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63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美國人嗜甜如命卻發明了美式咖啡?
221樓 JosephHeinrich 2025-6-16 18:02

不邀自來。不看知乎還真不知道原來喝個咖啡都能互相鄙視。這不就是個各人口味不同的事兒嗎。就我自己而言,本身有點乳糖不耐,不喜歡牛奶和其他乳製品,然後又不愛吃甜,然後又嫌意式濃縮太小杯不解渴,然後又喝冰咖啡容易胃疼,萃取也好手沖也好在國內搞得好像鄭重其事,那咋辦,喝到處都有的熱美式唄。我覺得味道也還行,喝習慣了也挺好喝的,即有咖啡因又能補水(我知道喝完了尿多,但是感覺上還是符合我大中國的「多喝熱水」神教的)。別人願意喝拿鐵摩卡澳白卡布奇諾變著花的加奶又礙不著我,我也不會去多嘴。

高贊說得沒錯,美式是義大利人發明的,那也是照著他們認為的美國人口味命的名,真要鄙視的話就叫法式了。就相當於國內的日料壽司印度飛餅美國加州牛肉麵啥的。美國人日常的drip其實跟美式大差不差,按他們那個勁兒加完糖奶都一個味兒,主打一個簡單粗暴,濃濃美式鄉村風。

以上。



作者:老虎不插電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94696677/answer/191568219284937590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22樓 JosephHeinrich 2025-6-16 18:03

張華:


真正的「美式」咖啡是大滴濾壺+甜甜圈。

義大利人看到這玩意,才把意式的濃縮咖啡+水叫做「美式咖啡」


223樓 JosephHeinrich 2025-6-16 18:03

A.Pirlo:


不是美國人發明的。

在這裡,「美」表示美洲,而不是美國。Americano 是西班牙語詞彙,café Americano 表示美洲式咖啡。


224樓 JosephHeinrich 2025-6-16 18:03

林為珮:


首先,很多答主都指出了,美式咖啡不是美國人發明的,這個問題屬於事實錯誤,Americano一看就不是英語單詞。而且從文化習慣上講,帶有地域名稱的食物,大機率都出現在外地而不是本地,你去包子鋪買包子,也不會說我要一籠中國包子。

然後就是,在美國見最多的應該是brewed coffee,而不是Americano。知乎上這麼多美國ip的人,這個回答下很少有人提這點,我很意外。在美國幾乎任何咖啡店、餐飲店、商場、公司茶水間都有brewed coffee,Americano相比之下出現的頻率就低很多,一般只有配有意式咖啡機的咖啡店才有。

Brewed coffee在中國比較少見,翻譯成滴濾咖啡、濾泡咖啡的都有。可以手工做的一般都屬於這個範圍,包括滴濾、手沖、法壓、虹吸、冷萃等。沒錯,手沖咖啡也是brewed coffee的一種,對於不怎麼喝咖啡的普通人而言,60塊一杯的就是手沖咖啡,6塊錢一杯的就是普通的brewed coffee。

Brew這個詞,本意是釀造啤酒的釀造,也用來指用水萃取的方式獲得咖啡、茶等,泡茶用的也是brew這個詞。用熱水就是hot brew,用冷水就是cold brew,一般而言熱水更常見,只有冷萃會專門標出是cold brew。

從做法上,Americano是意式咖啡的一種,需要有意式咖啡機才能做;brewed coffee做法非常簡單粗暴,不講究的話,直接拿個咖啡壺倒進去咖啡粉煮一下就行了。美國更常見的咖啡機是美式咖啡機(Drip Machine),跟意式咖啡機是兩個東西。

從價格上,Americano相對貴一些,brewed coffee很便宜,很多餐廳的brewed coffee都是免費的,或者象徵性收一兩塊錢茶水費,就跟在中國餐廳里免費的茶水一樣。

從味道上,Americano用的咖啡豆一般是中深烘焙,而且用意式咖啡機高溫蒸汽萃取,苦味會更明顯一些;brewed coffee一般用中淺烘焙的咖啡豆,而且濾泡的萃取方式下,味道會相對更清淡,喝起來會偏酸,而不是苦。另外,因為brewed coffee萃取時間比較長,咖啡因含量是很高的,所以很多有brewed coffee的地方也都會有decaf coffee(低因咖啡),給不想喝太高濃度咖啡因的人選擇。

順便吐槽一下,咖啡不是越苦濃度越高,美式咖啡的苦味主要來自於咖啡中的其他成分而非咖啡因,brewed coffee味道比美式淡,但咖啡因濃度可能高好幾倍。看到很多人說,喝美式咖啡因為想要提神,所以苦也忍了。其實吧,咖啡可以又好喝咖啡因濃度又更高還更便宜的,不愛喝美式真的不必沒苦硬吃。

從喝法上,Americano一般是配著甜甜圈、小蛋糕、薑糖餅乾等甜點吃的,配餐偏甜口(在咖啡店吃,或者直接帶走),咖啡的苦可以解甜點的膩,甜點的甜能中和咖啡的苦;brewed coffee一般是配著漢堡、omelette、培根等美式早午餐一起喝的,配餐偏咸口(在餐廳吃),苦+咸會讓鹹的發苦、苦的更苦,所以吃飯都是配清淡而且咖啡因濃度更高的brewed coffee邊吃邊喝別噎著,而不是配美式咖啡讓一天的第一頓飯苦上加苦——美國人暫時還沒有習慣吃苦的愛好。

從習慣上,很多美國人壓根喝不習慣帶苦味的美式咖啡——題目中對美國人不能吃苦的刻板印象沒錯。美國人就算去星巴克這種意式咖啡店,第一句也是Can I get a tall drip,在美國星巴克賣最好的也不是包括美式咖啡的意式咖啡系列,而是Pike Place Roast(也就是brewed coffee)。

最後,長胖不長胖要看就啥菜喝,跟喝啥咖啡關係不大。我喝過個人心目中最難喝的咖啡,是阿拉伯人喝的那種,加了非常多的香料的非常苦的咖啡,我第一次喝的時候差點吐出來。但是吧,人家配著咖啡喝的是齁甜的椰棗,一口椰棗一口咖啡,會發現還挺好喝的,椰棗也不齁甜了,咖啡也不苦了。

世界上最愛空口喝美式咖啡的是韓國人,而且喝的也是冰美式而不是熱美式(加冰後苦味會被蓋住很多)。一般人類沒有那麼變態,都比較尊重自己的味蕾,喝著不好喝就是不好喝,而不是雖然自己喝著不好喝但因為ABCDEF等原因勸自己硬喝。如果看到美國人空口喝咖啡,尤其是熱咖啡,大機率都是brewed coffee,並不難喝。


225樓 JosephHeinrich 2025-6-16 18:04


azuki7:


美洲不等於美國

226樓 JosephHeinrich 2025-6-16 18:04

周末喝點吧:


美式咖啡是「實用主義咖啡」,本質是提神工具,和甜點飲料壓根不是一回事兒!


美式咖啡的誕生,傳說就是二戰時美國大兵在歐洲喝不慣濃得糊嘴的意式濃縮(Espresso),直接往裡懟熱水沖淡了喝。說白了,就是為了快速補充水分+咖啡因提神*解渴續命第一位,味道?能咽下去就行!這種「湊合能用」的基因一直傳到現在。

對很多美國人(尤其上班族)來說,早上灌一大杯美式,就跟給汽車加油一樣——**要的是效率、便宜、咖啡因管夠!*超市裡成桶賣的、辦公室咖啡機流出來的、加油站隨手接的… 都是這種淡褐色液體。它扮演的是「功能性飲料」角色,和可樂紅牛一個性質,只是沒糖。你想想,流水線上幹活的工人,能端杯拉花拿鐵慢品嗎?

美國人發明美式咖啡,不是因為他們突然不愛甜了,而是需要一種「便宜大碗、能噸噸噸灌下去提神」的咖啡基底。至於甜癮?全交給旁邊那堆糖包、奶精、風味糖漿和頂上的奶油山去解決了!

227樓 JosephHeinrich 2025-6-16 18:04

洛木:


我記得美式咖啡是美國大兵喝不慣意式濃縮直接加水發明的……

本來就是湊合,打工人牛馬喝的,可能後來戰場上下來的士兵已經咖啡因成癮了,慢慢的就傳開了

有點類似於白酒,但不一樣的是咖啡真提神,對身體的害處也要更小

228樓 JosephHeinrich 2025-6-16 18:04

生存戰略:


麥當勞點美式也給你一包糖啊,你想加糖管夠

229樓 JosephHeinrich 2025-6-16 18:05

在路上Time:


美式咖啡本質上是將濃縮咖啡加水稀釋而成。它的流行並非因為大眾熱愛苦味,而是因為它滿足了現代美國職場對「提神醒腦」的強烈需求。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IPA啤酒。是以大量啤酒花著稱的啤酒風格,典型特徵就是苦。尤其是美式IPA,它將啤酒花的使用推向極致。

美國的飲食文化是極度多元而又趨於極端的。一方面,甜味食品充斥生活的各個角落,從早餐麥片到甜點飲料,幾乎無處不在;另一方面,苦味飲品如黑咖啡和IPA啤酒也形成了鮮明的小眾風潮。這兩者並不矛盾,反而體現出美國人飲食風格的一種核心特質:極端化和表達性。他們熱衷於將風味推向極致,要麼極甜,要麼極苦,要麼極辣,很少停留在溫和中庸的味覺中。因為對美國消費者而言,食物和飲品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慾,更是身份、風格與生活態度的體現。

因此,美國人並非單純地「嗜甜」或「嗜苦」,他們追求的是風味的清晰邊界和情緒上的滿足。在疲憊的工作日里,一杯黑咖啡象徵理性和效率;而在放鬆的夜晚,一瓶高苦度IPA代表著個性和小眾情懷。食物風味在這裡不只是味覺體驗,更是文化語境的一部分。理解這一點,才能真正理解美式飲食中那些看似矛盾、實則合理的風味偏好。美國人之所以能同時接受甜得齁人的焦糖拿鐵和苦得掉眉毛的IPA,是因為他們飲食的核心邏輯從來不是「好吃」,而是「有表達」。


230樓 JosephHeinrich 2025-6-16 18:05

第一,很多人說韓國人發明了美式咖啡。

但韓國人發明的其實是冰美式,也就是摻水(冰)假美式咖啡。

第二,美式咖啡確實是美國人發明的。

但準確來說,這種玩意兒它不需要發明,因為在美國,這玩意兒就是單純就是素咖啡。與其叫美式咖啡這種讓人誤以為它是個什麼獨特咖啡飲品品種,不如準確的描述它為,美國出現的半成品素咖啡。

是的,它本質上是一種半成品,雖然有很多美國人確實是吃的太膩,直接喝這種純素咖啡。但它最開始出現,實際上是為了讓你根據自己的口味去懟糖和奶。

「先生,這是您的咖啡」

「糖加少了」

「先生,幫你又加糖」

「奶太少了」

「先生,這是您的咖啡,糖奶您自己看著加吧」(老子不伺候了)



作者:騎單車的蘇卡熊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94696677/answer/191138803444584557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