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27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已經沒有未來了嗎?
24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2 23:02

羅密歐與忽必烈:


你沒有未來

24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7 17:53

幼兒園不是好孩子:


連j8糧食安全都不能保證,這種國家就是在走鋼絲,有這個風現在,不會有未來的

24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7 17:54

宋增輝:


我們往根上刨刨:

日本現在是美國的殖民地。

它現在已經不算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了,怎麼可能還有未來。

再說簡單點:奴隸沒有未來,分幣沒有的貧民才可能有未來。

24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7 17:54

作者:無意關心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4717076905259499/answer/196180506888294146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邀。

之前的回答提到日本內部人口結構的嚴峻挑戰,以及外部逆全球化以及自身產業競爭力不斷下降的問題,內外因素交織導致連鎖反應,也會使問題進一步惡化,比如人口結構失衡引起人才斷代,進而加快競爭力流失等等。

這裡我不展開講,只提一點最近觀察到的有趣現象。

知乎有關日本的話題下,有一些面孔非常眼熟。其中有的花費較大精力撰寫長篇大論,告訴你為什麼日本經濟正在強勁復甦,為什麼日本社會欣欣向榮,引經據典對國內冷嘲熱諷,結果一看IP屬地中國。這部分人中不乏日本畢業的碩士博士以及在日工作多年的中介,留日對他們來說有手有腦就行,但只能說是雙腳代替手腦更快地思考了。

而IP屬地日本的群體回答質量普遍較低,情緒輸出占多數同時沒有任何意義,比如有的把日語水平當作宇宙大事,在日留吐槽社會問題的回答下刷「你日語不行」,彷彿日語學好這些社會問題就不存在了似的;還有剛畢業沒能留在大城市進而入職鄉下maker沒兩年的,這類最經典,修士畢業和專門學校畢業的日本人做一樣的工作,在晉陞方面和他們比更是路邊一條,工資還不比其他行業。唯一讓自己好受點的就是在國內app衝浪宣洩情緒;還有一類是分享各種逆襲經驗,什麼大專、三本上岸,什麼大齡轉生成功,其中的潛在風險是閉口不談的,總會有一個模板適合每一位夢想家。

只是分享一下知乎所見,沒有任何冒犯的意思,而且我也大力口頭支持潤日,潤日不是什麼壞選擇。


24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7 17:55

悟空孫:


挺好,看到高贊答案這種擺數據講道理的吹日本,確實可以確信日本真的沒有未來了。

下面逐條反駁高贊答案。

1,日本消費增加,所以日本有未來。

下圖紅色線是日本實際消費同比增速,增長的不錯。

但是藍色線是實際收入同比增速。

現在日本的狀況是老百姓收入下降,消費增加。

賺的錢在減少,花的錢在增加,用常識評估一下,這叫不叫有未來。

2,日本固定資產投資

連續三年增長。

真的是這樣嗎?

下圖紅色線是日本銀行對固定資產投資進行的貸款貼現。

看著不斷增長,已經超過1989年高點。

但如果去除通脹因素,也就是變換成藍色線。你就會發展上漲非常溫和了。到現在也就到2017年的水平。也就是說,日本的投資增速大幅增長,是因為通脹所致。

事實上投資這個東西,有起有落很正常,過去30多年,日本也有過幾次投資增速上漲。也不妨礙日本GDP停滯幾十年。

3,貿易逆差

也能吹???

下圖紅色線是日本貿易差額。

藍色線是美元日元匯率。

可以看到,2014年到2021年。日元平均匯率在110的情況下(下方綠色線),可以保持每月500億日元左右的順差。

結果現在日元匯率已經貶值到150的情況下(上方綠色線),日本堪堪做到貿易上盈虧平衡。

你說這叫好轉???

4,豐田很厲害,外國對日本投資連續十年增長,軟銀

既投OpenAI

,又是阿里巴巴

大股東。所以日本很厲害,日本沒完。是這樣嗎?

1995財年,豐田營業額1000億美元,2024財年,豐田營業額3150億美元。增長3.1倍。

1995年,日本GDP5.2萬億美元,2024年4.06萬億美元。

是不是哪裡有點不對呢?

如果豐田厲害就是日本厲害,那日本現在的GDP應該是15萬億美元,對不對。就算日本增速趕不上豐田增速,10萬或者8萬億美元總應該有吧。

為啥出現豐田增長三倍,日本GDP反倒下滑呢?

其實對於日本來講,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日本的全球企業逐漸去日本化了。

也就是說日本企業的發展逐漸脫離日本本土市場,其發展模式由立足本土,出口全球。轉變為到市場所在國建廠設廠,創造就業。

經過幾十年的轉型,結果就是日本企業去日本化。日本企業發展了,不會給日本創造就業,創造稅收,創造GDP,不會給日本創造好處,反倒有壞處,因為日本企業在他國打拚,是需要本土的資本,人才,技術支撐的。

另一方面,則是日本經濟再怎麼停滯下滑,再怎麼完蛋,也不會對日本企業發展產生影響。

這種轉型的具體表現就是日本的股市,從2012年開始,日本股市開始持續上漲到今天已經突破1989年前高。為什麼日本GDP在4萬多億美元長期不動,但日本股市持續增長?原因就在於日本股市中的權重股的利潤來源已經和日本本國關聯不大了。

日本停滯無法影響日本增長,而日本企業增長也無法帶動日本走出衰退。

精日天天吹噓,日本打造出了一個海外日本,這是事實,不能否認。但是這個海外日本可以讓真正的日本獲得多大利益呢?海外日本越做越大,也不妨礙日本GDP長期不動,也不妨礙日本人實際工資幾十年不變,而且還在下降。

這種情況下,你拿豐田很厲害,軟銀很厲害來論證日本很好,這不很可笑嗎?他們好不好,和日本有關係嗎?

而外國對日投資連續十年增長,同樣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外國投資日本,是投資企業,看重的是日本企業的全球價值,而不是日本企業的身份。就像巴菲特投資日本四大商社

,那是看中了四大商社遍布全球的礦產基礎設施投資,和日本本國有什麼關係。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雖然日本的大企業在經濟,實業,民生領域對日本的貢獻越來越小。但在金融上的貢獻還很大。日本企業利潤迴流雖然不會惠及老百姓,但是對維持日本金融安全穩定還是意義很大的。

而特朗普的關稅戰,等於向日本砍出了殺傷力極大地一刀。等於逼迫日本企業把更多的生產資源,以及利潤放在美國。等於進一步逼迫日本企業去日本化。並且給日本企業利潤迴流上了一把鎖。

特朗普現在上台才8個月,日本的好日子還在後頭。

5,應屆生就業的就業率。

如果依靠前面的論據來論證日本有未來姑且可以歸結到蠢的行列。

把這一條拿出來顯擺那就是標準的壞了。

日本畢業生就業率高如果是因為日本經濟不斷增長,對人力需求不斷增加導致就業率高,畢業生起薪高。當然很好。

不過,如果真的是這個原因。應該是全社會的實際收入同步增長。事實上則是全社會的實際收入下滑的。就看第一張圖就可以。

所以,日本畢業生就業率高的原因在於持續幾十年的老齡化少子化導致年輕人供應嚴重不足所導致。

如果你認為這是可以吹噓的,可以論證日本有未來的正面因素。

那只能說你認為老齡化少子化是一條通往光明未來的康庄大道。

你可以去問問日本人是否同意這個觀點。

所以,為啥說日本真的沒有未來了?

因為一個對經濟非常了解精日,當他花費巨大精力,找了無數數據理由論證出的日本有未來都可以被逐字逐句駁倒。

是不是說明日本真要BBQ了。

之前是反駁精日的觀點,下面講講日本經濟真正的問題。

日本經濟衰退40年,很多人用日本來陰陽中國,言外之意就是現在日本就是未來的中國。

我現在就告訴你,別看那些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分析師天天這麼陰陽,完全都是錯的。

日本經濟失落40年,真實的原因並非房地產泡沫破裂,或者老齡化,而是產業實力的衰落。

看下圖

圖中紅色實線是日本GDP佔世界比重,紅色虛線是日本製造業佔世界比重

藍色實線是德國GDP佔世界比重,藍色虛線是德國製造業佔世界比重。

日本與德國,這兩個國家很像。都是依靠製造業出口立國,都擅長生產高精尖,高技術,高質量產品。而且都是那種一根筋的民族。而且這兩個國家也都面臨類似的問題,就是深度老齡化,日本60歲以上人口占人口總量26%,德國是23%。

但是兩國過去幾十年的境遇完全不同,90年代初,日本如日中天,GDP比德國高出2.5倍。而到了2024年,德國GDP首次超過日本,兩條實線出現相交。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就是上圖的虛線

1993年,日本製造業佔世界比重為22.12%。1992年德國的比重為10.16%。

2022年,日本比重為5.17%,德國是4.65%。

日本製造業相比30年前下滑了78%,德國下滑52%。德國製造業下滑幅度比日本小,所以德國GDP得以超過日本。

所以,雖然依然面臨無數內部問題,德國GDP在2024年超過了日本。

站在經濟角度,任何國家需求端出現問題(比如房地產)確實會嚴重影響經濟。但生產端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哪怕需求端問題再大,只要生產端在全球的競爭力不變,在世界上的地位就不會有太大變化。

同樣是泡沫破裂,為什麼日本40年走不出來,美國次貸5年就走出來了?

因為日本製造持續衰落,而美元地位沒有變化。

那麼日本製造業為什麼衰落?三個原因

第一,韓國與蘋果的崛起。日本的崛起本質上是英美扶持的結果,隨著蘇聯的解體,日本的做大。美國對日本的政策由扶持轉為打壓。方法是扶持韓國打壓日本。結果就是存儲半導體,消費電子,造船,家電這些本來完全被日本控制的行業被韓國徹底反殺。而蘋果手機的出現,等於徹底給日本的電子的棺材訂上了最後一根釘子。

第二,產業空心化,日本企業的大外遷。就是上面答案所講的,日本企業與日本脫鉤。日本企業好不好,和日本越來越沒有相關性。

第三,日本成為冷戰輸家。

日本與德國都是小國,高度依賴外部市場。為啥德國下滑的慢,日本基本上是光速下滑?因為冷戰結束以後,之前的東歐與俄羅斯被整合進了歐洲的體系。德國憑空得到一批經濟殖民地與傾銷市場。再加上德國歷史上與中國沒有過節,而且德國大眾在80年代就高度重視,深耕中國市場。導致德國吃到了最大一塊冷戰紅利。

而同樣是冷戰結束,中國並未解體,導致中國不可能成為日本的傾銷市場。同時日本不承認侵略歷史,導致中日矛盾越來越大。嚴重限制了日本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導致日本絲毫沒吃到冷戰紅利。

好了,對比日本這幾個製造業衰落的原因。

站在2025年的當下,你認為有可能有一個國家,像中韓取代日本一樣取代中國嗎?

別提越南,越南目前的發展軌跡並不是東北亞中日韓的發展模式,而是東南亞的泰國模式。

為什麼有人覺得越南能崛起?95 贊同 · 22 評論 回答

24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7 17:55

上馬提槍:


可能對那些精日和移居日本就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傢伙來說是吧

截止到2024年底。

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據不同部門的統計,為171.5萬-190萬日元,這裡取171.5萬日元,約合1.12萬美元

大陸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13萬元人民幣,約合0.58萬美元,約為日本的52%

看著日本很好,但是

按照日本厚生省數據 2025年10月

日本超市五公斤裝大米每袋均價4200日元

中國沒這個官方統計,

大約按照超市每袋30元。

日本人年支配 190萬日元 折合可支配452袋

中國人年支配 4.13萬元 折合可支配 1377袋

差不多三倍。

解釋一下為什麼用大米比

自從中美大對賬之後,

大家發現每個國家硬性生活必須支出是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日常購買能力也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還是那一些通行的生活常見物資折算才比較好 ,這就有了,可樂士兵,漢堡指數。

所以對於中日來說,大米是個好選擇,吃的人多啊,幾乎每個家庭都少不了。

世界就這麼大,規模十餘倍於日本的中國,如今人均可支配都騎在日本身上了,日本的未來是有但只可能在中國之下。

所以,和中國來往不多的日本人大概不覺得什麼,但是那些居於國內向往日本,或者已經從國內移居日本的群體來說,這就是很破防了。

人都是往高處走的,自己從高往低蹦這可還行?


24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7 17:55

kasaihiroki:


當然有,如果變成海地那樣子也能叫未來的話。


24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7 17:55

前兩天公司來了一行日本客戶,要定一套設備。

他們拿出了一套13頁的標準,400多條。詳細到線號管的文字方向,指示標牌的材質,字體字型大小和列印的顏色。與日本國內開遠程會議,一大群人蔘會,一條一條的確認。

確認這套標準花了兩天時間,期間無數次和日本國內的郵件確認。

我和同事們感嘆鬼子果然「嚴謹」,同時對他們這種「所有人都有責任就是所有人都沒有責任」的行為嗤之以鼻。

2025.10.13

=================

2025.10.16

不知道這個回答為啥突然火起來了。

這兩天客戶又提了個要求,用一個有64種聲調的報警器,把每一種故障單獨設定一種報警聲音。同時要求每一個故障的報警聲音都可以在觸摸屏上自由選擇。

也是張見識了,第一次聽說有64種音調的報警器。找了找,還真找到了。



作者:dt650515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4717076905259499/answer/196109120977158257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4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7 17:56

曹臻:


一方面,日本有美國爸爸駐軍,它的自衛隊系統,掌握在美國人的手裡,它想動,動不了。就算有以下犯上的傳統,也反不了美國爸爸。

另一方面,日本的經濟命脈掌握在美國手裡,深度依賴美國。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日本的汽車,現在中國市場被巨大的壓縮,唯獨北美市場還是香餑餑。那麼,一旦日本打算跟美國翻臉,只要美國收緊一下手裡的繩子,就能要了日本半條命。真要是下決心反了,瞬間猝死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好吧,在這麼一個被另一個國家牽著鼻子走的大背景下,日本是不可能倒向中國的。而不倒向中國的結局,就註定了它只能一步一步,眼看著自己走向衰落。

但世事無絕對。

現在的全球大局勢,就是大家在看中美兩國的博弈,誰能最後勝出。在這個過程中,想辦法為自己謀求利益最大化,兩邊都不會得罪。只有個別小國,會當個出頭鳥,選邊站。

日本也是一樣的。

日本脫困的唯一希望,就是指望著一邊垮台,然後跟著另一邊繼續混大半個世紀。

如果美國勝,那麼它就會跟著美國瓜分中國。

如果中國勝,那麼它就會第一時間跟美國鬧翻,去美國搶佔經濟勢力,同時像唐朝

那樣,跪在中國腳下稱臣。

而從現在的趨勢看,我以為,美國從內部崩塌的機率,要遠大於「戰勝中國」。

不會很遠了。不會超過10年。

25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0-17 17:56

vi在忙:


投共一念起,剎那天地寬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