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zqiao1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5860530016679404/answer/19063548107326794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年6月
背景是高校招聘博士,教学科研岗,省属事业编制,双非院校,无非升即走。有一位老师推荐自己的博士应聘,互相加了微信。该博士科研成果一般,延期了几年,年龄稍大,但都够得上我们学校的基本条件,有点犹豫是否给面试机会!得闲翻了翻他的朋友圈,不是设为三日可见或半年可见的那种,日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分享的不少,读博几年的历程历历在目!尤其是看到去年他在母亲生日那天分享的心情,感觉自己迟迟不能毕业,愧对家人。于是形成一个印象:该博士应该是比较坦荡,也是重情重义之人。古代也讲究求忠臣于孝子之家呀!果断向领导汇报,专门解释了一下,并下了面试通知!期待他有好的发挥!
一般招聘不看微信,通常博士也不发朋友圈,只能说赶巧了!
记一次博士面试:五一之后单位组织了一场博士面试,求职者,男,华东师大博士,985院校,人文学科,90后,家在省会,未婚,二线大城市,科研成果达标,但稍弱。我们学校是省属双非二本,三线城市,无非升即走,省属事业编制。我们五一之前发的面试通知,要求试讲半小时左右,根据研究方向,自定题目,然后是双方交流。我们比较重视试讲,因为新老师要给本科生上课,学校会经常抽查新老师的课,有教学压力!所以留了一周时间让求职者准备。前几天小伙子来面试,口才非常好,表达能力强,综合素质挺高,研究领域为非洲。
面试结束后,评委合议。有位评委认为,在我们三线城市比较封闭,研究非洲的资料少、缺平台、有劣势。我作解释,一是研究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入校后根据需要可以改相近的。二是现在中国非洲联系越来越多,研究潜力很大,现状是现实走在了学术研究之前,我们城市与非洲经济联系不少,很多去非洲做生意的,但缺少学术文化支持,应该搞一搞!三是小伙子综合素质比较高,或者可以考虑教学为主、兼职行政等多岗位。另一位评委表示,虽然科研成果稍微弱了一点,但是也达标了,我们可以向学校积极争取,这个小伙子的一级学科比较缺人。
于是,合议讨论之后,最后我通知求职的小伙子,专业面试通过!请一周后正式告诉是否决定来我校。如果愿意来,我们会进入审批程序,程序比较多,首先推荐到学院党政联席会投票,然后还有校长办公会、学校党政联席会审核,最后到省人社厅备案。虽然程序多,但是省属事业编制,实名到人,还是不错的!如果愿意搞非洲研究,在我校属于填补空白,我们也会大力支持,可以考虑联合文史哲、艺体外有过相关研究的老师,以后搞一个相关的研究机构。这样,面试结束,球又传回求职者脚下了!总结一下,这次招聘我们诚意满满!面对文科萎缩的现实,有这样的岗位还是应该抓住机会上岸。另外,学术研究应该与时俱进,为社会需求服务。
刚得到反馈,这位博士已决定加盟我校!从去年十月到现在,我们专业已经引进了五位博士,北师大、南开等高校都有,这两年也退休了五位教师,教师队伍开始大面积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