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51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是高福利國家為什麼老年人還要出去上班?
231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0 18:45

真鬼復活:


我不想說中國福利已經可以和日本比了。但你們至少要比就城市老人和城市老人比。農村老人就和農村老人比。拿中國農村老人和日本城市老人比,你是真劍啊。

232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0 18:46
作者:我小時候老猛了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8321665/answer/4666574986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要麼說還得是你乎殖人。


在畜牧業這一點上,確實日本更發達,人家都自費洗地了,能不發達嘛


233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0 18:46

宮伯:


35歲失業,等不到老年就沒工作了

234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0 18:47

美團外賣來了:


高福利是大風刮來的嗎?歐美是之前掠奪來的搶佔了科技版權之類的最高點,實在不行人家可以遊行,你讓日本也遊行去嗎?別意淫高福利了老年人就該少花點,至少不要奢侈,因為絕大部分沒實力,實在不行你現在去國內大街上轉轉,老年人獨自上街的人多了


235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0 18:47


奈奈:


也不想想,維持高福利的錢是哪裡來的…

236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0 18:47

wangzhefawang:


看了一下問題描述還有日誌,怎麼都看不到哪裡提到中國了。與其提高自己不如貶低別人 看來說的是正確的

237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0 18:48

作者:三人行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8321665/answer/10303105565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日本的養老金體系分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金,即國民年金,由政府主導並管理,具有強制性,所有 20 歲 - 59 歲登記在日本居住的人(包括外籍居民)都需要繳納 ,繳納金額約為 1.6 萬日元 / 月(約合人民幣 800 元),65 歲之後便可開始領取退休金。如果繳滿 40 年,每年能領取 68.4 萬日元的退休金(約合人民幣 3000 元 / 月)。

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由企業自願購買,主要適用於公司僱員和公務員等每月領取薪水的人員,僱主和僱員共同繳納養老金保費。一些大企業還會為員工設立補充養老金計劃,提供額外的退休保障。

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投資養老金,個人自願購買,作為前兩者的補充。

從這些福利政策來看,日本的福利體系確實相當完善,為民眾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然而,現實中日本老年人卻依然活躍在工作崗位上,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在深入探討日本老年人為何繼續工作之前,我們先來全面了解一下日本的高福利體系。日本的福利政策涵蓋了從搖籃到墳墓的各個階段,在生育、醫療、養老等方面都有着較為完善的制度。

為了鼓勵生育,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慷慨的生育福利政策。孕婦在懷孕期間就能享受到各種福利,比如在孩子出生時,父母可以獲得一次性的生育津貼,金額高達 42 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 2.1 萬元) ,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家庭迎接新生命的經濟壓力。

孩子出生後,兒童補貼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從 2024 年 10 月開始,兒童補貼發放延長至高中生年齡段,並且取消收入限制。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在高中期間每個月可獲得 1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 460 元),從第三個孩子開始,每月補貼倍增至 3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 1380 元) 。這種補貼隨着孩子成長持續發放,大大減輕了家庭的養育負擔。

日本的醫療體系堪稱世界典範,實行全民醫療保險制度,無論是本國民眾還是在日本居住的外國人,都能享受到這一福利。在日本,患者通常只需支付 30% 的醫療費用,剩下的 70% 由健康保險承擔。對於 75 歲以上的老年人,還有專門的 「後期高齡者醫療制度」,他們的醫療費用負擔更低,部分情況下甚至可以完全免費。

此外,日本還設有高額治療費制度,設定了每月醫療費用的自付上限。如果一個月的醫療費用超過了這一上限,超出部分由保險覆蓋。這一制度有效避免了民眾因重大疾病而陷入經濟困境。

日本老年人仍在工作,這並非個例,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從一系列詳實的數據中,我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這一現狀。

根據日本總務省的統計數據,截至 2024 年 9 月 15 日,日本 65 歲以上的老人數量達到了 3625 萬人,同比增長 2 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這一年齡段的人口在總人口中的佔比也上升至 29.3%。與之對應的是,老年就業人員的數量也在持續攀升。2023 年,日本 65 歲以上仍在就業的人口達到了 914 萬人,連續 20 年保持增長態勢,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就業比例達到 25.2%,也就是說,每 4 個老年人中就有 1 個仍在工作。

分年齡段來看,各年齡段的就業比例均呈現出上升態勢。60 - 64 歲年齡段的就業率高達 74% ,這個年齡段的老人,大多剛從原本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不久,身體狀況相對較好,仍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65 - 69 歲年齡段的就業率也超過了一半,達到 52% ,即每 2 個老人中就有 1 個在工作。70 - 74 歲年齡段的就業率為 34% ,大約每 3 個老人中有 1 個在工作。甚至 75 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就業率也達到了 11.4% 。

從行業分佈來看,日本老年人的就業領域也十分廣泛。批發零售業是老年就業人員最為集中的領域,共有 132 萬人,在這個行業中,老年人憑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醫療福利行業的老年就業人數也不少,達到 107 萬人 ,隨着日本老齡化的加劇,對醫療護理人員的需求大增,一些有相關經驗和技能的老年人投身其中,為醫療福利事業貢獻力量。服務業同樣受到老年人的青睞,有 104 萬人在此行業工作 ,比如前文提到的便利店收銀的老奶奶,就是服務業老年從業者的典型代表。與 10 年前相比,醫療福利行業的老年就業人口激增了 1.4 倍,特別是從事護理工作的人數增長顯著 ,這也反映出社會對養老護理服務的需求在不斷增長。

這些數據表明,在日本,老年人繼續工作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背後必定有着複雜而深刻的原因。


(一)養老金真的 「養不起老」

日本的養老金體系看似完善,但實際上,養老金的數額卻難以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先看養老金的構成,國民年金作為基礎養老金,雖然覆蓋範圍廣,但金額有限。對於一些僅依靠國民年金生活的老人來說,每月 5 萬多日元(約合人民幣 2600 元)的養老金 ,在扣除房租、水電費、食品等基本生活開銷後,幾乎所剩無幾。

而厚生年金或共濟年金,雖然與工資水平和繳納年限相關,但也存在諸多問題。隨着日本經濟的長期低迷,工資增長緩慢,很多人的繳費基數不高,導致退休後領取的厚生年金也有限。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加劇,領取養老金的人數不斷增加,而繳納養老金的勞動力卻在減少,這使得養老金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大,養老金替代率也逐漸降低。據統計,日本養老金的平均替代率僅為 40% 左右 ,這意味着退休後的收入只有退休前的 40%,如此低的替代率,難以維持老人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此外,日本的物價雖然相對穩定,但近年來也呈現出緩慢上漲的趨勢。尤其是食品、能源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漲幅明顯,這進一步加重了老人的生活負擔。原本就有限的養老金,在物價上漲的衝擊下,變得更加捉襟見肘,許多老人不得不繼續工作,以填補養老金與生活費用之間的缺口。

(二)消費高,錢不夠花

日本的消費水平一直居高不下,特別是在大城市,如東京、大阪等地,房租、物價更是讓人咋舌。以東京為例,市中心一套普通的一居室公寓,月租金可能高達 8 - 10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 4000 - 5000 元) ,這對於依靠養老金生活的老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除了房租,日常的生活開銷也不容小覷。在超市裡,蔬菜水果的價格普遍偏高,一顆普通的生菜可能就要 200 - 300 日元(約合人民幣 10 - 15 元) ,一塊豆腐也要 100 - 200 日元(約合人民幣 5 - 10 元) 。外出就餐的費用也不低,一碗普通的拉麵大約要 800 - 1000 日元(約合人民幣 40 - 50 元) 。如果老人想要享受一些稍微豐富一點的生活,如偶爾看場電影、去劇院聽場音樂會,費用更是不菲。

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老人的醫療保健需求也會增加。雖然日本的醫療福利體系較為完善,但仍有部分醫療費用需要個人承擔,如一些特殊的藥品、康復治療等。此外,老人還可能面臨突發的健康問題,需要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在這樣高消費的環境下,僅靠養老金生活的老人,往往會感到經濟壓力巨大,為了維持基本生活和應對突發情況,他們不得不選擇繼續工作。

(三)家庭結構變遷,親情 「斷檔」

在傳統的日本家庭中,多為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模式,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老人也能在家庭中得到經濟支持和情感關懷。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日本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方面,社會觀念的轉變使得年輕人更加註重個人的發展和獨立生活,他們在成年後往往選擇離開父母,組建自己的小家庭。根據日本總務省的統計數據,獨居老人家庭的數量不斷增加,截至 2023 年,日本獨居老人家庭的比例已經達到了 28.1% ,這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老人獨自生活,無法得到子女在經濟上的直接支持。

另一方面,日本的離婚率也在逐漸上升,許多家庭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破裂,這也導致子女與老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離。在這種情況下,老人不僅失去了家庭的經濟支柱,還難以獲得情感上的慰藉。曾經在家庭中承擔主要照顧老人責任的女性,如今也更多地參與到社會勞動中,無暇顧及家中的老人。家庭結構的變遷,使得親情在養老中的作用逐漸 「斷檔」,老人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繼續工作,以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

(四)社會觀念與個人價值追求

在日本社會,工作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現。長期以來,日本的企業文化強調員工的忠誠度和奉獻精神,人們一生都在為工作忙碌,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即使到了退休年齡,許多老人依然認為工作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他們不願意因為退休而與社會脫節,希望通過繼續工作來保持與社會的聯繫,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對於一些有專業技能和豐富經驗的老人來說,他們在工作中能夠發揮自己的專長,為企業和社會做出貢獻,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比如,一位退休的工程師可能會被原公司返聘,繼續參與項目研發;一位資深的教師可能會選擇在培訓機構兼職授課,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人。

此外,日本社會對老年人工作持較為寬容和鼓勵的態度,企業也願意僱傭一些經驗豐富的老人。在一些服務行業,如超市、便利店等,經常能看到老人的身影,他們以耐心、細緻的服務贏得顧客的認可。這種社會氛圍也促使老人在退休後仍選擇工作,繼續在社會中發光發熱。

與其他高福利國家對比



同樣作為高福利國家,德國和丹麥的老年人生活狀態與日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德國,其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為老年人提供了堅實的後盾。德國的養老金制度使得老年人能夠獲得較為可觀的退休金,足以維持他們的日常生活開銷。德國的社會觀念也更傾向於讓老年人安享晚年,65 - 69 歲老年人就業率僅達 14% ,大部分老人在退休後會選擇旅遊、參加社交活動、培養興趣愛好等,盡情享受悠閒的退休生活。

丹麥,這個以 「高福利、高稅收」 著稱的北歐國家,其養老保障體系在歐盟中排名第一。政府養老金制度、勞動力市場補充養老金制度和綜合養老金制度三大支柱,為丹麥老年人構築起了優裕的晚年生活。年滿 67 歲的丹麥公民,不論其是否繳納社會保險稅費,都可以享受不帶任何附加條件的政府養老金 ,再加上其他養老金方案,丹麥老人退休後的經濟壓力較小,繼續工作的比例相對較低。他們更注重生活品質的提升,熱衷於參加各種社區活動,享受家庭團聚的時光。

而日本老年人如此高的工作比例,在這些高福利國家中顯得格格不入,這也進一步凸顯出日本在福利制度落實、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存在的獨特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反思。

日本老年人在高福利體系下仍大量工作這一現象,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既反映了福利制度在實際執行中的不足,也體現了社會經濟結構變化和文化觀念對老年人生活的深刻影響。這一現象也引發了我們對社會養老模式、家庭責任以及個人價值實現等問題的深入思考。在追求社會福利完善的道路上,我們不僅要關注制度的構建,更要注重其實際效果,確保福利能夠真正滿足人們的需求,讓每一位老人都能過上有尊嚴、有保障的晚年生活。


238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0 18:49

陸可水:


有的答主,我建議你們說話有點良知,哪怕有一點點,謝謝。真的,哪怕有一點點

239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0 18:49

焚琴煮鶴: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搜索

240樓 JosephHeinrich 2025-5-10 18:49


Francesca:


遼寧是共和國長子為什麼還有很多65歲以上老人上班或工作?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