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4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瑞士的雙語能穩定,新加坡的雙語不行?
11楼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54

作者:貓婆婆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1232935/answer/148226771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搜狐這種文章看看就好,我就不細說了,浪費時間。只說一點,新加坡有專門的一個電視頻道是華語頻道,MediaCorp Channel 8。所有節目電視劇新聞都是華語。

接下來回答問題,其實你的問題涉及的是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為什麼比較容易同時掌握?首先,我不會這幾個國家的語言,德國不了解,但由於經常去法國義大利,打招呼謝謝這些簡單的語言會一點。比如法語和義大利語就有相似之處,Bonjour和Buongiorno的區別而已。發音的話後者多個類似no. 雖說德語屬於日耳曼系,和英語更接近,而法語屬於拉丁系,但總的來說歐洲那邊的語言相對來說比較接近,所以學習起來肯定比同時掌握中文英文更簡單。如果說錯了請指正。

第二個問題,新加坡的Singlish和英語華語間的關係。首先,和英語的關係,新加坡人正式場合或白領在公司里工作是singlish和English 自動切換的,人家也許會給你WhatsApp lah, leh, lor mah 「can? 「, 但不會給你email 這些字,更不會在開會的時候說這些字,正式文件合同里也不可能有這些字。其次,和華語的關係,的確,年輕人有些華語退步,這和家庭教育有關係。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因為新加坡的華語教育就到初中,這時候如果家裡父母說華語多,那麼小孩自然華語強一些,如果父母只說英語或singlish,那小孩自然華語就弱。但再弱,他們也能聽懂,只是說的不好,不會寫。學過外語的人基本都知道一門語言的難易程度是 聽<說<讀<寫 。所以新加坡人華語再差,聽一般是沒問題的。此外,他們也有他們的華語表達方式,不完全和中文一樣。比如中國人說「工作」,他們是「做工」,中國人說水「燙」, 他們說水「燒」,等等。

最後我想強調一點,新加坡是一個獨立國家,語言方面有他們自己的一套系統,無論你想不想承認,新加坡絕大部分華人都是bilingual,而且你也會常常看到有華語補習班,政府也一直鼓勵大家多說華語,爭取進步。

所以,我不會完全認為他們「雙語不行」,行不行,要看你接觸的什麼人。即便在中國,普通話不標準的中國人也很多。在新加坡,由於工作和正式場合正式文書都是英語,所以他們華語水平確實不高,更不能用中國人的中文水平去衡量了。


12楼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54

某匿名用戶:


羅傑斯:新加坡人英語爛華語也爛

來自 / 新明日報文 / 潘萬莉

國際知名投資家羅傑斯給我國雙語教育打分,認為新加坡人「英語爛華語也爛」,本以為兩名女兒可以在本地學標準規範的華語和英語,豈料事與願違。

據報導,在新加坡住了十年的美國億萬富豪羅傑斯幾個月前在舊金山的一場講座上形容,新加坡「可能是過去40年來世界上最成功的國家」,為了讓女兒學華語,他們舉家搬到新加坡長住,因為新加坡人口有75%是華人。

他說:「很多人講華語。我搬到那裡其中一個原因是我自己不說華語,而他們既講英語也講華語。所以我說,這真是太好了。」

羅傑斯將21世紀稱為「中國的世紀」,他兩個女兒學習華語的故事也廣被本地媒體報導。

他在講座上提到, 本以為兩個女兒可以在本地學標準規範的華語和英語,豈料新加坡人「英語爛華語也爛」,對新加坡的中英語水平感到失望。

不過,他隨即也表示,本地還是有一些人能說流利的中英語。

在講座答問時段,一名口操新式英語的女郎用語法半不正確的英語提問,羅傑斯並不介意,在回答後再向在場者解釋提問者的問題。他最後以新加坡是個「好地方」總結,對提問者說:「你應該回家。」

教育專家蔡志禮博士日前也在面簿分享這事件,並提到我國仍有華語或英語講得很好的人,但為數不多,一般人即使是從亞洲排名第一的大學畢業,華語或英語水平都不高,精通雙語雙文化者,更是寥若晨星

13楼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55

草棵子:


瑞士不是雙語,而是那本來就是人家的母語。

人家就是一群義大利人說義大利語,日耳曼人說德語,法國人說法語,然後這幾個人群湊成一個國家,為了平衡各族群的語言,然後把義大利語,法語,德語,乾脆都設成了官方語言。

而新加坡的主要族裔,無論是普通話還是英語,都不是他們的母語,他們對於這兩種語言都沒有第一母語習得。因此新加坡的這種雙語地位是極不穩固的,極有可能受到外界的影響而改變。

新加坡的人口以閩南人為主,閩南人佔比約40%,潮汕人佔比約20%,客家人佔比約10%,廣府人佔比約10%。因此新加坡要設立多種語言制度,應該把閩南話當做第一官方語言,然後是潮汕話,然後是客家話,然後是粵語。新加坡應該根據當地的人口比例,實行閩南話,潮汕話,客家話,粵語,四官方語言制度,讓所有來新加的外地人,無論是大陸的還是台灣的,馬來西亞的還是印度的,白人還是黃種人,都應該必須學習上述四種語言之一,只有這樣新加坡的「雙語」制度才能實行的通。

而且新加坡還必須為閩南話,潮汕話,客家話,粵語依據漢字體系,實行正字運動——即用漢字為閩南話潮汕話客家話粵語中的每一個發音進行對照,讓閩南話潮汕話客家話粵語中的每一個發音都有他相對應的漢字。只有在語言和文字都相對應成功了,規範化了,每一個閩南話潮汕話客家話粵語其中的發音都有其相對應的文字,那麼新加坡的這種閩南話潮汕話客家話粵語的四官方語言體系才能流行得通。

然而我並不相信新加坡有這種能力,可以參考一下香港地區的粵語正字運動,其實就是依據漢字的普通話發音,來給粵語做了一套表音文字體系。已經把粵語這種表意文字徹徹底底的從表意文字體系中剝離了,當然也極有可能的是,粵語本來就是一種侗台語族的表音文字,他本來就不是漢字表意文字的一種方言,因此粵語的很多發音都在漢字中找不到正字。因為我不是廣東人,我也不懂粵語,所以我並不知道真實的粵語到底是什麼樣的,因此我只能瞎胡亂揣測一番。

對上述閩南話潮汕話客家話粵語進行正字運動是非常難的,遠比北方的各種語言體系,諸如中原官話,關中話,山東話河北話要難,因為閩南話潮汕話客家話粵語在古代幾乎從來都沒有過針對於發音的正字運動,古代的標準音從來都是北方方言,尤其是中原官話,中原官話跟漢字的照應率幾乎是百分之一百。

這從來沒有過的閩南話潮汕話客家話粵語的正字運動,如果新加坡人能完成,那麼毫無疑問就是新加坡文化史的一項開天闢地的大成就,能完成這項正字運動的人類就是新加坡歷史的普希金,對新加坡的歷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還極有可能通過這項正字運動反過來影響大陸,影響到大陸地區的閩南語潮汕話客家話粵語等,從而徹底改變當地的語言生態。

新加坡要完成這項運動是非常非常難的,新加坡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歷史非常短,也沒有足夠多的底蘊。因此新加坡並沒有這麼長遠的目光,而且由於新加坡的人幾乎都是從大陸過去的,「車同軌,書同文」的思想早已經深深的烙刻在他們的腦海中,因此新加坡人受到了這種大一統的思想封印,他們極有可能沒有勇氣去做這件事情。

可以參考一下香港地區,就算是嚷嚷著要粵語,要獨立,不要普通話,而他們對於粵語的正字,依舊是根據新華字典的發音,而生搬硬套出來的一套漢字表音體系。也就是說,他們甚至連否定新華字典的發音的勇氣都沒有,更惶論讓他們為複雜的粵語進行「音字對照」運動,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且一門語言的發展,不僅需要官方的入場,更加需要影視,音樂,文學,尤其是文學作家的大量利用此種語言進行文學創作,只有這樣,這門語言才能正確的流傳下去,並且富有生命力,富有規範化。

正兒八經的文明,比如阿拉伯,中國,羅馬,印度都有一本屬於自己的《詩經》,來作為參照,以防止他們的文明在行進的路途上分道揚鑣。比如說阿拉伯文明的《古蘭經》,羅馬基督教的《聖經》,中原漢文明的《四書五經》《論語》《詩經》《楚辭》,這些經典的書籍都是有不可置信的權威的,他們書籍上面所顯示的內容文字,以及文字所展示的意思都是必須要求一字不能更改的,而負責念這些書籍詩經的人群,也被稱為這個民族文明的「老保男」,他們是這個民族文明最保守的人群,也是整個文明延續下去的關鍵。

而新加坡好像並沒有這種要保守的東西,他們的文明都是隨波逐流的,大陸使用什麼樣的語言,他們就使用什麼樣的語言,大陸使用普通話作為規範話,他們就用普通話作為自己的語言,大陸使用中原雅言作為規範話,他們就用中原雅言作為自己的語言。國際上通行什麼語言,什麼語言強勢,他們就用什麼樣的語言,今個英語強勢,他們就用英語,明個西班牙語強勢,他們就用西班牙語,大後天阿拉伯語又突然崛起了,他們又開始人手一本《古蘭經》,開始皈依伊斯蘭教,念古蘭經了。


新加坡似乎沒有什麼可以保守的東西,他們所有的文明風向都是隨著國際局勢變動的,他們就像是一顆沒有思想的蘆葦,只會迎著太平洋兩岸的風隨風搖擺。


因為他們在文明認同上面的左右騎牆,他們在文明構造語言構造上面的作為註定是失敗的,每一個到新加坡的人都不可能對這一片土地產生認同。

一個文明一定要有一些亙古不變的東西存在,那麼這個文明才能夠延續下去。


14楼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55

李克里X:


十年前我在柏林上語言班,當時應該是A2級別(基本就是剛脫離一竅不通的級別),班裡有個女生是日內瓦人!當她自報家門以後,立刻說我知道你們想問什麼,對,我是瑞士人,瑞士很多人只說法語...

15楼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55

作者:Eastpex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1232935/answer/14752288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我在新加坡的觀察,首先要了解的是:作為一個多族裔多語言的高度國際化城市,英語是這裡不同人群之間溝通和對外交流的最重要語言,涉及個人的生存和競爭力,其它語言包括華語在內都達不到這個程度,學習的動力不足。其次或許還是漢語言和文字太難了,與英文之間缺少相關性。原本新加坡小孩的學習壓力就非常大,除非父母特別用心,堅持不懈,否則小孩的漢語言學習很容易半途而廢。說實話,當我看到鄰居小孩在那裡手足無措筆畫混亂描寫結構複雜變幻無常的漢字的時候,我自己也覺得於心不忍。反過來想想我們自己學習英語的經歷,哪一個開始的時候不是雄心萬丈,如果不是環境所需、生活所迫,絕大多數還不都是選擇放棄,最後連最基本的水準都沒有。其實,天地良心,跟漢語比起來,英語真心不算難。

補充:不過也聽到一些樂觀的聲音,主要是說:1)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日益增大,對華語的需求顯著增加,帶來驅動力;2)中國新移民增多;3)越來越多的華語老師來自大陸,提高了華語教育的整體水平。

深度思考:語言除了用來溝通和交流,更是民族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載體,是一種文化身份的認同。在新加坡,如果漢語最終只是淪為一個有限使用的單純的溝通交流的工具,那它的性價比實在不高,因為英文已經足矣。所以這是新加坡政府和華人都應該認真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16楼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55

相對了解的德語區而言,他們的教學是用標準德語,但日常生活當中是瑞士德語(各地當然是瑞士德語各地的方言)。不過他們之間的差別可不是Singlish和English這樣的衍生關係而產生的,並且也是和標準德語的差距較大。而且其實現在瑞士德語也是正在向標準德語靠近。

新加坡是座城市啊,五百多萬人擠在一個小島上,而且都是從各個地方移民過來的,而且就算是佔新加坡絕大多數的華人,也主要來自閩語區粵語區的不同地方,若沒有標準語的話交流困難程度是遠大於瑞士德語區內部居民的方言交流的難度的。

而相對於瑞士而言,首先是地方大,好歹也有42000km^2,然後講法語的、講義大利語的和講德語的居民都是集中在某些地區的,而不像新加坡都集中在一座城市裡。

一般而言混居地區的語言優勢會逐步讓步給標準語,比如在瑞士格勞賓登州的傳統優勢語言有羅曼什語和德語,現在就逐步讓步給德語(可能過幾年羅曼什語就要被義大利語反超而退居三線了)。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英語推行政策的強制力度是很大的,這也是Singlish普及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1232935/answer/148032535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7楼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56

Coldstream:


馬六甲海峽東西的海洋由說什麼語言的國家主導?


18楼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56

如果大家認為新加坡的雙語是按照字意,中英語可以自由切換、等同地使用,那完全是誤解了。在新加坡的學校都是英語教學,中文只是作為一種外文來學習。這本質上和中國學校以中文作為教學媒介,伴有英文課是一樣的。按照新加坡對雙語的定義,中國、泰國...,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是雙語國家了。



作者:孫昱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1232935/answer/148284176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9楼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56

蘿魏紫:


四萬平方公里和七百平方公里能比?

20楼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56

一直住頂樓:


可能是華人的特性。

Singlish其實是可以類比廣普和川普,獨特文化。

ps:我個人很喜歡Singlish,非常有feel啊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