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为何一直对我国的钓鱼岛图谋不轨?原因就在于,钓鱼岛有着不容小觑的战略地位。
|
|
通常所说的钓鱼岛其实是一个群岛,位于中国福建正东、台湾东北的东海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几个岩礁组成,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平方公里,岛上无人长期居住,该群岛即因钓鱼岛而得名。
|
|
对于中日双方来说,无论是中国东出还是日本南下,看似弹丸之地的钓鱼岛都是一个咽喉要道、一个必经之地。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岛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在我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有一条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音同逊)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这就是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第一岛链”,它加上以美军关岛基地为中心,由日本小笠原群岛、硫黄列岛和美国马利亚纳群岛等岛屿组成的“第二岛链”,形成了对中国大陆的双重遏制。在“第一岛链”的中端、我东海方向的正面,是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它们连同日本九州岛,将我东海海域与太平洋分隔开来。这样一来,处在台湾岛东北120海里、介于琉球群岛和我大陆及台湾省之间的钓鱼岛,就有了巨大的军事价值。有分析人士指出,从战略意义上看,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利用,则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日本图谋台湾海峡的桥头堡或前进基地,也会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进一步控制“第一岛链”、遏制中国的关键环节。因此,对我国而言,钓鱼岛是保卫国家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打破“第一岛链”遏制的前哨。
|
|
就海底资源而言,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储备巨大,可达30—70亿吨,而且渔业资源也非常丰富,每年捕量达到15万吨。1969年,联合国下属的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钓鱼岛周围海域海底有着1000亿桶的石油储量,堪称“第二个中东”。按照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说法,该地区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由此可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战略价值是重大的,不仅在于岛屿本身的主权标志,还在于潜在的军事与经济价值。
|
|
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争端,源于19世纪末日本对外扩张,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
|
钓鱼岛历史上就是中国固有领土,在行政上明朝年间隶属于福建,清朝初年起隶属于台湾。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完成的《顺风相送》一书中首次提到钓鱼岛。1561年,明朝的地图便将钓鱼岛纳入中国福建的海防区域内。到清朝,中国与琉球的界线位于钓鱼岛南面海槽一带,已成为中国航海家的常识。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康熙册封使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更加清楚地指出了他赴琉球的海上航路:从福建出发,经花瓶、彭佳、钓鱼各岛北侧,自赤尾屿达姑米山(久米岛)。书中还援引了琉球权威学者的观点:琉球的姑米山乃“琉球西南界上之镇山”,即镇守琉球边关之山。上述历史记载充分证明,中国明清两朝政府一直视钓鱼岛为中国领土,并将其列入中国的海上防区之内。
|
|
1895年1月,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通过“内阁决议”将钓鱼岛编入其版图,并秘密在岛上建立桩标。同年4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攫取了台湾岛及钓鱼岛等附属岛屿。1900年,日本给钓鱼岛起了日本名字“尖阁列岛”,但这一名称是从英文意译而来的(英国人在19世纪末称钓鱼岛为Pinnacle Islands,pinnacle意为尖顶)。
|
|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根据先前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规定,钓鱼岛本应作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归还给中国。但是,二战后美国托管冲绳,并根据1951年的美日《旧金山和约》把钓鱼岛划入冲绳。对此,中国政府当时发表声明:旧金山对日和约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因而是非法的、无效的。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署“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强烈抗议后,美国政府表示,归还冲绳“施政权”对钓鱼岛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响。尽管如此,我们不难看到,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不惜在中日之间埋下钓鱼岛问题的祸根。
|
|
如今,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角力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东海划界、油气资源、战略航道成为双方在东海上的矛盾焦点。
|
|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这“一水”之间,却纠结了太多恩怨。资料显示,东海海域位于中国大陆和日本琉球群岛之间,南北长约700海里,东西最宽处360海里,最窄处不过167海里。 据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靠海各国都有主张自海岸基线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权利。然而,中日相隔这“一水之间”,平均宽度仅为210多海里,这就导致中日各自要求200海里的海域管理权产生了重叠,需要进行划界。但双方在划界依据上的分歧巨大,中国主张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第一项原则,即大陆架原则,划分专属经济区,日本则坚持按照“中间线”划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