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你真棒:
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应该知道,保持适度通胀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合适的通胀率在2%左右,略低于2%;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通胀率合适的水平是不超过3%、不低于2%。
如果通胀率太低,甚至是负数,意味着物价持续下跌,钱越来越值钱,这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居民会延迟消费,因为晚一点消费、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
通缩情况下,企业也不太敢扩大再生产。因为居民延迟消费,扩大再生产容易滞销、增加库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会逐步停滞,导致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QE鼻祖加大力度,叠加灵活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日本经济走出近30年的通缩和衰退
那日本为什么最终能走出“失去的30年”、“通缩的20年”、“负利率的8年”?
第一,宏观政策持续宽松,终于产生了效果。
说白了,就是持续印钞、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把通胀目标设定为2%,达不到目的不罢休。后来,这套打法被安倍晋三概括为安倍经济学
——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这里面还有一个要义被人有意无意忽视了:日本把主要负债放在了政府部门,而不是企业和个人。日本居民负债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企业负债率也不算太高,债务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日本政府负债率堪称全球最高。
日本的债务结构,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和企业投资热情。
日本央行不仅直接购买国债,还购买ETF基金,这相当于直接印钞给股市。
说到这里,你一定以为日本过去这些年印了很多的钱吧。日本2024年1月跟2015年1月的M2
相比,增长了38.5%;同期,中国的M2增长了140%。
也就是说,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其实印钞速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这也是日本经济长期达不到2%通胀率的重要原因。
不过,宽松的时间久了,作用终于显现。背景是全球大通胀,拉高了日本的通胀率。日元在过去几年持续贬值,虽然让日本换算为美元的GDP排序下降了一位,但吸引了大量外部资金流入,比如到日本炒股、消费、旅游,带旺了日本经济,也帮助日本走出了通缩。

第二,日本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了其经济处于价值链的高端。
一个重要标志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平均每年都可以获得1个诺贝尔科学奖
。在半导体
、机器人
、新材料
、生命科技
等核心技术上,日本基本上都在第一阵营。日本的游戏、动漫、旅游等行业,也具有全球竞争力。
第三,中美博弈让日本成为重要的受益国之一,不少国际投资涌入。
中美博弈,引发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金的再配置。墨西哥、越南、印度是中低端产业的受益国,日本、新加坡则是高端产业的受益国。
最明显的案例是:巴菲特
为了避险,正在清空对台湾海峡两岸的投资,把资金转向日本,购买了日本五大商社
的股票,带动了日本股市的回暖。

日本带给我们的启发是:跟民生和经济相比,汇率并不重要。让货币适度贬值,维持宽松的宏观政策,有利于结束通缩或通缩预期。
把债务集中背负在政府身上,降低居民和企业杠杆率,有利于提高消费和投资热情。对于儒家文化圈来说,老百姓是吃苦耐劳和勤奋的,也是信任政府的,政府债务率高一些不是问题。
日本国债发行量虽然极大,但主要卖给了老百姓,大家愿意买。这一点,中国跟日本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