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9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LSE) 就讀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6
作者:PalmDrive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921166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為LSE 的畢業老學姐,這個問題必須要怒答一發呀~

答主背景:兜兜,本科北京師範大學學金融學專業,研究生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MSc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al Economy (PPE) 項目學習,現在擔任棕櫚大道主導師。愛好是旅遊,吃遍美食,參加各類有趣的藝術活動。

下面就跟大家具體地介紹一下我在 LSE 的學習生活還有就讀體驗吧!
我在LSE學習的那點事兒
超級累,超苦逼,但很有收穫,很值得。重新選擇?絕對願意——
學習強度一年項目,包括 4門必修課,2門選修,1門選修和一篇10000字的畢業論文。

選修課在一個list裡面選擇,基本在Government,European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 Methodology,Economics六個院系。自由性很大,但是設計還是很合理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上課除了主課是小班,其他都是和department
的大班一起上課,其實我覺得差別也不大;教授的話,取決於你選的課,有大牛,總體來說我對教授的質量還是滿意的。 
來到LSE之前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只要比大學努力一點點就可以順利畢業了,結果到了這裡,發現自己完!全!跟!不!上!因為本科是金融專業,學的也比較水(沒有黑母校的意思),所以到了LSE 發現居然要學什麼Stata。SPSS,甚至還有R(流淚ing)但LSE讀本科的同班同學,還有周圍的其他學院的陸本
同學,跟我說他們大學都學過了。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基本上我的時間都在圖書館
度過,做problem set,看paper,聽lecture record幾十遍,所以學習強度特別大。。。(最瘋狂的時候是凌晨四點起來看書我會亂說?到了圖書館就像打了雞血一樣)
清晨的圖書館

強大師資
教我的教授基本都是美國專業top 5學校出來的,話說之前上methodology學院
的一個教授的課(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老師),是哈佛大學Physics的本科,研究生和Ph.D.畢業於普林斯頓畢業,其他專業課老師,很多也是畢業於普林斯頓、劍橋、哈佛等),我的女神,亞投行首任行長金立群的女兒金刻羽
也是 LSE 的經濟學終身助理教授,可惜她只給本科生和Ph.D.學生授課 ,嗚嗚嗚。
雖然在歐洲,老師多半接受美國教育
,很願意解答同學問題和討論Idea。雖然接觸時間不長,但他們對學術的嚴謹認真的態度對我影響很大。博弈論
的TA是個Ph.D.,長的非常陽光的一個美國人小哥哥,人超級nice,每次office hour我都跑到他辦公室去問題,受益匪淺,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期末考得了distinction
周圍同學
我的Program只有20個人左右,包括我在內只有四個中國人
,其中三個同學的背景分別是英本經濟系、寧波諾丁漢大學
國際經濟專業、台大經濟學,其餘外國同學大多來自於美國、歐洲,還有一個日本妹子。這些同學絕大多數都有工作經歷,其中有投行、聯合國工作的,從第一天上課就深深得感覺和他們不是一條起跑線的,但也看清楚了自己待提高的地方。
校園一角

如何考核?
典型英式考試
,期末2小時的考試佔100%的很多,淘汰律很高。備考壓力相當相當大。所以大家備考起來很瘋狂,詳見圖片:《考試季圖書館眾生相
》。到了期末複習最瘋狂的時候,我七點出門,有一天早上七點去宿舍樓下公共電腦房打印資料,發現十幾個作為都坐滿了人。
想起自己前段時間因為始終讀不懂的paper而大哭一場,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承受力實在太弱。這一幕到現在回想起來都異常清晰。回憶那些奮筆疾書通宵達旦的夜晚,深夜和我媽打電話說讀不下去的嚎啕大哭,還有為聽不懂lecture
,考試fail的擔驚受怕的日子…但我想說,謝謝這一年的磨礪與折磨,我的內心開始變得強大。

考試減壓:LSE會有一年一度的減壓動物園,每年的考試月,學校都會招來一堆小動物,在校園裡為學生考試複習減壓,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學校說:壓力太大麼,來摸摸豬、摸摸小馬吧,摸完,你就減壓了
然後,繼小動物後,LSE又出了新招,邀請了Abercrombie & Fitch的男模(估計是考慮到學校女生太多,學校真是感人啊)…

PPE項目就業
LSE的career services非常不錯,據金融專業的同學說他們會有pre-sessional的課程,2-3個星期,幫忙改CV、練習面試、networking、了解金融城,還有諮詢case面試的課,非常有用。開學後,十月份有四五次大型金融諮詢機構的career fair,有各大公司,比如摩根斯坦利
,瑞銀,等各大投行,諮詢公司等等等等。
我這個項目因為只有20個人作業,也不屬於大熱的商科專業,所以就業支持相比沒有那麼大,當中只有4個中國人,其中有去外資銀行
的,不過ta後來跳槽去了華為做金融,,有去農業銀行上海分行的,有去中糧
的,也有在LSE繼續讀Ph.D.的
吐槽時間到(看到這裡是真愛)

1. 因為LSE的地理位置很好,坐落於倫敦市中心,離泰晤士河,倫敦眼,大本鐘
,國會大廈,特拉法加廣場很近。吃喝玩樂真的很多。我的宿舍是Northumberland House,位於特拉法加廣場胖,是距離泰晤士河最近的宿舍,交通非常方便,對面是一家夏洛克福爾摩斯酒吧
,是英劇《神探夏洛克》的拍攝現場。因為位置非常好,宿舍房源特別緊張,建議大家早點通過LSE Hallpad網上申請,如果人品爆發,就能選擇到自己最喜歡的宿舍啦!
位於NH宿舍對面的夏洛克·福爾摩斯酒吧
,每天生意非常火爆

玩的話,倫敦本身也是一個極具魅力和文藝氣息的城市。Covent Garden,大英博物館
, St James Park都是我複習累了常去的地方。周四中午學校的Shaw Library Lunch time concert也很贊,中午一小時換換腦筋,享受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相當推薦。LSE 附近有很多劇院,每一個都很有名,值得一看。倫敦西區的劇院演出質量都特別搞,數量也很多,我在這一年看了《歌劇魅影》《悲慘世界》《雨中雨》等音樂劇,簡直不要太開心。
音樂劇《歌劇魅影》現場照

倫敦西區皇后劇院《悲慘世界》演出海報

2. 男女比例:之前網上流傳一個段子,說一個男生在英國G5大學讀書,那麼他的戀愛關係,可能是這樣:


來到LSE發現,這裡簡直就是「倫敦女校」啊,因為不是綜合類大學,所開設項目主要是商科、社會與人文社科,所以就說華人圈子,周圍長的漂亮、學習成績好的女生真的不能再多,然後她們還都單身… 去趟圖書館,也是隨處可見美美的的知性型妹子(讓我怎麼活TT)。之前聽有個妹子說過「LSE的男生們因為數量稀少,在粥多僧少的情況下溢價過高,以至於眼高於訂,一般人眼中條件好的女生他們都看不上」,就我的例子,我只能說周圍的妹子們都是單身着來,然後單身着回國(淚流滿面)

3. 關於食物,食堂太差,學校中午在圖書館旁免費發放的食物是長這樣。周邊吃的也不多。

4. 關於校園, 學校真心小,沒有真正的校園,兩條箱子,幾棟建築立在路邊,沒有校門,本科校園逛完大概要2個多小時,LSE走路最多10分鐘,跟附加的UCL比起來太寒酸…..


5. 校徽上的動物丑的不忍直視。。


最後我想澄清,之前有人說過一年的英國碩士學位很水,學不到什麼東西,但我覺得這一年裡我學到的,我所收穫到的比我在大學四年都過得多。水不水,還是看自己怎麼利用這一年的時間。
本次回答來自棕櫚
 兜兜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7
作者:小狗子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3777602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兩年前收到offer時LSE從遙不可及變成觸手可及...
兩年後在畢業典禮上,LSE終歸又變成讓我仰視的存在...
和所有名校一樣,LSE是個非常inclusive的地方,不考試的時候你可以有一萬種選擇,weekly report也不會計入總分,但是選擇意味着承擔。就像政策不可能三角一樣,你也只能在睡眠,社交,和分數之中選擇兩個。
以前我一直認為,隨着人學歷的提升,同學之間應當同質化更加明顯,就像經過層層濾網,大豆的成色趨向均一。但是LSE給出了反例,大家都特別優秀,但優秀的角度千差萬別。如果你不同意這句話,一定是因為你還沒有了解你的同學...因為成就本身就沒有恆常的度量標準。
我們Dept of Statistics是一個非常玲瓏的系,大部分必修課可以不藉助麥克風完成,所以我們和教授之間的互動非常頻繁。最奇妙的是,我認識了很多有big-picture thinking的同齡人,每次和他們聊天都恍惚聽見「歡迎一窺大人的世界」...我非常喜歡我們系「小洞天」的氛圍,BSc和MSc,PhD關係都很好,我們的MSc Administrator Sarah會經常給我們郵件,詢問大家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後來的簽證延期遇到問題,也是她一直在幫我。這一切,都給我一種深深的歸屬感。
不同於我本科的考試,LSE 的考試讓我明白 -- 無論你的notes和past exam
看了幾遍,考試之前都會心中沒底。選課之前往屆rate of distinction也不說明任何問題,我們畢竟是Dept of Surprise啊!LT0考試季的那幾天,滿世界都在過聖誕節,圖書館全是數學系和統計系的學生,不想學習的解決方案永遠都是「一遍遍刷教授們的履歷」,啊每個時間節點我都能想出一部小說,會走神,但是想的全是,那些他們走過的路上到底有些什麼風景?ST436是一門有意思的課,distinction rate指數下降:)但是非常建議大家去感受lecturer
的魅力!!Professor Piotr Fryzlewicz casts a long shadow! 恩,有些人無論到什麼場合都會讓周圍黯然失色...
後來Columbia House 6層和7層(系辦公室)變成了LSE Library之後最常去的地方。Col的窗外就是倫敦西區繁華的Aldwych Theatre,6層卻總是靜悄悄的,每扇門之後的research都是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吧。大隱隱於世,這裡像世外的孤獨星系,統計系自己的引力定律
讓每粒星塵安然運轉,無論不遠處的Covent Garden是怎樣遊人如鯽。外行如我總是兀自揣測聰明人因為太聰明所以孤獨,但是就像我沒法感受這種孤獨,我也沒法觸及探求真理的快樂,孤獨的快樂。6層Leverhulme Library每周都會有一個seminar,統計領域前沿的學者會來學術交流。大部分時間大家討論X的應用時,我都在想誒?X是C的變形嗎?C應該是B加上條件A的結果吧?A學過嗎?哦上周學的,你們別慌討論,讓我拿出書來看看A的定義...儘管如此,討論的過程還是非常有趣的。不得不承認,好多教授都是men with own atmosphere, 所以seminar
也成了我每周期待的事情。
非常幸運的是,我最後的畢業論文是在著名華人統計學家Professor Yao的指導下完成的。一個虛懷若谷的學者在自己多項研究之外還給了我詳實的指導,他一直告訴我的「there is no silly question in this office」讓我特別感觸。
12月份我畢業了,從這裡畢業也意味着我學生生涯的終點。這個快樂終點(happy ending?)也是一個新起點...LSE帶給我的絕不只是履歷上的紅色校標和LinkedIn里的優秀alumni,她提倡的好奇心和謙虛將是我畢生的追求。
People are rewarded in public for what they've practiced for years in private.
與你們共勉。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7
出發兒留學:


​LSE世界頂級名校,名副其實。
但總讓人覺得有點小折騰,入學後各種作業,老師各種批改,但卻不算學分……
在這裡對於準備去LSE入讀的學生,給予以下建議,希望你們無論是DIY還是找其他機構申請,都看下這個帖子,少走彎路!
英國LSE學信網認證分析及總結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8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2804362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邀。這個問題想回答很久了,最近在看董橋,他的書上寫他和一位老收藏家聊起了倫敦的糕點店,老收藏家說艦隊街糕點店很贊,董橋只喜歡Holborn的Fleet River Bakery,後來發現其實是一家店,名字被誤譯誤了上百年。 一個是40年代在倫敦和一個70年代在倫敦,居然提到了去年我在倫敦里經常光顧的、LSE旁邊的小店!今天和我在業界工作的朋友聊起去年那段經歷,想起了董橋的這段話,真是觸動了我倆的那條神經,眼淚已在眼眶中打轉。決定放下自己是否夠格回答的顧慮,來好好聊一聊我的LSE。
以下觀點只代表本人,不保證具有普遍性。因為LSE本科生的體驗和研究生、博士生非常不一樣。LSE的本科生稱霸倫敦city,但研究生要留倫敦就有難度了。不同專業不同職業導向的也非常不一樣。即使同一個項目,不同國籍不同背景也很不一樣。我只在LSE學習了一年,這一年時間不能讓LSE產生像本科學校一樣的巨大影響,尤其是思維上。我也只能談談一些淺淺地體驗。
它和在其他世界一流大學
讀書的高票回答一樣的:超級累,超苦逼,但很有趣,很值得。重新選擇?絕對願意。
學習強度: 我從國內某自詡該專業全國排名第一的大學來到LSE讀這個專業世界排名第六的碩士項目, 結果發現自己完全跟不上(絕沒有黑母校的意思,我愛XX從未離開)。但LSE讀本科的同班同學跟我說他們之前都學過了。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基本上我的時間都在圖書館度過,做problem set,看paper,聽回lecture record,所以學習強度特別大。。。
老師資源: 我有一次發過一條短訊給我爸爸:「從小到大我從來不覺得哪個老師是不可超越的。我覺得只要我足夠努力,我都是可以達到他們的水平的。可是在這裡,我真心覺得自己努力一輩子都達不到他們的成就。」 因為我是做學術的,教我的老師基本都是美國專業top 5學校出來的,可惜沒有被諾獎得主教過,只是聽了他的一個講座。Yellen以前也跟着她先生,著名的Akelof來LSE
教過幾年。Big names至今比比皆是。
而其他就業導向的項目也會請專門的業界經驗豐富的career mentor,每周一對一指導,朋友說很有作用。
雖然在歐洲,老師多半接受美國教育,還是很願意解答同學問題和討論Idea的。雖然接觸時間不長,但他們對學術的嚴謹認真的態度對我影響很大。我到現在也和幾個年輕老師保持很好的關係。
周圍同學: 我的Program的同學裡有投行、HF工作經驗的,有某國央行、國家政府贊助來讀書的,有時會感覺和他們不是一條起跑線的,我還在理解這個model說啥,他們已經在和老師討論實際操作起來效果如何。和他們一條起跑線申請phd
讓我很有壓力,不過也看清楚了自己待提高的地方,和他們聊天討論問題收穫也很大。
我也很愛跑去騷擾phd師兄師姐們。我遇到的他們真的很專業,尤其是外面申請進來的,可見LSE招博士生的要求和來到LSE後的培養都是很紮實的。他們也很樂意解答我的專業問題,學術的氛圍是相當好的。
考試: 典型英式考試,期末3小時的考試佔100%,淘汰律很高。不會調分。備考壓力相當相當大。所以大家備考起來很瘋狂,跟答案最後的圖一樣。可能是我的項目自己的特別,學校不太管你,一入學就說得很清楚,我們就看最後考試的成績,就是這麼無理這麼拽,早告訴你了,你考不好是自己的原因。其實我是很有壓力的,最後也沒有處理好。覺得對這個項目有點冷漠,有點悲涼,但退一步想,這是學術型項目,想做學術的人連LSE的考試都考不好,的確達不到他對學生的要求。從這一點看,我覺得凡是能從LSE順利畢業的人都不簡單。(以後遇上了,建議以禮相待,可以的話請頓飯唄~ )
周邊:因為LSE的Location很好。吃喝玩樂真的很多。吃的話前面說的Fleet River Bakery,咖啡是Monmouth的,cake是home make的,很贊。再往前一點的Lunch time Thai takeaway是我的首選。周日Holborn宿舍旁邊的Shanghai Blue是半價的!作為廣東人,我表示那裡的竹絲雞煲椰子湯
水平很高。但總體來說,英國的食物很難吃,倫敦的物價很無恥。玩的話,covent garden,大英博物館, St James Park都是我複習累了常去的地方。周四中午學校的Shaw Library Lunch time concert也很贊,中午一小時換換腦筋,享受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相當推薦。
其實當時過得很苦的,可是僅僅一年後回想起來就已經覺得很值得了。比如那晚10點半了,我一個人從圖書館往Kings' Cross附近的家裡走,剛從problem set
堆里出來,走在New Academic Building和Lincoln's Inns Field中間,一邊古典一邊自然,一切很安靜很美好,我腦袋裡突然蹦出了equilibrium這個詞。意識到它不僅是經濟學一直想要追求的,世界萬物貌似也在以此為奮鬥目標。不多不少,和諧平衡中庸地相處就叫equilibrium. 那晚好高興,覺得自己悟到了。我相信這種感覺,要是我當年選擇在國內保研的話,應該是得不到的。謝謝LSE。

最後傳一張LSE考試眾生咆哮相,我每次看都覺得太真實了,同時也很驕傲!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8
作者:AdmitWrite留學君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78810533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學平台入駐導師 LSE 夏學姐 提供
(註:導師學歷已通過平台審核,真實可查)專業介紹MSc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是Finance和Economics Department的聯合項目,在課程設置的方面更加偏重Finance一些,所以是Finance Department下面的項目,歸屬Finance Department管理。
項目時長10個月,8月註冊到第二年6月結束,總共需要修習4.0個學分(含畢業論文)。
課程設置在詳細介紹課程設置之前,先來說一下LSE的學期安排。
不包括暑假的情況下,LSE的一學年劃分為3學期
Michaelmas Term
(簡稱MT,一般是9月底到12月初) Lent Term
(簡稱LT,一般是1月初到3月底) Summer Term(簡稱ST,一般是4月底到6月初)其中第一,第二學期(MT和LT)主要是授課,LT week 0 會有部分考試,Summer Term則完全是考試和論文。如果有預備課程的話,會在暑假就開始授課(8月中左右)。
課程形式LSE的正式課程一般都由Lecture和Seminar組成,其中Lecture主要是講授新知識,而Seminar則是用於講授習題,討論問題和答疑。
Lecture會有全程錄像,但是seminar並不會有(一般情況下都是這樣的,有些特殊情況lecture也不會錄像),所以除非是萬不得已千萬不要翹seminar

Lecture不需要簽到,Seminar是需要簽到的,如果連續兩次不到課的話,就會收到學校的警告郵件(具體內容我也不是很清楚,因為從來沒有收到過)。
必修課程EC400 Introductory Course in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0.0)由於是和Economics的聯合項目,在9月份正式開學之前會有約一個月時長的先修課程EC400,這個課程是和MSc in Economics的同學一起上的,內容包括基礎的數學知識,線性代數,多元微積分,機率統計以及微觀經濟學中的優化問題(如果後續想要修習Macroeconomics,在預備課程階段就需要申請並修習相關的預備課程)。
在註冊之前LSE就會給即將前往倫敦上課的同學發送相關資料,以便在暑假預習,並且暑假也是有課程作業需要在網上完成的。
從形式上,EC400就和正式課一樣是由Lecture和seminar構成的,不過seminar是學校安排的,不需要自己選(這一點和正課不一樣)。
和正式課每周1-2次的頻率不一樣,EC400作為暑期先修課,節奏非常快,基本每天都有新的Lecture和Seminar(Schedule會印在Course Pack前幾頁上),因此需要在課程結束之後立即消化掉,以免跟不上之後的進度。
預備課程結束之後會有考試,但是不佔學分,也不計入最後的成績。
如果在預備課程中感到比較吃力,可以儘早轉專業(正式課程開始前2周都可以轉)。
EC411 Microeconomics(1.0)EC411是這個項目中唯一一門由Economics Department進行講授的課程,分別會在LT Week0 和Summer Term
進行考試,各佔比50%。每周會有1次2小時的Lecture。
由於是和經濟系一起上課,人數比較多,基本上是在Old Theatre上課,比起小教室,環境比較艱苦一點(沒有桌子只有小桌板)。
課程內容方面,第一學期(MT)是必須修習EC411的,第二學期則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EC4B5Macroeconomics for MSc F&E (0.5) 和EC4B6 Microeconomics for MSc F&E (0.5) 這樣的組合。
注意,如果選修宏觀的話,需要在暑假的預備課程階段就申請並且修習過預備課程中的宏觀部分。
第一學期的微觀主要講授成本問題,優化問題,以及部分博弈論(Game Theory),第二學期的微觀則是圍繞着博弈論展開的。和Finance Department的風格不同,Economics Department會給出歷年試卷的答案,經過總結便可以發現,套路性比起金融系稍微強一些。
FM436 Financial Economics(1.0)本項目核心課程,也是最硬的一門課,總共涵蓋了三個部分,分別是:
Financial Economics in Discrete Times Financial Economics in Continuous TimesCorporate Finance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該門課全部在Michaelmas Term(正課第一學期)講授,但是考試在最後的Summer Term,中間的gap比較長。
最後的考試時長為3小時(應該是現在LSE耗時最長的考試了),附加15分鐘的reading time

以上列出的三個部分分別佔比50%,25%和25%,需要在三本不同的答題本上作答。這門課的考試基本上完全沒有套路性,不可預測。
FM436每周會有兩次時長為2小時的lecture和兩次時長為1小時的seminar,這裡的seminar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選擇的(正式課程的seminar都是這樣操作的)。
1-5周講授Financial Economics in Discrete Times,6-8周講授Financial Economics in Continuous Times, 8-11周講授Corporate Finance。
在1-5周結束之後會有關於Financial Economics in Discrete Times的第一場Mock Exam,滿分是50分(和這一部分在最後的考試中的佔比一樣),時間是2小時。
這場Mock Exam並不計入最後分數,只是用於給自己摸摸底,以及,對於想申請PhD的同學來說至關重要,取得一個滿意分數可以讓Program Director寫推薦信。
在Lent Term開學不就會有第二第三部分的聯合Mock Exam。
FM436第一部分(Discrete times)包括最小方差分析法
, CAPM模型的推導,風險厭惡係數的推導和含義,狀態價格,以及衍生品。
第二部分(Continuous times)則把離散的概念擴展到連續範圍內,引入了布朗運動
,伊藤引理
和隨機積分等進行衍生品定價,風險對沖分析。
第三部分(Corporate Finance)則與前兩部分差別比較大,幾乎可以看作是獨立的一部分,涉及到很多信息不對稱的公司金融模型。
這三部分都蘊含著對於隨機(stochastic process)的理解與運用,如果本科沒有修習過相關課程,需要好好下功夫來彌補了。
在第一部分結束之後,會有關於隨機過程的預修課程FM458,由助教講授。
FM437 Financial Econometrics(1.0)FM437也是分為兩學期講授並且分別在LT Week0 和 ST進行考試的,各佔比50%。每周有1次2小時的Lecture和1次1小時的Seminar。
第一學期的授課內容和本科學習的差別不算太大,區別是其中處處使用Matrix Notation,並且引入了異方差
(heteroskedasticity),需要有比較強的線性代數功底。
第二學期的內容則要複雜和小眾很多,需要有比較強的時間序列和隨機過程功底,主要Predictability of Asset Returns, Event Study Analysis, Tests of CAPM Model以及Tests of Multifactor Pricing Model。
FM437在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都需要至少做一次presentation,但是並不計入最後的成績。
以及,這門課的考試也比較沒有套路,並且老師不會給歷年試卷的答案。
選修課程選修課一共需要選擇2門,1門以考試計分,另外一門以論文(Dissertation)計分,各佔0.5學分。
在預備課程進行階段,學校會安排各個選修課任課老師來介紹自己的課程內容並答疑,以便學生選擇是否選修該課程。
可以以考試的方式考評的選修課程如下:
· FM404 Forecasting Financial time Series · FM405 Fixed Income Securities and Credit Markets · FM406 Topics in Portfolio Management · FM408 Financial Engineering · FM409 Risk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Markets · FM412 Quantitative Security Analysis · FM421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 FM476 Entrepreneurial Finance可以以論文形式考評的選修課程如下:
· FM4T1 Forecasting Financial Time Series - Dissertation (0.5) · FM4T2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 Dissertation (0.5) · FM4T5 Portfolio Management - Dissertation (0.5) · FM4T6 Topics in Portfolio Management - Dissertation (0.5) # · FM4T8 Financial Engineering - Dissertation (0.5) · FM4T9 International Finance - Dissertation (0.5) · FM4U1 Fixed Income Markets - Dissertation (0.5) · FM4U2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Finance and Risk Analysis (Dissertation) (0.5) · FM4U4 Quantitative Security Analysis - Dissertation (0.5) · FM4U5 Fixed Income Securities and Credit Markets - Dissertation (0.5) · FM4U9 Risk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Markets - Dissertation (0.5)從難度上來說,選修課比起必修課來說是要容易很多的(畢竟FE項目
是全Finance Department最難的項目)。
我個人認為,選擇什麼樣的選修課取決於對自己的規劃,如果是偏重就業的,建議選擇比較簡單的選修課,這樣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相關的準備。如果準備讀PhD(FE的項目設置非常適合讀PhD),則可以選擇更加量化一些的課程。
項目特色MSc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總體來說是一個比較學術性的項目,課程難度較大,非常適合有志於申請PhD的同學。
除了上面提及的各種課程設置之外,由於是Finance Department的項目,FE項目還是會提供很多就業方面的幫助,在學校各種宣講會之餘,金融系還特地設置了一個職業方面的導師,如果需要的話可以進行預約和他一對一交流。
除此之外,集體課外活動也相當豐富。Associate Program Director定期會組織唱歌,打保齡球,校友交流之類的活動。在10月初會有全系共同參與的Graduation Weekend,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前往Brighton度過一個周末。
Associate Program Director會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每學期至少一次一對一交流。當然如果有任何需要的話,她也非常樂意幫助。總體來說,人文關懷還是相當好的。
導師背景 
武漢大學金融學本科,倫敦政經金融經濟學碩士。 
本科期間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流學習過一學期,對於英美大學教育的差異性有着直觀而深刻的理解。 
2017申請季除LSE外還收到帝國理工學院
的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和華威大學
Finance and Economics的offer。AdmitWrite,基於共享經濟模式建立的知名互聯網留學平台,留學屆Uber。迄今為止,平台入駐世界頂級名校導師已超過1000名,實現美國TOP30,英國G5,澳洲八大等多個地區名校全覆蓋。學術大牛?名校學霸?外籍名校導師?牛人彙集地,你想要的都在這裡。人文社科/商科/工科?理科/藝術/法學?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為你匹配同專業名校學霸,申請so easy!中介價格不划算?線上模式,拒絕無謂成本,打造極致專業度,極具性價比服務,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
大牛談留學之申請硬知識可以關注專欄:
學霸談美國申請:哥大學姐帶你沖藤校
大牛談英國留學:劍橋學姐帶你申海外名校
海量名校實戰申請經驗: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9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479228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好多人邀。。

在LSE就讀是什麼體驗啊…啊那就是過後回憶起這段時光我會覺得沒白待吧。
2015-2016年我在LSE就讀MSc Chin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從屬於人類學部門,是一個專門研討中國的專業。因為本科我是讀建築的,轉系轉到文科必然有很好的理由(不然LSE也不會要我)因此剛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可牛逼了——還沒開學就想好論文方向了。
然而跟人聊了一圈以後發現大家都是帶着目標來讀的。
有人是為了了解中國,希望以後去工作
有人是為了了解重慶(對,就是這麼精確)因為仰慕它的發展速度
轉了一圈下來的感受就是,這是個成熟度遠超本科畢業生的地方。

LSE的學業個人覺得…很輕鬆? 畢竟相對於美本每周要交paper每月一次期中考的節奏來說,一年算一次分確實免掉了中間的很多壓力,雖然相應地要面臨類似高考的壓力(一次定生死)但是平時一周去4次酒吧算少的了【捂臉】
而且校園裡就有3個酒吧,你真的把持的住?
而且都是教授帶路。我們教授都是老司機…哦不,是老機長,包帶飛。比如上周還在跟我遠程約酒的論文指導:

語法什麼不重要啦…你們看不到他的努力嗎!
我最喜歡LSE的一點就是這個吧。師生關係尤其親近,學生尊師的同時老師也當你是成年人一樣看待。

倫敦本身也是一個極具特色極有活力的城市。倫敦西區的劇院演出質量都特別高,數量還特別多。每天都可以拓寬眼界。東北有Camden,Hippies的最愛。東南有House of Vans和The Vault。西南有Kensington,帝國理工
還有倫敦幾大博物館都在那邊。還有倫敦的唐人街有我在國外吃到過最好的中餐。Leicester Square也有某明星周末飛來喂鴿子的奇妙故事。有人曾經給我寫過一個式子
London = San Francisco + New York + DC + Paris +...
我覺得說不定真的是。每個人來都能找到自己的寓所。

至於我不喜歡的地方嘛…
圖書館
的IT部門吃屎 電腦1/3是壞的 還特別爛
官僚氣息嚴重 辦個事情像是在跟zf打交道
食堂太差 周邊吃的也不多 雖然陸續有開發出其他吃的,但10分鐘步行範圍內的選擇真的不多
學校真心小…本科校園橫穿一次要步行30分鐘以上 LSE最多走5分鐘
畢業儀式簡直就是流水線。一點儀式感都沒有。
然後…學校的吉祥物真的丑得驚為天人


……不忍直視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39
sallyze​:







"Some people think it is hard to get into the LSE.
Obviously they haven't tried to get out yet."
(Sanger, 2014)
求摺疊,侵刪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42
作者:Panopath過來人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7314545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篇回答以採訪在校生的形式展現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的各個方面。 
受訪者:Phillip 大一的小黃花 Zoe 硬巴卡 ; 編:Dennis 泰慄慄 玉米 瓜哥 周一 
位置:London, United Kingdom 排名:世界第37(QS排名)
性質:研究性大學
在校人數:9,677 
國際生人數:6,715
教職員工數量:1,087 
錄取率:9.17%
一年國際生學費:£18,408 
生活費:£1,100-£1,300/月
申請成績標準:A level A*AA~AAB;IB總分37 (三科HL6,6,6分)到38 points overall (3科HL7,6,6分) ;preferred AP tests可以在以下網站查到:
http://www.lse.ac.uk/study/informationForInternationalStudents/countryRegion/northAmerica/USA/entryRequirements.aspx;
部分專業需要入學考試;雅思均7;托福107,均25.
本科生申請截止日期:1月15日
本科生男女比例:51:49
王牌專業:所有社會科學與管理類專業(QS排名世界第二)


Demographics/學生群體1
在你心目中,LSE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Challenging(有挑戰的)
Open-mindedness(思想開放)
Workaholic(醉心學習)
Diverse(多樣的)
Unique(獨特的)
聽說有的人把在LSE的三年活成Let』s See Europe,有的人則在「Low Standard Education(低教育水準)」(誤)下一心培養人脈、找實習?你怎麼看?(太長不看版:想得倒美,會有人和考試天天趕着你往前走呢!)
因為英國離歐洲很近,而且法國給申根簽一給就半年以上,大家當然會忍不住在聖誕節和復活節出去浪一浪。但是浪完了還得考試,所以宿舍建議選38周的。基本上在英國的留學生都會在畢業前把歐洲玩一遍。
所謂的「較低的教育水準」是因為吐字不清的lecturer(授課者),有時死機的recording(錄像設備),沒什麼卵用的class(課程)和隨處可見的career brochure
(招聘手冊)[大霧]
還有就是它做為一個專業性的大學,有一些領域可以說是完全被忽視掉了,比如計算機、物理這種其實在現代對於金融、經濟非常重要的東西。這樣就限制了某些選擇,所以有些情況會比較的尷尬。但憑這個說LSE的標準低那確實是有些誤解的,LSE的考試難度是遠高於它上課的難度,所以一般需要大量的自己的課外補充才能拿到一等學歷。如果是2等1的話相對而言會簡單一點。大一教學為了給新生一個適應的時間質量是不算高,並且不算難,但從大二開始課業難度老師質量都在蹭蹭蹭往上漲 ,跨度也會非常大。
至於培養人脈和找實習完全取決於個人,有的人志在學術,想寒窗苦讀做一個學者;而有的人心懷天下,熱衷於社團活動,希望以後可以加入這些民間組織去推動社會的進步;也有的人腳踏實地,希望學一身真的本領,可以早日進入金融經濟領域去大展身手。LSE自由的氛圍也給不同理想的學生都提供了很多選擇的機會:它各方面的教學資源非常的靈活,比如我們的Lecture recording還有lecture notes都是準備好的,基本不需要你真的去學校上課(當然你依然可以選擇去)。然後大一的學生也可以參與到大二大三甚至研究生的課,除去最後的一次大考不能參加以外其他的都一摸一樣。
另外,還記得剛入學一周,在UCL組織划船的時候,LSE Career每天給我們發郵件,提醒我去各種career events、book slot、修改CV……總之是非常的pushing(有壓力的)
Academic/學術1
LSE的強勢專業有哪些?壓力較小的專業有哪些?最強勢的必然是經濟,QS排名全球第五,英國第一。官方雖然沒有說過有什麼強勢專業,但是從轉專業的難度上看,經濟、數理經濟、金融、國關、政治、人類學,這幾個專業都是要求比較高的,而且聽說明年這幾個不能轉了。所以多多少少可以看出來至少這幾個專業是比較熱門的,不怕招不滿。
壓力的話,這個得參考具體的課程設置,一般來說outside option越多,或者說可選擇的課越多,壓力越小,因為實在不行可以選擇一門水一點的課來拉分。但感覺也沒有哪個系壓力就小,文科生要面對讀不完的 reading(閱讀材料),理科生要絕望的承認自己智商不夠用,life is tough。
那一般來說學業壓力怎樣?一周平均課時多少? 作業有多少?學習壓力因人而異,如果你想拿的分越高,或者是想做學術研究,壓力肯定越大。可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找工作,和其他學校比起來,LSE學生平時學業壓力會小一些,對於一般人來說應該不算特別大(相較於IC肯定是算小的)。
平均課時的話,小課五小時,大課大概十三小時。小課是compulsory(必修)的,然後大課的話看你的需求吧。因為大一大多數課的Recording (閱讀材料)都做得非常好,所以很多時候大家都不願意去了。
作業量的話,我是理科背景的,我們一般一周的作業在六七個小時左右,這是純粹寫作業的時候。一般還要先複習一下筆記才能真的做出來作業,所以這可能還要佔三四個小時候。所以作業加起來十個小時左右吧。文科聽說要多很多因為LSE的閱讀和論文要求都非常高,所以是還要多於我們理科的。
聽說自學的時間很多?還聽說大一的教學質量和大二大三很不一樣?自學的時間確實挺多的,而且資源也很全,一般感覺大一的學生都不會只學自己的四門課,多多少少會旁聽一些別的科目。比如我自己是聽了一門研究生的統計課(非常簡單的那種應用型統計
),然後我也有朋友是聽完了大一的會計和哲學基礎課,還有聽完了大三的博弈論課的人。總而言之就是基本都是有自學的東西。
大家平時如果找工作準備面試或者有社交活動,去不了lecture(lecture不點名)都會在家聽lecture的錄像,所以自學時間是很多,而且上課時間本來就很少,再不自學,期末會壓力很大的。大一科目不難,學校教課的老師質量也比較參差不齊,大二大三會改善很多但課業難度也會跳躍很大。
考試壓力有多大?拿First Class有多難?先科普一下,LSE最後要拿一等學位的條件是:大一最好的三門課平均分看成一門課成績,大二大三各四門成績,然後一共9門成績,拿到5個first就是一等學位
。 所以其實大一壓力並不大,大二壓力最大,考好了大三壓力會小一些。
至於拿first class
的難度,每門課都不太一樣。等大家來LSE之後,如果不知道怎麼選課、選哪門課會比較好拿first可以查看LSE 官網上不同專業的合格數據,裡邊會寫每門課歷年的成績比例作為參考。理科的話壓力中規中矩,只要能想得通,平時的知識點都吃透了壓力還不算特別大。一般是文科的壓力會大一點,因為LSE評論文真的非常嚴格。
一等的話,看專業,我記得我們專業一般一等率是在15%左右,然後高一點的像是統計金融可以達到20%,低一點的像管理可能只有5%。文科可能會略低於理科一點。但是我覺得這還是一個選擇和機會成本
的問題吧。有的人其實是可以拿到一等的,只是可能覺得拿一等要付出的努力不能最優化
結果吧。他們可能會選擇花在實習、社團上面的精力多一點。
聽說各式大牛的guest lecture(受邀作講座)是一大賣點?可以給我們幾個你參加過的例子嗎?如果是學校邀請的大牛的講座,我倒是沒有參加過。我參加過LSE一個社團組織的中國發展論壇,請了很多大牛像金刻羽
,以前也請過諾獎得主。
記得裡面有幾個還是比較有意思的,比如一個講中非關係的,都是非常典型的正反辯論式的,既有認為中國正在執行的這些政策是雙贏的,也有認為中國現在就是新殖民主義的。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尤其是對時事熱點趕興趣的同學,LSE總是能請到牛掰的人來講你感興趣的話題。只不過熱門話題要排隊搶票的哦。
最喜歡的一門課?大一的小黃花:在大一的課裡面說,應該是ST102這門統計的基礎課。老師人很Nice, 然後筆記也給的很全,基本不需要去上課。然後這門課本身講了很多以後做社會科學需要用到的統計知識,尤其着重講了線性回歸
的內容,基本把所有有關簡單線性回歸
的東西都涵蓋到了。
我也有接觸過巴斯大學
、IC和UCLA的統計課,我覺得對比來說我們的實用性是比較強的,而且在回歸這個領域對於它的理解應該是最深刻的。這對於一個做社科方向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大二的Zoe:我最喜歡AC100,elements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可能是因為它簡單哈哈哈,但更多的是因為教的東西很實用,我們那屆的老師講的也很不錯。
7
LSE100究竟是累贅還是機遇?(LSE100是所有本科生必修的跨學科王牌課程,旨在通過對時事的案例研究
擴大和加深學生在社會科學分析中的參與度)
看人吧…如果你對社會科學感興趣,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但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感興趣學校每年選的話題,而且要是真的遇到不靠譜的外國同學,group project(小組任務)就是噩夢。那更別提學期末1500字的論文和好幾周portfolio question(投資組合問題),性價比比較低畢竟它不算在文憑裡面。對於理科生來說提供了寫論文之類的文科領域的練習,但是學的時候可能有些痛苦
Development/未來發展1
作為投行技校(誤),關於求職你最想說什麼?不得不說,LSE這方面是最好的,學校會有career hub(求職中心)提供CV、面試幫助,也會有很多society (社團)提供各種機會活動,公司也會經常來學校做宣傳。基本上大一剛來的第一學期,你就可以在大家的幫助下寫完cv cover letter開始準備申請spring
 intern(春季實習)了,雖然這種快節奏可能會讓大一新生很不適應。
LSE這個響亮的名字,是各種令人羨慕工作的敲門磚。但是一旦進入一個公司了,這個招牌可能就不那麼管用了,因為他們很多人都是你的校友,習慣了LSE的人才。LSE的peer pressure
很大,走在校園裡你聽到最多的不是intern(實習)就是CV。在這種環境下想不生出一些心思不怎麼現實。看到別人申intern,你也會想申intern
,都是很正常的。
不過沒有關係,你也可以選擇混吃等死呀。反正你申請實習的時候,成績也是要寫在CV上的,太難看沒人要的。
聽說面試到了最後大多都是LSE內部競爭?那這個競爭有多激烈呢?Zoe:舉個自己的例子,面試JP Morgan finance summer intern,一個小組10個人2個人是LSE的;去Deloitte spring intern,一共40個人,5個人LSE的。總之競爭很激烈,但LSE最後進的人也會很多。
3
「不管讀啥都想進金融「是真的嗎?當然不是啦,倫敦政經的全稱是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這個裡面Political Science也要劃重點,也是有很多做人文領域以後想立志於當記者、政客或者加入NGO(非政府組織
)的小夥伴的。雖然會有這種盲目從眾的人的存在,尤其是在大一迷茫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但慢慢大家都會找到自己的方向,也不都是要進金融了。
畢業後是讀研多還是直接搬磚的多?五五開吧,完全取決個人,我認識的學長學姐有很多同時拿着名牌大學offer和投行offer的,至於最後的選擇就看個人發展方向了。一般來說如果有return offer的話可以推遲一年,利用這一年讀個研。如果有回國的想法,研究生還是要讀的。
Campus Life/校園生活1
地理位置、天氣、交通、購物?地址位置 ——倫敦的正中心,放了學就可以去Covent Garden購物,China town吃飯,離地鐵也很近,就是周圍房價貴到絕望。
天氣——典型的倫敦天氣,冬天還可以,夏天雨很多,說下就下。
交通——學校旁邊是地鐵站,然後因為是在Kingsway大道上,所以還是比較方便的。
購物——到倫敦奢侈品一條街牛津街大概是地鐵10分鐘,走路15分鐘,然後周邊也有Sainsbury、Waitrose這種區域型購物店,離中國城大概15分鐘,所以基本上需要買的東西周邊都買得到。
2
有啥特別的傳統嗎?每天中午的free lunch和LSE100勉強算吧…還有談論政治敏感話題。很可惜,並沒有像劍橋牛津一樣有什麼特別的傳統。
最重要的問題:咱LSE中國妹子到底有多少?「倫敦女校」屬實嗎?一直看着和尚廟搞活動總來借妹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大一的小黃花:其實我有研究過我們學校的男女比例(話說學長為什麼要研究介個),但是感覺下來並沒有那麼那麼的誇張。本科的話,中國人裡面應該是差不多45:55的男女比例,整體加起來就是差不多一半一半吧。然後研究生裡面女生會多一些差不多三七開。這個還要根據專業來看,我們專業(數學與經濟
)17個中國人,大概有9個男生,8個女生,但是會計金融這類專業聽說女生相對而言多一點。
學會計金融的Zoe:中國妹子真的很多,我們一個系幾十個中國人就兩個漢子,剩下全是妹子,真的是尼姑庵。我們當然是熱烈歡迎和尚廟
來聯誼呀,會有非常多和和尚廟的活動。
宿舍感覺咋樣?學校宿舍真的是地理位置好,設施不錯,價格實惠,整體氛圍也很好。 要留意一下是不是剛裝修過,如果是的話那一般也挺好的。但大二大三真的難申請了。大一新生可以關注LSE_CDS公眾號在歷史消息里查看宿舍全方位解析。
在學習/找實習/考證之餘都幹些什麼娛樂活動?大一的小黃花:一般來說Pub是英國的傳統,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練練書法吧,也有朋友是喜歡旅遊的、搓麻將的,都是有的。然後還有狼人殺的局也是有很多的(歡迎各位有遇到狼人殺局的時候叫我)
Zoe:有很多,比如說我是辯論隊的,還會有很多sports比如籃球,羽毛球,足球,桌球還有妹子們喜歡的舞蹈隊。總之,課餘生活只要你感興趣,都是很棒的。
最喜歡的社團?大一的小黃花:我個人而言當然是比較喜歡CDS(倫敦政經中國發展社團),感覺比較的有歸屬感,大家都很親切,三觀也比較相投。然後我還參加了應用數學社團,畢竟這大概是唯一一個我們學校提供計算機輔導的地方了。
Zoe:並沒有很喜歡的社團(因為很多是關於職業發展的社團),但我很喜歡我的辯論隊hhhh大家要想加入華人社團
的話有兩個:大使館下比較多樣化的倫敦政經中國學聯(CSSA)以及更學術一點的倫敦政經中國發展社團(CDS)
Phillip:LSECSSA(倫敦政經中國學聯)。他是一個為全體在倫敦政經的中國學子謀取福利的組織。覆蓋面包括日常生活學習,未來職業規劃,課外休閒娛樂等等。我們儘可能讓大家在倫敦政經的日子裡施展自己的才華,最大化自己的收穫,少走一些彎路,更重要的是有家的溫暖
Youtube上看到的視頻說,LSE有個傳統是每年的春晚由大一新生組織、籌辦,這是真的嗎?可以給我們講講嗎?春晚是倫敦幾個學校聯合舉辦的,到時歡迎大家踴躍報名表演。LSE的話是CSSA籌備組織,和尚廟一起籌辦。籌辦的以及參與表演的大部分都是大一新生,但組織者一般都有比較有經驗的學長學姐來擔任。 

Offer Holder/已錄取者分享A-Level在讀生:
申請LSE就是一門玄學。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你很難摸清它的錄取標準在哪裡。在所需資料十分簡單(PS,AS成績,AL預估分,Reference)的情況下,你不知道哪一項是最拉分的。
對於LSE來說,在成績差不多的情況下,PS是決定因素。所以建議想申LSE的同學多去看LSE官網,看一些專業推薦提前閱讀的書,在PS中盡你所能表示出你對LSE的一片丹心。
成績方面,LSE挺看重小分的(百分比),如果你相關學科(經濟,數學)百分比有95%以上,拿到offer的幾率會提高。值得一提的是LSE對有政治背景的學生挺感興趣的(譬如父母是官員 ),因為它旨在培養未來的領導人。還有就是提前考好雅思均7,會讓你在final year省很多事。

IB在讀生:1
Why LSE?因為是倫敦女校,僅此而已。 
首先是因為自己想學金融,而可選的本科學校實在不多:如果不想學經濟、數學、或統計的話,G5裡面只能在LSE找到Finance或Accounting & Finance的本科學位。
LSE一直以商科、社科聞名,而且相較牛津劍橋,LSE沒有那麼的注重理論,而是更注重實踐,對於商科申請者來說這點比較理想。
地理位置好到有毒,生活比較豐富有趣,求職、找實習也更方便。
2
LSE申請的特點?不算很分控,最低要求一般IBDP38,HL科目766或666。但是錄的大多數是40+,然後很多商科、經濟的專業需要IBHL數學並且需要7 
LSE很看重選課的難度,有這麼一個不建議選的課程的單子,能不選就不選
除此之外,還特別看重Personal Statement。LSE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給面試,招生官所有的信息只會來自UCAS表格、PS、推薦信
,所以如果成績達標了,PS基本上算是決定你能否被錄取的最重要的指標。從我自己和認識的同學、學長學姐的申請經歷來看,至少在金融這門學科,PS中很看重申請者具體為這門學科做出過什麼——自學了哪些理論、模型,有過什麼相關活動、實習、經歷。
語言要求與其他學校相比較高(LSE語言要求IELTS 4個7,TOEFL105+單科不少於25)
申請分階段:Initial Assessment(大概兩周),Competitive Assessment(大概八周),Gathered Field (大多數人都會經歷,大概四周)。每到一個階段LSE都會發郵件給你,告知你進了下一個階段或是被拒絕了。一般來說在這些流程里待的時間越長越好,很多申請者都是很晚才收到offer的。
就金融申請來說,沒有必要考其他的考試。
LSE有「不管報幾個專業都只可能錄一個」的政策,而想要寫出達到能被LSE錄取的標準的PS,很可能是無法做到兼顧多個學科的,所以最好不要選多個專業,只專註一個一般來說會帶來最好的效果。
其他想說的雖然數據上來看錄取率極低,甚至比牛劍還要低,但是不要被嚇到,有夢想就去追。
多看LSE的網站(http://www.lse.ac.uk),信息給的非常全,選課的指導、PS寫作的指導、甚至是推薦信指導,網站上都寫的非常清楚。
本文為原創文章,首發於「Panopath過來人」微信公眾號。 
如果你想認識校園百科的受訪者問更多問題,可以下載我們的APP來找到TA。=)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panopath.tct (二維碼自動識別)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42
作者:石大毛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4877311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7年7月更新,本人強烈建議想要就讀LSE的各位學子自行去學校官網或者其他渠道了解LSE的申請條件、錄取比例、專業比較等等信息。鄙人本科國外讀的,只讀了一次LSE,沒有參與過學校招生,也不是諸位普遍感興趣的經濟、商科專業,回答不了GMAT考多少分能錄取,二本大學什麼條件能上LSE這類問題。謝謝】
這個回答拖了很久,五一前應承了幾位校友的要求,他們希望我可以寫寫我自己與大家的感想,直到今天才有時間來回答。當然主要這個回答的出發點還是出於對之前的一位匿名校友的回答的回應。
@Leung Nicole以及很多校友的 關於LSE學習辛苦、任務量大的介紹已經很詳細了,我在這裡就不添足了。
記得在畢業典禮時LSE校長說的,如果學生們從LSE畢業的時候對世界的看法還是與進來之前一樣,那麼學校就辜負了它的學生們。因為培養思維方式的不一樣,培養看世界的方法的不一樣,就應該是這所以社會科學研究
而成名於世的大學的最核心的內容。
如果那位匿名校友真的如其所說是一個在LSE學習社會科學的學生,那麼社會科學的研究需要的首先是一個客觀的態度。匿名校友(以下簡稱匿兄)說到LSE在中國國內的名聲都是被最近畢業的一些差勁的中國校友和國內的留學中介吹出來的,這一點就不是很客觀。比如我國外交部的很多領導在7、80年代就留學於此,比如諾貝爾經濟學獎
的得主有8位之多都出自於LSE。即使在英國之外,LSE的畢業生都是品質的保證。小夥伴們已經無需多言自己班裡同學的實力和經歷,連我去上的一個美國政治課,12人的班裡都有參議員助理、州長競選經理、土耳其總理經濟顧問,LSE的圖書館
也是美國政府官方在本土之外貯藏文件最多的資料庫
。去年名響天下的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蒂
也是LSE經濟學博士畢業,其在法國以外的第一場演講就在母校。這些都足以說明,LSE的名聲與實力,並不是匿兄所言,是由最近畢業的low校友吹出來的結果,也不是國內廣大中介能影響的事實。匿兄為了表達自己觀點而做出了並不客觀的評價。
當然學習社會科學還需要包容。對於不同於自己的意見,社會科學都強調包容。要說LSE是傳統意義上的左派學校,英國費邊社
和早期的工黨理論很多都是出自於LSE。但是同時,出自LSE的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教授以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以及一些右派經濟理論聞名於世,並後來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哈耶克與凱恩斯
關於政府干預的一系列著名辯論就發生在哈耶克在LSE任教期間,其聞名於世的著作《通向奴役之路
》也是在LSE任教期間發表。LSE能夠同時容納左派政治經濟理論與右派政治經濟理論,並能夠成為兩種理論的著名聖地,本身就說明了其學術能力與學術自由。這一點,聲稱學習社會科學的匿兄的回答則體現了一種對於說凡是說LSE好就是LOW校友,就是騙子的氣魄。我本人不同意匿兄的觀點,但是我覺得每個人可以對LSE的好壞有自己的評價。但是匿兄本人如其答案現實的那樣,並不能體現一個包容的心態,詆毀、謾罵說LSE好以及宣稱自己學習很辛苦的校友,這一點,恐怕是一個社會科學學生不應該有的態度。
當然學習社會科學也是需要社會科學的思維與研究能力的。我們從小就在列舉法
的影響下,聽說別人的經歷的好與不好來說明一件事情。比如誰家老公提幹了,制度不公平。誰家女兒離婚了,外地男人不靠譜。但是在社會科學裡,深受倫敦巴黎兩大社會科學名校熏陶的匿兄還是通過自己的女朋友、自己認識的打工小哥、自己認識的某某來說明LSE怎麼樣。Come on, man.你這社會科學的教育基本就是和沒什麼教育的人說話水平是一樣的,怎麼都是列舉法。沒有小樣本的調查分析、大樣本的普遍比較,單列出自己身邊的幾個人就來否定LSE整個學校、否定LSE全部學生,我們可以說,匿兄的社會科學思維和研究能力確實不適合繼續做研究。我們根據匿兄列舉的情況,只能了解匿兄自己周圍的人檔次,而不是LSE的水平。套用匿兄自己的邏輯句式,能夠把這麼多不給力也不努力的人集合到自己周圍,也真的需要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或者反思下身邊朋友圈質量。比如說從找一個寫論文不那麼渣、不故意學「簡單」專業的女朋友開始?

對於很多像匿兄一樣的人來說,LSE的就讀體驗應該是不好的。因為他們沒有學會最起碼的客觀、包容,基本的社會科學思維與尊重他人的同感心,因為他們認識了一些與自己一樣的人,然後把自己圈子裡本來共同存在的問題歸咎於學校。LSE沒能改變匿兄,因此也就確實辜負了匿兄。

手捧fish&chips指點江山,學校看誰都是low逼。自我期許與真實實力之間跨着五條泰晤士河,一句老話說的好:

Mind the Gap, Please.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9 23:42
作者:順子Chloe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00597979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來來 你們來感受一下刺激的這周一 2020.02.24:
下午16:00:
拿到了某倫敦model agency的試鏡哈哈哈哈哈
(這個說來話長,反正就是逛街被別人,說有當model的潛力,然後被安排試鏡)


下午13:00:
wok January Exam炸了
(也不算炸 但就是考的一般般)
主要還是上學期沒怎麼花時間搞學習


早上11:00:
拿到Fidelity的spring week offer啦
開心!
—————————————————
Econ本科大一
感受就是:
大佬好多
上lse之前 真的順風順水 就沒怎麼被拒絕的時候
在lse之後 瘋狂被拒 各路大佬雲集 學長學姐都是神仙 還感覺一腳踏入成年人的世界 真的是感受到了爸媽的煩惱和壓力
其實我真的蠻喜歡找工作的 也很喜歡金融 現在甚至比起去lecture 更喜歡遞申請做面試???
但壓力確實挺大 大一上學期真的心態爆炸
現在反而好很多 收到公司拒信也還好啦~
倫敦確實很attractive 周末沒有什麼事 一般都是harrods Selfridges逛逛 bond street走走 去看看Christie『s拍賣 去散散步 每周都會fine dining 
干這些的時候 卻都會感嘆在倫敦這些頂級有錢人的生活啊……
所以還是好好讀書 好好賺錢吧
但就是因為倫敦市中心寸土寸金 到現在為止 好幾個月了 一次高爾夫都沒有機會打 連羽毛球都要做地鐵40分鐘 冬天游泳太冷 我真的是特別喜歡運動的女生 現在每周也只能健身兩三次了


大佬是真的多 而且很看圈子
「一個圈子就是一個世界」


現在就是找找實習 補補課 拍拍b站 
希望自己都不要拉下太多
大二可能要減減負了 大一弄了太多的社團的subcom 弄的大一過分充實
大二準備就留一個吧……
然後把b站好好經營+花時間提升自己好好學習+找工作
感覺也就可以了
當然玩也是要好好玩的:)
(不過大一上學期弄完spring之後那段時間玩的太誇張了 不能再這樣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