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8篇帖子。
(轉載知乎)香港獵頭對於35歲就業門檻嗤之以鼻,為什麼35歲危機只在大陸流行?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08

因為多數工作(90%)誰干都一樣,什麼銷售不銷售的,技術不技術的,都是草台班子。

還因為我們人太多了,太**的多了,無窮無盡的廉價勞動力。

最後勞動法和廁所紙區別不大,大不了就依法賠償你,違法成本無限接近於零。

我改變不了這一切,我們只能留後路,不買房不生孩子,確保海外有存款。他們這邊亂搞,35裁員我就回老家釣魚去,或者擁有跑路的能力。



作者:Capybara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5798875833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23

traderjoe:


說白人還是人太多了。。你不幹有的是人干。主要原因就是1)人太多 2)當下制度和經濟模式無法提供足夠就業資源。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23

作者:米健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5188696284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實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國內的產業結構跟香港的產業結構不一樣。

從而,因為產業結構不同,就導致,崗位要求的不同。

就是同樣一個高管,有的要綁定業務數據,有的只需要盯著財務數據。

崗位要求不同,自然對人的要求就不同。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可能會涉及到比較敏感的話題,我也只是客觀陳述,不代表個人歧視)

就是內地的職場女性,職業生涯是在什麼時候才正式開始?

香港的職場女性,職業生涯是在什麼時候才正式開始?

第一個,應該是在生完二胎之後才開始的。也有很多人,是在生完二胎之後,就結束了的。

本人可能不覺得,但是僱傭你的人就是這麼覺得,特別是公司沒有「共享工作」這種機制的話,女性員工的生育問題,就是老闆們頭痛不已的問題。

就算有生育保險,但是,人畢竟是沒有了,但是活還在,這半年的產假,得怎麼活下去。

第二個,由於普遍晚婚,以及比較獨立的精神追求,以及更加寬鬆的社會輿論環境。她們可以跟男生一樣,沒畢業就可以開始了。生娃,不好意思,有些人是沒有這個選項的。所以,她們擁有跟男生一樣長的職業生涯。

而落到所謂的招聘門檻上,對於內地女性,35確實是一道坎。但是對於香港女性,35?35正好。

而中國慢慢步入老齡化,意味著很多行業都會走向老年人競爭。

隔壁的李在明已經在爬國會圍牆了,老美的特朗普80+了二進宮,60歲正是闖的年紀。

燃起來吧,老年人。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23

尼克狐尼克尼:


謝邀。

如果只在大陸才有,為何香港獵頭會發聲呼籲?

要知道,獵頭行業是典型的服務型行業,工作以服務企業,完成業務委託為主。無論是這個行業自我宣傳的:幫助企業尋覓高管,還是給企業提供有效行業信息,中層團隊解決方案,亦或是幫助企業搭建海外基地,巴拉巴拉... ...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企業需求的基礎之上。起碼到目前為止還沒聽說過哪個獵頭公司,上趕著找企業說你們家的CEO、CFO的能力不行,得馬上換人。

企業碰到這樣的,大機率也會覺得:這貨是不是腦子不好?!怎麼著那也是人家家事。

獵頭能站出來發聲,那這種現象在一個區域內就已經不是個例了,類似的情況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畢竟,真正意義上的獵頭,是既要服務客戶也要服務人選的。客戶是金主爸爸,但人選才是那個真正能下金蛋的鵝。

在職場上,35歲其實才剛剛開始。還有至少15年的時間可以去發揮和施展。但是所有事情都會有前提和背景,這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過。

尼克狐尼克尼:35歲現象什麼時候可以消失?1 贊同 · 1 評論文章

但無論怎樣,都希望這種現象可以有所改善。

畢竟AI已經在推廣了,基礎性的、單調重複的、複製性的、指令性的工作,它們都可以完成的比人要好。但是需要經驗積累的,需要有深度思考的,與人性相關的東西,那是簡單的速度和科技所不能及的。

只有時間和「真實的人」的屬性想疊加才能完成。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24

貓先生:


還是人太多了。

從某一個角度看,人才市場為什麼叫市場,人才價值多少,是最低多少能招到人。

35歲經驗是多,薪資要求也高啊。相對於35歲的人數基數,國內沒有這麼多高經驗的需求。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24

作者:louis liu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5148383277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個只有在人才過剩而私有企業佔主導的國家才會發生的吧,說明我們根據社會主義普惠原則採取的普遍高等教育模式與追求利益缺乏社會道德的私人企業的需求衝突了。 我們的經濟現在以私有制為主體, 公有企事業單位已無法消化這些人才。 再之我們缺乏強力的工會制度或法律法規平衡低價競爭和要求企業承擔相當的社會責任。激烈競爭下企業就會從當前最容易解決的一方,即是勞動者方面進行冷血優化。

國外過了這個階段了吧,而且有工會代替工人與企業議價,法律禁止加班與無原因的辭退,保證了勞動者的權益, 也有強力的行業協會避免低價無序競爭,保證了企業合理利潤空間不受競爭擠壓。高等教育的門檻非常高保證了人才供給端不會過剩。 

不過以上是想當然的片面之詞。 國外有國外的問題,但外面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參考一下。

系統性要解決的話我覺得一個提高工人的社會地位與收入分配,技術性工人也能拿到白領的工資,獲得一樣的社會尊重的話,大量對科研沒有興趣的學生就能分流到企業需要的地方,解決人才過量與集中。其次建立合理的行業競爭機制,避免無序競爭,給予企業合理最低利潤空間, 解決過度競爭帶來的非合理降本。再者強化法規與監管懲罰, 防止企業剝削員工, 規定最大工作時長以使企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然後作為個社會主義接班人, 應該需要出台政策幫助建立像胖東來這樣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企業來平衡資本市場主體與規範競爭, 不然我們生產力再大也還是資本的奴隸。胖東來不完美,但起碼看到了一個不單純以盈利為目標,富有社會道德感的企業可能的樣子。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24

凡人:


中國式35歲:上班太老,退休太早

中年危機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過去所得的代償。

我們畢業那年,有人當老師、有人考公、有人進國企、有人進網際網路大廠……當初進大廠的那批同學薪資是最亮眼的,但35歲危機早早到來;當老師和公務員可能薪資一般,但基本可以保證大半輩子不愁失業。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快速發展的行業,有著最高的薪資溢價,但同時以過度剝奪年輕人的剩餘價值為代價。

戴建業教授形容得很貼切,「每來一個年輕人,我在35歲之前把他榨乾,35歲之後我就不要了」。當我們進入一個周圍都是年輕人的行業時,往往會忽略一個細思極恐的事實——那些年紀大的人去哪了。

細水長流,和時間有限的燃燒,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怎麼選擇,沒有標準答案。最後所有人的人生都會均值回歸

其實「中年危機」,往往在30歲就開始了。23歲大學畢業,26歲碩士畢業,剛進社會沒幾年,就業市場就比老媽更關心你的家庭問題。

未婚未育,老闆怕你結婚;

已婚未育,老闆怕你生娃;

已婚已育,老闆擔心家庭分散你的精力,還怕你生二胎。

找工作、升職、加薪的時候,30+歲女性最不吃香;裁員的時候,已婚未育的30+女性直接保送。

事業和家庭的不可調和,是籠罩在牛馬打工人身上的暗影。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25

就一個政策香港政府以及大陸政府在限制香港總人口數,良好的就業環境就兩點適合的就業人數和適量的公司職位,其他的都是虛的。想打破香港就業市場平衡也很簡單,大陸放開簽注讓國民自由去香港務工,不出一個月就業市場必爆炸。一句話當供大於需時就業者只能跪著要飯,供等於需時,可以站著要飯,供小於需時可以躺著要飯。



作者:當機立斷夢到你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6761673769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25

活到一百歲:


因為大陸的教育模式是拔苗助長,在年輕的時候透支中老年的熱情和精力,中老年一般都萎靡不振,所以工作上會力不從心。所以大陸在35歲有這個特例。

其他地方很少有這種情況,所以不存在35歲後消極怠工的現象。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25

momo:


因為香港的勞動法,比大陸差很多

香港哪怕你幹個20年,離職了也只賠償1,所以企業有更多的試錯成本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