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本人在此哀悼在此次大地震中罹難的2415位民眾!
|
|
接下來,我們要來了解一下921大地震。
|
|
|
|
主震 日期 1999年9月21日 發生時間 01:47分15.9秒(UTC+8) 持續時間 102秒 震央 23.85°N 120.82°E 規模 7.3ML[1]/7.6-7.7Mw 最大烈度 12 深度 8.0公里 類型 逆斷層型地震 海嘯 無
|
|
餘震
餘震 921大地震 餘震次數 3萬餘次 最大規模 6.8ML
|
|
破壞 受影響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傷亡人數死亡:2,415人[3] 失蹤:29人 受傷:11,305人 房屋全倒:51,711間 房屋半倒:53,768間[4] 經濟損失:新臺幣3,647億元
|
|
921大地震,又稱集集大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15.9秒(當地時間)發生於台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造成台灣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102秒,乃台灣戰後近百年來傷亡損失最慘重的天災。 此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51,711間房屋全倒,53,768間房屋半倒。不但人員傷亡慘重,也震毀許多道路與橋樑等交通設施、堰壩及堤防等水利設施,以及電力設備、維生管線、工業設施、醫院設施、學校等公共設施,更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災害,其中又以台灣中部受災最為嚴重。台灣鐵路管理局西部幹線臨時全面停駛,亦有多數客運公司暫時停駛。 此地震震央在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約於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8.0公里,芮氏規模7.3,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矩震級7.6~7.7。據稱是因車籠埔斷層的錯動,並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及大茅埔-雙冬斷層兩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
|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屬於太平洋火環的一部分,地震頻繁。菲律賓海板塊自新生代以來一直朝西北移動[7],和台灣的生成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每年8.2公分的移動速度[8],也在東部花東縱谷、中央山脈、西部麓山帶以及平原區形成一系列的斷層。這些斷層具有很高的活動性,在台灣歷史上,造成許多災害性地震。
|
|
此次地震震央位在南投縣集集鎮(北緯23.8度、東經120.78度),即日月潭西偏南9.2公里,芮氏規模7.3,釋出的總能量約為1998年嘉義瑞里地震的40倍,相當於50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地震深度8.0公里。利用波形反演得到的震源機制解為一低角度逆衝斷層、伴隨些許走向滑移份量,釋放出地震矩能量為1.77±0.4×  N-m。滑移方向則為北偏西60度,隨著時間而改變,顯示斷層的破裂並不均勻。斷層走向為北偏東18度,傾角19度。此次地震屬內陸淺層地震,斷層地表破裂面全長約105公里,造成地表斷層最大垂直錯動量達到11公尺、最大水平錯動量達10公尺以上,平均錯動量約4公尺,破壞力相當強大。
|
|
各地最大震度 震度7:南投魚池 震度6:雲林古坑、台中市、嘉義阿里山 震度5:嘉義市、台中德基、花蓮西林、苗栗鯉魚潭、花蓮市、高雄桃源、台南佳里、宜蘭南山、新竹竹北、台東利稻、宜蘭市 震度4:桃園三光、台東市、屏東九如、澎湖馬公、台北市、高雄市、台北五分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