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中央氣象局之各地震度原始資料(ASCII),受災縣市測站所測得之最大震度如下:
地區測站最大震度 台北 大龍國小 最大震度:5級 南投 日月潭氣象站 最大震度:7級 台中 光正國小 最大震度:7級 彰化 二水國小 最大震度:6級 雲林 東和國小 最大震度:7級 嘉義 黎明國小 最大震度:7級 苗栗 獅潭國小 最大震度:7級
|
|
在車籠埔斷層之受災地區,所觀測到的地表加速度峰值(PGA)極大,大多在300至500gal之間,愈靠近斷層則愈高,例如南投縣名間鄉新街國小測站所測得之水平地表加速度峰值高達983gal,已超過一個重力加速度值(1G = 980gal),垂直向加速度亦高達334gal
|
|
台灣地震震度分級 震度 加速度(gal) 影響 0級 0.8以下 人無感覺 1 0.8~2.5 人靜止時感到輕微搖晃 2 2.5~8.0 大部份人感到搖晃 3 8~25 幾乎所有人感到搖晃 4 25~80 部份的人感到恐懼 5 80~250 部分牆壁龜裂、大部份人感到恐慌 6 250~400 部份建築受損、人移動困難 7 超過400 部份建築受損倒塌、人喪失移動能力、逃生困難 註:「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表」(2000年8月1日公告修訂)
|
|
餘震 921大地震發生當日,餘震相當多,影響最大的一次是主震發生後不到一小時後的凌晨02:16分,芮氏規模達6.8,這場緊接在7.3主震之後的餘震是造成921大地震房屋毀損比其他地震要多的主因。接著是9月22日早上08:14分,芮氏規模達6.8。以及9月26日早上07:15分,芮氏規模達6.8。除了以上三個餘震達到芮氏規模6.8之外,其餘超過芮氏規模6.0以上的餘震則有21日凌晨01:57分M6.3,02:03分M6.6和05:46分M6.4;9月22日早上08:49分M6.2和晚間20:17分M6.0。921大地震發生後一個月內發生約一萬次的餘震,其中近四百次有感餘震,餘震大多發生於主震破裂帶之周圍,分布於車籠埔斷層東方及震央南方一帶。921大地震後至1999年11月底,總計發生多達14600次餘震。 在2000年6月11日凌晨02:23分發生的強烈地震,亦屬於921大地震的餘震,芮氏規模達到6.7。
|
|
|
|
========傷亡與災情======== 死亡:2,415名 失蹤:30名 負傷:11,000餘名
|
|
由於臺中縣市、南投縣為主震央區域,故受災特別嚴重。地震發生隔日政府統計,死亡人數已逾2321人,傷者6534人,受困者12308人。台北縣(新北市)、台北市、苗栗縣、臺中市 (省轄市)(今直轄市)、彰化縣、雲林縣等地亦有嚴重災情。三週後,行政院主計處公佈死亡(含失蹤)人數為2378人,死亡人數最多為台中縣1138人,次多為南投縣928人,有40845棟房屋全倒、41373棟半倒(包含多處各級學校校舍)。 在台灣,921大地震的死傷程度有紀錄以來僅次於1935年的新竹台中大地震(關刀山地震)。估計全國經濟損失達新台幣3,647億元。
|
|
縣市別 死亡人數 重傷人數 全倒戶數 半倒戶數 南投縣 886 678 23,127 16,792 臺中縣 1,154 411 16,861 12,341 臺中市 113 47 1,484 4,953 彰化縣 29 11 1,048 3,054 雲林縣 85 60 916 321 嘉義縣 6 0 30 91 台南縣 1 0 1 1 臺北市 87 7 76 325 臺北縣 46 29 230 3,264 苗栗縣 6 196 529 473 新竹市 2 1 5 0
|
|
南投縣各受災鄉鎮死亡人數 鄉鎮市 死亡人數 埔里鎮 181 中寮鄉 178 竹山鎮 118 南投市 92 草屯鎮 87 國姓鄉 86 名間鄉 39 集集鎮 37 鹿谷鄉 22 魚池鄉 14 水里鄉 7 仁愛鄉 2
|
|
臺中縣各受災鄉鎮死亡人數 鄉鎮市 死亡人數 東勢鎮 322 石岡鄉 177 豐原市 158 大里市 121 新社鄉 119 太平市 109 霧峰鄉 94 和平鄉 24 潭子鄉 6 清水鎮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