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否常态化? 台湾海巡署指出,这不是第一次有台湾渔船遭对岸带走,但最近一次已是17年前、2006年7月28日。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卡内基中国(Carnegie China)非常驻学者庄嘉颖告诉BBC中文,海上不同陆地有地标,渔船在临近海域越界并不稀奇,以往两岸双方执法时一般只会驱离,除非有特殊原因很少会扣留,这次中方的强硬执法给予外界的观感,是在挑战金门和外岛管辖权,使台北难堪。
|
|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学系张峻豪教授也说,国民党执政时期两岸关系和缓,海上执法有弹性,但近年北京推进台海“内海化”,打破了两岸之间的平衡,现在要找到共同规范非常困难。 “近年中国在处理台海、南海问题时强调那是属于国内事务,所以台湾渔民越界,他们必然会强力执法,这是要做给民进党看,也是做给国际看。” 2022年8月解放军在佩洛西访台后围台军演,被指否定海峡中线并建立“新常态”。2023年4月麦卡锡与蔡英文会晤后,解放军再次对台军演,期间福建海事局实施“台湾海峡中北部联合巡航巡查专项行动”,此后越来越多大陆海警船经常性逗留在台湾西南海域。
|
|
今年2月14日,中国快艇在金门海域逃避台湾海巡执法追捕时翻覆,导致两人死亡,随后大陆宣布加强在金门附近“常态化”巡查。到了3月,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称“台湾海峡水域是内水”,不存在国际水域。 多名学者都认为,大陆海警一连串针对台湾船只持续强力执法的做法,很有可能常态化。 “因为这个问题是结构性的,跟菲律宾的争议也是如此。”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枢纽非常驻研究员宋文笛说。 “尽管中国领导层可能会寻求机会缓和与其他国家政府的关系,但我们正处于‘孤狼式战狼’(lone wolf wolf warriors)的时代,只要‘勇于斗争’旗帜还立著一天,无论是上层授意或是个别机会主义心态使然,对外强硬皆是低风险、高回报的无本生意。”
|
|
赖清德面对的挑战 事发后观察台湾的网上舆论,有台湾网民表示“虽然他们不会直接打过来,但一直用这种烂招让你防不胜防、不堪其扰”、“就算是越界,顶多就是警告驱赶,连人带船押回去什么意思?”、“对方如果也是越界捕鱼会被我们抓吗?”。 但也有网民指“跑到人家家里被抓,这不是活该吗?”、“看到大陆已经对台湾失去耐性”,并指责赖清德政府“不够硬”,“渔民要回来自己想办法”。
|
|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赖清德5月20日就职上任台湾总统后,北京就频频施压。
|
|
经过两天舆论纷纭,台方措辞趋向低调。台湾行政院发言人陈世凯7月3日定调,“本案是我国渔船闯入休渔期的陆方水域作业,因此遭陆方执法”,他再次提醒渔民提高警觉,不要有违反陆方有关伏季休渔规定的情形,呼吁“体恤渔民为求生计涉险捕鱼的辛劳,尽快释放我国人船”。 学者庄嘉颖分析指,目前看来赖清德总统“希望息事宁人”,若反应过度会让中方有机会把他划为挑衅的一方并借此升温。“但还是看中方的反应,如果大陆放人事件就会降温,但假如北京利用时间给赖政府压力,赖要怎么回应就会比较复杂,因为台方不会希望看起来保护不到自己的国民。” 民进党籍的赖清德自5月20日上任台湾总统以来,北京频频对台施压,包括在他就职后三天进行军演,以及6月21日公布俗称“台独22条”的《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最高刑罚是死刑。 美国德州的山姆休士顿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对BBC中文表示,赖清德政府如果持续以“抗中”为基调,且认为两岸没有真正的战争风险,中方的不友善对他而言是个机会,可以强化他对两岸关系的强悍立场,巩固其四成的民意支持度。 “只要另外六成没有整合的共识,有四成民意支援已经足够,让赖总统在朝小野大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坚持走自己的路。” 政治学者宋文笛也说,北京对台强硬,对于赖政府的民意影响有限,“北京目前方向从雷声大,转为小雨频繁而多元,震撼力呈现边际效益递减趋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