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星河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401503/answer/333465169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沒有這方面的專業背景,本不適合回答這類宏大的概念問題。國家、民族是不同的維度。
但這個話題,我之前確實跟新加坡同事閒聊時提起過,同樣是中文,甚至更近一步同作為簡中區,文字內涵仍是有不同之處。
外文的語境中如何沒有溝通,僅討論中文語境下的概念,說說幾個有趣的點,僅作為道聽途說的點狀之言參考。
-「華人」,他明確提出他們的認同以及在國際範疇內指的是」漢人「,擁有外籍的漢民族群體,所以在正式文案中都會用」華僑「」華裔「這樣的稱謂指代外國的漢民族群體,而不是」漢僑「」漢裔「。
-「認華不認中」,我們的語境中,往往會認為所謂」華「就是」中華民族「,但新加坡同事表示會認同」華「而不是」中」,「華」既可以指「中華」也可以指「華夏」。對此,他解釋認為其實他們每個人理解也都不同,他個人是認為畢竟「中」很容易傾向解釋為「中國」這一國家概念,作為取得外國國籍的漢族裔,應有自己的國家認同,恰如我們國內的少數民族,自然是大大方方地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中華民族」的概念其實更大,按照我新加坡同事在大陸生活工作多年的理解,是在我國國民語境中的概念,具體範疇指代陸港澳台域內、持有陸港澳台官方身份證明的各個族裔以及在上述域外的漢民族群體。但這個概念新加坡人有不同。
-有趣的是,我同事表示他身邊有不少人並不關心大陸和台灣的關係,碰到北邊來的人也只會說你是北京人、上海人、香港人還是台北人的區別。但他和一些朋友認為,陸跟台就是一個國家,因為兩邊都認可「中華民族」的概念且基本一致。
-以接觸的諸多新加坡人感受,與其說他們對陸台關係的觀點,不如說沒有觀點,因為其實基本不關心這個概念。要說觀點吧,就是呈現出來這樣一種狀態:因為同作為「華人」的關係,有着共同的語音,祖上也算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可以合作的地方打起交道更方便。
-多說幾句新加坡。李光耀先生確實是偉人,融合中西方,建立了適合生存發展的國家制度。其次,就是持續從上至下地不斷灌輸自己小國寡民,樹立危機和憂患意識,發展秉持「務實」原則,不作。從族裔角度,一個強大的中國,對於國際範疇上特別是東亞、東南亞的「華人」群體都是利多於弊。因此,東南亞諸多國家都對其國內華裔有不同程度的防範。但是,「華人」為主體民族的新加坡,自然能獨立自主地選擇,所以,新加坡選擇對華友好是很務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