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0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靜岡準備收取富士山登山費,折合人民幣 194 元,這出於哪些考慮?會對富士山旅遊經濟產生多大影響?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8

Nulli Cedo:


*本文無AI支持創作

挺好的

作為一個2015年前走過吉田線登頂的業餘登山人,10年前約定要回富士山登頂,於是今年已經決定要走須走線登頂,而且計劃了非常細緻,時間精準到分鐘,裝備精準到克的登山計劃。

我給大家補一點背景信息



富士山北為山梨縣,南為靜岡縣,有四條登山路線,靜岡有三條(須走,御殿場,富士宮),山梨有最熱門的吉田線(最傳統,景色最好,登山設施最多)
以前所有路線都是免費的,2024年吉田線開始收費2000日元,其他不收費,目的是為了緩解吉田線的擁堵,不過效果不佳,於是今年靜岡山梨全線開始收費。

其實我一直覺得收費是應該的,富士山人太多了,凌晨攻頂摩肩接踵,不過吉田線單一收費是比較愚蠢的

原因如下



大多數登頂的人大多數都是為了去看御來光的(富士山日出),而富士山只有山頂東面可以看到日出,也就是人流都會向一個地點聚攏,而且攻頂都在半夜十二點到早上四點這段沒有陽光的時間,在相對最為陡峭的7-9合目攻頂,人越多風險性越大

吉田線(黃線)收費,須走(紅線)、富士宮(藍線)、(綠線)人就多了很多,特別是須走,和吉田在八合目合併,又有登山風景,初期又有樹林防晒,人更是大大增加,最後結果還是一樣的
其實更為嚴重的是一條成熟的線路收費,造成了更多的無經驗登山者去了設施更少的線路,甚至是為了省錢彈丸登山(不住小屋一次性登頂),增加了風險和救援的需求

雖然的確莫名其妙的需要多支出一筆錢,但是我一直認為價格是資源分配的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嗎,價格貴了,自然人就會少,體驗就會更好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8

風梳煙沐:


下個月準備去日本自由行,搜了一下東京塔、涉谷sky那幾個經典的門票,不得不感慨比國內便宜太多了。

沒錯,尤其點名東方明珠。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9

作者:朝倉左衛門督義景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5267959259/answer/12753056342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影響,富士山最大的含金量是拍照,每年開山那幾個月雪頂都沒有。

對絕大多數體能雜魚(包括我)來說所謂的富士山旅遊就是遠遠的拍照……

更何況你都有錢買全套登山設備,還跑一趟日本了,是在乎這200塊錢的場合嗎……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9

Yang:


???富士山之前難道不收費?

不可能,我雖然沒登過富士山,但這種全球t0級別的經景點不收門票,你是真的在開玩笑吧。

不收門票,那一定有其他費用,比如擺渡車,纜車費,景區強制購物區,包括難吃又巨貴的景區美食街。一圈下來還是要出不少血。

所以,我沒有證據,但我強烈懷疑你這是在偷換概念,混淆視聽,請大家不要相信。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9

滿天星光:


這樣的世界級旅遊景點不收費,說實話這有點不太資本主義哦。建議向隔壁的「社會主義」學習一下。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9

Ursus maritimus:


除非就住在靜岡,否則這個入山費用還沒有坐JR過去的費用高……

富士山是個海拔3000多米的山,認真準備登山的話,成本已經比這200元高多了。主要目的可能是攔住那些毫無準備上去作死的人……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9

東莞仔:


大家爬衡山要收費嗎?爬泰山要收費嗎?華山呢?

那麼,富士山收費,不正是資本主義國家向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積極靠攏的顯著標志嗎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50

Ivony:


能有啥影響?


很多人總是無意識的混淆門票成本和抵達成本,然後整天吹哪裡哪裡免費不要錢……

珠穆朗瑪峰前陣子剛免費過,你去爬?


富士山主要是拍照又不是爬山,再說了,你去一趟啥啥不比這門票貴?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50

imhello:


這麼大一山才收不到200?太保守了,俺們至少300起,這只是入門費,電瓶車,導遊,燒香,算命,齋飯,全部單收錢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50

在下張三:


某聖地卡若拉冰川看一眼收費50圓,沒見有人抗議啊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