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45679/answer/53106395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和周圍的在國外讀本科的接觸下來有幾個感受,如果將他們和對應的研究生出國留學者或本科在國內讀的同齡人相比的話:1. 本科留學者日常英語普遍更好。2. 本科留學者在文化和生活領域具有全球化視野
。3. 本科留學者競爭意識普遍淡薄。
第一點其實好說,各有利弊,利就是英語好,弊就是日常用語在當今世界也許並沒那麼重要,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說中文還帶口音呢,不一樣開展工作?
第二個也好說,各有利弊,利就是有國際化視野,弊就是,會顯得在很多時候,本科生們有些不務正業,但其實要考慮到,在哪讀大學都存在研究生的專註和本科生的發散性
,所以不談也罷。
第三點,這個就真的要了命了。因為競爭意識的淡薄,會讓本科生看上去很水。如果非要說的更直白些,就是你是否經過了高考,且真的在高考中存活下來了。
高考考查的是複習(耐心)+現場發揮(心態)+運氣(命運),三個因素,且全國同齡人都和你複習一樣的東西,從這脫穎而出,那確實日後成才的機率更高(至少運氣、心態、耐心三者之間他沒有明顯短板)。很多本科出國者,不管你們認不認,真的就是高考這場考試中的失敗者,那種平時根本不好好學、考不上大學、家裡拿錢突擊一下上個二流名校,在國外繼續浪的,我不評價了。說兩類獨特的:1. 確實成績好,但高考沒發揮好。——這就好像有的運動員平時內戰內行,一到大賽就掉鏈子一樣,你能說這是成功嗎?所以這種在我看來,也是失敗,儘管出國以後他在和外國白痴的數理化競爭中成績也很好,但作為在一場全民運動中的競爭失利者,這類人普遍競爭性要略遜一籌。2. 家裡非富即貴,花了大價錢經過多年包裝上藤校
的年輕人。這類人吧,很難評價,首先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他們就不需要有太強的競爭意識(全民都學數理化,我爭不過。但我有條件學一個全國只有兩個人學的馬術、高爾夫,第一夠不到、第二總行吧)。
但正是因為這些人競爭意識的普遍缺失,導致本科留學生「看上去」較研究生更水。
這就帶來一個新問題:如果這些本科生之後一輩子都在另闢蹊徑,學以致用,那他們是不水的,因為這是他們的本科教育
教給他們的。但如果他們畢業後和大多數亞洲人一樣,集中從事那麼百十來個專業並以之為人生規劃的話,和那些高考考入內地高校的本科生相比,他們的競爭力,短期來看確實是弱的、確實是更水一些。
然後有不少留言提到了美國名校本科錄取的難度高於研究生一事,可能我自己專業的問題,我一直感覺我的專業中研究生錄取是更難的,儘管我知道本科生錄取比例非常低。我的原因是,越到研究生你的成績和水平就越容易被日積月累的量化標準衡量,所以錄取中運氣的成分、意外的成分越少了。本科你可以靠另闢蹊徑博得面試官眼球,但研究生,可能這個領域的錄取committee真的就只看那麼幾項分數、期刊發表文章情況,最終結果幾乎沒有運氣成分。另一個難度在於,研究生能被錄取,比本科生多經歷了四年痛苦的修鍊,這就和一個打了四年nba的普通球星和一個剛進入NBA的狀元一樣,後者上限可能更高,更稀少,但也有很高的機率最終在打到第四年後成為一個水貨。
當然了,英國的本科,除了牛津劍橋,美國的除了常青藤
+mit/cmu/ucb/Stanford(個別專業很難很難),加拿大除了滑鐵盧
+多倫多(個別專業),澳洲除了所有的大學、德國除了個別牛校(只知道個亞琛,其他真不太熟了)之外,其他的西方大學,本科錄取起來,比高考考入和它們排名對等的國內頂級大學要水一大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