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个别处理下山野熊是不够的
——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对熊措施?
前面说了,今年的熊害可谓是灾害级别的。短期措施,我赞同让自卫队参与配合各地市町村和猎友会的行动。警察也要配备使用步枪,地方政府也需聘用持有狩猎执照的职员。
不过,仅仅处理下山的熊,还不能解决问题。中长期来看,还需要进山捕熊,必须减少野熊的数量。
2014年《鸟兽保护管理法》修订后,在以往保护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数量管理专案,2024年四国以外的野熊都追加列入了“指定管理鸟兽”名录。都道府县也都有补助金,我认为可以把这些钱用来帮助数量管理上。
各地也需要创造一个不便野熊出没的环境。闲置空房院内杂草丛生,又有柿子或栗子树的话,对熊来说就是极具吸引力的去处。在住宅区和森林之间、离野熊和人类生活很近的中间地带,需要常除草,减少野熊的隐蔽场所,柿子和栗子应尽快采摘,或是直接砍除,要有意识地减少方便野熊靠近的因素。希望地方政府和各地区的自治组织能携手搭建一个框架。
厨余也会吸引野熊,应当贯彻“晚上不丢,早上丢”“不产生味道的密闭场所存放”的原则。宠物粮和灯油也需要放在室内密闭管理。
——政府也启动了应对熊害的阁僚会议(10月30日)。您对政府有什么建言?
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足。可以猎熊的猎人和“又鬼”(指日本东北地区传统的冬季猎人——译注)逐渐老龄化,人数越来越少。
需要培养年轻猎人,地方政府应设置公务员职位,聘用持有狩猎执照的职员。只不过要培养熟练使用步枪的人才需要10年时间,很难立竿见影地解决人手不足问题。
猎友会成员都是民间人士,大多有他们自己的工作,把地区安全的责任推给他们是不妥的。城区的驱除任务需要确保人身安全,所以应该由配备步枪的警察来做。而降低山中的熊数,诸如捕猎等中长期对策,就可以拜托猎友会成员来做。应该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御熊。
对政府,我希望不要只制定短期对熊措施,而是要从制度层面落实下来。假设政府聘用了持有狩猎执照的职员,那就不能像其他公务员那样做定期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