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关永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66865/answer/7457050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不少人写过了瑞士了。有一个写的特别专业,有些写的却特别简单。我呢只从在这里工作生活近3年的体验简单说一下。
首先,我觉得语言其实不完全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环境里的最大障碍,除非你想快速深度融入,特别愿意与人家打成一片,但如果真想的话,语言也仍不是问题。据报道一个中国农民与一个不懂中国话的外国女子组成家庭生活多年,也照样其乐融融。因为我不会说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连英语都是在这里锤炼出来的,之前在国内时英语口语太差了。身边多数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用英语应付工作和生活基本够用了。
其次,瑞士的生活环境没得说各种基础设施全国毫无城乡差别的干净整洁,我至今还没发现过脏乱差的死角,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瑞士的冬季很安静,人们都躲在家里,上街的不多。春末到夏季甚至到中秋,年轻人还是很喜欢外出活动的,夏天天黑得也特别晚,要到10点左右,所以湖边、河畔成群结伙的少男少女们,散步的情侣们特别多,会一直持续到午夜以后。瑞士的商店每晚关门很早,一般在19:00,偶尔会晚到21:00。周日全天所有的店铺歇业,所以家庭购物要提前做好准备。瑞士人的业余生活多种多样,徒步、登山、自行车,滑雪,划船等,若在爬山的时候看到4岁以下的娃娃,70多岁的老人,身怀六甲的孕妇,都不奇怪,这里的人就是很强悍,很爱运动。足球,对这个国土面积不到河南省1/4,还多高山阻隔的国度,人们非常热衷于足球运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可以踢足球的场地绝不难找到。而且四季的气候都比较适合足球训练,因为既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2010年世界杯时我曾撰文辩论瑞士赢了西班牙绝不是偶然时,还没来过瑞士,没想到现在有机会来这里。现在看到这个国家人们对足球的热爱后,想起当年的那篇文,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理性分析能力的。2018年的世界杯,我们再次看到了瑞士的足球实力。其实,我在想如果瑞士在稍大一点点,国民基数再多一点点,或能是个移民国家,拿到世界杯也完全不成问题,或许他们只是觉得重在参与,跑在第二三四名,其实本来和冠军实力差别不很大。
最后,重点说一说瑞士的经济和产业。无疑瑞士是一个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但伴随而来就是他们的食品牛奶、巧克力、咖啡、啤酒、葡萄酒等食品行业全球第一,雀巢就是重要的代表,制表业自然不用多说,百达翡丽,劳力士,欧米茄,斯沃琪等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接下来不能不说的就是金融业,正是在成熟的金融服务和配套的信用保险业的支持,瑞士企业能够健康、快速的在全球发展,全球最大的贸易公司和许多五百强企业都源自瑞士或在瑞士有重要的分支机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产业,如果你来到瑞士就会知道瑞士的基础设施,四通八达公路和铁路,穿越无数隧道的盘山公路、铁路和完善且稳定的电力供应,瑞士是最注重环保和清洁的国家,所以电力是最普遍应用的能源,瑞士的ABB公司也是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者,是我从中学时代就梦寐以求能加入的公司,可惜阴差阳错的,该是不会有机会了,此外瑞士也有不少机械制造企业,或许是与德国制造混在了一起,难以分辨,都在许多领域支撑和主导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制药和化工也是瑞士传统的强项,《我不是药神》里说的那种救命药就是产自瑞士,贵自然有贵的理由,并不是瑞士在榨取利益,而是药的研发成本本身是很高且很不容易的,生产成本则是另当别论。
限于知识和时间的关系,不在列举其他行业,瑞士为什么在许多经济领域和行业都这么发达?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瑞士长达数百年稳定(1291年开始逐步独立),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瑞士的教育做的好。因为虽然瑞士没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毁坏,可是瑞士之所以能够幸免遇难,除了阿尔卑斯山横亘于这个国家中间带来的天险,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国家不是好惹的,之所以能中立,是因为它有实力保持中立。这其中就包含着瑞士发达的教育,从18世纪的数学家欧拉开始,到近代以来,瑞士的和平稳定与教育的发展相得益彰,培养出一批全球排名考前的高等院校,如洛桑联邦理工,苏黎世联邦理工,日内瓦大学,苏黎世大学,洛桑大学,巴塞尔大学,伯尔尼大学,弗里堡大学等,也涌现出了如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除他之外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文学家也不在少数。在我们国内如果有人能讲三种以上语言,可能就会被认为是很有才,可是在瑞士普通的市民里会四五种以上语言的非常之多。会德法意英和拉丁五种语言基本上是瑞士学生的标配,有了拉丁语的基础,在去掌握西班牙、葡萄牙语乃至东欧国家语言,就跟我们模仿学习国内某省份的方言一样,说难不难了。所以在瑞士这样的小国家生活,需要学习的,感受的,体验的乃至去享受的有很多很多。有人在此仍会觉得不行德法意语无法在这里深入体验,其实如果会当然更好,可是中国人在没有拉丁语背景的前提下很难通晓三国语言,一种外语都是难的了,可是求知欲会帮助我们理解许多知识。我曾经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瑞士的一些博物馆里,学习体会他们的历史文化、联邦宪法历史,交通发展历史等,每一个博物馆都有英语的字母解释和3D或4D的演示,绝对是带孩子学习成长的好去处。
瑞士虽然小,但地理条件特殊,每个州的法律、文化、语言特点都有所不同,是什么力量把这些支离破碎的土地连接起来的?我想规则和认同规则很重要。从宗教看,瑞士是最传统的的天主教国家。一直到中世纪末期都是贫瘠落后的地区,瑞士人靠出卖雇佣兵和手工业制品维持生计,可是他们共同的信仰,教他们不畏强权,自立自强,善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学习创新,取他人所长,补己方所所短,这不是很聪明智慧的理念吗?他们几百年来,用勤劳和坚毅的奋斗精神,把每一种产品、技艺,每一个行业、产业都发展到了极致,把基础设施毫无差别地延伸到了每一寸土地上居住着的每一户居民家庭。这些特征不就是我们追求的共产主义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来好好学习。
希望国内人到欧洲旅游,不要总是扎堆的去往巴黎、罗马、巴塞罗那、维也纳、伦敦等大城市,不妨在观光那些大都市的间隙抽出时间,来深度体验一下瑞士的美景、人文和法治方式。我想无论是年轻人还是治理国家的公务员,都会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有一次开车去往列支敦士登-圣加伦-阿蓬策尔方向游玩,途径Heididorf,就是著名的童话(小说)电影《海蒂Heidi》的取景地。那里的美景是我迄今为止认为最美的部分之一,当时我以为那些草地和花草该是精心培育的,可是越往北走,越发现不仅是Heidiland,瑞士德语区的许多地方都是想这样如诗如画,令人沉醉。阿彭策尔,这个盛产啤酒的小镇,让我们流连忘返,盘桓许久。在Heidiland的时候,见到一行香港来的游客,他们说以前已跟团来过几次欧洲了,觉得走马观花实在没有意思,这次特意安排两星期,深度体验瑞士的美景和生活。在圣莫里茨,见到的亚洲人里多数是日本人和韩国人,过国内的游客却少之又少。这也充分证明了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层次。相信不断发展的祖国,不断变得富有的国人必然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的来到瑞士,把这的美景、先进的理念,优秀的文化融入我们祖国的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