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擎:
怎樣看待形形色色的大學排行榜?
自然指數,ESI,軟科ARWU、泰晤士、QS、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哪個更可信、更有意義?
怎麼看待亞洲大學排行榜?
人均高質量科研產出
人均自然指數
部分大學
人均自然指數(2023年5月1日-2024年4月30日)
大學 人均自然指數
南京大學 663.63/2048=0.32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694.00/2200=0.315
東京大學 418.70/(2209*65%)=0.292
香港科技大學 156.89/(700*85%)=0.264
南開大學 390.23/1741=0.224
京都大學 246.91/(1800*65%)=0.211
香港中文大學 130.56/(1100*60%)=0.198
香港城市大學 187.64/(1500*65%)=0.192 *
香港大學 146.34/(1400*60%)=0.174
中山大學 557.52/3272=0.170
新加坡國立大學 274.22/(2555*65%)=0.165
復旦大學 528.76/3295=0.160
浙江大學 688.61/5181=0.133
清華大學 625.37/4920=0.127
北京大學 669.30/5411=0.124
南洋理工大學 186.54/(1775*85%)=0.124
首爾國立大學 233.49/(2130*65%)=0.120
上海交通大學 557.74/5628=0.099
香港理工大學 98.99/(1230*85%)=0.095 *
……
2023年,人均自然指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超過日本東京大學等。
如何看待 2022 年亞洲大學排名?
世界主流大學水平比較,人均自然指數
大學水平比較
人均高質量科研產出
部分大學
人均自然高質量科研產出指數
人均自然指數(自然指數區間 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
大學 人均自然指數
東京大學 0.270
南京大學 0.25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0.239
京都大學 0.191
……
2022年,日本東京大學高於中國南京大學,而中國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超過日本京都大學。
再看之前,2020年、2019年,……,日本東京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高於中國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等。
世界主流大學水平比較
高質量科研產出
自然指數
(2019年7月發布。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
大學水平比較
人均高質量科研產出
人均自然高質量科研產出指數
部分大學
人均自然指數
大學 人均自然指數
日本東京大學 0.295
日本京都大學 0.235
南京大學 0.192
香港科技大學 0.19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0.179
……
學校規模,幾年人員數一般應該變化不大,因此採用了相同的人員數,個別院校除外,例如中國科技大學由於科學院研究所歸口因素人員規模有所增加。即使人員數有誤差,由於一般採用了相同的人員數,那麼,可以可以看出發展變化趨勢,中國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等發展比較快,相對而言,日本東京大學、日本京都大學則呈下降趨勢。加上規模變化不大,看總量也能看出同樣的趨勢。
如何看待2015亞洲大學排名?
《自然指數》2015年
2015年自然指數如何?
自然指數
(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
部分大學
東京大學 487.03
京都大學 270.40
南京大學 241.2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38.43
人均自然指數
(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
部分大學
東京大學 487.03/(2209*65%)=0.339
京都大學 270.40/(1800*65%)=0.023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38.43/1888=0.126
南京大學 241.26/2048=0.118
2015年自然指數,日本東京大學名列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之後,排名世界大學前三。中國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還沒有進入世界大學前十。
2023年自然指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名列世界大學第二,日本東京大學則排在世界前十大學之外。
可以看出變化趨勢。
不過,要看到,這期間,自然指數所含期刊數量增加了,應該說,總體上,自然指數含金量有所下降,尤其對國內高校,相對沒有以前那麼高端了,近十年間增加到了三倍左右,而對日本高校,人均自然指數變化比較小。應該說這反映了國內科學的快速發展。相對而言日本等等國家、地區則比較停滯。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比較典型,十年左右來看基本沒有變化。哈佛大學等等也類似。例如,2015年自然指數,哈佛大學七百多,而2022年,在增加建康科學之前,哈佛大學也是七百多,增加建康科學後,由於哈佛大學生物醫學方面、附屬醫院等規模很大,因此2023年提高到一千多,否則很快會被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等校超過。
除了考慮誤差等因素外,還要看到,更高端的指標,可能國內高校劣勢更大。這代表國內還有差距。
通常,水平越高的大學,在越高端的指標上優勢越大,反之亦然。例如,國內大學,往往,越高端的指標,南大、中科大優勢越大,而越低端的指標,南大 、中科大劣勢越大。例如,基本科學引文索引SCI,原來是內地大學很高端指標的時候,南大、中科大數一數二前三,現在相對含金量低了很多,南大、中科大排在一二十名、二三十名,自然指數NI也有類似的趨勢。亞洲大學、世界大學,類似。例如,最高端的指標,諾貝爾科學獎、沃爾夫科學獎等頂級獎項,亞洲大學中,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優勢大,而世界大學中,巴黎高師、加州理工、麻省理工、哈佛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劍橋大學等等有優勢。當然,這種重大成就高端指標,往往反映的周期長,可能不能反映最近十幾年、最近幾年的情況。
目前實際水平如何,需要結合多方面多個指標,全面衡量。
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排名亞洲大學前二,超過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如何看待?
國內高校必成最大贏家!贏,贏,贏!
諾貝爾獎反映的是二三十年前、幾十年前的情況。
自然指數是現在、最近的情況。
現在看大學,現在選擇大學,是不是更需要看現在和將來?
能不能正面回應、直面比較現在怎麼樣?趨勢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