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
清塞音、塞擦音 /p/, /t/, /k/, /tʃ/ 既可以发成送气音,也可以发成不送气音。不送气清音在新加坡马来人当中尤其普遍。比如:英语pore的发音既可以近似普通话的“婆”(送气清音),也可以近似普通话的“伯”(不送气清音),而bore的发音则近似于吴语中的“跑”或闽南话中的“无”(浊音)。
浊擦音 /v/, /z/, /ʒ/ 的独立性不稳定。有一部分人发其他的音,如:very发bery,zero发gero或lero。
齿间擦音— /θ/ thin及 /ð/ then与 /t/ /d/ 不分。/θ/趋于发成送气极明显的塞音[tʰ]。在字末的/θ/则发成唇齿擦音/f/,如path发成paff。
有一部分人不分 /l/ 和 /r/。
/l/ 作韵尾时容易硬腭化,元音化。这一现象在英美英语也有,不过在新加坡英语里更加突出。韵尾/l/在 /ɔ/、/o/、/u/(一部分人包括 /ə/)后脱落。如pall = paw、roll = row、tool = two、pearl = per。(最后一条并非人人都有。)
和英美英语不同,新加坡英语的/n/和/l/不能自成音节。如taken /tekən/和battle/bɛtəl/不能发成英美英语的/tekn̩/和/bɛtl̩/。
以元音开头的单词在实际发音时有喉塞音声母。[ʔ]因此,新加坡英语中与英美英语不同,一个词的韵尾不能接到下个词上作声母。如run out of energy在英美为run-nout-tof-venergy,在新加坡为run 'out 'of 'energy。
不在词首或词尾的塞音发延长音。这和日语促音和汉语入声的发音很像。如better/bɛt:ə/,enter /ɛnt:ə/,听起来前一个音节较短,两个音节之间有停顿:“beh - (顿) - ter”。
闪音[ɾ]取代夹在两个元音之间的/t/或/d/。这个现象主要出现在新加坡印度人当中,和美国英语不约而同。
在一般语流中,所有的辅音韵尾都趋向于脱落,其中的塞音韵尾转化为喉塞音[ʔ]。如:Goodwood Park成为Gu'-wu' Pa' 。复数后缀 -s也因此经常脱落。
在稍慢语流中,辅音韵尾不脱落,但清浊不分。如peace = peas、let = led。其中塞音只成阻,不爆破,和粤语、闽语、客家话中的入声发音一致。
复韵尾(即有超过一个辅音的韵尾)中,第二个辅音(尤其是/t/、/d/)趋向于脱落。如:bent = Ben、act = ack、nest = 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