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6篇帖子。
(轉載知乎)喝咖啡的鄙視鏈是怎樣的呢?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8-17 20:04

這個問題我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雖然沒有配圖,但是咖啡的鄙視鏈在餐飲行業裡面是相對明顯的。

一般說的鄙視鏈我們是不跨產品的,也就是即飲咖啡跟速溶咖啡是不在我所寫的鄙視鏈裡面。

另外所謂的鄙視也同樣是一種"另類肯定",所以才會不屑於你。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我下面的文章連結。

蛋蛋IN北京:鄙視鏈!!無所不在11 贊同 · 16 評論文章



作者:蛋蛋(VINCENT)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606222/answer/169715841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8-17 20:04

作者:連長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606222/answer/17359154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鄙視鏈必須有,但也分人!

作為一名曾經的咖啡師來聊一聊我這幾年的成長和對咖啡鄙視鏈的感受吧!

最開始上中學的時候喜歡咖啡,確實很裝逼的感覺,什麼所謂的緩解疲勞,至少雀巢咖啡是不可能的!

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大學畢業,恩,喝咖啡裝逼的習慣,感覺自己是文青,逼格高。

農村來的,到了大城市不敢去星巴克,怕消費不起,後來聽朋友說三十元一杯就差不多,於是慢慢的就開始去星巴克。畢業後,也開始單純地喜歡喝coffe latte,cappuccino等,但是有什麼區別還是不知道。咖啡廳的環境大都較好,而且適合裝逼文藝搞對象。

好的,以上是自己作為咖啡小白的時候的經歷。

機緣巧合下,我來到一家咖啡廳,從零開始學咖啡製作。

教我的老師非常棒,這也影響了我後續的學習方向。老師是一個頗為嚴格的咖啡師,有些學院派,特別愛鑽研。比如針對coffee latte,打奶的溫度是65度好還是62度好,我們都會去細緻的研究。

最開始是從學習意式咖啡開始的,包括espresso,Americano,latte拉花等。只學習了一周,卻完全的把我帶入了精彩的咖啡世界不能自拔。

任何行業、領域和崗位都有專業與非專業的區別,樓主所述的鄙視鏈應該是專業對非專業的鄙視,確實這種現象很常見,而在我做咖啡師的日子裡,當遇到有人借咖啡裝逼的時候,確實覺得可笑。比如美式拉花,比如double espresso加一杯冰水然後混在一起喝,比如叫囂著要一杯藍山的,比如指著咖啡生豆說這是白咖啡的。特別想對這些人說,你不懂你可以多學習多交流,又為什麼裝逼呢,給誰看呢?

學習咖啡的第一年以意式咖啡鑽研為主,認識了不少本地朋友,玩拉花玩的多。後來買了一些專業書籍,當然有田口護的烘焙相關的,有韓懷宗老師的《精品咖啡學》,開始自己系統的研究產地、海拔、氣候、環境等對咖啡的影響,研究咖啡烘焙的溫度曲線,研究基因層面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的區別,研究阿拉比卡種咖啡的歷史演變,不同品種的咖啡如:波旁、卡杜拉、卡杜拉一、象豆、GEISHA等不同品種的區別,學習咖啡風味與水溫水質、沖煮方式、流速、研磨度的區別等等。

其實,本質上,咖啡就是一種飲品,只不過人們願意賦予其涵義,這些都是虛無縹緲的。在經歷了被鄙視與鄙視之後,我也更加客觀的看待咖啡了。

現在我不做咖啡師,在辦公室,但是咖啡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會在辦公室與同事分享精品咖啡,為大家做手沖,品嘗不同產區風味的豆子,也會偶爾帶著大家玩杯測。

不僅促進了同事之間的感情,而且大家也在互動中彼此增長了見識,這可能就是咖啡帶給我的快樂吧。

咖啡就是飲品,就像紅酒,有懂得不懂得,有精品也有劣質,客觀一點挺好,何必裝逼呢?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8-17 20:05

作者:劉洪良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606222/answer/214808086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做了很多年咖啡,鄙視鏈是這樣的。

1.看了很多英文材料和論文的「知識磚家」,鄙視所有沖咖啡時理論不正確的。

2.能一口氣描述幾十種風味的,比機器還快的那種,鄙視只能描述幾種的,最下面是只能描述有點酸和有點苦的。

3.拿了證書或者比賽拿了名次的,鄙視所有沒有證書和名次的,證書越多,不同類型名次頭銜越多,金字塔越往上。

4.咖啡館裡有辣媽,或者Slayer,synesso,kees的,鄙視所有沒有的。開純手沖咖啡館的鄙視所有奶咖騙子店。

5.自家烘豆的,鄙視那些從烘焙廠拿豆的。有probat烘焙機的,鄙視所有不是probat烘焙機的。有gissen的,認為自己的比probat優秀。有stronghold烘焙機的,認為所有非stronghold都是過時的。有loring烘焙機的,覺得其餘的全都渣渣。有diedrich的鬱悶,反正我是第一梯隊,但只能鄙視所有雜牌烘焙機。有雜牌烘焙機的,鄙視土炮,土炮鄙視手網。手網鄙視以上所有。

6.澳洲系統的咖啡店鄙視意式系統的,認為那是西餐廳,澳洲系統還鄙視日式美學店,日式美學店鄙視所有帶咖啡機的,尤其是澳洲系統,認為那是工業咖啡。

7.喝厭氧的鄙視喝蜜處理的,蜜處理鄙視日晒,日晒鄙視水洗,水洗鄙視濕刨。

8.喝北歐烘焙極淺的,鄙視所有比他深的,喝黛博拉的鄙視所有不是黛博拉的。喝深烘的鄙視北歐和黛博拉。以上所有都鄙視喝中度烘焙的,認為不三不四不倫不類。喝中度烘焙的認為自己可上可下,海納百川。

9.喝美洲的鄙視非洲的,喝非洲的鄙視喝亞洲的,喝亞洲的鄙視喝雲南的,喝雲南的沒有可鄙視的,說自己幸好不是海南羅豆。

大概這麼多吧。

以上。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8-17 20:05

原伊:


大家好

我是中國咖啡烘焙賽評委

也是中國咖啡杯測賽季軍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開玩笑的

我要去樓下買全家美式了…

不參與鄙視鏈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8-17 20:05

sook:


魯鎮的咖啡館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檯,櫃裡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咖啡。打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五塊錢,買一杯咖啡,——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杯要漲到三四十塊錢,——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二三十塊,便可以買一碟小甜點,或者麵包片,做拍照物了,如果出到幾千塊,那就能再帶一台macbook,但這些顧客,多是歇息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只有人上人的,才踱進店面的椅子里,帶MacBook要甜點,慢慢地坐喝。


我從十二歲起,便在鎮口的斯達巴克斯咖啡店店裡當夥計,店長說,樣子太傻,怕侍候不了人上人主顧,就在外面做點事罷。外面的歇息主顧,雖然容易說話,但嘮嘮叨叨纏夾不清的也很不少。他們往往要親眼看著咖啡從咖啡機里磨出,看過杯子底里有水沒有,又親看將咖啡放在取餐區,然後放心:在這嚴重監督下,羼水也很為難。所以過了幾天,店長又說我幹不了這事。幸虧薦頭的情面大,辭退不得,便改為專管磨咖啡的一種無聊職務了。

我從此便整天的站在櫃檯里,專管我的職務。雖然沒有什麼失職,但總覺得有些單調,有些無聊。店長是一副凶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孔乙己是站著喝咖啡而說自己是人上人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西裝革履,嘎子窩間時常夾著皮包;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MacBook。穿的雖然是西裝革履,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融資上市,教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人上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咖啡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又去找誰談項目、融資了!」他不回答,對櫃里說,「榛果拿鐵不加糖,要一碟提拉米蘇。」便排出100塊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方案去講故事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隔壁公司的文案,被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idea不能算偷……竊!……人上人、創新的事,能算偷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先定一個小目標」,什麼「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聽人家背地裡談論,孔乙己原來也當過人上人,但終於沒有上市,又不會融資;於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手好PPT,便替人家吹吹牛皮,干一碗飯吃。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方案MacBook,一齊失蹤。如是幾次,叫他打工的人也沒有了。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但他在我們店裡,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雖然間或沒有現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過半杯咖啡,漲紅的臉色漸漸復了原,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當過人上人麼?」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MacBook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裡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創業就要一拼到底也之類,讓人不懂了。在這時候,眾人也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店長是決不責備的。而且店長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們談天,便只好向年輕人說話。有一回對我說道,「你是打工人麼?」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說,「打工人,……我便考你一考。996到底是不是福報呢?」我想,飯都干不起的人,也配考我麼?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算罷?……我教給你,記著!打工人應該記著。將來做人上人的時候,剝削要用。」我暗想我和人上人的等級還很遠呢,而且我們店長也從不將人上人掛嘴上;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就是996了也要感恩戴德謝謝人民富豪嗎?」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櫃檯,點頭說,「對呀對呀!……打工人要有多謝謝資本家,你知道麼?」我愈不耐煩了,努著嘴走遠。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寫「人民富豪」,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3月9日更,書接上回。

有幾回,鄰座的打工人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畫大餅吃吃,一人一沓。打工人吃完大餅,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雞湯盆。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盆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別喝了,你已經不能再喝了。」直起身又看一看餅,自己搖頭說,「不少不少!飽乎哉?不飽也。」於是這一群打工人都在笑聲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有一天,大約是開盤前的兩三天,店長正在慢慢的結賬,取下大盤走勢板,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幾支基金的錢呢!」我才也覺得他的確長久沒有來了。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麼會來?……他加錯了倉全綠了。」掌柜說,「哦!」「他總仍舊是亂跟風。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加倉進了白酒家板塊去了。人上人的東西,跟得的麼?」「後來怎麼樣?」「怎麼樣?先是高位進場,後來是跌,打了大半年,再割了肉當韭菜。」「後來呢?」「後來當了韭菜。」「當了韭菜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繼續做PPT,幫人上人吹牛皮去了。」店長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看他的大盤。

春節之後,大盤是一天慘比一天,看看將近熔斷;我整天的靠著打工賺錢,也須開通花唄借唄了。一天的下半天,沒有一個顧客,我正合了眼坐著。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給阿公,來杯卡布奇諾!」

今天先到這!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8-17 20:06

作者:GuilinViking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606222/answer/169817846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鄙視鏈越往上走,優越感就越不在於本身,而是在於背後支付的時間成本。當喝咖啡成了大眾日常時,各種各樣的鄙視鏈也應運而生:喝黑咖啡的看不起加奶加糖的,喝手沖的看不起機器製作的,喝單一豆的看不起拼配豆的……無論你喝點什麼,總有人在上游看著你。就像紅酒/Whiskey一樣有更為豐富多變的味道。不同的產地和品種的咖啡,有不同的味道:可以是活潑的水果酸/蜂蜜+toffee的甜OR帶著綠茶茉莉花茶的雅(qing)致(xiang),甚至是葡萄酒般的尾韻。

喜歡喝咖啡倒不是覺得它有多麼的逼格,早上起來一杯齋啡or Latte上午就精神了,下午工作累了再來一杯手(gua)沖(er),換換腦子休息一會。如果要說咖啡更有逼格,我想應該是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1、對咖啡的了解還是不夠深,在國內流行的時間不長,但在國外流行很長時間了,早已經形成獨特的文化,雖說現在國內的咖啡氛圍也在慢慢開始形成,但仍需要一定時間的沉(mo)淀(he),能夠說道的門道就有很多就跟我們的茶文化一樣講起來也玄乎的很。由於不了解,這種神秘感就造成了大家覺得咖啡更有逼格一些。

2、普通的奶咖往往都要±25元up,不管是連鎖or小眾的精品咖啡館,有些特(dan)調(pin)咖啡還可以賣得更貴,國外的咖啡往往也就是£幾元/杯,在意早餐也就€1.5/杯,貴的豆漿能賣到5元都叫做高價了!由於貴,心理上大家就會覺得貴的東西更高級一些~

3、出現的環境往往比較高級。但是說起豆漿往往就是跟市井攤點聯繫到一起,煙火味特別濃還很接地氣,就像螺螄粉/麻辣燙/烤魚一樣;而咖啡則往往跟小資情調劃等,也跟它出現的場合有關:往往咖啡館都是裝修得很有特色,拿來製作咖啡、裝咖啡的器具都是有選擇的。

4、咖啡能玩出花,豆漿好像還沒見過。如果豆漿也能拉花,玩出境(wen)界(hua),那它也能夠有逼格。在印象中豆漿永遠都是那個味道而沒法讓人品出花香果香OR給豆漿來個杯測:哪種豆子更適合做豆漿。當然,這很有可能是由豆子本身決定的:咖啡豆不同產區/處理方式、烘焙深淺、製作器具不一樣都能對最後的那杯咖啡口感產生影響,但是大豆是不是天生不足呢?So!沒有必要覺得咖啡多高級,就是個玩法比豆漿多點的飲料而已~

咖啡生豆富含大量的蛋白質、油脂、有機酸……通過烘焙可以引發焦糖化反應生成復(duo)雜(yang)的芳香化合物,收穫一杯香氣四溢的咖啡。也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口感和味道。比如經常聽到的:日晒豆風味更突出,水洗豆口感更純淨;淺烘清晰地表現了地域之味;而優質的重度則讓口感更佳厚重香濃。

也決定了你手中的咖啡,可以是奶香濃郁的Latte,也可以是飄著堅果香的 Esp.又或者是一杯清雅的手沖/滴(gua)濾(er)。在家中try DIY做咖啡,從磨豆機~濾杯,每一樣工具都有豐富的選擇和可能性,充滿樂趣,簡直就是一套大玩具。如果利用和咖啡烘焙、萃取類似的方法去做豆漿,但是收穫的飲料並不好喝!但是相對於咖啡,黃豆可以承受的烘焙時間更短。

咖啡促進的是談(gou)話(tong)極強的文化屬性不可迴避。無論是法式的咖啡館文化,還是北歐每天下午的3點一刻,它永遠能帶來一個個小群體的參與和互動,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咖啡啟發社交、友誼,讓人想要交談。所以,不應該單獨喝咖啡,而應該與友人share。

其實飲料本身並無高下之分,所謂的格調,無外乎都來自於人的因素。最終哪一種飲料代表了更為欣賞的生活方式,也許還是要看它是否有能力讓人覺得足夠有趣。

手磨咖啡都是選用比較好的咖啡豆+自己的DIY hand made,享受片刻的寧靜則更有了不一樣的感覺,也是區別於速溶咖啡和其他喝法的。但是不好之處就在於整個的過程是既費錢又費力的,但最後享用的時候是十分的美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喜好,也有自己選擇喝咖啡的權利,只要是對於自己的心情和健康能夠起到好處的都是可以享用的,不必去計較,如果更多在乎喝咖啡的過程,那整個喝咖啡的意義也就變得沒有那麼的美好了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8-17 20:07

貓叔毛作東: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關於鄙視鏈,從咖啡進入中國,經歷了第三波咖啡風采潮之後,出現了一系列「咖啡鄙視鏈」話題。


咖啡品牌鄙視鏈,首當其衝——站在星巴克的高度,鄙視瑞幸咖啡

這一點不多追溯。避免挑起品牌襲擊事件哈哈哈。

咖啡地域鄙視鏈——北京咖啡館和上海咖啡館之間拍,硝煙一直在。

上海咖啡館覺得北京咖啡館在被過度保護的的商圈建築里毫無特色,胡同中的小小咖啡館則是孤芳自賞,走不出胡同情節。

北京咖啡館認為上海咖啡館效仿海外,缺乏本地個性,小洋樓里咖啡,差異化美感不足。

咖啡口感鄙視鏈——喝慣了滴濾、手沖的、掛耳、凍乾粉,奶咖,總把速溶咖啡放在最低端。

速溶 < 掛耳 ≈ 凍干、奶咖、手沖

選擇鄙視鏈——3年前,大多數人選擇一杯咖啡出於:
1.口感、2.服務、3.顏值、4.情懷
順序是遞進關係。

現在,選擇一杯咖啡:
1.顏值、2.口感、3.服務、4.便捷、5.價格
你會首選那些條件?

這個天氣
需要一碟小菜
喚起一份勇氣
勇氣碟來源雕刻時光咖啡館勵志微電影
《你是一杯勇敢的咖啡》片中男主角咖啡師
給失戀女孩製作
食譜順序如下:
冷藏後的黃檸檬一片(厚度看自己喜好)
7顆醒好的咖啡豆(代表:草原…具體請觀影)聚攏放在上面
一袋糖3-4克,覆蓋咖啡豆
洗淨手
克服自己的味覺退縮意識
一口吃下去
嚼起來~
嗯嗯~~
吃過的…你們可以說說感受
沒吃過的,可以去試試了

拋開成見,享受咖啡!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8-17 20:07

伊茵辰樂:


不知道,我挺喜歡雀巢拿鐵咖啡的,就是太貴了,一瓶得六七塊。

沒辦法只能自己搞個烘焙機在家烘焙咖啡豆,然後配了咖啡機和磨豆機,算下來自己做一杯最低幾毛起。果然還是自己在家烘咖啡最省錢。✌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8-17 20:07

作者:青蓮遺風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606222/answer/21619904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所有的鄙視源於人自身,咖啡不存在鄙視,只存在好與壞,常規與精品!如果非得有個高低我在網上找了還真有。

我覺得鄙視鏈的存在主要存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價格方面,另一個是口感風味方面!

首先說一下價格,咖啡引進我們國內差不多有十來年的歷史,記得那時候咖啡屋等都很少,能喝得起咖啡的人無不是社會白領精英層次,普通老闆姓一般哪能喝啊;受制於規模小,認知不足,讓咖啡在那個時代確實高不可及,記得小時候剛記事的時候,親戚給了一包咱們現在所謂的速溶咖啡,當時就感覺稀缺的不得了,小孩在嗎,總感覺挺好喝的,結果呢,喝了一口不是印象中的酸酸甜甜的果汁味和可樂味,那時候咖啡的在我心裡咖啡的排名絕對是墊底的存在,苦和酸,沒一點的感覺,這是小孩子的世界;當然換到那個時候那一包咖啡價格絕對頂的上家鄉的一個肉夾饃了,在成人 的世界,這個價位絕對是比酸梅湯,可樂那些高的太多,我在屋裡喝咖啡,你在路邊品著酸梅湯解暑,那絕對會出現一個不公平的鄙視鏈,角度不同。

其次口感風味方面,受到烘焙程度的不同,主要體現在苦和酸上,這是不外加任何輔助的情況下,上面已經說了小孩的感官;成人呢?在這裡不談不喜歡和咖啡的那些朋友們,因為答案顯而易見的。在咖啡老手裡面,總有人會鍾情一種咖啡,好多時候只是單純地喜歡那個味道,你要說優勢吧,作為喝了這麼多年的咖啡,我和我的哥們都說不出來,她喜歡喝黑咖啡而我喜歡掛耳咖啡,誰也說不過誰,在她心裡,保持身材第一,當然黑咖啡更好,在我這更注重烘焙度,而中度烘焙最甚,風味多,介於苦於酸中間,就像為人,平和就好。

廣告

知乎知物 掛耳咖啡 3種口味(20包) 1盒

知乎

¥79.00

去購買


青蓮遺風:2021年知乎最全咖啡推薦,高性價比,速溶、掛耳、冷萃、凍干一應俱全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8-17 20:08

作者:DT商業觀察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606222/answer/274283503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篇原創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DT財經(ID:DTcaijing),文 字:鄭曉慧;編 輯:唐也欽;可視化:戚桐琿 運 營:蘇洪銳;監 制:唐也欽.。


作為一個「血液里流淌著咖啡」的打工人,陳曉光(化名)每天坐上地鐵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公司附近咖啡店的小程序下單一杯咖啡。只有在喝下咖啡的那一刻,他的一天才算真正開始。


不過,隨著陳曉光嘗試的新品越來越多,他也漸漸發現,咖啡越來越像奶茶了。「有的不僅有厚厚的芝士奶蓋,表面上還灑著不同的堅果小料,喝下去甜甜的,像融化的冰淇淋。那一瞬間我就有點恍惚,究竟我點的是咖啡還是奶茶?」


事實的確如此。咖啡奶茶化,已經成為連鎖咖啡品牌和精品咖啡店的共同趨勢。


由瑞幸2021年帶火的椰奶,就是現在咖啡奶茶化的「網紅爆款原料」。從去年4月到今年4月,瑞幸生椰拿鐵累計賣出超1億杯;今年4月和椰樹聯名推出的「土味」椰雲拿鐵,上市一周後的日均銷量超過星巴克中國所有品類日均銷售總量(128.4萬杯)的一半。


當咖啡越來越像奶茶,不同連鎖品牌都在靠什麼讓更多年輕人「上癮」?喜歡喝咖啡的年輕人,他們在喝什麼?DT財經將從不同連鎖咖啡品牌的當月菜單入手,在數據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咖啡店的網紅飲品:拿鐵



如果把2021年瑞幸生椰拿鐵的火爆劃為臨界點,可以發現瑞幸和其他咖啡品牌都在逐漸孵化更多奶咖——而且含「咖」量逐漸下降,整體搭配更像是含咖啡因的飲料。


尤其拿鐵,是奶咖的主要單品,幾乎萬物都可以和拿鐵組CP,成為年輕人願意為之買單的網紅飲品。當生椰漿+咖啡成為拿鐵的爆款公式後,有網友調侃,瑞幸的債就是靠大家一杯杯生椰拿鐵還完的。


滿大街都是拿鐵,不是一種錯覺。從10個連鎖咖啡品牌產品分類來看,奶咖在整體的佔比最高。328個單品中,大約6成屬於奶咖,接近4成是拿鐵,有126款。





NOWWA挪瓦咖啡的「含奶咖量」最高,90%飲品的都是奶咖。在為數不多的20款飲品中,有15款不同風味的拿鐵,黑咖和無咖啡因產品只各佔5%。瑞幸、星巴克、Costa和Manner菜單中的奶咖含量也達到60%以上。如果只看咖啡飲品,%Arabica只有5款,其中4款都是拿鐵。


陳曉光觀察到,當咖啡店推出系列新品,奶咖的佔比也相對更多。以今年秋天桂花系列為例,挪瓦咖啡推出的4款新品中,包含桂花生椰拿鐵和桂花輕乳拿鐵2款奶咖;星巴克的3款新品中,有桂花綿雲拿鐵和桂花馥芮白2款奶咖;Costa聯名3款聯名桂花新品,則都是拿鐵。


但這同時也讓連鎖咖啡品牌陷入內卷中:在看起來都差不多、甚至讓人有些「臉盲」的奶+咖啡飲品中,怎麼樣才能推出有創意的新品、跟別人不一樣?



咖啡奶茶化,大家都在卷什麼?



回溯過去,最早只要往咖啡里加點奶油和幾泵風味糖漿,就能算得上創意咖啡。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星巴克的焦糖瑪奇朵,它率先往奶咖里加入了香草糖漿和焦糖醬,喝下去會依次感受到焦糖、咖啡和牛奶三種風味。


但當大街小巷的咖啡店都是香草糖漿,年輕人的「咖啡審美」也進入疲憊期。於是,連鎖咖啡品牌使出渾身解數「卷」起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上新快、風味多、味道甜。


首先是頻繁的上新,提高消費者對咖啡品牌的「常讀率」,也增加出爆款的機率。隕石拿鐵、生椰拿鐵、生酪拿鐵、桂花酪酪拿鐵……這些名字即使你沒喝過,也大機率聽說過。


《中國現磨咖啡市場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2021》顯示,高性價比品牌上新速度最快,瑞幸平均7.8天就上新一次,周期最短。高端精品咖啡 %Arabica則平均兩個月(65天)才會更新一次菜單,就算輪著喝,也能把菜單滾好幾遍了。


其次是曾經「八竿子打不著」、現在卻像疊buff一樣的各種原料,用奶茶的邏輯做咖啡的生意。為了找出能「撬動消費者」的創新點,人們把咖啡拆解,最後普遍從五個方面入手,分別是:基底、糖漿、小料、奶蓋和咖啡豆。





從10個連鎖咖啡品牌菜單名的高頻詞來看,奶可以是燕麥奶、生椰、厚乳,再混合紅茶、茉莉茶、龍井茶,從普通的奶咖變成茶咖;加糖漿雖然早已是基本操作,但也從過去的香草、焦糖進階到桂花、橘皮等更清爽的糖漿;小料則以季節性的花果風味為主,進而流行果咖,成為大勢所趨。


比如挪瓦咖啡早在2020年初就推出果咖系列,不少飲品名都包含水果如草莓、青提、葡萄,並普遍搭配0卡糖,用酸甜的水果中和咖啡的苦。星巴克則始終以糖漿為「王」,大部分產品默認3泵香草糖漿,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再進行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咖啡品牌不再注重咖啡豆本身的品質和風味,Manner、瑞幸、Costa,都分別推出了雲南咖啡豆,SOE耶加雪菲為主的系列。


當然,內卷之下,最有成效的恐怕還是最讓年輕人難以割捨的低價。相比起40元以上的咖啡,均價在20左右的更容易成為年輕人每天的「救命水」。





借用常見的營銷話術來說,現在買一杯咖啡,也只需要一杯降價後的「奶茶錢」。瑞幸、挪瓦咖啡、Manner所有飲品的均價都在18-25元以內。


瑞幸雖然不再有「打折打到斷腿的優惠券」,但均價仍然是10個連鎖咖啡品牌中最低的,只要18.7元。而且瑞幸的門店數達到7731間,分別是挪瓦咖啡的18倍和Manner的15倍,優勢更明顯。



當年輕人在喝咖啡時,他們到底在喝什麼?



過去,喝咖啡無論加糖還是加奶,都會被打入「咖啡鄙視鏈」的底端。過去常常只喝拿鐵的00後秋秋(化名),總是被朋友嘲笑「不苦的咖啡跟奶茶有什麼區別」,然後在旁邊聽著他優雅地說出「冰美式」三個字。


但隨著咖啡奶茶化越來越流行,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大部分年輕人喝不來苦咖啡,「生活太苦,要喝點甜的」。


一些咖啡品牌在小程序上的「推薦」功能中,不一定都有指向咖啡豆本味的選擇。比如星巴克會根據你傾向的奶類和口味來推薦合適的飲品,%Arabica則提供「顏值」「清爽」「回味」等8個關鍵詞。


從10個連鎖咖啡品牌在大眾點評上分別被推薦最多的TOP 3飲品來看,拿鐵的點贊數是最多的,瑞幸的生椰拿鐵以2592個點贊遙遙領先,星巴克推薦最多的抹茶星冰樂,本質是一杯不含咖啡因的抹茶冰沙。





挪瓦咖啡創始人郭星君表示,「隨著咖啡用戶的迅速增長,一杯好喝的咖啡的定義也悄然改變」。過去,一些資深的咖啡愛好者會更在意咖啡豆的品質,享受不同產區和處理法的風味;現在,咖啡已經成為大眾化產品,年輕人需要咖啡因,更需要好入口的咖啡因。


變化發生的原因之一,是年輕人喝咖啡的場景不再局限於辦公室。


大家最初喝咖啡的動機都很樸素,只是為了提神醒腦,解乏解困。辦公室里咖啡香氣的濃度與工作任務的緊迫度呈正相關,也成為打工人心照不宣的常識。


現在喝咖啡的場景則有更多延伸,喝咖啡也成為年輕人平時消遣的一種方式。秋秋就常常在周末約三兩好友去探店,或者找個社區附近的小咖啡店坐著嘮嗑一下午,「因為沒有買專業的設備,所以偶爾還會外帶咖啡去公園野餐、露營」。


據艾媒諮詢《2022-2023年中國咖啡行業發展與消費需求大數據監測報告》,除了日常學習或工作,有51.6%的受訪者會在休閒放鬆時喝咖啡,甚至希望它是一種「0咖啡因」飲料,避免周末晚上睡不著的「咖啡後遺症」。





此外,也有超過一半的人喜歡喝低卡咖啡,偏好低脂肪(56.3%)、能促進新陳代謝(54.6%)的咖啡,希望能達到「喝了很多、但彷彿什麼也沒喝」的真實而非玄學的水平。



寫在最後



對咖啡原教旨主義者來說,一杯傳統的美式、拿鐵或手沖咖啡就能戳中他們的心巴,但很多對咖啡還沒著迷的年輕人來說,咖啡奶茶化能讓更多人嘗試、復購咖啡,擴大受眾群體。


瑞幸咖啡產品線負責人周偉民透露:「生椰拿鐵踩中了奶茶用戶逐漸向奶咖用戶轉變的大趨勢。」M Stand創始人葛冬也曾對外介紹,目前旗下創意產品佔比達50%以上,所貢獻的營收也在50%以上,成為增長的源動力。


但也有不少咖啡深度愛好者和咖啡師認為,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像奶茶一樣的咖啡,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創意咖啡」,大部分不僅完成度過低,而且同質化嚴重。


以前不管黑咖奶咖,只要有用,都是好咖,但對於現在和未來的果咖茶咖,要想完全成為一杯好咖,似乎還需要更多時間來檢驗。


(題圖來源:@星巴克中國)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