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45679/answer/53106395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和周围的在国外读本科的接触下来有几个感受,如果将他们和对应的研究生出国留学者或本科在国内读的同龄人相比的话:1. 本科留学者日常英语普遍更好。2. 本科留学者在文化和生活领域具有全球化视野
。3. 本科留学者竞争意识普遍淡薄。
第一点其实好说,各有利弊,利就是英语好,弊就是日常用语在当今世界也许并没那么重要,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中文还带口音呢,不一样开展工作?
第二个也好说,各有利弊,利就是有国际化视野,弊就是,会显得在很多时候,本科生们有些不务正业,但其实要考虑到,在哪读大学都存在研究生的专注和本科生的发散性
,所以不谈也罢。
第三点,这个就真的要了命了。因为竞争意识的淡薄,会让本科生看上去很水。如果非要说的更直白些,就是你是否经过了高考,且真的在高考中存活下来了。
高考考查的是复习(耐心)+现场发挥(心态)+运气(命运),三个因素,且全国同龄人都和你复习一样的东西,从这脱颖而出,那确实日后成才的概率更高(至少运气、心态、耐心三者之间他没有明显短板)。很多本科出国者,不管你们认不认,真的就是高考这场考试中的失败者,那种平时根本不好好学、考不上大学、家里拿钱突击一下上个二流名校,在国外继续浪的,我不评价了。说两类独特的:1. 确实成绩好,但高考没发挥好。——这就好像有的运动员平时内战内行,一到大赛就掉链子一样,你能说这是成功吗?所以这种在我看来,也是失败,尽管出国以后他在和外国白痴的数理化竞争中成绩也很好,但作为在一场全民运动中的竞争失利者,这类人普遍竞争性要略逊一筹。2. 家里非富即贵,花了大价钱经过多年包装上藤校
的年轻人。这类人吧,很难评价,首先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他们就不需要有太强的竞争意识(全民都学数理化,我争不过。但我有条件学一个全国只有两个人学的马术、高尔夫,第一够不到、第二总行吧)。
但正是因为这些人竞争意识的普遍缺失,导致本科留学生“看上去”较研究生更水。
这就带来一个新问题:如果这些本科生之后一辈子都在另辟蹊径,学以致用,那他们是不水的,因为这是他们的本科教育
教给他们的。但如果他们毕业后和大多数亚洲人一样,集中从事那么百十来个专业并以之为人生规划的话,和那些高考考入内地高校的本科生相比,他们的竞争力,短期来看确实是弱的、确实是更水一些。
然后有不少留言提到了美国名校本科录取的难度高于研究生一事,可能我自己专业的问题,我一直感觉我的专业中研究生录取是更难的,尽管我知道本科生录取比例非常低。我的原因是,越到研究生你的成绩和水平就越容易被日积月累的量化标准衡量,所以录取中运气的成分、意外的成分越少了。本科你可以靠另辟蹊径博得面试官眼球,但研究生,可能这个领域的录取committee真的就只看那么几项分数、期刊发表文章情况,最终结果几乎没有运气成分。另一个难度在于,研究生能被录取,比本科生多经历了四年痛苦的修炼,这就和一个打了四年nba的普通球星和一个刚进入NBA的状元一样,后者上限可能更高,更稀少,但也有很高的概率最终在打到第四年后成为一个水货。
当然了,英国的本科,除了牛津剑桥,美国的除了常青藤
+mit/cmu/ucb/Stanford(个别专业很难很难),加拿大除了滑铁卢
+多伦多(个别专业),澳大利亚除了所有的大学、德国除了个别牛校(只知道个亚琛,其他真不太熟了)之外,其他的西方大学,本科录取起来,比高考考入和它们排名对等的国内顶级大学要水一大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