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3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如何从通缩中恢复的?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1

30年的房贷还完了,1990年-2020年自然恢复了。内债不是债市今天很多人的认知。不过这个认知是错的,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要老实还完内债。历史上的中华民国末期就是搞的内宅不是债。1911年清廷就是赖掉了四川的修铁路款项,直接诱发保路运动,连接诱发武昌起义。而日本涌了20多年时间偿还完了所有长期房贷,自然所有通缩修复了。人们没了长期房贷都是短期贷款,基本上消费也就起来了,出现了商品一定程度上的供不应求,自然通胀。通缩的本质就是供大于求,需求因为负债而压缩,通胀的本质就是供不应求,消费走强。




作者:满嘴仁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9948634/answer/19256165151615155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1

大叔你真棒:


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应该知道,保持适度通胀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合适的通胀率在2%左右,略低于2%;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通胀率合适的水平是不超过3%、不低于2%。

如果通胀率太低,甚至是负数,意味着物价持续下跌,钱越来越值钱,这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居民会延迟消费,因为晚一点消费、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

通缩情况下,企业也不太敢扩大再生产。因为居民延迟消费,扩大再生产容易滞销、增加库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会逐步停滞,导致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QE鼻祖加大力度,叠加灵活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日本经济走出近30年的通缩和衰退

那日本为什么最终能走出“失去的30年”、“通缩的20年”、“负利率的8年”?

第一,宏观政策持续宽松,终于产生了效果。

说白了,就是持续印钞、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把通胀目标设定为2%,达不到目的不罢休。后来,这套打法被安倍晋三概括为安倍经济学

——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这里面还有一个要义被人有意无意忽视了:日本把主要负债放在了政府部门,而不是企业和个人。日本居民负债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企业负债率也不算太高,债务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日本政府负债率堪称全球最高。

日本的债务结构,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和企业投资热情。

日本央行不仅直接购买国债,还购买ETF基金,这相当于直接印钞给股市。

说到这里,你一定以为日本过去这些年印了很多的钱吧。日本2024年1月跟2015年1月的M2

相比,增长了38.5%;同期,中国的M2增长了140%。

也就是说,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其实印钞速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这也是日本经济长期达不到2%通胀率的重要原因。

不过,宽松的时间久了,作用终于显现。背景是全球大通胀,拉高了日本的通胀率。日元在过去几年持续贬值,虽然让日本换算为美元的GDP排序下降了一位,但吸引了大量外部资金流入,比如到日本炒股、消费、旅游,带旺了日本经济,也帮助日本走出了通缩。

第二,日本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了其经济处于价值链的高端。

一个重要标志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平均每年都可以获得1个诺贝尔科学奖

。在半导体

、机器人

、新材料

、生命科技

等核心技术上,日本基本上都在第一阵营。日本的游戏、动漫、旅游等行业,也具有全球竞争力。

第三,中美博弈让日本成为重要的受益国之一,不少国际投资涌入。

中美博弈,引发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金的再配置。墨西哥、越南、印度是中低端产业的受益国,日本、新加坡则是高端产业的受益国。

最明显的案例是:巴菲特

为了避险,正在清空对台湾海峡两岸的投资,把资金转向日本,购买了日本五大商社

的股票,带动了日本股市的回暖。

日本带给我们的启发是:跟民生和经济相比,汇率并不重要。让货币适度贬值,维持宽松的宏观政策,有利于结束通缩或通缩预期。

把债务集中背负在政府身上,降低居民和企业杠杆率,有利于提高消费和投资热情。对于儒家文化圈来说,老百姓是吃苦耐劳和勤奋的,也是信任政府的,政府债务率高一些不是问题。

日本国债发行量虽然极大,但主要卖给了老百姓,大家愿意买。这一点,中国跟日本很像。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2


罗叶:


又恢复了!?

2010年第二变第三,然后原地踏步10多年,今年变成第四。

毫无起色,唯一的支柱也要倒了,2026年被印度超越变成第五,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中恢复?通胀会在前面等它!

美国人快撑不住了,能放过日本?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2

幻想乡的洛克马戏:


与其说是从通缩中恢复。

倒不如说单纯承接了对外的输入性通胀而已。

单纯的只是原材料上涨带动的下游的输入性通胀而已。

另外多说一嘴:

你乎某些聊经济的,我发现很容易脱离实际上的物质世界去聊单纯的数字游戏,而且沾沾自得。

因为我个人觉得,如果经济数据的高低,脱离了人实际的生活水平的话,那么单纯聊经济数据实际上毫无意义。

换句话说,我是不喜欢所谓的数字看上去很棒,但是民众蛋白质摄入,家电更换速度,服装衣物更换速度,包括食品的新鲜程度,娱乐化产品消费能力等等都不咋地的话。

那么我觉得这些数字就算通过一些手段变得看上去非常健康也毫无意义。

然而现实是——

现阶段不仅仅全球都陷入了这种数字游戏的狂欢中,甚至于你乎不少人还觉得脱离实际上的产能,聊如何能让数字创新高,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

就……很迷。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2

蹄子超人:


表面上的原因是,30年,慢慢大家把房贷还完了,消费力得到了释放

底层原因是,吃尽红利的老毕登们开始陆续离世,他们的财富终于漏了一些给社会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2

江南铁笛:


日元大幅贬值。

原来1美元兑100-110日元,

现在日元一度贬值到1美元兑160日元以上,

相当于日本进口的东西成本都提高50%,

与此同时,过去几年全世界都经历了大通胀,

这会让进口物价进一步上升。

总而言之,日本的通胀是输入性的。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3

popetwo:


一是科技,二十多个诺奖不是白拿的;二是体育,足球篮球都已经是亚洲第一,甚至乒乓联赛都赚钱,解决了就业问题。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3

作者:小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9948634/answer/19167859167747047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很多人都没有提及的点在于,日本在刺破房地产泡沫之后,日元事实上成为了美元的影子,是美元的分身,所以当美国的霸权开始松动的时候,日本就可以逐渐拥有自主的货币政策,也就有了对抗通缩的能力。

理一下流程,美国财政部举债,发行美国国债,华尔街的投行们认购,拿着买到的国债作为抵押物,借入日元,或者直接买日元资产(巴菲特,借日元买日股),或者用日元换美元,去全球其他地方投资(其实这里有很多美元买了美债,再来一遍上述流程加杠杆),获利结算后换回日元,偿还债务。

这个流程里,财政部卖国债卖的不错,赢;财政部吸纳了市场的多余美元,压住了通胀,美联储赢;华尔街(及其小弟,比方说日本农林金库)用低利息日元债务获得美国国债高利息收益和投资收益,赢;美国赢麻了。谁吃亏了呢?很显然是日本,利率太低,借钱出去也没赚到钱。

那么上述流程最后出问题了吗?出了。问题在哪里呢?是美元的武器化。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是日元换成美元之后的投资这个环节。当美国开始把金融制裁付诸现实的时候,投资的风险就急剧升高,用日元换出来的美元一头扎进金融市场,不再投资实体经济(重点,很多问题都出自这里),国际分工也开始脱钩断链,然后美帝遇到了通胀问题,美联储加息,美债价值暴跌,此时由于借出日元的抵押物是美债,因此需要追缴保证金,由于这种操作的杠杆率通常都是几十上百倍,然后就是某个金融市场踩踏风险积聚,接下来就是boom。以上。

视角回到日本,日元借出的越多,抵押的美债就越多,此时一旦解杠杆,市场上的美债供应就极速飙升,美国财政部再借钱就会很麻烦,甚至于美国财政崩溃。而抵押的美债是谁持有呢?当然是谁之前有日元就是谁,毫无疑问,日本央行及其小弟是最大的拥有者。于是,日本就有了和美国讨价还价的底气。

这也就是开篇说的,当美国霸权开始松动的时候,日本就有了更加自主的政策选择,也就有了对抗通缩的能力。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3

皮皮兽:


超低利率和负利率把资金赶出去海外投资,日系车在失落三十年后又纵横全球三十年,海外投资返投国债,国债反哺国内僵尸企业主要维持基本就业的养老福利就业等,剩余的硬兜底失业群体。

此乃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目的就是熬死老登,时间化债。

第二阶段,被上山彻也点名那个,

安倍经济学,对企业放水,扶植生产端复苏。任务完成,安倍切送走。

第三阶段,直投消费端,唤醒废宅,和第二阶段复苏生产端形成互动。

日本这个民族其实很有点东西,他存在深层政府,来做顶层设计,真正的知道时间换空间以及每一步关键的落实,我不是说日本一定能从这三步走出失落三十年或者四十年,但是从顶层设计这三步关键落实来说,他已经做了他能做的最好的,日本的经济体量不需要回到巅峰,如果世界现在的两极一直这样下去,本子的汽车工业、轻重工业哪怕再找回三分之一的巅峰期份额,就足以给失落三十年画一个圆满句号了。

这也是我一直认为哪怕没有一家能替代东国世界工厂,但是印分一部分,哪怕三分之一,日韩以及老四小龙捆一块儿再分三分之一,真的足以了,东国是承受不了超过三分之一份额市场占有率被分掉的,全产业链需要份额支撑,三分之一见血,二分之一就要命了。

全产业链是东国百年国运的具象化,是真正的国之重器,不能强留住,一旦失去百年内再无可能重新拥有。

那些天赢赢赢的,不明白这个道理。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1 17:03
作者:从个人幸福出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9948634/answer/375045336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人认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日本经济重现活力。


日本学者辜朝明指出,“日本政府的财政政策,在资产负债表衰退

期间成为阻止经济萎缩的主要力量”,“资产负债表衰退期间,过多的财政刺激不足为虑”。据此,辜朝明建议,政府部门大规模举债,来代替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加杠杆。然而,日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实在是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导致日本政府债台高筑,使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250%,为七国集团之最。

另一方面,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导致重复建设,有些设施远未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有些设施则伴随着巨大的隐性债务(未来的日常维修费用)。

而经济学者魏加宁认为,日本经济最终能够走出“大衰退”,主要原因是自桥本内阁以来,历届政府努力推进体制改革的结果。

首先是1996年,桥本内阁力推政府改革,压缩行政机构。桥本内阁从政府自身改革做起,将日本的政府部门总数从22个“省厅”(部委)压缩到12个,从过去的“以省厅为中心”转变为“以内阁为中心”。其中,改革力度最大的是取消了企划厅 (相当于中国的发改委),并将“通商产业省”改成“经济产业省”。

其次是1998年,小渊内阁实施“金融大爆炸

”改革,有力地推动了金融自由化。1996年至2000年,桥本龙太郎和小渊惠三两届内阁,相继推动“金融大爆炸”改革,在5年内修改了40余处涉及金融的法律制度。小渊内阁沿着自由化、公正化、国际化的思路,打破了银行、证券、信托、保险之间的各种准入限制,实现了费率的市场化,强化了金融业的竞争,并且将金融监管职能从大藏省独立出来,成立了金融监督厅,后演变为现在的金融厅,对整个金融业实行综合统一监管。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改革就是日本接受了泡沫经济时期的惨痛教训,大力强化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把货币政策决策机制改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自主决定。

再次是2002年,小泉政府力推“金融再生

”改革,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在泡沫经济破裂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银行业存在的不良资产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倒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不断“放水”,而且严重影响了银企双方的借贷积极性。直到小泉政府上台,在竹中平藏

的主持下,大力推进“金融再生”改革,彻底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小泉提出“没有结构改革就没有经济复苏”;竹中则把当时的改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被动的改革”,即化解不良债权,重组金融机构;另一类是“主动的改革”,提出“凡是民间能做的事情就由民间来做”。前一类改革使得日本的金融机构逐渐恢复健康,并有效地抵御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一类改革的成效,或许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日本政府主管部门放开了出租车的市场准入,但是出租车行业协会又不想降低出租车费,结果就出现了出租车供过于求的局面。

最后是2012年,安倍内阁

推出的“三支箭”,鼓励民企投资。安倍“三支箭”中的“第三支箭”其实就是改革。安倍内阁甚至还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2014年,安倍内阁更是强调了改革优先于财政扩张,并在《金融时报》发文称“我的‘第三支箭’就是要打倒挟持日本经济的恶魔”,并且明确提出要对日本经济实施“结构性改革”。

所以,日本经济最终能够走出“大衰退”的阴影,靠的是不断地推进改革,而不是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