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2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現在 985 頂尖學生潤(PhD)的意願減弱了?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4

利益相關,985學生,選擇國內讀博。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因為國際環境變化,出國風險正在急劇上升。我有個同學去德州暑研,他在去暑研前還在積極準備出國,回來就放棄出國找了個大佬組保研了。據他個人所說他在德州兩周就遇見了過境被關小黑屋,治安事件和周圍街區槍擊,他覺得不如在國內保險。我們組有個今年做畢設的學弟,他的offer在五月突然被取消,理由是「沒有funding」,但是誰都不知道是不是和特朗普的政策有關。這麼高的政策風險,誰能保證被突然遣返,停止簽證的不是自己呢?

(2)目前普遍形式是「國內博+國外博後」>「國外博+國外博後」。在國內讀博,你想走學術,你的博導人脈能幫上忙,是大佬的學生那各個方面都可以說是一路綠燈,哪怕是個普通教授的學生,你讀完博後出來的時候你博導也是有點資歷人脈了,比在國外讀博更好走學術。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會傾向國內讀博加國外博後的路線,因為博後退一萬步講,哪怕被吊簽證,也能回國馬上找下家,博士在讀被吊銷前面的時間成本可全沉了。而且有走學術想法的國內博導的人脈也能多多少少幫上一些忙。



作者:Lacia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190571062937576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5

ClairDeLune:


emory一位老師,申請季沒開始,收到4k+的套磁信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5

Godfly:


以前新加坡都是歐美的保底。現在想來新加坡都沒那麼容易了,因為卡中國人比例。甚至會出現美國申上了但新加坡被拒的情況。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5

作者:一団和気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023537972383035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引用並翻譯一段俄亥俄州立大學數學系關於 PhD 招生的一篇文章的一段話:

2024年秋季我們的博士項目的申請人數近500人,比去年增長了約17%。總體而言,過去十年來,博士項目的申請人數幾乎翻了一倍。[1]

以上是2024年的情況。可能由於政策的波動,2025年一些學校招生規模減小。據我推測,今年 OSU 包括理論和應用數學總共錄取大概20人,其中陸本只招了2人。同時申請人數還在增加,申請者個體也在變強。

像 OSU 這種大公立學校的申請已經如此激烈,更別提頂尖私立學校一個系每年可能只錄取個位數的博士生,甚至因為政策變化直接不招生。而再稍微冷門一點的公立學校,今年也有大幾百人申請,最後也錄取了不到十人。

況且,現在即便被哈佛錄取了,也不保證能順利赴美。

為什麼學生出國讀 PhD 的意願減弱了,可以想想為什麼以前的意願相對更強:政策穩定、招生規模較大、競爭者還沒卷出花來。網上五年甚至三年前的申請經驗帖,如今的參考意義已經不大,最終的錄取結果可能會比預期降低幾個檔次。

好在以前在海外讀 PhD 的人如今也有不少學成歸國。相比於過去,國內最好的幾個學校的資源和國外的差距已經沒那麼大。985頂尖學生在中國頂尖學校跟不錯的博導並非難事,申請海外 PhD 卻完全可能面臨全聚德或簽證拒簽的風險。在這種背景下,海外 PhD 的含金量可能會上升,也可能沒有任何變化,但沒必要冒這個風險。

參考



^2024 Recruitment Highlights https://math.osu.edu/newsletter/summer-2024/2024-recruitment-highlights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6

不妨說的直白一點:敢問在招生committee里待過的教授們(非強導師制),大家認為對中國內地學生的錄取是你心目中公平公正的嗎?公平公正這個詞主觀了一點,那就說是不是merit-based的吧?

我自己在國內top3之一讀本科的時候和直博生一起上過課(純理論學科),我可以拍着胸脯說平均水平跟北美top30比完全沒差別。即便有一些科研並不是很順利的outlier,但是每一個人的升學路徑清晰明了。沒有種族、性別這類身份問題作祟,這個世界都會清澈許多。

再說大農村的生活質量和國內頂尖學校聚集區完全沒法比,看着12刀一份寡淡的沙拉碗,我多麼希望馬上要進肚子里的是12塊一份蓋澆飯。

我的在美歐洲老闆跟我吐槽好幾次不知道這裡的phd是怎麼招進來的了。考試制度是個好東西,公示制度是個好東西。衷心希望祖國提升英語水平,提升開放水平(比如起碼google scholar應該得見着光吧),相信很多歐洲教授都會願意在中國工作的。



作者:獃頭鵝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74464879079303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6

目前國外最好的phd項目都有極大的簽證風險,甚至可以說一紙簽證難度比申請博士以及畢業難度都大,且高度不可控。美國,新加坡限額,加拿大超長安調,。而去差一些的phd項目比如歐洲或者更容易過簽的日本,很多人會會覺得虧了。

國內跟着大佬讀對於他們來說也不虧,paper比國外多,大佬也能幫你補足海外經歷,學術強了哪怕想潤也輕而易舉,比直接出來讀書找工作容易很多。

這麼一增一減,導致很多高手留在了國內讀博。



作者:小雞炖蘑菇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032448437367646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6
作者:MH2025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38773569064857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根據知乎2018年-2025年MS/PhD問題貼的回答數畫了個plot,僅供參考:

並且根據四大/Top10/Ivy CS PhD錄取率和入學率,觀察到隨着年份增加,各個學校的申請數量急劇上升,加上對一些bias

的考慮(比方說能申請到的人才更願意分享經歷)。

推測是疫情時期開始,21/22年全球經濟下行,選擇出國讀博的人沒以前多了。

但我感覺在內地學歷貶值的大背景下去海外讀碩的人數應該是顯著增加,觀察到在MS/PhD問題貼下留言的大多數是讀博,所以這個plot感覺更適用於博士。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7

Physics:


看科系。現在信息都對稱了。物理phd就算畢業了在美國能幹嘛?轉Data scientist?還是美國學歷容易回國找教職?都不如在國內讀的同時還能在學而思兼個職賺個大幾十萬。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7

CelestialMoor:


這不是想不想潤的問題,是能不能潤的問題……

全球化的大時代過去了,面對存量市場的競爭肯定還是在本國更有優勢。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7

Jane:


據我所知,普通家庭的學生更多的選擇了留下讀phd。教授家庭的學生走關係出國讀PhD的變得更多了。而且現在很多的美國PhD項目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如果按照現在的錄取標準,我是肯定不能進top50的項目。而十幾年前我卻可以輕鬆進Top30。我還是天坑中的天坑專業。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