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9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有不同語言區的國家(比如瑞士)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19

作者:關永豪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66865/answer/74570509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到不少人寫過了瑞士了。有一個寫的特別專業,有些寫的卻特別簡單。我呢只從在這裡工作生活近3年的體驗簡單說一下。

首先,我覺得語言其實不完全是生活在一個陌生環境里的最大障礙,除非你想快速深度融入,特別願意與人家打成一片,但如果真想的話,語言也仍不是問題。據報導一個中國農民與一個不懂中國話的外國女子組成家庭生活多年,也照樣其樂融融。因為我不會說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連英語都是在這裡錘鍊出來的,之前在國內時英語口語太差了。身邊多數是法國人和義大利人,用英語應付工作和生活基本夠用了。

其次,瑞士的生活環境沒得說各種基礎設施全國毫無城鄉差別的乾淨整潔,我至今還沒發現過髒亂差的死角,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瑞士的冬季很安靜,人們都躲在家裡,上街的不多。春末到夏季甚至到中秋,年輕人還是很喜歡外出活動的,夏天天黑得也特別晚,要到10點左右,所以湖邊、河畔成群結夥的少男少女們,散步的情侶們特別多,會一直持續到午夜以後。瑞士的商店每晚關門很早,一般在19:00,偶爾會晚到21:00。周日全天所有的店鋪歇業,所以家庭購物要提前做好準備。瑞士人的業餘生活多種多樣,徒步、登山、自行車,滑雪,划船等,若在爬山的時候看到4歲以下的娃娃,70多歲的老人,身懷六甲的孕婦,都不奇怪,這裡的人就是很強悍,很愛運動。足球,對這個國土面積不到河南省1/4,還多高山阻隔的國度,人們非常熱衷於足球運動,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可以踢足球的場地絕不難找到。而且四季的氣候都比較適合足球訓練,因為既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2010年世界盃時我曾撰文辯論瑞士贏了西班牙絕不是偶然時,還沒來過瑞士,沒想到現在有機會來這裡。現在看到這個國家人們對足球的熱愛後,想起當年的那篇文,覺得自己還是很有理性分析能力的。2018年的世界盃,我們再次看到了瑞士的足球實力。其實,我在想如果瑞士在稍大一點點,國民基數再多一點點,或能是個移民國家,拿到世界盃也完全不成問題,或許他們只是覺得重在參與,跑在第二三四名,其實本來和冠軍實力差別不很大。

最後,重點說一說瑞士的經濟和產業。無疑瑞士是一個旅遊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但伴隨而來就是他們的食品牛奶、巧克力、咖啡、啤酒、葡萄酒等食品行業全球第一,雀巢就是重要的代表,製表業自然不用多說,百達翡麗,勞力士,歐米茄,斯沃琪等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接下來不能不說的就是金融業,正是在成熟的金融服務和配套的信用保險業的支持,瑞士企業能夠健康、快速的在全球發展,全球最大的貿易公司和許多五百強企業都源自瑞士或在瑞士有重要的分支機構。電力和自動化技術產業,如果你來到瑞士就會知道瑞士的基礎設施,四通八達公路和鐵路,穿越無數隧道的盤山公路、鐵路和完善且穩定的電力供應,瑞士是最注重環保和清潔的國家,所以電力是最普遍應用的能源,瑞士的ABB公司也是全球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領導者,是我從中學時代就夢寐以求能加入的公司,可惜陰差陽錯的,該是不會有機會了,此外瑞士也有不少機械製造企業,或許是與德國製造混在了一起,難以分辨,都在許多領域支撐和主導著整個行業的發展。製藥和化工也是瑞士傳統的強項,《我不是藥神》里說的那種救命藥就是產自瑞士,貴自然有貴的理由,並不是瑞士在榨取利益,而是藥的研發成本本身是很高且很不容易的,生產成本則是另當別論。

限於知識和時間的關係,不在列舉其他行業,瑞士為什麼在許多經濟領域和行業都這麼發達?我認為一方面是因為瑞士長達數百年穩定(1291年開始逐步獨立),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瑞士的教育做的好。因為雖然瑞士沒有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毀壞,可是瑞士之所以能夠倖免遇難,除了阿爾卑斯山橫亙於這個國家中間帶來的天險,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個國家不是好惹的,之所以能中立,是因為它有實力保持中立。這其中就包含著瑞士發達的教育,從18世紀的數學家歐拉開始,到近代以來,瑞士的和平穩定與教育的發展相得益彰,培養出一批全球排名考前的高等院校,如洛桑聯邦理工,蘇黎世聯邦理工,日內瓦大學,蘇黎世大學,洛桑大學,巴塞爾大學,伯爾尼大學,弗里堡大學等,也湧現出了如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除他之外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文學家也不在少數。在我們國內如果有人能講三種以上語言,可能就會被認為是很有才,可是在瑞士普通的市民里會四五種以上語言的非常之多。會德法意英和拉丁五種語言基本上是瑞士學生的標配,有了拉丁語的基礎,在去掌握西班牙、葡萄牙語乃至東歐國家語言,就跟我們模仿學習國內某省份的方言一樣,說難不難了。所以在瑞士這樣的小國家生活,需要學習的,感受的,體驗的乃至去享受的有很多很多。有人在此仍會覺得不行德法意語無法在這裡深入體驗,其實如果會當然更好,可是中國人在沒有拉丁語背景的前提下很難通曉三國語言,一種外語都是難的了,可是求知慾會幫助我們理解許多知識。我曾經花了幾個周末的時間沉浸在瑞士的一些博物館裡,學習體會他們的歷史文化、聯邦憲法歷史,交通發展歷史等,每一個博物館都有英語的字母解釋和3D或4D的演示,絕對是帶孩子學習成長的好去處。

瑞士雖然小,但地理條件特殊,每個州的法律、文化、語言特點都有所不同,是什麼力量把這些支離破碎的土地連接起來的?我想規則和認同規則很重要。從宗教看,瑞士是最傳統的的天主教國家。一直到中世紀末期都是貧瘠落後的地區,瑞士人靠出賣僱傭兵和手工業製品維持生計,可是他們共同的信仰,教他們不畏強權,自立自強,善於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學習創新,取他人所長,補己方所所短,這不是很聰明智慧的理念嗎?他們幾百年來,用勤勞和堅毅的奮鬥精神,把每一種產品、技藝,每一個行業、產業都發展到了極致,把基礎設施毫無差別地延伸到了每一寸土地上居住著的每一戶居民家庭。這些特徵不就是我們追求的共產主義嗎?那麼我們為什麼不來好好學習。

希望國內人到歐洲旅遊,不要總是扎堆的去往巴黎、羅馬、巴塞隆納、維也納、倫敦等大城市,不妨在觀光那些大都市的間隙抽出時間,來深度體驗一下瑞士的美景、人文和法治方式。我想無論是年輕人還是治理國家的公務員,都會對祖國未來的發展大有裨益。

有一次開車去往列支敦斯登-聖加倫-阿蓬策爾方向遊玩,途徑Heididorf,就是著名的童話(小說)電影《海蒂Heidi》的取景地。那裡的美景是我迄今為止認為最美的部分之一,當時我以為那些草地和花草該是精心培育的,可是越往北走,越發現不僅是Heidiland,瑞士德語區的許多地方都是想這樣如詩如畫,令人沉醉。阿彭策爾,這個盛產啤酒的小鎮,讓我們流連忘返,盤桓許久。在Heidiland的時候,見到一行香港來的遊客,他們說以前已跟團來過幾次歐洲了,覺得走馬觀花實在沒有意思,這次特意安排兩星期,深度體驗瑞士的美景和生活。在聖莫里茨,見到的亞洲人里多數是日本人和韓國人,過國內的遊客卻少之又少。這也充分證明了經濟發展的水平決定人們對於美的追求層次。相信不斷發展的祖國,不斷變得富有的國人必然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的來到瑞士,把這的美景、先進的理念,優秀的文化融入我們祖國的建設中去。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19

現居多倫多,離法語區(魁北克)還挺遠,雖然法律要求下我到處可以看見法語,似乎在這裡土生土長的朋友們也都或多或少會一點法語,但是其實日常生活中完全不會有人用法語。


不過離法語區近的地方就是另一種光景了。


渥太華,加拿大首都,位於安大略省(英語區)。

加蒂諾(Gatineau),位於魁北克省(法語區)。

兩地之間就隔了一條渥太華河(而且渥太華河也只是一條很正常的完全不寬的河),從渥太華市區中心出發,徒步十分鐘就可以到達加蒂諾。


在渥太華,所有的交通標牌、標識都是英法雙語,公交車報站也是英法雙語,而大多數的招牌也會加上法語,而且真的有日常大量使用法語的人住在這裡,還不少。(據說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當年維多利亞女王把渥太華定為首都的。)

過了河去了加蒂諾,再也看不見(也聽不見公交車報站里的)英語。


【當然好處是畢竟這兩個地方近,而且加蒂諾也其實在首都圈內,我當時在那裡也完全沒有問題就是啦】



作者:翱翔天空之子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66865/answer/43797086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19

作者:知乎用戶mjVuLd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66865/answer/43983255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那我來說說中國吧。

————————————————————————————————————————

坐標蘭州,河西走廊。

語言情況是個什麼情況呢?

漢語各種方言,既有北方官話,也有因為援建時期來的吳語和畲語老教師等等

但這些都是漢語,就不說了。

————————————————————————————————————————

甘南草原的這個藏族同志,再加上一部分羌人,加上新疆地區來的維族同胞,哈薩克親戚,塔吉克同志,蒙族在東北說的都是東北話,但是在河西走廊……

臨夏作為這個「小麥加」,阿語的變種,居然有些地方是有普什圖語的

更不要提回族、東鄉在這裡的一些現在不好界定的「方言語種」或者克里奧爾了。

————————————————————————————————————————

佟麗婭最近挺火……錫伯族,這個錫伯語你們曉得伐?

柯爾克孜的這個,我聽上去和蒙語很相似,反正我分不清。

塔塔爾族儘管生活在新疆,但是因為要禮拜,所以在西關大清真寺也見過……

再加上蘇聯解體時候,經常有斯坦國和毛子來,不管是大毛子還是二毛子……

————————————————————————————————————————


不過核心上吧,大家只要是上過學的,都能用漢語寫東西。

這時候就凸顯了我秦始皇帝陛下的偉大。

(數學上還是伸手指頭好用。)

————————————————————————————————————————

度量衡的問題,買過瑪仁糖麼?

維族論兩賣……

所以……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20

PAT喆:


瑞士德區待過近兩年 然後在羅曼語地區也待過一段時間 因為會德語 所以溝通起來無障礙 但當地說瑞士德語 而且很自豪認為瑞德是一種語言 我覺得就像粵語和普通話的區別 當地人基本都會三種及以上語言 基本溝通無壓力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20

上學期在瑞士交換,感覺就是隨便街上拉出一個人回來就會德語和法語,然後再利用他們可怕的語言天賦加語系優勢輕鬆掌握義大利語或者西班牙語。

大城市會英語的很多,滿方便的。

可惜我在一個小的雙語城,除了大學裡的教授學生行政人員還有政府部門之外很少有人會英語。

我永遠不會忘記火車到站時報站名的情形:

那時特 halt freibourg 原諒我的德語

Prochain arrêt fribourg



作者:臘雞Cai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66865/answer/10245528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20

故鄉:


看說明書之類雙語印刷的東西時...碰到生詞就換種語言看,互相印證一下就懂了...嘛,其實是懶得查字典啦 (´・_・`)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20

knight:


在比利時有3個官方語言,我覺得其實也挺好的,我在法語區,在學校也有學習荷蘭語,平時自學一些德語。交流方面其實不難,實在不行用英語。去不同地區慢慢適應語言很快就沒問題!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20

作者:wuhx2002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66865/answer/76247776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人在法語區生活,覺得很幸運,幸好沒有生活在德語區。

因為老公是法國人,所以法語肯定要學習。在來法語區之前,他在蘇黎世工作。假如他沒有因為公司的變動而來到洛桑的話,那麼可以想像在蘇黎世,我將不得不學習法語+德語+瑞士德語,啊啊啊啊,要瘋掉了。

在洛桑,法語學了一年,艱難啊,幾次落淚。一年後終於有了一個工作機會,高興啊,終於可以結束學習啦。

如果還得繼續學習德語和瑞士德語?!

據說德語比法語還要變態!

更別說瑞德,據說這是一種咽喉病症,說起來坑坑卡卡,難受,聽起來更難受。

但是瑞士法語區和德語區的人之間不對,經常互砍,相愛相殺的。

但是法語區的瑞士人和法國人也是相愛相殺,因為法瑞會不停地批評法國人,比如不工作了,因為法國時每周35小時工作時,比如太能侃了,確實法國人非常能聊,還特別喜歡批評,批評一切,從政治到美食,從音樂到社會。我老公就是特能批評,他每次開批,我就是嗯嗯地敷衍。

在法語區購物當然是經常去法國購物了。便宜2到3倍不說,選擇更多。並且還能找到中國超市,買到很多亞洲蔬菜,很贊。

超喜歡法式長棍,覺得這種麵包真的只有在法國才能買到正宗的。在瑞士也有法棍,但是口感完全不能跟法國的比,價格還是3倍左右。

不過在法語區飲食方面比在德語區要好很多,畢竟靠近法國,法國的美食文化多多少少影響了本地飲食。但是在德語區,想想德國的美食吧,烤香腸,漢堡包,薯條,薯餅,結束。

總之我蠻享受在瑞士法語區的生活,沒事去湖邊走走,去野遊爬山,自然景色無話可說。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21

感受是英語這國際通用語言在瑞士的地位不高,雖然瑞士有四大語言,但瑞士人不會給英語「可乘之機」,寧願就著外族人講他們的語言、寫他們的文字也不會講英語。

內地德語區的語言優先度:德、法、英、意、羅

瓦萊州德語區的語言優先度:德、法、意、英、羅

法語區的語言優先度:法、德、意、英、羅

義大利語區的語言優先度:意、德、法、英、羅

商品的語言標識:德、法、意、羅(英語可有可無)

本地網站的可選語言:德、法、意(英語可有可無,羅語一定沒有)

整體上來說,英語的地位低於德法意語,高於羅曼什語

一般德語區人的第一外語是法語,法語區人的第一外語是德語,提契諾人在德語區待的久那第一外語是德語,在法語區待的久第一外語就是法語。

羅曼什語凄慘程度不亞於國內的吳語、贛語,使用人少,十里不同音,缺乏向心力,羅語區正在逐步被德語和義大利語兼并。使用者也算瑞士唯一一個必須掌握外族語言(一般是義大利語和德語)才能生活的族群。



作者:費舍曼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66865/answer/200634943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 19:21

某匿名用戶:


好吧,廣州不是個國家。

我是潮汕人,平時潮汕話,粵語,普通話隨時切換。有時三種語言夾著說。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