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53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很多華人喜歡去日本一些凋敝的縣城旅遊而日本人一般不會去中國的縣城旅遊?
16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8 18:10

一看就是初中地理沒學好的,日本總共就四十來個縣,縣是一級行政區,本來日本是道—縣—市的行政體制,但是後來道一級被取消了,就相當於中國的大區一級被取消了,一級行政區直接到省了,在外交上日本的縣是直接和中國的省交流的,實際上按照人口面積算,日本的縣也相當於中國的普通地級市,所以日本的所謂縣城也相當於中國的「三線城市」,按理說中國的三線城市也是外國人最常去的旅行地




作者:栗花落香奈乎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5471390148/answer/13033758528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6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8 18:10

求知的兔子:


因為據說在日本縣城

日本人會擦完馬桶再舔一遍

真是極致的服務精神

16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8 18:10


毛先生:


不是打過去的去幹嘛?

16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8 18:11

作者:四體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5471390148/answer/13033605488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啊???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日本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縣

……然後是七百多個市,八百多個町……

中國省(32),市(六百多),縣(三千多)大概是這個數量級,忘記了。

比如你用北海道對應中國的省,那札幌「市」就是省會。

如果你用北海道對應中國的市,札幌市就是市委所在的區(縣)。

這個問題的前提就是錯位的。

而且對中國的現實也不了解,中國旅遊資源的分佈也是城區以歷史古迹,老城區為主。

而且重點提一句,很多歷史名城的古迹保存不完整,頭鍋是日本,二鍋是民國。

特殊情況還有英法美俄等等。

如果是縣城往往以自然風光為主,古迹有,往往不行成主要因素,或者原本的縣已經併入市區了。

再一個就是,日本的文化輸出確實厲害,很多具體的地方在世界人民的心理都有具體印象。

比如東京愛情故事

的愛媛縣。

而愛媛縣的地圖是這樣的。

最後就是基礎設施建設了,但以我最近幾年下貧困縣的經歷看,鄉鎮旅遊就是這三五年的事,甚至江浙一帶已經非常完善了。

北京也是。

與其網上沒頭沒尾的求真相,不如多走走看看。

16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8 18:11

秀色禪心:


這帖子是騙精日狗們,去日本八線沒落小縣城去消費啊。。。。。

16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8 18:11

我想靜靜:


因為沒有很多人喜歡去日本一些凋敞的縣城旅遊,所以要在中國互聯網上營銷,偽造很多人喜歡去日本一些凋敞的縣城旅遊的假象,也許營銷成功了,傻子夠多,就能變成真的「 很多人喜歡去日本一些凋敞的縣城旅遊了呢」

16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8 18:11


虎耳:


旅遊就是圖個新鮮嘛。

16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8 18:11

以偏概全,崇洋媚外!

日本的國土面積約37.8萬平方千米(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就這一點還不如咱中國雲南省39.4萬平方千米的大。

你要說獵奇,那邊真的是夠你邂逅的。

你要說環境和人文,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夠你鑒賞和回味的。

不是說日本縣城不能去,去的話你好好比較一下到底是哪裡好。

我很喜歡中國的縣城,那裡有泥土也有芳香;有嘈雜也有安靜;有炙熱也有陰涼。

那才是我們應該生活的樣子,而不是活在影視里。



作者:媽了個九子的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5471390148/answer/13033470422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7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8 18:12

彷彿天下:


日本才多大地方?中國多大?

你才去過幾個地方就這麼說

你應該問的是你的臆想正確與否

17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8 18:12


阿奇黴素:


可能日本凋敝的縣城是當前國內縣城的將來,人們更想看未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