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ihil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96711/answer/857334771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DDR当局在评估世界形势和国内经济之后迅速滑跪了,导致在社会主义国家转型过程中几乎无法避免的大规模流血事件和经济崩溃在东德还没有来得及发生,再加上西德的输血让经济平稳落地,所以很多人对东德的最终印象并没有那么不堪。
其次在统一过程中不管经济还是文化上确实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经互会体系下的东德企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尖端工业在统一后技术严重落后毫无竞争力,被拆解关停是改革的必要步骤。但在此过程中很多依然有竞争力的企业也受到波及,特别是食品业还有很多物美价廉有地区特色的品牌也因为经营权等问题被一并关停了,比如小红帽气泡酒,Nordbrand烧酒,Zetti巧克力还有Spreewaldhof酸菜等等。很多这些品牌在当地居民的努力和资本注入下陆续复活了而且经营状况远好于东德时期。
文化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柏林的共和国宫,作为东德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一也是很多东德人的记忆符号有相当的情感价值。合并初期共和国宫被发现有严重的石棉污染,本可以仅拆除石棉部分但仍然被整体拆除(不过共和国宫本身就是在DDR当局强行拆除的城市宫原址上建的,也算是小小的报应。近年洪堡论坛作为博物馆外貌按城市宫重建,内部又复现了不少共和国宫元素,兜兜转转一个轮回)。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地名街道名很多也被改换了。哪怕最痛恨ddr当局的东德人看到自己童年回忆里的符号被抹除也很难不感伤一下,人之常情嘛。
另外虽然东德的社会算是相当平等,但随着社会转型技术升级很多东德人也经历了社会地位的滑落。前两年丹尼尔布鲁赫的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电影邻家里描绘了一个很典型的统一失败者角色:成长于DDR的布鲁诺在年轻时花好几年接受了职业教育本来可以成为一个理想中的程序员,结果他学的编程语言在统一之后在西方技术冲击下瞬间变得屁用没有,最后只能在银行当客服接电话。与此同时住在老旧公寓的他不仅被无视,还要天天被住在同一个公寓楼顶加建的豪华屋顶公寓里的好莱坞演员秀一脸,心态爆炸的他开始疯狂筹划狠狠坑一把这个自命不凡的演员。哪怕统一后作为一个普通超市收银员的生活水平都要好过统一前的高级工程师,那种心里的巨大落差却是物质没办法弥补的。
Ostalgie是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虽然现在被很多人指责属于一帮老登吃饱了撑的非嫌苦没吃够,嫌被史塔西精神注入不够狠(如果有跟狂热怀念东德的人打交道的经历就会发现,很大程度上确实好骂),但大部分老东德人在诟病东德这个毛病那个不行不希望回到那个年代之余,心底总会或多或少对东德的一些元素抱有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