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28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静冈准备收取富士山登山费,折合人民币 194 元,这出于哪些考虑?会对富士山旅游经济产生多大影响?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8

Nulli Cedo:


*本文无AI支持创作

挺好的

作为一个2015年前走过吉田线登顶的业余登山人,10年前约定要回富士山登顶,于是今年已经决定要走须走线登顶,而且计划了非常细致,时间精准到分钟,装备精准到克的登山计划。

我给大家补一点背景信息



富士山北为山梨县,南为静冈县,有四条登山路线,静冈有三条(须走,御殿场,富士宫),山梨有最热门的吉田线(最传统,景色最好,登山设施最多)
以前所有路线都是免费的,2024年吉田线开始收费2000日元,其他不收费,目的是为了缓解吉田线的拥堵,不过效果不佳,于是今年静冈山梨全线开始收费。

其实我一直觉得收费是应该的,富士山人太多了,凌晨攻顶摩肩接踵,不过吉田线单一收费是比较愚蠢的

原因如下



大多数登顶的人大多数都是为了去看御来光的(富士山日出),而富士山只有山顶东面可以看到日出,也就是人流都会向一个地点聚拢,而且攻顶都在半夜十二点到早上四点这段没有阳光的时间,在相对最为陡峭的7-9合目攻顶,人越多风险性越大

吉田线(黄线)收费,须走(红线)、富士宫(蓝线)、(绿线)人就多了很多,特别是须走,和吉田在八合目合并,又有登山风景,初期又有树林防晒,人更是大大增加,最后结果还是一样的
其实更为严重的是一条成熟的线路收费,造成了更多的无经验登山者去了设施更少的线路,甚至是为了省钱弹丸登山(不住小屋一次性登顶),增加了风险和救援的需求

虽然的确莫名其妙的需要多支出一笔钱,但是我一直认为价格是资源分配的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吗,价格贵了,自然人就会少,体验就会更好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8

风梳烟沐:


下个月准备去日本自由行,搜了一下东京塔、涉谷sky那几个经典的门票,不得不感慨比国内便宜太多了。

没错,尤其点名东方明珠。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9

作者:朝仓左卫门督义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5267959259/answer/1275305634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没影响,富士山最大的含金量是拍照,每年开山那几个月雪顶都没有。

对绝大多数体能杂鱼(包括我)来说所谓的富士山旅游就是远远的拍照……

更何况你都有钱买全套登山设备,还跑一趟日本了,是在乎这200块钱的场合吗……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9

Yang:


???富士山之前难道不收费?

不可能,我虽然没登过富士山,但这种全球t0级别的经景点不收门票,你是真的在开玩笑吧。

不收门票,那一定有其他费用,比如摆渡车,缆车费,景区强制购物区,包括难吃又巨贵的景区美食街。一圈下来还是要出不少血。

所以,我没有证据,但我强烈怀疑你这是在偷换概念,混淆视听,请大家不要相信。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9

满天星光:


这样的世界级旅游景点不收费,说实话这有点不太资本主义哦。建议向隔壁的“社会主义”学习一下。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9

Ursus maritimus:


除非就住在静冈,否则这个入山费用还没有坐JR过去的费用高……

富士山是个海拔3000多米的山,认真准备登山的话,成本已经比这200元高多了。主要目的可能是拦住那些毫无准备上去作死的人……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49

东莞仔:


大家爬衡山要收费吗?爬泰山要收费吗?华山呢?

那么,富士山收费,不正是资本主义国家向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积极靠拢的显著标志吗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50

Ivony:


能有啥影响?


很多人总是无意识的混淆门票成本和抵达成本,然后整天吹哪里哪里免费不要钱……

珠穆朗玛峰前阵子刚免费过,你去爬?


富士山主要是拍照又不是爬山,再说了,你去一趟啥啥不比这门票贵?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50

imhello:


这么大一山才收不到200?太保守了,俺们至少300起,这只是入门费,电瓶车,导游,烧香,算命,斋饭,全部单收钱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7 20:50

在下张三:


某圣地卡若拉冰川看一眼收费50圆,没见有人抗议啊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