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桑榆非晚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47918994519615402/answer/19479429347763741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總有人把情緒 「失控」 歸為 「脾氣不好」,把他們事後的 「道歉」 當成 「真心悔改」—— 可剝開那層輕飄飄的 「我錯了」,裡面裹着的從來不是愧疚,是自私到骨子裡的算計,是懦弱到只能欺負弱者的無能,是把家人當成情緒垃圾桶還嫌桶不夠能裝的惡意。說到這個問題讓我自然而然想到我們經常耳熟能詳的一個詞——家暴
他們發脾氣脾氣六親不認,有時言語辱罵,更有甚者動手打人。他們哪是 「控制不住脾氣」?分明是 「精準選擇了欺負的對象」。在外面受了老闆的氣、遭了路人的白眼,他們能憋得像個悶葫蘆,連句重話都不敢說;可轉身面對妻子、孩子時,那些憋在心裡的火氣就像找到了突破口,摔東西、罵人、動手,怎麼解氣怎麼來。
他們太清楚了:外人會反抗、會報警、會讓他們付出代價,而家人呢?可能會因為 「孩子還小」「夫妻情分」「他平時挺好的」 而選擇忍耐。所以所謂的 「控制不住」,不過是權衡利弊後的 「敢」—— 敢對最安全、最不會反抗的人下狠手,敢把自己的無能轉嫁成家人的痛苦。
至於事後的 「拚命道歉」,更像一場精心編排的戲。他們會跪在地上扇自己耳光,會抱着受害者哭着說 「我當時腦子一熱」「我再也不會了」,會承諾 「以後都聽你的」—— 可這些話里藏着的,從來不是對傷害的愧疚,而是對 「控制關係可能破裂」 的恐慌。
他們怕受害者真的下定決心離開,怕自己失去那個可以隨意發泄情緒的 「港灣」,怕鄰居知道了戳他們脊梁骨,怕單位知道了影響前途。所以這場 「道歉」,本質上是 「止損」:用幾句軟話、幾滴眼淚,把受害者重新拉回那個充滿暴力的牢籠里,好讓下一次的 「失控」 有處可去。
更噁心的是,他們還會把 「後悔」 當成武器。「你看我都道歉了,你還揪着不放幹什麼?」「我知道錯了,你就不能再給我一次機會嗎?」 這些話像繩子一樣捆着受害者,讓受害者在 「他好像真的後悔了」 和 「我又要再受一次傷嗎」 之間反覆拉扯。
可真相是,他們後悔的從來不是 「打了人」,而是 「打了人之後可能會失去的東西」—— 後悔沒控制好力度讓對方見了傷,後悔沒選個 「沒人看見的時候」 發作,後悔自己的 「情緒出口」 可能要跑掉。這種 「後悔」,比動手時的暴力更傷人 —— 它讓受害者誤以為 「還有挽回的餘地」,卻在一次次原諒里,被拖進更深的絕望。
別再被 「他只是脾氣不好」「他已經道歉了」 騙了。家暴者的 「失控」 是選擇,「後悔」 是算計,他們從頭到尾考慮的只有自己:發泄情緒要選最安全的對象,彌補過錯要選成本最低的方式。那些事後的眼淚和道歉,不過是暴力過後的 「打掃衛生」—— 不是為了清理傷害,是為了掩蓋痕迹,好讓下一次的暴力能順利上演。真正的悔改從不是 「我錯了」,是 「我再也不會讓你受這種苦」;從不是 「求你原諒」,是 「我會用行動證明我配得上你的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