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樓 伊藤诚
2011-8-23 13:12
佛教虽在古印度经历过无比的辉煌,其影响力也广传至亚洲其他地方,但在印度本土却逐渐衰微。佛教在古印度建立了第一流的学术中心,如那烂陀寺等大学就是教授佛法和当时科学及各家哲学的最高学府。但由于古印度佛教特重对出家人的教育,且热衷于高深学术的思辨,而无形中相对忽视了对在家信徒的教育,僧团遂逐步成为与在家信徒疏远的精英集团。此外,佛教未能像印度教等其他宗教那样将佛教建立为在家信徒的家庭传统,这样佛教在古印度就渐渐成为缺乏民众基础的阳春白雪。一旦失去国王们和上层的支持就更加速了佛教在古印度的衰落。十二世纪晚期,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入侵印度时,对佛教并不友善。那烂陀寺等佛教寺庙被穆斯林军队夷为平地。尤其是那烂陀寺的图书馆被付之一炬,致使佛教和古印度文明的大量典藉从此消失。这一时期古印度佛教的典章文物几乎丧失殆尽。劫后的佛教学者多携带典藉远走西藏等地。佛教圣地,例如佛陀出生地的兰毗尼,也沦为废墟。到第13世纪,佛教在它的发源地印度已差不多消失踪影了。有人认为佛教采纳了婆罗门教的陋习,从而加速了佛教在印度的衰亡,但这一观点是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