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9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韓國生活是一種什麼體驗?
11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37

這個問題我回答的話簡直沒有意義,我天天家裡蹲,我能有啥體驗。只是去年夏天我想吃豆角和豇豆,一看價格簡直嚇死人,空心菜都48一公斤,豇豆100元一公斤,咋不去搶呢,後來據說是疫情導致越南女人的父母簽證到期回越南沒有人種豆角,豇豆,菜心之類的,連空心菜都能那麼貴,把我鬱悶個半死,一中國大國來的我,居然因為越南女人不種菜我想吃點菜都費勁。還好今年夏天我可以回國去隨便想吃啥吃啥了,吃點東西太費勁了,還是錢不夠多,不然就是200一公斤的豇豆有啥關係,一樣隨便吃就行了。




作者:輕紗漫舞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868339/answer/287666190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2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37

回顧我幾年的韓國留學時光,總體上來說是比較愜意的,以至於我現在每每回想,總會想念當時的人和事。

之前我有寫過「在韓國呆了一段時間後,你發生了哪些變化?」這個話題相關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看一眼~

Maggie 麥琪:蔚藍韓國留學|在韓國待了一段時間後,你有了什麼變化?(上)1 贊同 · 0 評論 文章

Maggie 麥琪:蔚藍韓國留學|在韓國待了一段時間後,你有了什麼變化?(下)1 贊同 · 0 評論 文章

有韓國留學相關的問題歡迎私信~以上~



作者:Maggie 麥琪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868339/answer/247086957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3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37

1.會逐漸著重外貌 衣品 護膚

2.路上或者吃飯的時候看到明星愛豆也不會吃驚了 很隨意的會打個招呼

3.城市節奏快 人或多或少或有些焦慮

4.首爾市是女人的天堂

5.一天不喝冰美式就難受

6.時間久了會變得非常有禮貌

7.看到再快餐式的戀愛也表示非常理解

8.穿搭會逐漸clean fit 極簡

9.大部分人會變瘦 (除非天天吃炸雞啥的…

10.你的同學的同學可能就是某個韓國明星

11.首爾市不超過五個人就互相認識了

12.相對於國內 會稍微壓抑自己的想法 行動

13.中國男生找個韓國女朋友的話大多很滿意

有的中國女生找韓國男朋友 到後期會有些不滿意(也有一部分很滿意韓國男生)

14.AA制 不請你的 也不欠你的

15.去酒館 一般一群人就點三四個菜 其他的就是喝酒

16.IU是真的紅 已經成為這一代的時代標籤了

17.看演唱會確實很便宜

18.於我而言 在韓國生活幸福指數還可以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868339/answer/288232591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4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38

作者:老張閒聊社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868339/answer/191866466922631632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剛到韓國的時候,我以為自己會過上韓劇里的浪漫生活——在咖啡廳里偶遇歐巴,在漢江邊吃炸雞喝啤酒,接下來在櫻花飛舞中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三年後的現在,我坐在地下室的考試院

里,啃著泡麵,想著明天又要熬夜加班到凌晨,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韓劇都是騙人的。


顏值即正義的殘酷現實
在韓國生活最大的衝擊,不是語言不通,不是文化差異,而是那種無處不在的"顏值焦慮"。

第一次去韓國的整形醫院街區,我以為走錯了地方,進了某個科幻片的拍攝現場。滿街都是裹著繃帶的人,有的剛做完鼻子,有的剛割完雙眼皮,大家都很自然地在街上走來走去,好像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
更誇張的是,韓國人對外貌的要求已然細緻至了極為變態的程度。不只是五官,就連手指的形狀,以及小腿的粗細,甚至是耳朵的大小,都有著專門的整形項目。我有個韓國同事,為能讓自己的手指看上去更修長些,專門去做了「手指整形」。
在這種環境里生活久了,你會發覺,自己也逐漸變得「顏值敏感」。走在大街上,會不由自主地,與他人進行比較;對著鏡子時,會嚴厲地,審視自己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這並非是虛榮,而是一種生存層面的壓力。


加班文化讓人懷疑人生
如果說顏值焦慮還能理解,那韓國的加班文化就真的讓人絕望了。
在韓國下班時間只是一個建議。我的韓國同事們普遍認為,晚上8點前離開公司是一種"不敬業"的表現。更離譜的是,即使工作做完了,也要假裝很忙地坐在那裡,等老闆先走才能走。
我剛開始很不適應,準時下班總覺得被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後來才明白,這不是效率問題,而是一種"表忠心"的文化。在韓國加班不是為了完成工作,而是為了證明你的態度。
最誇張的是那種叫做"회식"(會餐)的活動。名義上是同事聚餐,實際上是變相的加班。你不能不去,因為這是"團隊建設";你也不能早走,因為這是"不合群"。一頓飯能從晚上7點吃到凌晨2點,中間還要換好幾個場子。


考試院生活:狹窄空間里的人生百態
在韓國要是你不是出身於富裕家庭,那你很有可能得去體驗一下考試院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是韓國獨有的居住形式,即把一幢大樓,劃分成好多小隔間,每個房間,也就3到4平方米大小,只夠放下一張床和一張桌子。
我住的考試院房間小到何種程度呢?張開雙臂,便能摸到兩面牆;躺在床上,伸直腿就能夠踢到門。洗澡、上廁所、做飯都得前往公共區域,在這裡,「隱私」這個概念壓根兒就不存在。
但神奇的是,在這種極其逼仄的空間里,你能感受到,一種特殊的人情味。隔壁的大叔,每天晚上會準時煮泡麵,香味能飄到,整層樓;樓下的女生考研失敗後,哭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所有人都假裝什麼都沒聽到,但是都會對她格外溫和。
考試院恰似韓國社會的一個小小映射——競爭甚是激烈,空間頗為逼窄,不過人們依然在竭力地生活著,彼此間相互給予著溫情。


炸雞啤酒是真的,但沒那麼浪漫
韓劇里的炸雞啤酒確實存在,而且韓國人真的很愛吃。但現實中的炸雞啤酒體驗,和韓劇里的浪漫場面相差十萬八千里。
首先韓國的炸雞真的很貴。一隻炸雞加幾瓶啤酒,能花掉你一天的生活費。而且韓國人吃炸雞有很多"規矩":要配蘿卜絲解膩,要用特定的蘸料,甚至連啤酒的品牌都有講究。
其次大部分時候你都是在便利店買炸雞,接下來在考試院的小房間里孤獨地啃。偶爾和朋友一起吃,也通常是在吵鬧的酒館裡,周圍全是醉醺醺的上班族在發泄工作壓力。
但說實話,韓國的炸雞的確很好吃。外皮十分酥脆,內里格外嫩滑,搭配上冰涼的啤酒,能夠即刻緩解,一整天的疲憊。這或許便是韓國人的生活智慧——在高壓的環境之中,找到一種簡單的快樂方式。


禮貌到讓人窒息的社交規則
韓國的禮貌文化,複雜至極。僅在稱呼方面,就有諸多變化,你需依據,對方的年齡、職位以及社會地位等,來選取不同的敬語。倘若說錯一個詞,便有可能被視作,沒有教養。
我花了一年時間才基本掌握韓語的敬語系統

,但到現在還是經常出錯。有一次我對一個比我大一歲的同事用了平語(非敬語),整個辦公室的氣氛瞬間變得很尷尬,那種感覺就像在安靜的圖書館裡放了個響屁。
更讓人累的是,這種等級制度,不只體現在語言上,還體現在行為上。吃飯時誰先動筷子,喝酒時怎麼倒酒,走路時誰走前面,都有嚴格的規定。
但慢慢地,我開始理解這套複雜禮儀背後的邏輯。在一個人口密度極高、競爭極其激烈的社會裡,這些規則其實是為了維持基本的社會秩序,避免衝突的發生。


地鐵里的人生眾生相
韓國的地鐵是觀察社會的最佳窗口。
早高峰的地鐵車廂里,每個人都,面無表情地,盯著手機,但你能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疲憊和焦慮。上班族們穿著,一模一樣的,黑色西裝,像是工廠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
但也有溫暖的時刻。我見過年輕人主動給老人讓座,見過陌生人幫忙扶起摔倒的孩子,見過整個車廂的人一起幫一個迷路的外國遊客查路線。
最讓人感覺有意思的,是韓國地鐵里的「老人車廂」。那些顏色很鮮艷、設計各式各樣的座椅,是專門為老年人留出來的。就算車廂變得,再怎麼擠,年輕人從來都不會去佔著。這種對老人的尊重之情,在節奏很快的現代社會裡,更加顯得特別珍貴,而且深深地打動人心。


四季分明的小確幸
韓國最為令我鍾情的地方,是其四季呈現出的鮮明之美。此地春有繁花似錦之景;夏有綠樹成蔭之態;秋有金黃遍地之象;冬有銀裝素裹之貌,每一季皆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春天的櫻花,真的就像韓劇里那樣浪漫,整條街都被那粉色的、如雪花般的花瓣所覆蓋,連空氣中,都瀰漫著那香甜香甜的花香。夏天雖比較悶熱,不過漢江邊的涼風與那璀璨的夜景,卻能夠治癒所有的疲憊。秋天的楓葉,紅得讓人心旌搖曳,冬天的雪景,純淨得彷彿置身於童話世界。
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即使再累再苦,也總能找到一些美好的瞬間。可能是路邊盛開的花朵,可能是窗外飄灑的雪花,也可能只是便利店裡熱騰騰的關東煮。


最後的感受:複雜但真實
在韓國生活三年,我對這個國家的感情,很複雜。
一方面我討厭這裡的高壓競爭、顏值焦慮、等級制度;另一方面,我又被這裡人們的堅韌、溫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所感動。
韓國並非韓劇里那般完美的世界,亦非網上所傳的地獄。它乃是一個真實的現代社會,其中有美好的一面,亦有醜陋的一面;有溫暖的時候,亦有冷漠的時候。
如果你問我,會不會建議別人來韓國生活呢?我的答覆是:得看你呀,究竟期望擁有什麼樣的人生經歷。要是你追求的是那種,輕鬆又平靜的生活方式,那韓國或許不太適宜你;可要是你渴望去突破自我,去切實地感受別樣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那韓國會給你帶來不少益處。
至少在這裡,我學會了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內心的平靜,學會了在狹小空間里找到生活的樂趣,也學會了欣賞那些平凡日子裡的小確幸。
這些可能比任何韓劇都要珍貴。

15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39
作者:新食界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868339/answer/189192600565812524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剛從韓國旅遊回來,必須說幾句很多人不愛聽的大實話

說起韓國,我們腦海里浮現的畫面往往是:

韓劇的濾鏡、歐巴的長腿、愛豆的燈牌、炸雞啤酒、濟州島海風、首爾夜色……

它是亞洲最成功的文化輸出國之一,是「潮流」「整潔」「發達」「節奏快」的代名詞。

也是很多人「留學、打工、旅遊、追星」的第一選擇。

我曾以為韓國是一個「緊緻高效」的社會,外加浪漫濾鏡,現實生活應該也精緻而剋制。

但真正住進去一段時間之後,我才發現——

韓國不是濾鏡破了,而是根本不是靠濾鏡活的。

它有它的光鮮,也有它的壓抑;它的節奏令人上癮,也令人疲憊。

它不是你想像中的「好」,也不是你以為的「壞」。

這篇文章,我不打算講韓劇里的愛情有多甜,也不打算說韓國炸雞是不是比我們這邊好吃。

我想講一個你可能沒聽過,但值得知道的真實韓國。

1. 它真的那麼「發達」嗎?

韓國在很多人心裡是「亞洲四小龍

之一」,是經濟奇蹟、科技強國、出口王國的代表。

確實:

三星、LG、現代等巨頭撐起全球科技產業一角;

地鐵通暢、網速極快、城市整潔有序;

文創輸出極強,全球愛豆、遊戲、影視市場都能看到「韓國製造」。

但你真正住進去,會發現這個國家的「發達」很有方向性——

是「集中式」的發達,不是「普惠式」的富足。

首爾和釜山極度集中,大量小城鎮人口流失;

地產壓力極高,青年人「想結婚、想生娃」變得越來越難;

上層社會節奏迅速,底層社群喘不過氣;

大公司待遇好,但中小企業勞動者工作時長堪比「過勞工」。

韓國確實很強,但不均衡才是它真正的問題核心。

你看到的是首爾的現代大樓,沒看到的是一些鄉鎮還在使用20年前的基礎設施。

2. 你以為它快,其實它太快了

韓國是一個節奏快到讓人驚訝的社會。

地鐵站下樓速度像競走;

餐廳上菜速度令人窒息;

網上購物下單第二天就送到,效率無敵;

連咖啡館排隊時說話都不敢慢一點,怕拖節奏。

剛來時你會感到驚喜,久了你會疲憊。

韓國的「快」不是「生活便利」,而是「社會焦慮」。

高中生一天上16小時的課是常態;

公司職員下班後要去聚餐,回家還得應對「夜間KakaoTalk工作群」;

新人入職半年能走兩次辭職流程,壓力遠超想像。

這不是效率,這是一整套「高壓運行系統」,逼著所有人必須不停奔跑。

你可以選擇不卷,但社會會選擇把你排除。

3. 「整潔社會」背後,是沉默的代價

韓國的街道很乾淨,幾乎看不到隨地扔垃圾的現象;

公共場所也很安靜,大家說話輕聲細語,沒人喧嘩。

你會感嘆:「這也太規矩、太有素質了。」

但你很快就會意識到:這種「表面的和諧」靠的是極高的「社會自我約束」。

在韓國,「不打擾別人」是一種信仰,但也因此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內卷式壓抑」。

街上沒人插隊,但也沒人插嘴;

有問題也不說,忍著;委屈也不哭,扛著;

表面是笑,心裡是「不能成為麻煩」的自我壓抑。

這不是「素質教育」的結果,而是一種文化級的情緒內斂。

你看不見衝突,不代表衝突不存在。

你只是不被允許說出口。

4. 生活看起來精緻,其實壓力感無處不在

你看街上大多數人打扮時尚、妝容精緻、服飾有品,

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不是「享受生活」,而是「避免被社會淘汰」的生存策略」。

韓國有一句話叫:「別成為別人眼裡的失敗者。」

這句話在現實中具體表現為:

女生從高中就開始醫美微調,怕被說「不上鏡」;

男生必須穿得得體,不然求職連門檻都進不去;

連送快遞的騎手,都盡量保持頭髮整齊、舉止克制。

你看見的「乾淨」,其實是一種「社會性自我約束」。

不允許邋遢;

不允許情緒;

不允許出錯;

不允許脫軌。

這不是「自由選擇」,這是「強制默認」。

5. 教育很強,但代價太高

韓國教育一直被認為是「亞洲最典型的應試體系」。

孩子從小學開始補習補到深夜;

高中生一天要背7種教材;

考不上好大學幾乎等於「人生失敗」;

每年高考日,全國飛機暫停起飛降落,以免打擾學生考試。

韓國的教育,不是「育人」,是「篩選」。

學生不是被培養,而是被「分類」。

這導致:

中下層家庭拼光財產供孩子補課;

青少年抑鬱比例持續升高;

考上大學的人鬆一口氣,沒考上的人從此「掉隊」。

你以為韓國學生很努力,其實他們只是沒辦法不努力。

6. 你以為它安全,其實它很「緊繃」

韓國的治安非常好:

深夜出門不會怕;

手機錢包掉了基本能找回來;

地鐵、便利店、圖書館,基本沒什麼「亂象」。

但安全感背後,是一種社會緊繃狀態:

警察系統異常嚴格,攝像頭無處不在;

輿論空間非常高壓,一個發言不當可能引發人肉和輿論死亡;

社交媒體評價體系高度敏感,明星、主播、普通人都生活在「隨時翻車」的焦慮中。

你生活在一個表面很安定的社會中,但你知道:

任何一個小錯誤,都可能讓你「社會性死亡」。

韓國的安全感,是建立在「社會高度緊張」的基礎上。

7. 但它依然,是最有生命力的東亞國家之一

說了這麼多「真實面」,我必須承認:

韓國,依然是一個讓我敬佩的國家。

它從戰爭廢墟中崛起,只用了幾十年就站上世界舞台;

它把韓劇、K-POP

、遊戲、美妝變成了文化強權;

它的街頭、地鐵、公園、便利店,永遠保持著「努力的秩序」;

它的年輕人雖然卷得厲害,但創造力極強、行動力極強。

它不是「生活輕鬆」的地方,但它是「文明壓縮感」極強的國家。

如果說中國是熱辣滾燙,韓國就是沉默燃燒。

你不一定適應它的節奏,但你一定會被它的努力所震撼。

寫在最後:韓國不會崩,但它需要「喘息」

這次從韓國回來,我最大的感受是:

它不會崩,因為它體系成熟、節奏穩定、社會紀律極強;

但它也很累,因為它壓抑太久,沉默太久,很多人早已「精神透支」。

韓國社會不是沒有問題,而是習慣不講問題。

不是沒有情緒,而是默認「情緒是恥辱」。

它教你如何成功,但不教你如何放鬆。

它給你很多機會,但也讓你付出太多代價。

最後的建議:

如果你以後有機會去韓國——

別只拍韓劇取景地,也別只打卡網紅咖啡店;

去坐一次凌晨的地鐵,看上班族沉睡的臉;

去清溪川

沿岸走一走,看那些深夜還在排練的練習生;

你會看到一個努力到極致的社會,也會理解「強大」背後的疲憊。

16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39

知乎用戶mCNjyv:


感覺和國內也差不多吧,,,

17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39

我的未來不是夢:


로렌스 료칸에서 채택하여, 초순 피해자, 론칭을 라틴아메리카

18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40

文化酷旅與酷驢:







發佈於 2024-01-02 22:15· 633 次播放

19楼 JosephHeinrich 2025-8-30 22:41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