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2篇帖子。
(轉載BBC中文網)疫情五年後:從「離散中國」到「理想中國」,知識分子「潤」到海外的生存與夢想
11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6 21:03

建設「離散家園」的堅定和掙扎

同樣決定出走的還有書商於淼。

他從上海移居到美國,在華盛頓開設中文書店季風書園。他一邊讀書,一邊申請傑出人才簽證,打算長期留下。

該獨立書店原本在上海創立,自於淼接手後就頻繁舉辦講座和論壇,有「精神地標」之稱。但過去十年,不斷有講座在壓力下被取消,書店業務也持續萎縮。

2018年,書店被迫關閉,於淼也被禁止在國內從事商業活動。一年後,他赴美國讀書,與家人一起住在佛羅里達州。

12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6 21:03

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於淼希望把季風書園建成海外華人的精神家園
13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6 21:03

他原本打算讀完政治學碩士就回中國,繼續出版或公益相關工作,但發現回不去了。

2022年初,於淼的妻子謝芳回上海照顧母親,期間經歷了封城。解封後她準備回美國時,卻在機場遭邊境人員攔截,官方要求以她自己的出境自由換取於淼回國接受調查。

「他們指控我在這邊(美國)用筆名發表政治評論文章,文章討論中國政策和中國領導人,」於淼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說。

事件獲《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國際媒體報道。幾個月後,謝芳被放行,和丈夫在美國團聚。

但於淼意識到,「回中國變得不太可能了」。

「這邊(美國)或許能給我們更好的可能性,但更主要是,原來所居住的社會環境令我們越來越失望,甚至給我們越來越大的不安全感。」

14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6 21:03

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季風書園不僅僅是書店,也是一個公共空間,吸引知識分子駐足
15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6 21:04

季風書園自去年9月開業以來,已經舉辦了數十場講座,每個月幾乎有五場左右,包括加州克萊蒙特的政治學教授裴敏欣、華裔作家哈金、斯坦福大學國際研究所教授吳國光等。

不少人慕名而來。11月的一天,一名中國留學生專門從新澤西駕車四個多小時來到書店,一進門便和店員熱情地打招呼,說自己曾經在上海拜訪過季風,很慶幸它能在華盛頓「重生」,希望捐款支持書店的運營。

於淼說,開放多元的華盛頓給了季風書園足夠的包容,社區對華人書店的認可比他想像的還要好,房東老人在租約上多加了五年優先競標權。

「我覺得開始被社會接納了,跟來之前的想像還是有些不同,」於淼說。「當你覺得被一個整體社會所接受的時候,對國家、對身份的概念都會有不同認識。」

於淼做好了長期留下的打算。在這個書店進入寒冬、電子閱讀興起的時代,他把租約簽了十年,目前還沒有達到收支平衡,但他有信心吸引機構或社會大眾進行捐助,將書店發展成非盈利機構。

他說,書店填補了社群中的一些空白,希望能成為海外華人的「離散家園」,為他們提供精神生活的支柱,與此同時延伸出更大的可能性,「為形成更好的中國提供一些貢獻」。

說這些話時,他的表情堅定而自信,但在他內心深處,也有矛盾和掙扎。

「這會不會是一種幻覺?其實我心裏也沒底」,於淼說。「這是一種想像的空間,是自我賦予了它意義,事實上就是一種期盼,沒有根據的期盼。」

16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6 21:04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根據調查,中國在2023是全球高淨值人士外流最多的國家,美國是首選目的地
17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6 21:04

在紐約的女權活動者李麥子,正在用她的方式重建人生與社群。

11月一個傍晚,在紐約心臟曼哈頓一座不起眼的工業大樓裡,傳來一陣歌聲。一群年輕的聲音用中文歌唱:「哪朵玫瑰沒有荊棘,最好的報復是美麗,最美的盛開是反擊。」

這首歌是台灣歌手蔡依林的《玫瑰少年》,為酷兒群體而作。北京酷兒合唱團——曾在中國唯一能夠公開演出的LGBT合唱團——也演唱過這首歌。在這裏,唱歌的是一群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和新移民,領班的是李麥子。

2015年婦女節前夕,李麥子和四名年輕女性因組織反性騷擾活動被拘留。在看守所裡,她把著名歌曲《你可聽到民眾吶喊》(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改編成中文,支撐她度過了一個多月難熬的日子。

李麥子說,她希望歌唱能為其他離散在海外的華人帶來力量和慰濟,或許也能成為一種長期影響中國的方式。

「想要運動可持續,首先人要可持續,」 她說。「我們也可以是政治性的,只不過我們先用唱歌的方式把大家團結起來。」

18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6 21:04

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李麥子正在用唱歌重建人生和社群,她說:「想要運動可持續,首先人要可持續」
19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6 21:04

她先是在社群媒體上註冊帳號,等粉絲累積到一定程度,開始發文招募合唱團成員,目前已經有30多人。她定期組織大家排練,還帶領合唱團參加表演。在一些特殊時期,他們通過歌聲表達立場。

沒錢怎麼辦?她自掏腰包。沒有團標怎麼辦?找中國國內的設計師幫忙。她似乎總是能找到解決辦法。目前她已經帶領合唱團進行了十幾次排練,大部分排練費用都由自己出,大概花費了1500美金;設計團標花費了約2000人民幣。

她打算把合唱團拓展至百人,組織自己的合唱演出,未來發展成為非營利機構,申請藝術基金來支持營運。

「As a woman, I have no country (身為女性,我沒有國家)」,李麥子說。她從英國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那裡獲得靈感,認為社會運動不需要拘泥於國家,甚至不需要把自己限制在身份認同的政治裡。

有了在美國註冊結婚的經驗,她還幫助中國境內的LGBT人士辦理結婚業務,一方面緩解經濟上的壓力,另一方面間接影響着中國社會對於LGBT的意識。

「我能幫一對結婚,就能在國內產生一些影響,」她說。

20楼 JosephHeinrich 2025-1-26 21:04

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江雪說,不能回歸故土,那就在海外安身立命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