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2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现在 985 顶尖学生润(PhD)的意愿减弱了?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4

利益相关,985学生,选择国内读博。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因为国际环境变化,出国风险正在急剧上升。我有个同学去德州暑研,他在去暑研前还在积极准备出国,回来就放弃出国找了个大佬组保研了。据他个人所说他在德州两周就遇见了过境被关小黑屋,治安事件和周围街区枪击,他觉得不如在国内保险。我们组有个今年做毕设的学弟,他的offer在五月突然被取消,理由是“没有funding”,但是谁都不知道是不是和特朗普的政策有关。这么高的政策风险,谁能保证被突然遣返,停止签证的不是自己呢?

(2)目前普遍形式是“国内博+国外博后”>“国外博+国外博后”。在国内读博,你想走学术,你的博导人脉能帮上忙,是大佬的学生那各个方面都可以说是一路绿灯,哪怕是个普通教授的学生,你读完博后出来的时候你博导也是有点资历人脉了,比在国外读博更好走学术。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会倾向国内读博加国外博后的路线,因为博后退一万步讲,哪怕被吊签证,也能回国马上找下家,博士在读被吊销前面的时间成本可全沉了。而且有走学术想法的国内博导的人脉也能多多少少帮上一些忙。



作者:Laci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190571062937576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5

ClairDeLune:


emory一位老师,申请季没开始,收到4k+的套磁信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5

Godfly:


以前新加坡都是欧美的保底。现在想来新加坡都没那么容易了,因为卡中国人比例。甚至会出现美国申上了但新加坡被拒的情况。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5

作者:一団和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02353797238303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引用并翻译一段俄亥俄州立大学数学系关于 PhD 招生的一篇文章的一段话:

2024年秋季我们的博士项目的申请人数近500人,比去年增长了约17%。总体而言,过去十年来,博士项目的申请人数几乎翻了一倍。[1]

以上是2024年的情况。可能由于政策的波动,2025年一些学校招生规模减小。据我推测,今年 OSU 包括理论和应用数学总共录取大概20人,其中陆本只招了2人。同时申请人数还在增加,申请者个体也在变强。

像 OSU 这种大公立学校的申请已经如此激烈,更别提顶尖私立学校一个系每年可能只录取个位数的博士生,甚至因为政策变化直接不招生。而再稍微冷门一点的公立学校,今年也有大几百人申请,最后也录取了不到十人。

况且,现在即便被哈佛录取了,也不保证能顺利赴美。

为什么学生出国读 PhD 的意愿减弱了,可以想想为什么以前的意愿相对更强:政策稳定、招生规模较大、竞争者还没卷出花来。网上五年甚至三年前的申请经验帖,如今的参考意义已经不大,最终的录取结果可能会比预期降低几个档次。

好在以前在海外读 PhD 的人如今也有不少学成归国。相比于过去,国内最好的几个学校的资源和国外的差距已经没那么大。985顶尖学生在中国顶尖学校跟不错的博导并非难事,申请海外 PhD 却完全可能面临全聚德或签证拒签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海外 PhD 的含金量可能会上升,也可能没有任何变化,但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参考



^2024 Recruitment Highlights https://math.osu.edu/newsletter/summer-2024/2024-recruitment-highlights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6

不妨说的直白一点:敢问在招生committee里待过的教授们(非强导师制),大家认为对中国内地学生的录取是你心目中公平公正的吗?公平公正这个词主观了一点,那就说是不是merit-based的吧?

我自己在国内top3之一读本科的时候和直博生一起上过课(纯理论学科),我可以拍着胸脯说平均水平跟北美top30比完全没差别。即便有一些科研并不是很顺利的outlier,但是每一个人的升学路径清晰明了。没有种族、性别这类身份问题作祟,这个世界都会清澈许多。

再说大农村的生活质量和国内顶尖学校聚集区完全没法比,看着12刀一份寡淡的沙拉碗,我多么希望马上要进肚子里的是12块一份盖浇饭。

我的在美欧洲老板跟我吐槽好几次不知道这里的phd是怎么招进来的了。考试制度是个好东西,公示制度是个好东西。衷心希望祖国提升英语水平,提升开放水平(比如起码google scholar应该得见着光吧),相信很多欧洲教授都会愿意在中国工作的。



作者:呆头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74464879079303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6

目前国外最好的phd项目都有极大的签证风险,甚至可以说一纸签证难度比申请博士以及毕业难度都大,且高度不可控。美国,新加坡限额,加拿大超长安调,。而去差一些的phd项目比如欧洲或者更容易过签的日本,很多人会会觉得亏了。

国内跟着大佬读对于他们来说也不亏,paper比国外多,大佬也能帮你补足海外经历,学术强了哪怕想润也轻而易举,比直接出来读书找工作容易很多。

这么一增一减,导致很多高手留在了国内读博。



作者:小鸡炖蘑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03244843736764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6
作者:MH2025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387735690648570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根据知乎2018年-2025年MS/PhD问题贴的回答数画了个plot,仅供参考:

并且根据四大/Top10/Ivy CS PhD录取率和入学率,观察到随着年份增加,各个学校的申请数量急剧上升,加上对一些bias

的考虑(比方说能申请到的人才更愿意分享经历)。

推测是疫情时期开始,21/22年全球经济下行,选择出国读博的人没以前多了。

但我感觉在内地学历贬值的大背景下去海外读硕的人数应该是显著增加,观察到在MS/PhD问题贴下留言的大多数是读博,所以这个plot感觉更适用于博士。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7

Physics:


看科系。现在信息都对称了。物理phd就算毕业了在美国能干嘛?转Data scientist?还是美国学历容易回国找教职?都不如在国内读的同时还能在学而思兼个职赚个大几十万。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7

CelestialMoor:


这不是想不想润的问题,是能不能润的问题……

全球化的大时代过去了,面对存量市场的竞争肯定还是在本国更有优势。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7

Jane:


据我所知,普通家庭的学生更多的选择了留下读phd。教授家庭的学生走关系出国读PhD的变得更多了。而且现在很多的美国PhD项目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如果按照现在的录取标准,我是肯定不能进top50的项目。而十几年前我却可以轻松进Top30。我还是天坑中的天坑专业。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