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木曾孝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39773788230223619/answer/19401369872994063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青年学生接受过高中的军训,留学新加坡也算深度体验了一把野外生存训练(一礼拜在个海岛上甚至某天要划小船绕岛,旱鸭子也不例外,当然有教官也有一背包吃),长大了工作上也算牵扯思政工作,个人爱好是体育方面,能够让我全方位多视角看这个问题,也综合起来给未来可能要参与到军训的青少年、家长们提点掏心窝子的个人观点吧。
军训必要吗?很有必要。
从小到大的集体主义教育确实是我们东大的制胜法宝,这不仅仅是利于国家,也利于每一个普通民众的。为什么墙外的人在2020需要靠人命硬趟而我们能用物理手段通过全国静默式的春节把主要风险硬控在武汉一地?为什么灾害预警后中国人能用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完成集体避难而不是像墙外的各自为战被冲跑被压死活该?因为当一个权威发出的普通人不太容易马上理解领悟贯彻的指令层层下发直到每一个普通民众后,即便有小部分个体依旧会像墙外的那些鲨匕一样质疑、抗拒、非暴力不合作,可绝大多数人能够知轻重知道听从、配合而不是立马“no,去尼码的,凭啥”,剩下一部分不理解不配合的也能在基层工作人员、亲友劝阻下至少不成为顽固阻挠的反对力量,这样才能实现全社会的上下一心、令行禁止,才能在真正的大灾大难面前变成一个有极强执行力的共同体。就像社区工作者群发一个“明儿台风直击本地,大家非必要不出门,关好门窗、户外的物品尽量收到室内”,它就像教官给出的“稍息、立正、向左向右看齐”,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ok台风要来我先检查下家里哪些东西要收拾下”,那这就是集体主义在你身上打下的一种烙印。毕竟墙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第一反应极大概率是“你说啥就啥你踏喵那根葱”?
军训也确实是强调吃苦耐劳精神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品德,但时代发展到如今,没苦硬要青少年强吃也确实是没什么必要的,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并不会真正的在有生之年踏上极端残酷、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第一责任人的满是硝烟炮弹无眼的战场的,一个动作不达标不到位并不会真正丢了性命。军训更多是倡导一种精神的传承,而不是苛求每一个学生达到一种具体的指标。绝大多数的学校领导、班主任、绝大多数的军训教官,也都是普通人,年纪大一点的为人父母,年轻一点的结束自己的军训也没几年,一般都是有同情心、同理心的,不太会对任何不适的学生表现出那种绝对的唯意志论的苛刻要求,高温环境下学生真的不舒服了,及时表达,教官、教师一般都是会马上安排庇荫处休息、补水的。但教官、教师、学校领导们是没法主动表达出这种“放水”的,他们的立场和一般学生是不一样的,是需要坚持磨炼吃苦耐劳精神品质意志的立场的,他们可以在学生提出不适后放一马,但却不太能够对所有学生较明显地给出那种“你们看着办”的摸鱼式指令的。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军训出了极个别的悲剧就全盘否定甚至质疑存在意义,就忘了它于国于家于每一个个体的有功时刻。
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身强体壮经常锻炼,有的确实长期缺乏运动体弱多病,这些个体差异,你一个新生去新学校报道,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教官都不那么了解的,他们给出的是普遍性的要求,但并不会真的苛求每一个个体都严丝合缝达标,你需要在不适的时候主动为你自己发声,而不是指望老师、教官们去从人从众中发现你异样的眼神从而揣测你是不是强忍着不适即将晕倒。所以对于每一个能看到这儿的青少年,就一个忠告:不用羞于表达自己身体的不行,这真的没什么可逞强的,用积极的态度参与军训,在身体不适的反应出现时不要硬撑,这种硬撑不会让你成为什么优秀典型上台在国旗下发言,也不会轻易就成为意志品质上的污点在入团入党时拖你后腿,勇敢地用正确的态度合理的方式表达这种不适,你不仅是在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也是在为教官、教师、学校领导负责,真的,他们其实只要脑子正常,都希望你及时提出不适而不是硬撑出一个意外给他们带来无比大的麻烦。
反正我在国内高中入学五天军训的第四天身体不适就遁了;在新加坡入学五天野外生存训练第三天让我个200斤旱鸭子划那种小艇绕岛,教官却是个一百斤不到的青年女性时,我那天直接跟老师说感冒“逃”去本岛开病假了。我可以“撑着病体”参加第四第五天的所有活动,但我不会为了展现意志品质就吨吨吨喝乌敏岛外印尼污染过的海水,反正我很清楚我的小船若是翻了……我丝毫不觉得瘦得跟猴子一样的女教官会救我狗命、能救我狗命。
对于每一个有孩子将要参加军训的家长,建议就是不必抵触、质疑军训的必要性,你越是用对抗的方式去沟通越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就让孩子积极去参加、体验,对孩子身体素质不太有信心的很有必要与孩子保持每天的联系,一般积极体验参与个一两天是不太会有问题的,在身体出现不适反应时没必要勉强孩子硬撑,配合孩子与学校方面积极沟通,一般都是可以达成妥协的,或后几天告假,或初步达成来年补缺席天数的共识(这种来年再找个由头,比如阖家远行啥的,学校吃饱了撑的才会硬拖着孩子去补),只要孩子不是翘了军训回家各种嗨还朋友圈各种晒引起其他同学不满、给学校开展工作带来各种麻烦,一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
用积极参与的态度去,是配合各方开展工作;在不适的时候及时发声,是对自己身体负责也是对各方负责,自个儿“机灵”点,完全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如果只是嫌累了装一装,记得装得像一点,想想自己尴尬到想抠出三室一体的往事,头上多冒点汗、脸色更白一点,教官老师们也有更好的台阶下嘛。
这种猝死悲剧,也只能说逝者安息、家属节哀,校方好好头疼吧。飞来横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