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82篇帖子。
(轉載知乎)有哪些「长期被忽视,但也很精彩」的世界第二?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1


鸑鷟鹓鶵:


1#世界第二位宇航员——艾伦·谢帕德

世界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

举世瞩目,而第二位宇航员艾伦·谢帕德却不为我们所熟知。

实际上谢帕德的经历更让人羡慕:加加林在一次训练中不幸罹难,而谢帕德

则继续了自己的航天事业,并成功搭乘土星5号火箭和阿波罗14号飞船,踏上了月球。


2#世界第二大成功发射的火箭——“能源”号火箭

接上一个话题,世界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可谓家喻户晓,与之体量相当却4发4败的H-1火箭(英文N-1)也被人们所熟知。

可世界上第二大成功发射的火箭却长期默默无闻,这也是H-1火箭的设计单位,科罗廖夫航天集团的作品——“能源”号火箭。

“能源”号火箭于1988年11月15日3:00 GMT搭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成功升空后,也随着“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一起被雪藏,被遗忘,消失在历史中。

美国的航天飞机助推器由两根固体火箭和一个大燃料箱组成,主要的推力来源于航天飞机的发动机,而苏联的航天飞机则直接由火箭运载上天。

“能源”号可以搭载105吨重的载荷,这正是满载30吨货物条件下“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总重量,这一数值是猎鹰重型载重的1.65倍,相当于土星5号的75%。

3#世界第二大飞机——安-124

惯例,继续接上一个话题,也许大家都很熟悉这张照片,背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参加1989年巴黎航展的安-225


但第二大飞机呢,通常很多人会把这款飞机和安-225混淆,这就是安-124

兄弟俩其实差别很大,在尾翼、发动机个数上都能明显区分,安-225由于需要运输航天飞机,不能使用常规型尾翼,改为了H型尾翼,发动机的数量也有4台增加到6台。此外,安-225不能从后部开舱门装卸货,而安-124前后舱门均可以打开。

在载重量上,安-124达到了150吨,而安-225高达250吨。

虽然安-124的名气要远逊于安-225

,但安-124的运气要比安-225好的多,得益于早6年试飞,安-124一共生产了55架,广泛用于运输其他飞机空运不了的业务。广州地铁2号线首列车就曾经享受过安-124的运输服务。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2

作者:江湖夜雨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81354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刚刚看到有人 

@青.NE

说,按照流域面积,黑龙江是我国第二大河,仅次于长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271801
她其实只算了境内的面积,如果全算的话,黑龙江水系的流域面积是东亚最大的,是中国第一大河。
事实上,黑龙江全长5498km(克鲁伦河是正源),比黄河(5464km)长,仅次于长江。
按照年径流量,长江9513亿,澜沧江4750亿,黑龙江3465亿,珠江3338亿,黑龙江的支流松花江760亿,黄河580亿。

按照流域面积,黑龙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按照正源长度,黑龙江是中国第二大河。
按照年径流量,黑龙江是中国第三大河。
可惜啊。。。

关于克鲁伦河是正源:

图中在黑龙江(Amur)上游找到呼伦湖(Lake Hulun),往东是海拉尔河(Hailar),接下来的额尔古纳河(Argun)是南源;北边的石勒喀河

(Shilka)是北源。斡难河

(Onon)是Shilka的正源,与因果达河(Ingoda)交汇后称为Shilka;呼伦湖往西是克鲁伦河(Kherlen)。中科院遥感所刘少创

研究员经过考察及测定,认为应该把克鲁伦河作为黑龙江正源,终结南北源之争。

很多时候我们不把克鲁伦河当作正源,除了政治原因外,还有一个理由是,呼伦湖是吞吐湖,与海拉尔——额尔古纳河之间的连通河流是周期性倒转流向的,湖水丰富时,呼伦湖流向海拉尔

——额尔古纳,湖水稀少时,倒转流回呼伦湖。这样的关系,克鲁伦河不是很适合作为额尔古纳的正源,也就不适合作为黑龙江正源。但是呼伦湖和黑龙江毕竟是一个水系,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还是应该把克鲁伦河作为正源。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2

,神的第二个儿子。

众所周知,天父的第一个儿子,耶稣基督生前收过一些徒弟,创造过一些“神迹”,此外并没有做成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可他死后成为了人们心中神的化身,在全球范围内浩浩荡荡席卷十几亿信徒。不愧是皇帝的长子。

而耶稣基督的二弟秀全,生前却做成了更大的事业,影响过上亿人,还建立了崇拜神的天国,差一点推翻了满清暴政。可老二毕竟是老二,秀全基督死后就没这么幸运了,如今已经很少有信众膜拜秀全基督了,他更多的存在于历史课本里。



作者:凯参物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2714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2

作者:何锐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81301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刘德华


他踏入影坛的前半段时间,曾经连续十次被提名金像奖,但十次都与“影帝”殊荣擦肩而过。


而抢走刘德华“影帝”奖杯次数最多的一位,就是另一位男神——梁朝伟。


在2014年年初,刘德华登上了央视一档由撒贝宁主持的演讲栏目《开讲啦

》。

在节目中,有一位青年代表向刘德华提问:

“你曾经分别凭借《阿虎》、《无间道》等影片与梁朝伟同台PK金像奖影帝,但都输给了他。你那么努力,那么拼命,为什么赢得总是梁朝伟?难道就只凭他那双天生忧郁的小眼神吗?你的内心有没有觉得特别不甘、特别无奈、特别受挫折呢?”

这位青年代表一通问题说下来,听的人都觉得累。但刘德华只是微笑着淡淡地回了四个字

“习惯就好”

“我已经习惯了。我觉得有一些失败,你习惯就好了。只要你自己不要看得那么重,不要迷失自己就好了。今天我还是刘德华,还好好地站在这里。如果他已经把我压制到我连吃饭的钱都没了的话,那我可能会恨他。但是我现在好好的,我为什么要恨他。”

这时候撒贝宁补充道,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如果你的目的和动力真的只是为了一口饭,那你反而不会留意到一个叫梁朝伟的人。恰恰是你们的水平距离很近,而且是非常激烈地在竞争一个很高的荣誉,不是你是影帝,就是我是影帝,是在这种情况下把你夺得影帝的机会夺走了,所以你才有可能恨他啊? ”

刘德华沉思了几秒回答说:

“说实话,我跟梁朝伟的关系是很不错的。我和他还一起打过台球。他真的是一个非常能打动人的一个人。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赢谁,而是一直保持很平常的心态。”

刘德华甚至还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到现在为止和梁朝伟一起拍戏都还会紧张,我甚至会觉得光荣。”


后来的刘德华,得到的影帝就太多了。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2
作者:Coffee W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81583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上一位瓦赫宁恩的学长 @Orca是只鲸说了荷兰的农业,我来说说荷兰的英语普及率吧。

在非英语母语国家,荷兰的整体英语普及率和英语水平,不说绝对的第一,但是若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先上一张EF EPI 2016 Rankings的可视化地图。这是google上能找到最权威的,对非英语母语国家人民英语掌握水平的排名。可以看到,中欧西欧只有荷兰是深蓝色(很小,放大看),再有就是众所周知非常富裕和发达的北欧了。

来源:https://en.m.wikipedia.org/wiki/EF_English_Proficiency_Index

这个排名还是非常靠谱的,外网上能搜到非常多的新闻以它为参考。


其他也有一些排名,比如欧洲英语普及率,除了英国,第二也基本都是荷兰。

说完数据,说说我个人的体验吧。

其实来荷兰之前就有所耳闻,但是真的来了才深切感受到——这个真的是每个人都会说英语!

来荷兰之前,我对德国人的英语水平印象最好,北欧虽然没去过,但感觉北欧应该是普及率最高的。

其他中欧南欧国家就不吐槽了,谁去谁知道。

来了荷兰之后,发现你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说英语!无论是大城市的服务人员、安保人员、行政人员,还有大街上的清洁工,还是小城市的路人,只要你说一句English please? 对方分分钟和你切换成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没什么浓重的口音,体验甚至好过美帝【围笑】

我嘴上总是吐槽说,阿姆斯特丹哪里哪里不如上海,么有24小时外卖,没有多么繁华的高楼和超级繁忙和庞大的公交系统,没有这个没有那个。

但我心里清楚,所谓的发达国家,发达的永远是整体。

荷兰虽然没有太多存在感,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是人口不多,也就不会造成太多的资源争抢。

对于教育资源,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孩子,只要自己想,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止是我提到的语言,还有各种,包括性教育。所以人家有资格谈性开放和自由。

荷兰高等教育水平也是一流,一共13所研究型大学,全部进入了世界200强。

对于其他资源,比如高票答案提到的农业,高水平教育带来各种农业方面的高科技,于是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大量出口。

对比国内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均衡,我很羡慕这里人民各方面包括教育上的富足。

但我知道,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和我们的国情是完全不同的,即使羡慕,也不可盲目。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3

世界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但因为人口太少整体实力太一般。一直被忽视,

但它有一项世界第一。

在中国人眼中国家形象最好的西方国家。

你恨过加拿大人吗?

没想过这个问题吧?

你恨不起来。

因为两个人,

为加拿大人在中国人心中的良好形象做出了贡献,

白求恩,百分之九十,

大山,百分之十。

——————-

更新,看到评论里这么网友说什么特鲁多。

我惊讶而思考,

我从来不在乎加拿大总理是谁。

我也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

大概长得像普鲁托吧(米老鼠的狗)。

我只想提醒一下小朋友们,

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并不像中国那样是官本位文化,

他们政府部门讲什么做什么并不重要。

他们的老百姓并不买他们政府的帐。

不必在意。

中国民间要加大和西方国家民间的文化交流,这是正道。



作者:蓝色龙骑兵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87349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3
作者:顾大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69842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流域面积第二大的河流:刚果河(Congo River),流域面积约为401.45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二位。


刚果河及其支流流域

其流域的刚果雨林

也是仅次于亚马逊雨林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被誉为“非洲之肺”,“地球之肺”,雨林中约有10000种热带植物,其中约30%为特有种,此外还有约400种哺乳动物、200种爬行动物、1000种鸟类、900种蝴蝶、700种鱼类,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物种基因库

之一。

世界第二低的湖泊:加利利海

(Sea of Galilee),位于海拔-212.07米处,仅次于其南边的死海,同时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淡水湖。

加利利海位于地势低洼的裂谷中,经常发生强烈的风暴,而耶稣的很多故事正是发生在加利利海边。那时,这里有继续沿湖发展的居民点和村庄、大量贸易和渡船。马可福音

(1章14节-20节)和马太福音

(4章18节-22节)描写耶稣如何从加利利海边呼召了祂的四个使徒;渔夫圣彼得

和兄弟圣安德烈、使徒约翰和圣雅各。耶稣的一个著名教导,登山宝训

,就是在湖边的山上。另外,他的许多神迹都发生在这里:在水面行走(但有学者认为耶稣只是在浮冰上走)、平静风暴、喂饱五千人(在塔布加)等等。


世界第二深的海沟:汤加海沟(Tonga Trench),最深处10882米,仅次于马里亚纳海沟。

Congo River - Wikipedia​

en.wikipedia.org/wiki/Congo_River

Congo Basin - Wikipedia​

en.wikipedia.org/wiki/Congo_Basin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3

作者:KazimierzMaris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91466640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世界上第二部成文宪法——波兰的《五三宪法》

(第一部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

什么?你以为第二应该被法国人占据?算了,就让我慢慢地讲述这个悲伤而又激昂的故事吧。

966年,皮亚斯特王朝

的大公梅什科一世皈依基督教,波兰成为基督教国家。

1385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在克列沃

签订联盟条约,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以联姻的方式实行王朝联合,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

为波兰国王。

1410年,波兰—立陶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

中,给予条顿骑士团毁灭性的打击,全歼骑士团2.7万人,阻止了条顿骑士团的东侵。

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议会在卢布林通过成立统一的波兰共和国的决议,即卢布林联盟,史称波兰-立陶宛王国(波兰立陶宛联邦),首都从克拉科夫

迁到华沙。

1683年,波兰国王扬三世·索别斯基率领的波兰-奥地利-德意志军队在维也纳打败了大维齐尔

卡拉·穆斯塔法率领的奥斯曼帝国军队。此时维也纳已经被奥斯曼军队围困了将近两个月。

往事历历在目,可惜经历了四个世纪的光辉时期,波兰也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路。

1700年,大北方战争爆发。波兰大部分领土落入瑞典之手。

1733年,波兰王位空缺。俄、奥与法、西为争夺波兰的控制权进行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严重破坏了波兰主权和国家经济。

1772年,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

、奥地利大公国三国在彼得堡会谈,于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波兰丧失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割地予俄普奥,波兰成为俄普奥三国的保护国。

第一次瓜分后的波兰领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唯有救亡图存、奋发图强才能拯救波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但是,改革总是会遇到阻力的。中国昔有商鞅变法,又有戊戌变法,改革者们总是要面对保守势力的阻挠。更痛苦的是,此时的波兰已经是"外国人"的宫廷——周围国家都想干涉波兰内政,而波兰已然是俄国的提线傀儡,外国人掐灭改革的苗头轻而易举。此外,改革者们还要面对波兰特有的政治制度——"贵族共和制"

这种制度有两根支柱,一是自由选王制,国王由贵族选举,凡不是贵族就没有民主权力;二是自由否决权

,原则上,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这项议案就不能通过。所以这种贵族民主造成波兰极端的民主和无政府状态。这也导致在有争议的议题上往往议而不决,从而导致国家意志得不到体现,这也是波兰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改革者们还是毅然决然地进行小心翼翼的改革。

在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的支持下,改革的浪潮席卷波兰。1773年,政府成立了意义最重大的一个部门——国民教育委员会(Komisja Edukacji Narodowej),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教育部门。城市和乡村建起了新学校,印刷了课本,教师接受培训,穷学生也可以赢得奖学金。联邦的军队也开始现代化,同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以前被贵族视为不重要而拒绝进行的经济和商业改革也陆续展开,政府还鼓励工业的发展。农民获得了一些权利。新的监察部与腐败作斗争。包括交通和治安,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此外还创立了一个新的行政体制——下辖五个部门的永久委员会(波兰语:Rada Nieustająca)。

1776年,瑟姆授权司法官安德热·扎莫伊斯基起草新的法典,称为《扎莫伊斯基法典》。1780年在扎莫伊斯基的指示下,法典编写完成。它巩固了王权,规定所有官员都要对瑟姆负责,教士和他们的财产情况受到国家的监督,剥夺无地贵族的法定豁免权。这部激进的法律包括了宪法改革的基础,但因保守贵族和外国势力的反对,未能在瑟姆

通过。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改革者有利。波兰的邻国正在与它们的邻国交战——法国大革命爆发,俄普奥不得不去干涉大革命。此外,俄罗斯和奥地利与奥斯曼帝国交战——而且国内问题也让它们无力干预波兰。改革的绝佳机会似乎在1788年至1792年的“大瑟姆”(或称为“四年议会”)时出现,该瑟姆于1788年10月6日召开,而且自1790年起——根据五三宪法的导言的描述——会见了数十人,新近获选的议员参与了稍早召开的联盟瑟姆。

当波兰立陶宛联邦和普鲁士直接缔结新联盟(1790年)之后,仿佛对俄罗斯的入侵做好防御准备时,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与改革派的爱国党领导人日渐亲密。新的宪法由国王起草,支持的人包括斯坦尼斯瓦夫·马瓦赫夫斯基、伊格纳奇·波托茨基、胡戈·斯塔希茨、国王的意大利秘书斯齐皮奥尼·皮亚托里和其他顾问。

宪法草案的支持者在很多反对者仍在复活节假日休会期之际,设法在原定的5月5日的前两天开展对政府法案的大辩论。接下来的辩论和采用政府法案,令国家处在准政变状态:很多支持改革的议员提早秘密抵达召开瑟姆的王室城堡,王室卫队布署在王室城堡周围,以阻止反对派扰乱会议。

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居左)前往华沙圣约翰主教座堂,在那里议员将宣誓支持宪法,宪法正式生效。

为了确保宪法的议案内容通过,国王机智地耍弄了一个手段:当大多数的国会代表都回家去享受当年的复活节假日时,国王却在五月三日宣布国会复会,住家遥远的国会代表赶不及回来开会,能够开会的代表们恰好是住在华沙附近的自由派人士。于是,宪法(“政府法案”)在聚集的热情群众前宣读出来后,以压倒性意见获得通过。就这样世界上第二部宪法——《五三宪法》诞生了!

宪法的第一页

宪法的大致内容如下:



废除自由否决制,改行多数表决,君主立宪制的中央议会享有优势权力,使国家的执政能力大幅强化;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颁布法令或签订外交条约。
废除自由选王制

,改行君主立宪制,国王享有行政权、军队指挥权,并得到一定的否决权,可以否决当届国会的议案,但若是改选后的国会提出相同议案,则国王必须接受而不能否决。
确认城镇市民享有公平的政治权利,削减大贵族的地方大权,但是贵族在体制中仍有领导地位。
规定天主教为国教,但人民享有信仰自由权。

《五三宪法》充分体现了启蒙运动对波兰的影响,特别是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

和孟德斯鸠对三权分立的观念——以致于五三宪法(第五条)中——“国家完整,公民自由和社会秩序的地位永远平等”——宪法也有孟德斯鸠对两院制的肯定。

根据当时的记载,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称五三宪法“以英格兰和美国的宪法为基础,但是避免了以上两者的缺陷与错误,并尽可能地根据国情来改写。”

从1791年5月到6月,有多部法律获得了瑟姆和瑟姆法庭(5月13日通过)、法律卫士(6月1日通过)、国家警察委员会(这是政府部门;6月17日通过)和地方政府(6月24日通过)的通过,它们也充实了政府法案。

五三宪法直到最后一刻都在不断增加新条款。合著者胡戈·科瓦塔耶称,他正在为“一部经济宪法……保证全体人民的财产权受到可靠的保护,并尊重全体劳动者……”的宪法而工作。但是第三部基本法律与科瓦塔耶有关,这是一部“道德宪法”,很像美国权利法案

和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波兰版。

1789年后的改革议案以及五三宪法的成立,都是为了让波兰成为独立自主的理性国家。1789年时,瑟姆通过议案,决定加税并扩大军队,成立一支隶属于国会的十万陆军(1717年规定波兰的常备军不得超过二万四千人),并勒令驻扎在波兰的俄军即刻撤出,成功让波兰脱离俄国而独立自主。

不幸的是,宪法只维持了一年,就在1792年俄波战争中,被俄罗斯军队与其盟友塔戈维查联盟(反对宪法的波兰贵族)废除。

当时,奥斯曼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结束,同时俄罗斯和瑞典的战争也告终结,俄军终于能腾出力量,回头教训这“趁机捣蛋的波兰顽童”。叶卡捷琳娜

大帝对五三宪法的通过十分愤怒,因为这明显重创了俄罗斯在波兰的影响力,而一直以来俄罗斯都将波兰看做事实上的保护国。

包括菲利克斯

·波托茨基和科萨维利·布拉尼茨基等在一开始就反对宪法的波兰权贵,要求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干预波兰,归还他们被宪法废除的特权。在她的背书下,他们成立了塔戈维查联盟,在声明中公开指责宪法撒播“民主歪风”。并且声称“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盟友阿,俄皇叶卡捷琳娜陛下是为了联邦(指波兰贵族)的自由而来,在她军队的帮助下,必将把公民的自由、安全和快乐,归还给联邦和波兰人。”在1792年5月18日,至少两万名塔戈维查联盟的武力朝华沙进军,同时有九万七千名精锐且装备良好的俄军越界来到波兰,与塔戈维查联盟协同作战,声称只要废除宪法,俄国必将保护波兰的领土现状与一切安全。

虽然之前的国会通过扩军到十万的议案,但因为许多人拒绝交税以及时间不足,十万陆军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波兰国王和改革者只能将37000人的军队投入战场,而他们多是没什么经验的新兵。虽然这时传来普鲁士背叛盟友波兰的消息,帮助防卫波兰的普军集体撤出,但是由国王的侄子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和塔得乌什·科希丘什科

领导的波兰军队屡次击败敌军,缔造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不幸的是,波兰国力越打越弱的严峻事实,使政府高层弥漫着失败主义,承受不住巨大压力的国王,最终给波军致命的打击——下令对俄国投降并取消宪法:当1792年俄军进逼华沙时,国王与其顾问相信俄军的数量优势难以抗拒,只有主动投降,才能避免波兰全败,并让改革者免遭大屠杀的命运。

1792年7月24日,斯坦尼斯瓦夫二世

最终抛弃了改革者,放弃抵抗并主动加入了塔戈维查联盟,于是波兰军队溃败了。很多改革领导人相信他们的事业灰飞烟灭,开始流亡国外。可是国王的投降并没有保全波兰的国土。让塔戈维查联盟目瞪口呆的是,这场战争接着引发了第二次瓜分波兰

。俄罗斯抢走了25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而普鲁士抢走了58000平方千米的土地。联邦(波兰)的国土面积已不足212000平方千米。剩余的联邦只不过是由傀儡国王和俄罗斯军队领导的缓冲国而已...


《五三宪法》的影响

“贵族在任何国家于任何时间内都会获益……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在历史上开辟了一块属于伟大国王与政治家的地盘。”
——爱尔兰裔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

《五三宪法》既理想化又受到批评,因为它要么走得太远,要么太激进。 由于其仅维持18个月零3周,因此它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五三宪法》这部被记为世界第二部现代成文宪法的宪法——被政治学家认为是那时非常先进的法律——让同时代的人协商,令以建立独立公正的社会为目标的波兰梦延续下去,让修宪者的后代继续举起波兰梦的火炬。在波兰,《五三宪法》被认为是集波兰历史和文化与智慧的巅峰。自波兰再次独立以来,以宪法的通过日期而命名的五三纪念日是波兰最重要的节假日。

在五三宪法之前,波兰语中“宪法”(波兰语:konstytucja)指的是所有的法律,而不论是瑟姆通过的哪种法律。在五三宪法通过之后konstytucja才有了它的现代含义:治国的基本法则。

这些政府纲领构成了民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波兰和美国虽然遥隔千里,但在它们在政治制度上还是有一些类似之处。

历史学家约翰·马尔科夫指出现代成文国家宪法的到来是民主的几大里程碑之一,并提出“欧洲第一个参照美国的国家是1791年的波兰”。

相比于君主专制,两个国家都显现出了明显的民主性。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王是贵族选出来的,而且联邦国会(瑟姆)拥有强大的立法权。在五三宪法之下,波兰将政治权力给了市民和占国家人口的十分之一的贵族。这个比率与美国可以获得政治权利的人的百分比相近(在美国,事实上选举权只授予男性有资产者)。


这就是世界上第二部成文宪法的传奇经历,如果你还想说法国,对不起,它晚了四个月。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4

作者:可念不可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5174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月,这个大家都知道。

这两张照片大家也很熟悉,普遍认为都是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然而这两张都不是,图一是拍的奥尔德林,奥尔德林头盔中那个人才是阿姆斯特朗,这张脚印也确实是奥尔德林留下的。

图三,奥尔德林走出登月舱,入选初中课本的插图。

相比于光辉无限的第一人,奥尔德林的第二这个位置可能被盖住了,虽然不能说被忽视吧

不过奥尔德林有一次采访时说他才是“第一人”。

《华尔街日报》曾采访

奥尔德林,想拿他打趣一下,就不怀好意地问:“奥尔德林先生你好,你是阿姆斯特朗先生的同行,阿姆斯特朗先生成为登月第一人,你能谈谈第二名的感受么?”

原本喧闹的场面立刻安静了,大家都看着奥尔德林,可以说现场非常的尴尬。

站起来,微笑着说:“谁说我是第二啊,我同样创造了第一,只是你们没有发现。”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立刻问:“我没有听错吧,奥尔德林先生,阿姆斯特朗先生可是第一啊!”

奥尔德林平静地说:“是的,在月球上我的老朋友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可是回到地球上,可是我先出的太空舱,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第一人。”-来自百度

皮一下很开心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4

这就不得不提到敬爱的河北和河北唐山人民了。



作者:偏右悄悄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89510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