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9篇帖子。
(转载知乎)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 就读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11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6
作者:PalmDriv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921166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LSE 的毕业老学姐,这个问题必须要怒答一发呀~

答主背景:兜兜,本科北京师范大学学金融学专业,研究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MSc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al Economy (PPE) 项目学习,现在担任棕榈大道主导师。爱好是旅游,吃遍美食,参加各类有趣的艺术活动。

下面就跟大家具体地介绍一下我在 LSE 的学习生活还有就读体验吧!
我在LSE学习的那点事儿
超级累,超苦逼,但很有收获,很值得。重新选择?绝对愿意——
学习强度一年项目,包括 4门必修课,2门选修,1门选修和一篇10000字的毕业论文。

选修课在一个list里面选择,基本在Government,European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 Methodology,Economics六个院系。自由性很大,但是设计还是很合理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上课除了主课是小班,其他都是和department
的大班一起上课,其实我觉得差别也不大;教授的话,取决于你选的课,有大牛,总体来说我对教授的质量还是满意的。 
来到LSE之前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只要比大学努力一点点就可以顺利毕业了,结果到了这里,发现自己完!全!跟!不!上!因为本科是金融专业,学的也比较水(没有黑母校的意思),所以到了LSE 发现居然要学什么Stata。SPSS,甚至还有R(流泪ing)但LSE读本科的同班同学,还有周围的其他学院的陆本
同学,跟我说他们大学都学过了。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基本上我的时间都在图书馆
度过,做problem set,看paper,听lecture record几十遍,所以学习强度特别大。。。(最疯狂的时候是凌晨四点起来看书我会乱说?到了图书馆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清晨的图书馆

强大师资
教我的教授基本都是美国专业top 5学校出来的,话说之前上methodology学院
的一个教授的课(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老师),是哈佛大学Physics的本科,研究生和Ph.D.毕业于普林斯顿毕业,其他专业课老师,很多也是毕业于普林斯顿、剑桥、哈佛等),我的女神,亚投行首任行长金立群的女儿金刻羽
也是 LSE 的经济学终身助理教授,可惜她只给本科生和Ph.D.学生授课 ,呜呜呜。
虽然在欧洲,老师多半接受美国教育
,很愿意解答同学问题和讨论Idea。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他们对学术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我影响很大。博弈论
的TA是个Ph.D.,长的非常阳光的一个美国人小哥哥,人超级nice,每次office hour我都跑到他办公室去问题,受益匪浅,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期末考得了distinction
周围同学
我的Program只有20个人左右,包括我在内只有四个中国人
,其中三个同学的背景分别是英本经济系、宁波诺丁汉大学
国际经济专业、台大经济学,其余外国同学大多来自于美国、欧洲,还有一个日本妹子。这些同学绝大多数都有工作经历,其中有投行、联合国工作的,从第一天上课就深深得感觉和他们不是一条起跑线的,但也看清楚了自己待提高的地方。
校园一角

如何考核?
典型英式考试
,期末2小时的考试占100%的很多,淘汰律很高。备考压力相当相当大。所以大家备考起来很疯狂,详见图片:《考试季图书馆众生相
》。到了期末复习最疯狂的时候,我七点出门,有一天早上七点去宿舍楼下公共电脑房打印资料,发现十几个作为都坐满了人。
想起自己前段时间因为始终读不懂的paper而大哭一场,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承受力实在太弱。这一幕到现在回想起来都异常清晰。回忆那些奋笔疾书通宵达旦的夜晚,深夜和我妈打电话说读不下去的嚎啕大哭,还有为听不懂lecture
,考试fail的担惊受怕的日子…但我想说,谢谢这一年的磨砺与折磨,我的内心开始变得强大。

考试减压:LSE会有一年一度的减压动物园,每年的考试月,学校都会招来一堆小动物,在校园里为学生考试复习减压,如今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学校说:压力太大么,来摸摸猪、摸摸小马吧,摸完,你就减压了
然后,继小动物后,LSE又出了新招,邀请了Abercrombie & Fitch的男模(估计是考虑到学校女生太多,学校真是感人啊)…

PPE项目就业
LSE的career services非常不错,据金融专业的同学说他们会有pre-sessional的课程,2-3个星期,帮忙改CV、练习面试、networking、了解金融城,还有咨询case面试的课,非常有用。开学后,十月份有四五次大型金融咨询机构的career fair,有各大公司,比如摩根斯坦利
,瑞银,等各大投行,咨询公司等等等等。
我这个项目因为只有20个人作业,也不属于大热的商科专业,所以就业支持相比没有那么大,当中只有4个中国人,其中有去外资银行
的,不过ta后来跳槽去了华为做金融,,有去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的,有去中粮
的,也有在LSE继续读Ph.D.的
吐槽时间到(看到这里是真爱)

1. 因为LSE的地理位置很好,坐落于伦敦市中心,离泰晤士河,伦敦眼,大本钟
,国会大厦,特拉法加广场很近。吃喝玩乐真的很多。我的宿舍是Northumberland House,位于特拉法加广场胖,是距离泰晤士河最近的宿舍,交通非常方便,对面是一家夏洛克福尔摩斯酒吧
,是英剧《神探夏洛克》的拍摄现场。因为位置非常好,宿舍房源特别紧张,建议大家早点通过LSE Hallpad网上申请,如果人品爆发,就能选择到自己最喜欢的宿舍啦!
位于NH宿舍对面的夏洛克·福尔摩斯酒吧
,每天生意非常火爆

玩的话,伦敦本身也是一个极具魅力和文艺气息的城市。Covent Garden,大英博物馆
, St James Park都是我复习累了常去的地方。周四中午学校的Shaw Library Lunch time concert也很赞,中午一小时换换脑筋,享受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相当推荐。LSE 附近有很多剧院,每一个都很有名,值得一看。伦敦西区的剧院演出质量都特别搞,数量也很多,我在这一年看了《歌剧魅影》《悲惨世界》《雨中雨》等音乐剧,简直不要太开心。
音乐剧《歌剧魅影》现场照

伦敦西区皇后剧院《悲惨世界》演出海报

2. 男女比例:之前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一个男生在英国G5大学读书,那么他的恋爱关系,可能是这样:


来到LSE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伦敦女校”啊,因为不是综合类大学,所开设项目主要是商科、社会与人文社科,所以就说华人圈子,周围长的漂亮、学习成绩好的女生真的不能再多,然后她们还都单身… 去趟图书馆,也是随处可见美美的的知性型妹子(让我怎么活TT)。之前听有个妹子说过“LSE的男生们因为数量稀少,在粥多僧少的情况下溢价过高,以至于眼高于订,一般人眼中条件好的女生他们都看不上”,就我的例子,我只能说周围的妹子们都是单身着来,然后单身着回国(泪流满面)

3. 关于食物,食堂太差,学校中午在图书馆旁免费发放的食物是长这样。周边吃的也不多。

4. 关于校园, 学校真心小,没有真正的校园,两条箱子,几栋建筑立在路边,没有校门,本科校园逛完大概要2个多小时,LSE走路最多10分钟,跟附加的UCL比起来太寒酸…..


5. 校徽上的动物丑的不忍直视。。


最后我想澄清,之前有人说过一年的英国硕士学位很水,学不到什么东西,但我觉得这一年里我学到的,我所收获到的比我在大学四年都过得多。水不水,还是看自己怎么利用这一年的时间。
本次回答来自棕榈
 兜兜
12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7
作者:小狗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377760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两年前收到offer时LSE从遥不可及变成触手可及...
两年后在毕业典礼上,LSE终归又变成让我仰视的存在...
和所有名校一样,LSE是个非常inclusive的地方,不考试的时候你可以有一万种选择,weekly report也不会计入总分,但是选择意味着承担。就像政策不可能三角一样,你也只能在睡眠,社交,和分数之中选择两个。
以前我一直认为,随着人学历的提升,同学之间应当同质化更加明显,就像经过层层滤网,大豆的成色趋向均一。但是LSE给出了反例,大家都特别优秀,但优秀的角度千差万别。如果你不同意这句话,一定是因为你还没有了解你的同学...因为成就本身就没有恒常的度量标准。
我们Dept of Statistics是一个非常玲珑的系,大部分必修课可以不借助麦克风完成,所以我们和教授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最奇妙的是,我认识了很多有big-picture thinking的同龄人,每次和他们聊天都恍惚听见“欢迎一窥大人的世界”...我非常喜欢我们系“小洞天”的氛围,BSc和MSc,PhD关系都很好,我们的MSc Administrator Sarah会经常给我们邮件,询问大家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后来的签证延期遇到问题,也是她一直在帮我。这一切,都给我一种深深的归属感。
不同于我本科的考试,LSE 的考试让我明白 -- 无论你的notes和past exam
看了几遍,考试之前都会心中没底。选课之前往届rate of distinction也不说明任何问题,我们毕竟是Dept of Surprise啊!LT0考试季的那几天,满世界都在过圣诞节,图书馆全是数学系和统计系的学生,不想学习的解决方案永远都是“一遍遍刷教授们的履历”,啊每个时间节点我都能想出一部小说,会走神,但是想的全是,那些他们走过的路上到底有些什么风景?ST436是一门有意思的课,distinction rate指数下降:)但是非常建议大家去感受lecturer
的魅力!!Professor Piotr Fryzlewicz casts a long shadow! 恩,有些人无论到什么场合都会让周围黯然失色...
后来Columbia House 6层和7层(系办公室)变成了LSE Library之后最常去的地方。Col的窗外就是伦敦西区繁华的Aldwych Theatre,6层却总是静悄悄的,每扇门之后的research都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吧。大隐隐于世,这里像世外的孤独星系,统计系自己的引力定律
让每粒星尘安然运转,无论不远处的Covent Garden是怎样游人如鲫。外行如我总是兀自揣测聪明人因为太聪明所以孤独,但是就像我没法感受这种孤独,我也没法触及探求真理的快乐,孤独的快乐。6层Leverhulme Library每周都会有一个seminar,统计领域前沿的学者会来学术交流。大部分时间大家讨论X的应用时,我都在想诶?X是C的变形吗?C应该是B加上条件A的结果吧?A学过吗?哦上周学的,你们别慌讨论,让我拿出书来看看A的定义...尽管如此,讨论的过程还是非常有趣的。不得不承认,好多教授都是men with own atmosphere, 所以seminar
也成了我每周期待的事情。
非常幸运的是,我最后的毕业论文是在著名华人统计学家Professor Yao的指导下完成的。一个虚怀若谷的学者在自己多项研究之外还给了我详实的指导,他一直告诉我的“there is no silly question in this office”让我特别感触。
12月份我毕业了,从这里毕业也意味着我学生生涯的终点。这个快乐终点(happy ending?)也是一个新起点...LSE带给我的绝不只是履历上的红色校标和LinkedIn里的优秀alumni,她提倡的好奇心和谦虚将是我毕生的追求。
People are rewarded in public for what they've practiced for years in private.
与你们共勉。
13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7
出发儿留学:


​LSE世界顶级名校,名副其实。
但总让人觉得有点小折腾,入学后各种作业,老师各种批改,但却不算学分……
在这里对于准备去LSE入读的学生,给予以下建议,希望你们无论是DIY还是找其他机构申请,都看下这个帖子,少走弯路!
英国LSE学信网认证分析及总结

14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8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280436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这个问题想回答很久了,最近在看董桥,他的书上写他和一位老收藏家聊起了伦敦的糕点店,老收藏家说舰队街糕点店很赞,董桥只喜欢Holborn的Fleet River Bakery,后来发现其实是一家店,名字被误译误了上百年。 一个是40年代在伦敦和一个70年代在伦敦,居然提到了去年我在伦敦里经常光顾的、LSE旁边的小店!今天和我在业界工作的朋友聊起去年那段经历,想起了董桥的这段话,真是触动了我俩的那条神经,眼泪已在眼眶中打转。决定放下自己是否够格回答的顾虑,来好好聊一聊我的LSE。
以下观点只代表本人,不保证具有普遍性。因为LSE本科生的体验和研究生、博士生非常不一样。LSE的本科生称霸伦敦city,但研究生要留伦敦就有难度了。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导向的也非常不一样。即使同一个项目,不同国籍不同背景也很不一样。我只在LSE学习了一年,这一年时间不能让LSE产生像本科学校一样的巨大影响,尤其是思维上。我也只能谈谈一些浅浅地体验。
它和在其他世界一流大学
读书的高票回答一样的:超级累,超苦逼,但很有趣,很值得。重新选择?绝对愿意。
学习强度: 我从国内某自诩该专业全国排名第一的大学来到LSE读这个专业世界排名第六的硕士项目, 结果发现自己完全跟不上(绝没有黑母校的意思,我爱XX从未离开)。但LSE读本科的同班同学跟我说他们之前都学过了。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基本上我的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做problem set,看paper,听回lecture record,所以学习强度特别大。。。
老师资源: 我有一次发过一条短信给我爸爸:“从小到大我从来不觉得哪个老师是不可超越的。我觉得只要我足够努力,我都是可以达到他们的水平的。可是在这里,我真心觉得自己努力一辈子都达不到他们的成就。” 因为我是做学术的,教我的老师基本都是美国专业top 5学校出来的,可惜没有被诺奖得主教过,只是听了他的一个讲座。Yellen以前也跟着她先生,著名的Akelof来LSE
教过几年。Big names至今比比皆是。
而其他就业导向的项目也会请专门的业界经验丰富的career mentor,每周一对一指导,朋友说很有作用。
虽然在欧洲,老师多半接受美国教育,还是很愿意解答同学问题和讨论Idea的。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他们对学术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我影响很大。我到现在也和几个年轻老师保持很好的关系。
周围同学: 我的Program的同学里有投行、HF工作经验的,有某国央行、国家政府赞助来读书的,有时会感觉和他们不是一条起跑线的,我还在理解这个model说啥,他们已经在和老师讨论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如何。和他们一条起跑线申请phd
让我很有压力,不过也看清楚了自己待提高的地方,和他们聊天讨论问题收获也很大。
我也很爱跑去骚扰phd师兄师姐们。我遇到的他们真的很专业,尤其是外面申请进来的,可见LSE招博士生的要求和来到LSE后的培养都是很扎实的。他们也很乐意解答我的专业问题,学术的氛围是相当好的。
考试: 典型英式考试,期末3小时的考试占100%,淘汰律很高。不会调分。备考压力相当相当大。所以大家备考起来很疯狂,跟答案最后的图一样。可能是我的项目自己的特别,学校不太管你,一入学就说得很清楚,我们就看最后考试的成绩,就是这么无理这么拽,早告诉你了,你考不好是自己的原因。其实我是很有压力的,最后也没有处理好。觉得对这个项目有点冷漠,有点悲凉,但退一步想,这是学术型项目,想做学术的人连LSE的考试都考不好,的确达不到他对学生的要求。从这一点看,我觉得凡是能从LSE顺利毕业的人都不简单。(以后遇上了,建议以礼相待,可以的话请顿饭呗~ )
周边:因为LSE的Location很好。吃喝玩乐真的很多。吃的话前面说的Fleet River Bakery,咖啡是Monmouth的,cake是home make的,很赞。再往前一点的Lunch time Thai takeaway是我的首选。周日Holborn宿舍旁边的Shanghai Blue是半价的!作为广东人,我表示那里的竹丝鸡煲椰子汤
水平很高。但总体来说,英国的食物很难吃,伦敦的物价很无耻。玩的话,covent garden,大英博物馆, St James Park都是我复习累了常去的地方。周四中午学校的Shaw Library Lunch time concert也很赞,中午一小时换换脑筋,享受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相当推荐。
其实当时过得很苦的,可是仅仅一年后回想起来就已经觉得很值得了。比如那晚10点半了,我一个人从图书馆往Kings' Cross附近的家里走,刚从problem set
堆里出来,走在New Academic Building和Lincoln's Inns Field中间,一边古典一边自然,一切很安静很美好,我脑袋里突然蹦出了equilibrium这个词。意识到它不仅是经济学一直想要追求的,世界万物貌似也在以此为奋斗目标。不多不少,和谐平衡中庸地相处就叫equilibrium. 那晚好高兴,觉得自己悟到了。我相信这种感觉,要是我当年选择在国内保研的话,应该是得不到的。谢谢LSE。

最后传一张LSE考试众生咆哮相,我每次看都觉得太真实了,同时也很骄傲!
15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8
作者:AdmitWrite留学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7881053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入驻导师 LSE 夏学姐 提供
(注:导师学历已通过平台审核,真实可查)专业介绍MSc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是Finance和Economics Department的联合项目,在课程设置的方面更加偏重Finance一些,所以是Finance Department下面的项目,归属Finance Department管理。
项目时长10个月,8月注册到第二年6月结束,总共需要修习4.0个学分(含毕业论文)。
课程设置在详细介绍课程设置之前,先来说一下LSE的学期安排。
不包括暑假的情况下,LSE的一学年划分为3学期
Michaelmas Term
(简称MT,一般是9月底到12月初) Lent Term
(简称LT,一般是1月初到3月底) Summer Term(简称ST,一般是4月底到6月初)其中第一,第二学期(MT和LT)主要是授课,LT week 0 会有部分考试,Summer Term则完全是考试和论文。如果有预备课程的话,会在暑假就开始授课(8月中左右)。
课程形式LSE的正式课程一般都由Lecture和Seminar组成,其中Lecture主要是讲授新知识,而Seminar则是用于讲授习题,讨论问题和答疑。
Lecture会有全程录像,但是seminar并不会有(一般情况下都是这样的,有些特殊情况lecture也不会录像),所以除非是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翘seminar

Lecture不需要签到,Seminar是需要签到的,如果连续两次不到课的话,就会收到学校的警告邮件(具体内容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从来没有收到过)。
必修课程EC400 Introductory Course in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0.0)由于是和Economics的联合项目,在9月份正式开学之前会有约一个月时长的先修课程EC400,这个课程是和MSc in Economics的同学一起上的,内容包括基础的数学知识,线性代数,多元微积分,概率统计以及微观经济学中的优化问题(如果后续想要修习Macroeconomics,在预备课程阶段就需要申请并修习相关的预备课程)。
在注册之前LSE就会给即将前往伦敦上课的同学发送相关资料,以便在暑假预习,并且暑假也是有课程作业需要在网上完成的。
从形式上,EC400就和正式课一样是由Lecture和seminar构成的,不过seminar是学校安排的,不需要自己选(这一点和正课不一样)。
和正式课每周1-2次的频率不一样,EC400作为暑期先修课,节奏非常快,基本每天都有新的Lecture和Seminar(Schedule会印在Course Pack前几页上),因此需要在课程结束之后立即消化掉,以免跟不上之后的进度。
预备课程结束之后会有考试,但是不占学分,也不计入最后的成绩。
如果在预备课程中感到比较吃力,可以尽早转专业(正式课程开始前2周都可以转)。
EC411 Microeconomics(1.0)EC411是这个项目中唯一一门由Economics Department进行讲授的课程,分别会在LT Week0 和Summer Term
进行考试,各占比50%。每周会有1次2小时的Lecture。
由于是和经济系一起上课,人数比较多,基本上是在Old Theatre上课,比起小教室,环境比较艰苦一点(没有桌子只有小桌板)。
课程内容方面,第一学期(MT)是必须修习EC411的,第二学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EC4B5Macroeconomics for MSc F&E (0.5) 和EC4B6 Microeconomics for MSc F&E (0.5) 这样的组合。
注意,如果选修宏观的话,需要在暑假的预备课程阶段就申请并且修习过预备课程中的宏观部分。
第一学期的微观主要讲授成本问题,优化问题,以及部分博弈论(Game Theory),第二学期的微观则是围绕着博弈论展开的。和Finance Department的风格不同,Economics Department会给出历年试卷的答案,经过总结便可以发现,套路性比起金融系稍微强一些。
FM436 Financial Economics(1.0)本项目核心课程,也是最硬的一门课,总共涵盖了三个部分,分别是:
Financial Economics in Discrete Times Financial Economics in Continuous TimesCorporate Finance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门课全部在Michaelmas Term(正课第一学期)讲授,但是考试在最后的Summer Term,中间的gap比较长。
最后的考试时长为3小时(应该是现在LSE耗时最长的考试了),附加15分钟的reading time

以上列出的三个部分分别占比50%,25%和25%,需要在三本不同的答题本上作答。这门课的考试基本上完全没有套路性,不可预测。
FM436每周会有两次时长为2小时的lecture和两次时长为1小时的seminar,这里的seminar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选择的(正式课程的seminar都是这样操作的)。
1-5周讲授Financial Economics in Discrete Times,6-8周讲授Financial Economics in Continuous Times, 8-11周讲授Corporate Finance。
在1-5周结束之后会有关于Financial Economics in Discrete Times的第一场Mock Exam,满分是50分(和这一部分在最后的考试中的占比一样),时间是2小时。
这场Mock Exam并不计入最后分数,只是用于给自己摸摸底,以及,对于想申请PhD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取得一个满意分数可以让Program Director写推荐信。
在Lent Term开学不就会有第二第三部分的联合Mock Exam。
FM436第一部分(Discrete times)包括最小方差分析法
, CAPM模型的推导,风险厌恶系数的推导和含义,状态价格,以及衍生品。
第二部分(Continuous times)则把离散的概念扩展到连续范围内,引入了布朗运动
,伊藤引理
和随机积分等进行衍生品定价,风险对冲分析。
第三部分(Corporate Finance)则与前两部分差别比较大,几乎可以看作是独立的一部分,涉及到很多信息不对称的公司金融模型。
这三部分都蕴含着对于随机(stochastic process)的理解与运用,如果本科没有修习过相关课程,需要好好下功夫来弥补了。
在第一部分结束之后,会有关于随机过程的预修课程FM458,由助教讲授。
FM437 Financial Econometrics(1.0)FM437也是分为两学期讲授并且分别在LT Week0 和 ST进行考试的,各占比50%。每周有1次2小时的Lecture和1次1小时的Seminar。
第一学期的授课内容和本科学习的差别不算太大,区别是其中处处使用Matrix Notation,并且引入了异方差
(heteroskedasticity),需要有比较强的线性代数功底。
第二学期的内容则要复杂和小众很多,需要有比较强的时间序列和随机过程功底,主要Predictability of Asset Returns, Event Study Analysis, Tests of CAPM Model以及Tests of Multifactor Pricing Model。
FM437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都需要至少做一次presentation,但是并不计入最后的成绩。
以及,这门课的考试也比较没有套路,并且老师不会给历年试卷的答案。
选修课程选修课一共需要选择2门,1门以考试计分,另外一门以论文(Dissertation)计分,各占0.5学分。
在预备课程进行阶段,学校会安排各个选修课任课老师来介绍自己的课程内容并答疑,以便学生选择是否选修该课程。
可以以考试的方式考评的选修课程如下:
· FM404 Forecasting Financial time Series · FM405 Fixed Income Securities and Credit Markets · FM406 Topics in Portfolio Management · FM408 Financial Engineering · FM409 Risk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Markets · FM412 Quantitative Security Analysis · FM421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 FM476 Entrepreneurial Finance可以以论文形式考评的选修课程如下:
· FM4T1 Forecasting Financial Time Series - Dissertation (0.5) · FM4T2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 Dissertation (0.5) · FM4T5 Portfolio Management - Dissertation (0.5) · FM4T6 Topics in Portfolio Management - Dissertation (0.5) # · FM4T8 Financial Engineering - Dissertation (0.5) · FM4T9 International Finance - Dissertation (0.5) · FM4U1 Fixed Income Markets - Dissertation (0.5) · FM4U2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Finance and Risk Analysis (Dissertation) (0.5) · FM4U4 Quantitative Security Analysis - Dissertation (0.5) · FM4U5 Fixed Income Securities and Credit Markets - Dissertation (0.5) · FM4U9 Risk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Markets - Dissertation (0.5)从难度上来说,选修课比起必修课来说是要容易很多的(毕竟FE项目
是全Finance Department最难的项目)。
我个人认为,选择什么样的选修课取决于对自己的规划,如果是偏重就业的,建议选择比较简单的选修课,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相关的准备。如果准备读PhD(FE的项目设置非常适合读PhD),则可以选择更加量化一些的课程。
项目特色MSc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学术性的项目,课程难度较大,非常适合有志于申请PhD的同学。
除了上面提及的各种课程设置之外,由于是Finance Department的项目,FE项目还是会提供很多就业方面的帮助,在学校各种宣讲会之余,金融系还特地设置了一个职业方面的导师,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进行预约和他一对一交流。
除此之外,集体课外活动也相当丰富。Associate Program Director定期会组织唱歌,打保龄球,校友交流之类的活动。在10月初会有全系共同参与的Graduation Weekend,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前往Brighton度过一个周末。
Associate Program Director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学期至少一次一对一交流。当然如果有任何需要的话,她也非常乐意帮助。总体来说,人文关怀还是相当好的。
导师背景 
武汉大学金融学本科,伦敦政经金融经济学硕士。 
本科期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学习过一学期,对于英美大学教育的差异性有着直观而深刻的理解。 
2017申请季除LSE外还收到帝国理工学院
的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和华威大学
Finance and Economics的offer。AdmitWrite,基于共享经济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联网留学平台,留学届Uber。迄今为止,平台入驻世界顶级名校导师已超过1000名,实现美国TOP30,英国G5,澳大利亚八大等多个地区名校全覆盖。学术大牛?名校学霸?外籍名校导师?牛人汇集地,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艺术/法学?不管什么方向,我们都能为你匹配同专业名校学霸,申请so easy!中介价格不划算?线上模式,拒绝无谓成本,打造极致专业度,极具性价比服务,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大牛谈留学之申请硬知识可以关注专栏:
学霸谈美国申请: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
大牛谈英国留学:剑桥学姐带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实战申请经验: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16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9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479228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好多人邀。。

在LSE就读是什么体验啊…啊那就是过后回忆起这段时光我会觉得没白待吧。
2015-2016年我在LSE就读MSc Chin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从属于人类学部门,是一个专门研讨中国的专业。因为本科我是读建筑的,转系转到文科必然有很好的理由(不然LSE也不会要我)因此刚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可牛逼了——还没开学就想好论文方向了。
然而跟人聊了一圈以后发现大家都是带着目标来读的。
有人是为了了解中国,希望以后去工作
有人是为了了解重庆(对,就是这么精确)因为仰慕它的发展速度
转了一圈下来的感受就是,这是个成熟度远超本科毕业生的地方。

LSE的学业个人觉得…很轻松? 毕竟相对于美本每周要交paper每月一次期中考的节奏来说,一年算一次分确实免掉了中间的很多压力,虽然相应地要面临类似高考的压力(一次定生死)但是平时一周去4次酒吧算少的了【捂脸】
而且校园里就有3个酒吧,你真的把持的住?
而且都是教授带路。我们教授都是老司机…哦不,是老机长,包带飞。比如上周还在跟我远程约酒的论文指导:

语法什么不重要啦…你们看不到他的努力吗!
我最喜欢LSE的一点就是这个吧。师生关系尤其亲近,学生尊师的同时老师也当你是成年人一样看待。

伦敦本身也是一个极具特色极有活力的城市。伦敦西区的剧院演出质量都特别高,数量还特别多。每天都可以拓宽眼界。东北有Camden,Hippies的最爱。东南有House of Vans和The Vault。西南有Kensington,帝国理工
还有伦敦几大博物馆都在那边。还有伦敦的唐人街有我在国外吃到过最好的中餐。Leicester Square也有某明星周末飞来喂鸽子的奇妙故事。有人曾经给我写过一个式子
London = San Francisco + New York + DC + Paris +...
我觉得说不定真的是。每个人来都能找到自己的寓所。

至于我不喜欢的地方嘛…
图书馆
的IT部门吃屎 电脑1/3是坏的 还特别烂
官僚气息严重 办个事情像是在跟zf打交道
食堂太差 周边吃的也不多 虽然陆续有开发出其他吃的,但10分钟步行范围内的选择真的不多
学校真心小…本科校园横穿一次要步行30分钟以上 LSE最多走5分钟
毕业仪式简直就是流水线。一点仪式感都没有。
然后…学校的吉祥物真的丑得惊为天人


……不忍直视
17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9
sallyze​:







"Some people think it is hard to get into the LSE.
Obviously they haven't tried to get out yet."
(Sanger, 2014)
求折叠,侵删
18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42
作者:Panopath过来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731454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篇回答以采访在校生的形式展现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的各个方面。 
受访者:Phillip 大一的小黄花 Zoe 硬巴卡 ; 编:Dennis 泰栗栗 玉米 瓜哥 周一 
位置:London, United Kingdom 排名:世界第37(QS排名)
性质:研究性大学
在校人数:9,677 
国际生人数:6,715
教职员工数量:1,087 
录取率:9.17%
一年国际生学费:£18,408 
生活费:£1,100-£1,300/月
申请成绩标准:A level A*AA~AAB;IB总分37 (三科HL6,6,6分)到38 points overall (3科HL7,6,6分) ;preferred AP tests可以在以下网站查到:
http://www.lse.ac.uk/study/informationForInternationalStudents/countryRegion/northAmerica/USA/entryRequirements.aspx;
部分专业需要入学考试;雅思均7;托福107,均25.
本科生申请截止日期:1月15日
本科生男女比例:51:49
王牌专业:所有社会科学与管理类专业(QS排名世界第二)


Demographics/学生群体1
在你心目中,LSE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Challenging(有挑战的)
Open-mindedness(思想开放)
Workaholic(醉心学习)
Diverse(多样的)
Unique(独特的)
听说有的人把在LSE的三年活成Let’s See Europe,有的人则在“Low Standard Education(低教育水准)”(误)下一心培养人脉、找实习?你怎么看?(太长不看版:想得倒美,会有人和考试天天赶着你往前走呢!)
因为英国离欧洲很近,而且法国给申根签一给就半年以上,大家当然会忍不住在圣诞节和复活节出去浪一浪。但是浪完了还得考试,所以宿舍建议选38周的。基本上在英国的留学生都会在毕业前把欧洲玩一遍。
所谓的“较低的教育水准”是因为吐字不清的lecturer(授课者),有时死机的recording(录像设备),没什么卵用的class(课程)和随处可见的career brochure
(招聘手册)[大雾]
还有就是它做为一个专业性的大学,有一些领域可以说是完全被忽视掉了,比如计算机、物理这种其实在现代对于金融、经济非常重要的东西。这样就限制了某些选择,所以有些情况会比较的尴尬。但凭这个说LSE的标准低那确实是有些误解的,LSE的考试难度是远高于它上课的难度,所以一般需要大量的自己的课外补充才能拿到一等学历。如果是2等1的话相对而言会简单一点。大一教学为了给新生一个适应的时间质量是不算高,并且不算难,但从大二开始课业难度老师质量都在蹭蹭蹭往上涨 ,跨度也会非常大。
至于培养人脉和找实习完全取决于个人,有的人志在学术,想寒窗苦读做一个学者;而有的人心怀天下,热衷于社团活动,希望以后可以加入这些民间组织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也有的人脚踏实地,希望学一身真的本领,可以早日进入金融经济领域去大展身手。LSE自由的氛围也给不同理想的学生都提供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它各方面的教学资源非常的灵活,比如我们的Lecture recording还有lecture notes都是准备好的,基本不需要你真的去学校上课(当然你依然可以选择去)。然后大一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大二大三甚至研究生的课,除去最后的一次大考不能参加以外其他的都一摸一样。
另外,还记得刚入学一周,在UCL组织划船的时候,LSE Career每天给我们发邮件,提醒我去各种career events、book slot、修改CV……总之是非常的pushing(有压力的)
Academic/学术1
LSE的强势专业有哪些?压力较小的专业有哪些?最强势的必然是经济,QS排名全球第五,英国第一。官方虽然没有说过有什么强势专业,但是从转专业的难度上看,经济、数理经济、金融、国关、政治、人类学,这几个专业都是要求比较高的,而且听说明年这几个不能转了。所以多多少少可以看出来至少这几个专业是比较热门的,不怕招不满。
压力的话,这个得参考具体的课程设置,一般来说outside option越多,或者说可选择的课越多,压力越小,因为实在不行可以选择一门水一点的课来拉分。但感觉也没有哪个系压力就小,文科生要面对读不完的 reading(阅读材料),理科生要绝望的承认自己智商不够用,life is tough。
那一般来说学业压力怎样?一周平均课时多少? 作业有多少?学习压力因人而异,如果你想拿的分越高,或者是想做学术研究,压力肯定越大。可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找工作,和其他学校比起来,LSE学生平时学业压力会小一些,对于一般人来说应该不算特别大(相较于IC肯定是算小的)。
平均课时的话,小课五小时,大课大概十三小时。小课是compulsory(必修)的,然后大课的话看你的需求吧。因为大一大多数课的Recording (阅读材料)都做得非常好,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去了。
作业量的话,我是理科背景的,我们一般一周的作业在六七个小时左右,这是纯粹写作业的时候。一般还要先复习一下笔记才能真的做出来作业,所以这可能还要占三四个小时候。所以作业加起来十个小时左右吧。文科听说要多很多因为LSE的阅读和论文要求都非常高,所以是还要多于我们理科的。
听说自学的时间很多?还听说大一的教学质量和大二大三很不一样?自学的时间确实挺多的,而且资源也很全,一般感觉大一的学生都不会只学自己的四门课,多多少少会旁听一些别的科目。比如我自己是听了一门研究生的统计课(非常简单的那种应用型统计
),然后我也有朋友是听完了大一的会计和哲学基础课,还有听完了大三的博弈论课的人。总而言之就是基本都是有自学的东西。
大家平时如果找工作准备面试或者有社交活动,去不了lecture(lecture不点名)都会在家听lecture的录像,所以自学时间是很多,而且上课时间本来就很少,再不自学,期末会压力很大的。大一科目不难,学校教课的老师质量也比较参差不齐,大二大三会改善很多但课业难度也会跳跃很大。
考试压力有多大?拿First Class有多难?先科普一下,LSE最后要拿一等学位的条件是:大一最好的三门课平均分看成一门课成绩,大二大三各四门成绩,然后一共9门成绩,拿到5个first就是一等学位
。 所以其实大一压力并不大,大二压力最大,考好了大三压力会小一些。
至于拿first class
的难度,每门课都不太一样。等大家来LSE之后,如果不知道怎么选课、选哪门课会比较好拿first可以查看LSE 官网上不同专业的合格数据,里边会写每门课历年的成绩比例作为参考。理科的话压力中规中矩,只要能想得通,平时的知识点都吃透了压力还不算特别大。一般是文科的压力会大一点,因为LSE评论文真的非常严格。
一等的话,看专业,我记得我们专业一般一等率是在15%左右,然后高一点的像是统计金融可以达到20%,低一点的像管理可能只有5%。文科可能会略低于理科一点。但是我觉得这还是一个选择和机会成本
的问题吧。有的人其实是可以拿到一等的,只是可能觉得拿一等要付出的努力不能最优化
结果吧。他们可能会选择花在实习、社团上面的精力多一点。
听说各式大牛的guest lecture(受邀作讲座)是一大卖点?可以给我们几个你参加过的例子吗?如果是学校邀请的大牛的讲座,我倒是没有参加过。我参加过LSE一个社团组织的中国发展论坛,请了很多大牛像金刻羽
,以前也请过诺奖得主。
记得里面有几个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比如一个讲中非关系的,都是非常典型的正反辩论式的,既有认为中国正在执行的这些政策是双赢的,也有认为中国现在就是新殖民主义的。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尤其是对时事热点赶兴趣的同学,LSE总是能请到牛掰的人来讲你感兴趣的话题。只不过热门话题要排队抢票的哦。
最喜欢的一门课?大一的小黄花:在大一的课里面说,应该是ST102这门统计的基础课。老师人很Nice, 然后笔记也给的很全,基本不需要去上课。然后这门课本身讲了很多以后做社会科学需要用到的统计知识,尤其着重讲了线性回归
的内容,基本把所有有关简单线性回归
的东西都涵盖到了。
我也有接触过巴斯大学
、IC和UCLA的统计课,我觉得对比来说我们的实用性是比较强的,而且在回归这个领域对于它的理解应该是最深刻的。这对于一个做社科方向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大二的Zoe:我最喜欢AC100,elements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可能是因为它简单哈哈哈,但更多的是因为教的东西很实用,我们那届的老师讲的也很不错。
7
LSE100究竟是累赘还是机遇?(LSE100是所有本科生必修的跨学科王牌课程,旨在通过对时事的案例研究
扩大和加深学生在社会科学分析中的参与度)
看人吧…如果你对社会科学感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感兴趣学校每年选的话题,而且要是真的遇到不靠谱的外国同学,group project(小组任务)就是噩梦。那更别提学期末1500字的论文和好几周portfolio question(投资组合问题),性价比比较低毕竟它不算在文凭里面。对于理科生来说提供了写论文之类的文科领域的练习,但是学的时候可能有些痛苦
Development/未来发展1
作为投行技校(误),关于求职你最想说什么?不得不说,LSE这方面是最好的,学校会有career hub(求职中心)提供CV、面试帮助,也会有很多society (社团)提供各种机会活动,公司也会经常来学校做宣传。基本上大一刚来的第一学期,你就可以在大家的帮助下写完cv cover letter开始准备申请spring
 intern(春季实习)了,虽然这种快节奏可能会让大一新生很不适应。
LSE这个响亮的名字,是各种令人羡慕工作的敲门砖。但是一旦进入一个公司了,这个招牌可能就不那么管用了,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是你的校友,习惯了LSE的人才。LSE的peer pressure
很大,走在校园里你听到最多的不是intern(实习)就是CV。在这种环境下想不生出一些心思不怎么现实。看到别人申intern,你也会想申intern
,都是很正常的。
不过没有关系,你也可以选择混吃等死呀。反正你申请实习的时候,成绩也是要写在CV上的,太难看没人要的。
听说面试到了最后大多都是LSE内部竞争?那这个竞争有多激烈呢?Zoe:举个自己的例子,面试JP Morgan finance summer intern,一个小组10个人2个人是LSE的;去Deloitte spring intern,一共40个人,5个人LSE的。总之竞争很激烈,但LSE最后进的人也会很多。
3
“不管读啥都想进金融“是真的吗?当然不是啦,伦敦政经的全称是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这个里面Political Science也要划重点,也是有很多做人文领域以后想立志于当记者、政客或者加入NGO(非政府组织
)的小伙伴的。虽然会有这种盲目从众的人的存在,尤其是在大一迷茫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但慢慢大家都会找到自己的方向,也不都是要进金融了。
毕业后是读研多还是直接搬砖的多?五五开吧,完全取决个人,我认识的学长学姐有很多同时拿着名牌大学offer和投行offer的,至于最后的选择就看个人发展方向了。一般来说如果有return offer的话可以推迟一年,利用这一年读个研。如果有回国的想法,研究生还是要读的。
Campus Life/校园生活1
地理位置、天气、交通、购物?地址位置 ——伦敦的正中心,放了学就可以去Covent Garden购物,China town吃饭,离地铁也很近,就是周围屋价贵到绝望。
天气——典型的伦敦天气,冬天还可以,夏天雨很多,说下就下。
交通——学校旁边是地铁站,然后因为是在Kingsway大道上,所以还是比较方便的。
购物——到伦敦奢侈品一条街牛津街大概是地铁10分钟,走路15分钟,然后周边也有Sainsbury、Waitrose这种区域型购物店,离中国城大概15分钟,所以基本上需要买的东西周边都买得到。
2
有啥特别的传统吗?每天中午的free lunch和LSE100勉强算吧…还有谈论政治敏感话题。很可惜,并没有像剑桥牛津一样有什么特别的传统。
最重要的问题:咱LSE中国妹子到底有多少?“伦敦女校”属实吗?一直看着和尚庙搞活动总来借妹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大一的小黄花:其实我有研究过我们学校的男女比例(话说学长为什么要研究介个),但是感觉下来并没有那么那么的夸张。本科的话,中国人里面应该是差不多45:55的男女比例,整体加起来就是差不多一半一半吧。然后研究生里面女生会多一些差不多三七开。这个还要根据专业来看,我们专业(数学与经济
)17个中国人,大概有9个男生,8个女生,但是会计金融这类专业听说女生相对而言多一点。
学会计金融的Zoe:中国妹子真的很多,我们一个系几十个中国人就两个汉子,剩下全是妹子,真的是尼姑庵。我们当然是热烈欢迎和尚庙
来联谊呀,会有非常多和和尚庙的活动。
宿舍感觉咋样?学校宿舍真的是地理位置好,设施不错,价格实惠,整体氛围也很好。 要留意一下是不是刚装修过,如果是的话那一般也挺好的。但大二大三真的难申请了。大一新生可以关注LSE_CDS公众号在历史消息里查看宿舍全方位解析。
在学习/找实习/考证之余都干些什么娱乐活动?大一的小黄花:一般来说Pub是英国的传统,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练练书法吧,也有朋友是喜欢旅游的、搓麻将的,都是有的。然后还有狼人杀的局也是有很多的(欢迎各位有遇到狼人杀局的时候叫我)
Zoe:有很多,比如说我是辩论队的,还会有很多sports比如篮球,羽毛球,足球,台球还有妹子们喜欢的舞蹈队。总之,课余生活只要你感兴趣,都是很棒的。
最喜欢的社团?大一的小黄花:我个人而言当然是比较喜欢CDS(伦敦政经中国发展社团),感觉比较的有归属感,大家都很亲切,三观也比较相投。然后我还参加了应用数学社团,毕竟这大概是唯一一个我们学校提供计算机辅导的地方了。
Zoe:并没有很喜欢的社团(因为很多是关于职业发展的社团),但我很喜欢我的辩论队hhhh大家要想加入华人社团
的话有两个:大使馆下比较多样化的伦敦政经中国学联(CSSA)以及更学术一点的伦敦政经中国发展社团(CDS)
Phillip:LSECSSA(伦敦政经中国学联)。他是一个为全体在伦敦政经的中国学子谋取福利的组织。覆盖面包括日常生活学习,未来职业规划,课外休闲娱乐等等。我们尽可能让大家在伦敦政经的日子里施展自己的才华,最大化自己的收获,少走一些弯路,更重要的是有家的温暖
Youtube上看到的视频说,LSE有个传统是每年的春晚由大一新生组织、筹办,这是真的吗?可以给我们讲讲吗?春晚是伦敦几个学校联合举办的,到时欢迎大家踊跃报名表演。LSE的话是CSSA筹备组织,和尚庙一起筹办。筹办的以及参与表演的大部分都是大一新生,但组织者一般都有比较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来担任。 

Offer Holder/已录取者分享A-Level在读生:
申请LSE就是一门玄学。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你很难摸清它的录取标准在哪里。在所需资料十分简单(PS,AS成绩,AL预估分,Reference)的情况下,你不知道哪一项是最拉分的。
对于LSE来说,在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PS是决定因素。所以建议想申LSE的同学多去看LSE官网,看一些专业推荐提前阅读的书,在PS中尽你所能表示出你对LSE的一片丹心。
成绩方面,LSE挺看重小分的(百分比),如果你相关学科(经济,数学)百分比有95%以上,拿到offer的几率会提高。值得一提的是LSE对有政治背景的学生挺感兴趣的(譬如父母是官员 ),因为它旨在培养未来的领导人。还有就是提前考好雅思均7,会让你在final year省很多事。

IB在读生:1
Why LSE?因为是伦敦女校,仅此而已。 
首先是因为自己想学金融,而可选的本科学校实在不多:如果不想学经济、数学、或统计的话,G5里面只能在LSE找到Finance或Accounting & Finance的本科学位。
LSE一直以商科、社科闻名,而且相较牛津剑桥,LSE没有那么的注重理论,而是更注重实践,对于商科申请者来说这点比较理想。
地理位置好到有毒,生活比较丰富有趣,求职、找实习也更方便。
2
LSE申请的特点?不算很分控,最低要求一般IBDP38,HL科目766或666。但是录的大多数是40+,然后很多商科、经济的专业需要IBHL数学并且需要7 
LSE很看重选课的难度,有这么一个不建议选的课程的单子,能不选就不选
除此之外,还特别看重Personal Statement。LSE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给面试,招生官所有的信息只会来自UCAS表格、PS、推荐信
,所以如果成绩达标了,PS基本上算是决定你能否被录取的最重要的指标。从我自己和认识的同学、学长学姐的申请经历来看,至少在金融这门学科,PS中很看重申请者具体为这门学科做出过什么——自学了哪些理论、模型,有过什么相关活动、实习、经历。
语言要求与其他学校相比较高(LSE语言要求IELTS 4个7,TOEFL105+单科不少于25)
申请分阶段:Initial Assessment(大概两周),Competitive Assessment(大概八周),Gathered Field (大多数人都会经历,大概四周)。每到一个阶段LSE都会发邮件给你,告知你进了下一个阶段或是被拒绝了。一般来说在这些流程里待的时间越长越好,很多申请者都是很晚才收到offer的。
就金融申请来说,没有必要考其他的考试。
LSE有“不管报几个专业都只可能录一个”的政策,而想要写出达到能被LSE录取的标准的PS,很可能是无法做到兼顾多个学科的,所以最好不要选多个专业,只专注一个一般来说会带来最好的效果。
其他想说的虽然数据上来看录取率极低,甚至比牛剑还要低,但是不要被吓到,有梦想就去追。
多看LSE的网站(http://www.lse.ac.uk),信息给的非常全,选课的指导、PS写作的指导、甚至是推荐信指导,网站上都写的非常清楚。
本文为原创文章,首发于“Panopath过来人”微信公众号。 
如果你想认识校园百科的受访者问更多问题,可以下载我们的APP来找到TA。=)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panopath.tct (二维码自动识别)

19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42
作者:石大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487731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7月更新,本人强烈建议想要就读LSE的各位学子自行去学校官网或者其他渠道了解LSE的申请条件、录取比例、专业比较等等信息。鄙人本科国外读的,只读了一次LSE,没有参与过学校招生,也不是诸位普遍感兴趣的经济、商科专业,回答不了GMAT考多少分能录取,二本大学什么条件能上LSE这类问题。谢谢】
这个回答拖了很久,五一前应承了几位校友的要求,他们希望我可以写写我自己与大家的感想,直到今天才有时间来回答。当然主要这个回答的出发点还是出于对之前的一位匿名校友的回答的回应。
@Leung Nicole以及很多校友的 关于LSE学习辛苦、任务量大的介绍已经很详细了,我在这里就不添足了。
记得在毕业典礼时LSE校长说的,如果学生们从LSE毕业的时候对世界的看法还是与进来之前一样,那么学校就辜负了它的学生们。因为培养思维方式的不一样,培养看世界的方法的不一样,就应该是这所以社会科学研究
而成名于世的大学的最核心的内容。
如果那位匿名校友真的如其所说是一个在LSE学习社会科学的学生,那么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的首先是一个客观的态度。匿名校友(以下简称匿兄)说到LSE在中国国内的名声都是被最近毕业的一些差劲的中国校友和国内的留学中介吹出来的,这一点就不是很客观。比如我国外交部的很多领导在7、80年代就留学于此,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得主有8位之多都出自于LSE。即使在英国之外,LSE的毕业生都是品质的保证。小伙伴们已经无需多言自己班里同学的实力和经历,连我去上的一个美国政治课,12人的班里都有参议员助理、州长竞选经理、土耳其总理经济顾问,LSE的图书馆
也是美国政府官方在本土之外贮藏文件最多的资料库
。去年名响天下的21世纪资本论作者皮凯蒂
也是LSE经济学博士毕业,其在法国以外的第一场演讲就在母校。这些都足以说明,LSE的名声与实力,并不是匿兄所言,是由最近毕业的low校友吹出来的结果,也不是国内广大中介能影响的事实。匿兄为了表达自己观点而做出了并不客观的评价。
当然学习社会科学还需要包容。对于不同于自己的意见,社会科学都强调包容。要说LSE是传统意义上的左派学校,英国费边社
和早期的工党理论很多都是出自于LSE。但是同时,出自LSE的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教授以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及一些右派经济理论闻名于世,并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哈耶克与凯恩斯
关于政府干预的一系列著名辩论就发生在哈耶克在LSE任教期间,其闻名于世的著作《通向奴役之路
》也是在LSE任教期间发表。LSE能够同时容纳左派政治经济理论与右派政治经济理论,并能够成为两种理论的著名圣地,本身就说明了其学术能力与学术自由。这一点,声称学习社会科学的匿兄的回答则体现了一种对于说凡是说LSE好就是LOW校友,就是骗子的气魄。我本人不同意匿兄的观点,但是我觉得每个人可以对LSE的好坏有自己的评价。但是匿兄本人如其答案现实的那样,并不能体现一个包容的心态,诋毁、谩骂说LSE好以及宣称自己学习很辛苦的校友,这一点,恐怕是一个社会科学学生不应该有的态度。
当然学习社会科学也是需要社会科学的思维与研究能力的。我们从小就在列举法
的影响下,听说别人的经历的好与不好来说明一件事情。比如谁家老公提干了,制度不公平。谁家女儿离婚了,外地男人不靠谱。但是在社会科学里,深受伦敦巴黎两大社会科学名校熏陶的匿兄还是通过自己的女朋友、自己认识的打工小哥、自己认识的某某来说明LSE怎么样。Come on, man.你这社会科学的教育基本就是和没什么教育的人说话水平是一样的,怎么都是列举法。没有小样本的调查分析、大样本的普遍比较,单列出自己身边的几个人就来否定LSE整个学校、否定LSE全部学生,我们可以说,匿兄的社会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确实不适合继续做研究。我们根据匿兄列举的情况,只能了解匿兄自己周围的人档次,而不是LSE的水平。套用匿兄自己的逻辑句式,能够把这么多不给力也不努力的人集合到自己周围,也真的需要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或者反思下身边朋友圈质量。比如说从找一个写论文不那么渣、不故意学“简单”专业的女朋友开始?

对于很多像匿兄一样的人来说,LSE的就读体验应该是不好的。因为他们没有学会最起码的客观、包容,基本的社会科学思维与尊重他人的同感心,因为他们认识了一些与自己一样的人,然后把自己圈子里本来共同存在的问题归咎于学校。LSE没能改变匿兄,因此也就确实辜负了匿兄。

手捧fish&chips指点江山,学校看谁都是low逼。自我期许与真实实力之间跨着五条泰晤士河,一句老话说的好:

Mind the Gap, Please.
20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42
作者:顺子Chlo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0059797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来来 你们来感受一下刺激的这周一 2020.02.24:
下午16:00:
拿到了某伦敦model agency的试镜哈哈哈哈哈
(这个说来话长,反正就是逛街被别人,说有当model的潜力,然后被安排试镜)


下午13:00:
wok January Exam炸了
(也不算炸 但就是考的一般般)
主要还是上学期没怎么花时间搞学习


早上11:00:
拿到Fidelity的spring week offer啦
开心!
—————————————————
Econ本科大一
感受就是:
大佬好多
上lse之前 真的顺风顺水 就没怎么被拒绝的时候
在lse之后 疯狂被拒 各路大佬云集 学长学姐都是神仙 还感觉一脚踏入成年人的世界 真的是感受到了爸妈的烦恼和压力
其实我真的蛮喜欢找工作的 也很喜欢金融 现在甚至比起去lecture 更喜欢递申请做面试???
但压力确实挺大 大一上学期真的心态爆炸
现在反而好很多 收到公司拒信也还好啦~
伦敦确实很attractive 周末没有什么事 一般都是harrods Selfridges逛逛 bond street走走 去看看Christie‘s拍卖 去散散步 每周都会fine dining 
干这些的时候 却都会感叹在伦敦这些顶级有钱人的生活啊……
所以还是好好读书 好好赚钱吧
但就是因为伦敦市中心寸土寸金 到现在为止 好几个月了 一次高尔夫都没有机会打 连羽毛球都要做地铁40分钟 冬天游泳太冷 我真的是特别喜欢运动的女生 现在每周也只能健身两三次了


大佬是真的多 而且很看圈子
“一个圈子就是一个世界”


现在就是找找实习 补补课 拍拍b站 
希望自己都不要拉下太多
大二可能要减减负了 大一弄了太多的社团的subcom 弄的大一过分充实
大二准备就留一个吧……
然后把b站好好经营+花时间提升自己好好学习+找工作
感觉也就可以了
当然玩也是要好好玩的:)
(不过大一上学期弄完spring之后那段时间玩的太夸张了 不能再这样了)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