下。


但後來我慢慢改變看法了。


我發現我們這代人,其實不是真的要把所有錯都甩給父母,而是我們終於有機會,也有語言,去正視並命名那些一直藏在角落裡的傷。


你知道小時候那種「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嗎?你被打了,被吼了,被忽略了,甚至被輕描淡寫地羞辱了,可你只能跟自己說:算了,他們是我爸媽。


那種情緒就像垃圾一樣,被你一層一層壓在心底,蓋上「我懂事了」「我長大了」的土。

可這些東西不會真的消失啊,它們會變成你情緒失控時說不清道不明的痛,變成你在人際關係里莫名其妙的退縮和自卑,變成你一次次自我否定卻不知從何改起的無窮迴圈。


當我們說「是原生家庭的問題」,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指責誰,而是終於有一個出口,讓我們可以承認自己曾經是受傷的,也終於不再把一切都往自己身上怪。


但我也確實見過那種人,把「原生家庭」當成擋箭牌,哪怕三十多歲了還說自己「童年陰影」,動不動就情緒綁架他人,彷彿全世界都得為他的不幸讓路。

這種人不是在療愈過去,是在消費過去,是在逃避承擔。


我想說,**父母是我們生命的起點,不是我們命運的終點。**你可以承認他們曾讓你受傷,但你更要有勇氣說:「好,我知道這不是我的錯,但往後的人生,我來做主。」


我也在試着這樣練習。


我有很多情緒問題,控制欲、逃避、理想化、時而冷酷時而自卑,我曾經很痛苦地想「我是不是天生壞掉了」。

後來我才意識到,那些我以為是我性格的「缺陷」,其實是曾經我用來保護自己的「盔甲」。我不怪它們了,也不怪父母了,但我想慢慢把它們脫下來。


我們不該一味怪父母,但我們也不該繼續壓抑自己。我們應該學會看見那個曾經受過傷卻還努力長大的自己。


這才是和解的開始。


289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23:27

作者:米江山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518257045652431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現在人們動不動就怪罪原生家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心理學知識的普及

隨着心理學知識的廣泛傳播,人們對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精神分析理論強調童年經歷對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這使得人們更容易從原生家庭中尋找自身問題的根源。

社會壓力與自我認知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面臨各種壓力,當遇到困難或出現心理問題時,怪罪原生家庭成為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能幫助他們緩解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將部分責任歸咎於外部因素,同時也有助於更好地認識自我,理解自身性格、行為模式的形成原因。

家庭關係的複雜性

現代家庭結構和關係日益複雜,如父母婚姻問題、親子溝通不暢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子女的成長和發展。例如,父母經常爭吵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影響其人際交往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使得孩子在成年後容易將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或生活中的不如意歸咎於原生家庭。

社交媒體和輿論的影響

社交媒體上大量關於原生家庭問題的討論和分享,形成了一種輿論氛圍,讓人們更容易關注和放大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一些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也經常以原生家庭問題為主題,引起了人們的共鳴,使怪罪原生家庭的現象更加普遍。

怪罪原生家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人們認識自我,但如果過度歸咎,可能會忽視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成長過程中的其他因素,不利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


290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2 23:28

能問出這種話的,要麼是傻,要麼是原生家庭太好了。

我曾經的老師,一個父母健全,能幫助她剛畢業就買車的人,居然能說出來:

那些父母都沒了的學生都沒事,你怎麼能這樣呢?(我單親家庭)

當時我是很不理解,她為什麼能說出來這樣的話,不過後來我想明白了。

因為她根本沒經歷過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她根本就無法理解,所以她就按照她的理解,父母都沒了的,肯定比只少一個的痛苦,既然人家比你痛苦,人家沒事,你卻有事,那一定是你的問題。

人是無法理解無法想像自己沒經歷過的事的

就像我的那位老師和問這個問題的人一樣。

就先不說別的東西了,如果你的父母為了自己開心,從來不帶你出去,每天把你關起來,讓你壓根連與其他人溝通交流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你長大到學校以後,能正常交朋友,還能不膽怯懦弱,那你是這個

如果你學了家庭心理學以後,明白自己的懦弱自怯,其實是因為你父母故意不帶你出去導致的以後,你能不討厭原生家庭,你更是這個

如果你這兩個都符合以後,你還能問出來這個問題以後,那我只能說你離神人很近,但離人真的很遠了

最後,再補充一點

我其實不是少了一個,而是少了三個,我的親生父親出車禍死了,親生母親不要我了,再加上後媽,其實是少了三個



作者:老軍師BYL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416948/answer/190511337152053850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