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
咖啡界最大的bug,就是把Americano和American coffee都翻译为了美式咖啡。但无论是哪一个,在英语里都不是常用说法,你随便问一个美国人什么是Americano,他大概率不知道。虽然星巴克的菜单上有,他们也不会知道,因为他们不喝。不要觉得奇怪,你去饭店喝茶,都有龙井、铁观音、碧螺春,大红袍,但随便拎一个中国人出来,问,大红袍是红茶吗,99.999%的概率会说是,因为他们没喝过,再问,普洱茶是绿茶吗,99.9%的概率也说是,虽然喝过,但分辨不出来。
Americano不是美式咖啡,是意式咖啡,从名字上来看就知道不是英语,是意大利语。意式咖啡是由意式咖啡机通过蒸汽压力萃取的咖啡,这个定义我想大家都没什么异议吧,Americano是由espresso加水而来的,那也是意式咖啡,只是被稀释过的。
那不用意式咖啡机也能做咖啡吗?也可以,事实上意式咖啡机发明的比较晚,1901年才发明,真正在全球普及还是1960年代以后了。
那没有意式咖啡机之前,难道人类就不喝咖啡了吗?不,照样喝咖啡,喝法就是像中国煲凉茶一样,直接用水去煮咖啡粉,连渣一起喝。
后来,聪明的人类发明了滤网/滤纸这个东西,那就不用和着水一起煮了,只要把咖啡粉放在过滤网/滤纸上,然后往上倒开水,下面用水杯接着就可以了,这种简易版仍然是目前欧洲人在家里喝咖啡最普遍的方式,他们第一次接触咖啡都是这种类型,普通家庭是不会买意式咖啡机的,那玩意很贵,最便宜的都要700-800美元,对于他们来说太不划算了,都可以去咖啡馆喝很多年的咖啡了。

但这种过滤出来的咖啡,毫无疑问不是浓缩的,都是淡淡的味道,可以说,在意式咖啡机发明之前,人类喝的都是这种被稀释过的咖啡。
后来,聪明的美国人又发明了电滴滤壶
(实际是德国人发明的,美国人成功推广),那就不用手工操作了,会自动均匀淋水下来,这就是现在美国人最常见的喝咖啡的方式,所以也有人说这种叫American coffee,但实际上最常见的说法是drip coffee或者brewed coffee
或者filter coffee
。你去麦当劳点咖啡,他都是用这种电滴滤壶做出来的咖啡,不是肯德基那种用意式浓缩机打出来。

过了二战的时候,美国士兵到了意大利,发现意大利人全都是用浓缩咖啡机,这玩意直接喝根本喝不下,于是就往里面加水,稀释成和滴滤咖啡一样的浓度,这就为什么这种稀释的espresso叫Americano的原因。
当然,美国士兵回到美国,肯定不会再用浓缩咖啡兑水了,为什么呢,因为意式咖啡机贵啊,要喝淡咖啡直接用电滴滤冲咖啡和不更香(=便宜)吗?
而且你都用意式咖啡机了,花了这么大的价钱,不加奶或者加糖来调味,而是选择加水,就只为喝一口稀释的咖啡,脑袋进水了。
再次强调,滴滤咖啡和Americano从浓度上来说是接近的,只是没有人愿意用一台贵的机器做一杯便宜的咖啡,这样不符合逻辑。
Americano只在亚洲地区流行,因为亚洲的咖啡文化是后来传入的,家庭本来没有在家喝滴滤咖啡和习惯,在咖啡店那自然而然就直接上意式咖啡机了。
亚洲地区也不能够接受那么浓的espresso,所以加水稀释就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不是每个国家都喝得惯espresso的,只有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欢直接喝,法国人也觉得苦了。
稀释咖啡的方法除了直接给浓缩加水之外,还有第二种方法,就是在萃取的时候多加水,就像我们在煲汤的时候多加水一样,那和把汤收汁后然后再加水还是区别的。
法国人也喝不了espresso,于是在萃取的时候多加一倍水,比滴滤浓,比espresso淡。
德国人也喝不了espresso,他们和美国人一样偏向于喝滴滤咖啡,也非常淡。
咖啡浓度排序:
意大利/西班牙> 法国>德国>美国>韩国
为嘛把韩国拎出来,韩国人超爱喝美式,但他们的美式浓度低到令人发指,星巴克的中杯美式是354ml,同样份数的浓缩韩国人会做到700ml甚至1L,太夸张了。
英国人呢?我一个英国同事,大概40多岁,他说小时候就根本没见过咖啡,周围没有咖啡店,也没有见过哪个英国人喝咖啡,咖啡店是后来读初中的时候才逐渐有的,英国人总体上还是更习惯喝茶的。
他说英国人喝咖啡的品味很差,最常喝速溶咖啡,British have the worst coffee in Europe,这是他的原话。
我想这还不如我们,我们小时候市里至少还有上岛咖啡呢,英国人真的是一点都不western啊。
英国人是最吃不了苦的,去星巴克喝点咖啡的话最喜欢点卡布奇诺和拿铁,实在没有牛奶,那就加很多很多糖,和大部分喝不惯咖啡的中国人是一样的。
英国人喝茶的品味也很差,他们喝的茶包在中国算是最劣质的茶了。而且他们喝茶都要放糖,这在中国是绝对会被鄙视的。
===
第二个bug,把 cafe和coffee都翻译成了咖啡。
Cafe 与 coffee 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