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82篇帖子。
(轉載知乎)有哪些「長期被忽視,但也很精彩」的世界第二?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1


鸑鷟鵷鶵:


1#世界第二位宇航員——艾倫·謝帕德

世界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

舉世矚目,而第二位宇航員艾倫·謝帕德卻不為我們所熟知。

實際上謝帕德的經歷更讓人羨慕:加加林在一次訓練中不幸罹難,而謝帕德

則繼續了自己的航天事業,並成功搭乘土星5號火箭和阿波羅14號飛船,踏上了月球。


2#世界第二大成功發射的火箭——「能源」號火箭

接上一個話題,世界最大的火箭——土星5號可謂家喻戶曉,與之體量相當卻4發4敗的H-1火箭(英文N-1)也被人們所熟知。

可世界上第二大成功發射的火箭卻長期默默無聞,這也是H-1火箭的設計單位,科羅廖夫航天集團的作品——「能源」號火箭。

「能源」號火箭於1988年11月15日3:00 GMT搭載「暴風雪」號穿梭機成功升空後,也隨着「暴風雪」號穿梭機一起被雪藏,被遺忘,消失在歷史中。

美國的穿梭機助推器由兩根固體火箭和一個大燃料箱組成,主要的推力來源於穿梭機的發動機,而蘇聯的穿梭機則直接由火箭運載上天。

「能源」號可以搭載105噸重的載荷,這正是滿載30噸貨物條件下「暴風雪」號穿梭機的總重量,這一數值是獵鷹重型載重的1.65倍,相當於土星5號的75%。

3#世界第二大飛機——安-124

慣例,繼續接上一個話題,也許大家都很熟悉這張照片,背負「暴風雪」號穿梭機參加1989年巴黎航展的安-225


但第二大飛機呢,通常很多人會把這款飛機和安-225混淆,這就是安-124

兄弟倆其實差別很大,在尾翼、發動機個數上都能明顯區分,安-225由於需要運輸穿梭機,不能使用常規型尾翼,改為了H型尾翼,發動機的數量也有4台增加到6台。此外,安-225不能從後部開艙門裝卸貨,而安-124前後艙門均可以打開。

在載重量上,安-124達到了150噸,而安-225高達250噸。

雖然安-124的名氣要遠遜於安-225

,但安-124的運氣要比安-225好的多,得益於早6年試飛,安-124一共生產了55架,廣泛用於運輸其他飛機空運不了的業務。廣州地鐵2號線首列車就曾經享受過安-124的運輸服務。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2

作者:江湖夜雨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81354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剛剛看到有人 

@青.NE

說,按照流域面積,黑龍江是我國第二大河,僅次於長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271801
她其實只算了境內的面積,如果全算的話,黑龍江水系的流域面積是東亞最大的,是中國第一大河。
事實上,黑龍江全長5498km(克魯倫河是正源),比黃河(5464km)長,僅次於長江。
按照年徑流量,長江9513億,瀾滄江4750億,黑龍江3465億,珠江3338億,黑龍江的支流松花江760億,黃河580億。

按照流域面積,黑龍江是中國第一大河。
按照正源長度,黑龍江是中國第二大河。
按照年徑流量,黑龍江是中國第三大河。
可惜啊。。。

關於克魯倫河是正源:

圖中在黑龍江(Amur)上游找到呼倫湖(Lake Hulun),往東是海拉爾河(Hailar),接下來的額爾古納河(Argun)是南源;北邊的石勒喀河

(Shilka)是北源。斡難河

(Onon)是Shilka的正源,與因果達河(Ingoda)交匯後稱為Shilka;呼倫湖往西是克魯倫河(Kherlen)。中科院遙感所劉少創

研究員經過考察及測定,認為應該把克魯倫河作為黑龍江正源,終結南北源之爭。

很多時候我們不把克魯倫河當作正源,除了政治原因外,還有一個理由是,呼倫湖是吞吐湖,與海拉爾——額爾古納河之間的連通河流是周期性倒轉流向的,湖水豐富時,呼倫湖流向海拉爾

——額爾古納,湖水稀少時,倒轉流回呼倫湖。這樣的關係,克魯倫河不是很適合作為額爾古納的正源,也就不適合作為黑龍江正源。但是呼倫湖和黑龍江畢竟是一個水系,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還是應該把克魯倫河作為正源。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2

,神的第二個兒子。

眾所周知,天父的第一個兒子,耶穌基督生前收過一些徒弟,創造過一些「神跡」,此外並沒有做成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可他死後成為了人們心中神的化身,在全球範圍內浩浩蕩蕩席捲十幾億信徒。不愧是皇帝的長子。

而耶穌基督的二弟秀全,生前卻做成了更大的事業,影響過上億人,還建立了崇拜神的天國,差一點推翻了滿清暴政。可老二畢竟是老二,秀全基督死後就沒這麼幸運了,如今已經很少有信眾膜拜秀全基督了,他更多的存在於歷史課本里。



作者:凱參物流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27143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2

作者:何銳銳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813014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劉德華


他踏入影壇的前半段時間,曾經連續十次被提名金像獎,但十次都與「影帝」殊榮擦肩而過。


而搶走劉德華「影帝」獎盃次數最多的一位,就是另一位男神——梁朝偉。


在2014年年初,劉德華登上了央視一檔由撒貝寧主持的演講欄目《開講啦

》。

在節目中,有一位青年代表向劉德華提問:

「你曾經分別憑藉《阿虎》、《無間道》等影片與梁朝偉同台PK金像獎影帝,但都輸給了他。你那麼努力,那麼拚命,為什麼贏得總是梁朝偉?難道就只憑他那雙天生憂鬱的小眼神嗎?你的內心有沒有覺得特別不甘、特別無奈、特別受挫折呢?」

這位青年代表一通問題說下來,聽的人都覺得累。但劉德華只是微笑着淡淡地回了四個字

「習慣就好」

「我已經習慣了。我覺得有一些失敗,你習慣就好了。只要你自己不要看得那麼重,不要迷失自己就好了。今天我還是劉德華,還好好地站在這裡。如果他已經把我壓制到我連吃飯的錢都沒了的話,那我可能會恨他。但是我現在好好的,我為什麼要恨他。」

這時候撒貝寧補充道,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如果你的目的和動力真的只是為了一口飯,那你反而不會留意到一個叫梁朝偉的人。恰恰是你們的水平距離很近,而且是非常激烈地在競爭一個很高的榮譽,不是你是影帝,就是我是影帝,是在這種情況下把你奪得影帝的機會奪走了,所以你才有可能恨他啊? 」

劉德華沉思了幾秒回答說:

「說實話,我跟梁朝偉的關係是很不錯的。我和他還一起打過檯球。他真的是一個非常能打動人的一個人。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贏誰,而是一直保持很平常的心態。」

劉德華甚至還說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到現在為止和梁朝偉一起拍戲都還會緊張,我甚至會覺得光榮。」


後來的劉德華,得到的影帝就太多了。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2
作者:Coffee Wu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815835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樓上一位瓦赫寧恩的學長 @Orca是只鯨說了荷蘭的農業,我來說說荷蘭的英語普及率吧。

在非英語母語國家,荷蘭的整體英語普及率和英語水平,不說絕對的第一,但是若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先上一張EF EPI 2016 Rankings的可視化地圖。這是google上能找到最權威的,對非英語母語國家人民英語掌握水平的排名。可以看到,中歐西歐只有荷蘭是深藍色(很小,放大看),再有就是眾所周知非常富裕和發達的北歐了。

來源:https://en.m.wikipedia.org/wiki/EF_English_Proficiency_Index

這個排名還是非常靠譜的,外網上能搜到非常多的新聞以它為參考。


其他也有一些排名,比如歐洲英語普及率,除了英國,第二也基本都是荷蘭。

說完數據,說說我個人的體驗吧。

其實來荷蘭之前就有所耳聞,但是真的來了才深切感受到——這個真的是每個人都會說英語!

來荷蘭之前,我對德國人的英語水平印象最好,北歐雖然沒去過,但感覺北歐應該是普及率最高的。

其他中歐南歐國家就不吐槽了,誰去誰知道。

來了荷蘭之後,發現你路上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會說英語!無論是大城市的服務人員、安保人員、行政人員,還有大街上的清潔工,還是小城市的路人,只要你說一句English please? 對方分分鐘和你切換成一口流利的英語。還沒什麼濃重的口音,體驗甚至好過美帝【圍笑】

我嘴上總是吐槽說,阿姆斯特丹哪裡哪裡不如上海,麼有24小時外賣,沒有多麼繁華的高樓和超級繁忙和龐大的公交系統,沒有這個沒有那個。

但我心裡清楚,所謂的發達國家,發達的永遠是整體。

荷蘭雖然沒有太多存在感,只是一個彈丸之地,但是人口不多,也就不會造成太多的資源爭搶。

對於教育資源,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的孩子,只要自己想,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止是我提到的語言,還有各種,包括性教育。所以人家有資格談性開放和自由。

荷蘭高等教育水平也是一流,一共13所研究型大學,全部進入了世界200強。

對於其他資源,比如高票答案提到的農業,高水平教育帶來各種農業方面的高科技,於是不僅自給自足,還能大量出口。

對比國內教育資源的極度不均衡,我很羨慕這裡人民各方面包括教育上的富足。

但我知道,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和我們的國情是完全不同的,即使羨慕,也不可盲目。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3

世界面積第二大的國家,但因為人口太少整體實力太一般。一直被忽視,

但它有一項世界第一。

在中國人眼中國家形象最好的西方國家。

你恨過加拿大人嗎?

沒想過這個問題吧?

你恨不起來。

因為兩個人,

為加拿大人在中國人心中的良好形象做出了貢獻,

白求恩,百分之九十,

大山,百分之十。

——————-

更新,看到評論里這麼網友說什麼特魯多。

我驚訝而思考,

我從來不在乎加拿大總理是誰。

我也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

大概長得像普魯托吧(米老鼠的狗)。

我只想提醒一下小朋友們,

加拿大等西方國家並不像中國那樣是官本位文化,

他們政府部門講什麼做什麼並不重要。

他們的老百姓並不買他們政府的帳。

不必在意。

中國民間要加大和西方國家民間的文化交流,這是正道。



作者:藍色龍騎兵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87349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3
作者:顧大星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698421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流域面積第二大的河流:剛果河(Congo River),流域面積約為401.45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二位。


剛果河及其支流流域

其流域的剛果雨林

也是僅次於亞馬遜雨林的世界第二大熱帶雨林,被譽為「非洲之肺」,「地球之肺」,雨林中約有10000種熱帶植物,其中約30%為特有種,此外還有約400種哺乳動物、200種爬行動物、1000種鳥類、900種蝴蝶、700種魚類,被稱為地球上最大的物種基因庫

之一。

世界第二低的湖泊:加利利海

(Sea of Galilee),位於海拔-212.07米處,僅次於其南邊的死海,同時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淡水湖。

加利利海位於地勢低洼的裂谷中,經常發生強烈的風暴,而耶穌的很多故事正是發生在加利利海邊。那時,這裡有繼續沿湖發展的居民點和村莊、大量貿易和渡船。馬可福音

(1章14節-20節)和馬太福音

(4章18節-22節)描寫耶穌如何從加利利海邊呼召了祂的四個使徒;漁夫聖彼得

和兄弟聖安德烈、使徒約翰和聖雅各。耶穌的一個著名教導,登山寶訓

,就是在湖邊的山上。另外,他的許多神跡都發生在這裡:在水面行走(但有學者認為耶穌只是在浮冰上走)、平靜風暴、餵飽五千人(在塔布加)等等。


世界第二深的海溝:湯加海溝(Tonga Trench),最深處10882米,僅次於馬里亞納海溝。

Congo River - Wikipedia​

en.wikipedia.org/wiki/Congo_River

Congo Basin - Wikipedia​

en.wikipedia.org/wiki/Congo_Basin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3

作者:KazimierzMarisa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91466640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世界上第二部成文憲法——波蘭的《五三憲法》

(第一部是美國的1787年憲法)

什麼?你以為第二應該被法國人佔據?算了,就讓我慢慢地講述這個悲傷而又激昂的故事吧。

966年,皮亞斯特王朝

的大公梅什科一世皈依基督教,波蘭成為基督教國家。

1385年,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在克列沃

簽訂聯盟條約,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以聯姻的方式實行王朝聯合,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亞蓋洛

為波蘭國王。

1410年,波蘭—立陶宛在格倫瓦爾德戰役

中,給予條頓騎士團毀滅性的打擊,全殲騎士團2.7萬人,阻止了條頓騎士團的東侵。

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大公國議會在盧布林通過成立統一的波蘭共和國的決議,即盧布林聯盟,史稱波蘭-立陶宛王國(波蘭立陶宛聯邦),首都從克拉科夫

遷到華沙。

1683年,波蘭國王揚三世·索別斯基率領的波蘭-奧地利-德意志軍隊在維也納打敗了大維齊爾

卡拉·穆斯塔法率領的奧斯曼帝國軍隊。此時維也納已經被奧斯曼軍隊圍困了將近兩個月。

往事歷歷在目,可惜經歷了四個世紀的光輝時期,波蘭也不可避免地開始走下坡路。

1700年,大北方戰爭爆發。波蘭大部分領土落入瑞典之手。

1733年,波蘭王位空缺。俄、奧與法、西為爭奪波蘭的控制權進行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嚴重破壞了波蘭主權和國家經濟。

1772年,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

、奧地利大公國三國在彼得堡會談,於8月5日簽署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條約。波蘭喪失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割地予俄普奧,波蘭成為俄普奧三國的保護國。

第一次瓜分後的波蘭領土

在這樣的背景下,唯有救亡圖存、奮發圖強才能拯救波蘭這個國家,這個民族。

但是,改革總是會遇到阻力的。中國昔有商鞅變法,又有戊戌變法,改革者們總是要面對保守勢力的阻撓。更痛苦的是,此時的波蘭已經是"外國人"的宮廷——周圍國家都想干涉波蘭內政,而波蘭已然是俄國的提線傀儡,外國人掐滅改革的苗頭輕而易舉。此外,改革者們還要面對波蘭特有的政治制度——"貴族共和制"

這種制度有兩根支柱,一是自由選王制,國王由貴族選舉,凡不是貴族就沒有民主權力;二是自由否決權

,原則上,只要有一個議員反對,這項議案就不能通過。所以這種貴族民主造成波蘭極端的民主和無政府狀態。這也導致在有爭議的議題上往往議而不決,從而導致國家意志得不到體現,這也是波蘭衰落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然,改革者們還是毅然決然地進行小心翼翼的改革。

在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的支持下,改革的浪潮席捲波蘭。1773年,政府成立了意義最重大的一個部門——國民教育委員會(Komisja Edukacji Narodowej),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教育部門。城市和鄉村建起了新學校,印刷了課本,教師接受培訓,窮學生也可以贏得獎學金。聯邦的軍隊也開始現代化,同時建立了一支常備軍。以前被貴族視為不重要而拒絕進行的經濟和商業改革也陸續展開,政府還鼓勵工業的發展。農民獲得了一些權利。新的監察部與腐敗作鬥爭。包括交通和治安,一切都在發生變化。此外還創立了一個新的行政體制——下轄五個部門的永久委員會(波蘭語:Rada Nieustająca)。

1776年,瑟姆授權司法官安德熱·扎莫伊斯基起草新的法典,稱為《扎莫伊斯基法典》。1780年在扎莫伊斯基的指示下,法典編寫完成。它鞏固了王權,規定所有官員都要對瑟姆負責,教士和他們的財產情況受到國家的監督,剝奪無地貴族的法定豁免權。這部激進的法律包括了憲法改革的基礎,但因保守貴族和外國勢力的反對,未能在瑟姆

通過。

當時的國際形勢對改革者有利。波蘭的鄰國正在與它們的鄰國交戰——法國大革命爆發,俄普奧不得不去干涉大革命。此外,俄羅斯和奧地利與奧斯曼帝國交戰——而且國內問題也讓它們無力干預波蘭。改革的絕佳機會似乎在1788年至1792年的「大瑟姆」(或稱為「四年議會」)時出現,該瑟姆於1788年10月6日召開,而且自1790年起——根據五三憲法的導言的描述——會見了數十人,新近獲選的議員參與了稍早召開的聯盟瑟姆。

當波蘭立陶宛聯邦和普魯士直接締結新聯盟(1790年)之後,彷彿對俄羅斯的入侵做好防禦準備時,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與改革派的愛國黨領導人日漸親密。新的憲法由國王起草,支持的人包括斯坦尼斯瓦夫·馬瓦赫夫斯基、伊格納奇·波托茨基、胡戈·斯塔希茨、國王的意大利秘書斯齊皮奧尼·皮亞托里和其他顧問。

憲法草案的支持者在很多反對者仍在復活節假日休會期之際,設法在原定的5月5日的前兩天開展對政府法案的大辯論。接下來的辯論和採用政府法案,令國家處在准政變狀態:很多支持改革的議員提早秘密抵達召開瑟姆的王室城堡,王室衛隊布署在王室城堡周圍,以阻止反對派擾亂會議。

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居左)前往華沙聖約翰主教座堂,在那裡議員將宣誓支持憲法,憲法正式生效。

為了確保憲法的議案內容通過,國王機智地耍弄了一個手段:當大多數的國會代表都回家去享受當年的復活節假日時,國王卻在五月三日宣布國會復會,住家遙遠的國會代表趕不及回來開會,能夠開會的代表們恰好是住在華沙附近的自由派人士。於是,憲法(「政府法案」)在聚集的熱情群眾前宣讀出來後,以壓倒性意見獲得通過。就這樣世界上第二部憲法——《五三憲法》誕生了!

憲法的第一頁

憲法的大致內容如下:



廢除自由否決制,改行多數表決,君主立憲制的中央議會享有優勢權力,使國家的執政能力大幅強化;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得頒佈法令或簽訂外交條約。
廢除自由選王制

,改行君主立憲制,國王享有行政權、軍隊指揮權,並得到一定的否決權,可以否決當屆國會的議案,但若是改選後的國會提出相同議案,則國王必須接受而不能否決。
確認城鎮市民享有公平的政治權利,削減大貴族的地方大權,但是貴族在體制中仍有領導地位。
規定天主教為國教,但人民享有信仰自由權。

《五三憲法》充分體現了啟蒙運動對波蘭的影響,特別是盧梭的社會契約理論

和孟德斯鳩對三權分立的觀念——以致於五三憲法(第五條)中——「國家完整,公民自由和社會秩序的地位永遠平等」——憲法也有孟德斯鳩對兩院制的肯定。

根據當時的記載,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稱五三憲法「以英格蘭和美國的憲法為基礎,但是避免了以上兩者的缺陷與錯誤,並儘可能地根據國情來改寫。」

從1791年5月到6月,有多部法律獲得了瑟姆和瑟姆法庭(5月13日通過)、法律衛士(6月1日通過)、國家警察委員會(這是政府部門;6月17日通過)和地方政府(6月24日通過)的通過,它們也充實了政府法案。

五三憲法直到最後一刻都在不斷增加新條款。合著者胡戈·科瓦塔耶稱,他正在為「一部經濟憲法……保證全體人民的財產權受到可靠的保護,並尊重全體勞動者……」的憲法而工作。但是第三部基本法律與科瓦塔耶有關,這是一部「道德憲法」,很像美國權利法案

和法國人權和公民權宣言的波蘭版。

1789年後的改革議案以及五三憲法的成立,都是為了讓波蘭成為獨立自主的理性國家。1789年時,瑟姆通過議案,決定加稅並擴大軍隊,成立一支隸屬於國會的十萬陸軍(1717年規定波蘭的常備軍不得超過二萬四千人),並勒令駐紮在波蘭的俄軍即刻撤出,成功讓波蘭脫離俄國而獨立自主。

不幸的是,憲法只維持了一年,就在1792年俄波戰爭中,被俄羅斯軍隊與其盟友塔戈維查聯盟(反對憲法的波蘭貴族)廢除。

當時,奧斯曼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爭結束,同時俄羅斯和瑞典的戰爭也告終結,俄軍終於能騰出力量,回頭教訓這「趁機搗蛋的波蘭頑童」。葉卡捷琳娜

大帝對五三憲法的通過十分憤怒,因為這明顯重創了俄羅斯在波蘭的影響力,而一直以來俄羅斯都將波蘭看做事實上的保護國。

包括菲利克斯

·波托茨基和科薩維利·布拉尼茨基等在一開始就反對憲法的波蘭權貴,要求女沙皇葉卡捷琳娜干預波蘭,歸還他們被憲法廢除的特權。在她的背書下,他們成立了塔戈維查聯盟,在聲明中公開指責憲法撒播「民主歪風」。並且聲稱「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盟友阿,俄皇葉卡捷琳娜陛下是為了聯邦(指波蘭貴族)的自由而來,在她軍隊的幫助下,必將把公民的自由、安全和快樂,歸還給聯邦和波蘭人。」在1792年5月18日,至少兩萬名塔戈維查聯盟的武力朝華沙進軍,同時有九萬七千名精銳且裝備良好的俄軍越界來到波蘭,與塔戈維查聯盟協同作戰,聲稱只要廢除憲法,俄國必將保護波蘭的領土現狀與一切安全。

雖然之前的國會通過擴軍到十萬的議案,但因為許多人拒絕交稅以及時間不足,十萬陸軍成為不切實際的幻想;波蘭國王和改革者只能將37000人的軍隊投入戰場,而他們多是沒什麼經驗的新兵。雖然這時傳來普魯士背叛盟友波蘭的消息,幫助防衛波蘭的普軍集體撤出,但是由國王的侄子約瑟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和塔得烏什·科希丘什科

領導的波蘭軍隊屢次擊敗敵軍,締造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不幸的是,波蘭國力越打越弱的嚴峻事實,使政府高層瀰漫著失敗主義,承受不住巨大壓力的國王,最終給波軍致命的打擊——下令對俄國投降並取消憲法:當1792年俄軍進逼華沙時,國王與其顧問相信俄軍的數量優勢難以抗拒,只有主動投降,才能避免波蘭全敗,並讓改革者免遭大屠殺的命運。

1792年7月24日,斯坦尼斯瓦夫二世

最終拋棄了改革者,放棄抵抗並主動加入了塔戈維查聯盟,於是波蘭軍隊潰敗了。很多改革領導人相信他們的事業灰飛煙滅,開始流亡國外。可是國王的投降並沒有保全波蘭的國土。讓塔戈維查聯盟目瞪口呆的是,這場戰爭接着引發了第二次瓜分波蘭

。俄羅斯搶走了25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而普魯士搶走了58000平方千米的土地。聯邦(波蘭)的國土面積已不足212000平方千米。剩餘的聯邦只不過是由傀儡國王和俄羅斯軍隊領導的緩衝國而已...


《五三憲法》的影響

「貴族在任何國家於任何時間內都會獲益……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在歷史上開闢了一塊屬於偉大國王與政治家的地盤。」
——愛爾蘭裔英國政治家埃德蒙·伯克

《五三憲法》既理想化又受到批評,因為它要麼走得太遠,要麼太激進。 由於其僅維持18個月零3周,因此它的影響是有限的。但是《五三憲法》這部被記為世界第二部現代成文憲法的憲法——被政治學家認為是那時非常先進的法律——讓同時代的人協商,令以建立獨立公正的社會為目標的波蘭夢延續下去,讓修憲者的後代繼續舉起波蘭夢的火炬。在波蘭,《五三憲法》被認為是集波蘭歷史和文化與智慧的巔峰。自波蘭再次獨立以來,以憲法的通過日期而命名的五三紀念日是波蘭最重要的節假日。

在五三憲法之前,波蘭語中「憲法」(波蘭語:konstytucja)指的是所有的法律,而不論是瑟姆通過的哪種法律。在五三憲法通過之後konstytucja才有了它的現代含義:治國的基本法則。

這些政府綱領構成了民主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波蘭和美國雖然遙隔千里,但在它們在政治制度上還是有一些類似之處。

歷史學家約翰·馬爾科夫指出現代成文國家憲法的到來是民主的幾大里程碑之一,並提出「歐洲第一個參照美國的國家是1791年的波蘭」。

相比於君主專制,兩個國家都顯現出了明顯的民主性。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國王是貴族選出來的,而且聯邦國會(瑟姆)擁有強大的立法權。在五三憲法之下,波蘭將政治權力給了市民和占國家人口的十分之一的貴族。這個比率與美國可以獲得政治權利的人的百分比相近(在美國,事實上選舉權只授予男性有資產者)。


這就是世界上第二部成文憲法的傳奇經歷,如果你還想說法國,對不起,它晚了四個月。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4

作者:可念不可說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51746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月,這個大家都知道。

這兩張照片大家也很熟悉,普遍認為都是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然而這兩張都不是,圖一是拍的奧爾德林,奧爾德林頭盔中那個人才是阿姆斯特朗,這張腳印也確實是奧爾德林留下的。

圖三,奧爾德林走出登月艙,入選初中課本的插圖。

相比於光輝無限的第一人,奧爾德林的第二這個位置可能被蓋住了,雖然不能說被忽視吧

不過奧爾德林有一次採訪時說他才是「第一人」。

《華爾街日報》曾採訪

奧爾德林,想拿他打趣一下,就不懷好意地問:「奧爾德林先生你好,你是阿姆斯特朗先生的同行,阿姆斯特朗先生成為登月第一人,你能談談第二名的感受麼?」

原本喧鬧的場面立刻安靜了,大家都看着奧爾德林,可以說現場非常的尷尬。

站起來,微笑着說:「誰說我是第二啊,我同樣創造了第一,只是你們沒有發現。」大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華爾街日報》的記者立刻問:「我沒有聽錯吧,奧爾德林先生,阿姆斯特朗先生可是第一啊!」

奧爾德林平靜地說:「是的,在月球上我的老朋友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可是回到地球上,可是我先出的太空艙,所以我是從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第一人。」-來自百度

皮一下很開心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4

這就不得不提到敬愛的河北和河北唐山人民了。



作者:偏右悄悄地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895107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