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桑榆非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47918994519615402/answer/19479429347763741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有人把情绪 “失控” 归为 “脾气不好”,把他们事后的 “道歉” 当成 “真心悔改”—— 可剥开那层轻飘飘的 “我错了”,里面裹着的从来不是愧疚,是自私到骨子里的算计,是懦弱到只能欺负弱者的无能,是把家人当成情绪垃圾桶还嫌桶不够能装的恶意。说到这个问题让我自然而然想到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家暴
他们发脾气脾气六亲不认,有时言语辱骂,更有甚者动手打人。他们哪是 “控制不住脾气”?分明是 “精准选择了欺负的对象”。在外面受了老板的气、遭了路人的白眼,他们能憋得像个闷葫芦,连句重话都不敢说;可转身面对妻子、孩子时,那些憋在心里的火气就像找到了突破口,摔东西、骂人、动手,怎么解气怎么来。
他们太清楚了:外人会反抗、会报警、会让他们付出代价,而家人呢?可能会因为 “孩子还小”“夫妻情分”“他平时挺好的” 而选择忍耐。所以所谓的 “控制不住”,不过是权衡利弊后的 “敢”—— 敢对最安全、最不会反抗的人下狠手,敢把自己的无能转嫁成家人的痛苦。
至于事后的 “拼命道歉”,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他们会跪在地上扇自己耳光,会抱着受害者哭着说 “我当时脑子一热”“我再也不会了”,会承诺 “以后都听你的”—— 可这些话里藏着的,从来不是对伤害的愧疚,而是对 “控制关系可能破裂” 的恐慌。
他们怕受害者真的下定决心离开,怕自己失去那个可以随意发泄情绪的 “港湾”,怕邻居知道了戳他们脊梁骨,怕单位知道了影响前途。所以这场 “道歉”,本质上是 “止损”:用几句软话、几滴眼泪,把受害者重新拉回那个充满暴力的牢笼里,好让下一次的 “失控” 有处可去。
更恶心的是,他们还会把 “后悔” 当成武器。“你看我都道歉了,你还揪着不放干什么?”“我知道错了,你就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吗?” 这些话像绳子一样捆着受害者,让受害者在 “他好像真的后悔了” 和 “我又要再受一次伤吗” 之间反复拉扯。
可真相是,他们后悔的从来不是 “打了人”,而是 “打了人之后可能会失去的东西”—— 后悔没控制好力度让对方见了伤,后悔没选个 “没人看见的时候” 发作,后悔自己的 “情绪出口” 可能要跑掉。这种 “后悔”,比动手时的暴力更伤人 —— 它让受害者误以为 “还有挽回的余地”,却在一次次原谅里,被拖进更深的绝望。
别再被 “他只是脾气不好”“他已经道歉了” 骗了。家暴者的 “失控” 是选择,“后悔” 是算计,他们从头到尾考虑的只有自己:发泄情绪要选最安全的对象,弥补过错要选成本最低的方式。那些事后的眼泪和道歉,不过是暴力过后的 “打扫卫生”—— 不是为了清理伤害,是为了掩盖痕迹,好让下一次的暴力能顺利上演。真正的悔改从不是 “我错了”,是 “我再也不会让你受这种苦”;从不是 “求你原谅”,是 “我会用行动证明我配得上你的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