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son wang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075859967780590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幾個很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那個著名的終身僱傭制。終身僱傭制,指的是員工一旦進入企業,若沒有違反公司規章制度,也沒有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不主動遞交辭呈,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這套制度在泡沫破裂之前就已經深深紮根了,即使經濟不景氣,企業也不會輕易裁員,因為這是他們企業文化的核心。
再說說這個制度的好處。對企業來說,員工不會輕易跳槽,技術和經驗能夠積累下來;對員工來說,有了安全感,就算經濟再差,飯碗還是端得穩穩的。這就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就業環境。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日本的人口結構。從90年代開始,日本就進入了老齡化和少子化,勞動力供給本身就在減少。經濟雖然不增長,但需要的勞動力也沒有大幅增加,這種"均衡"反倒維持了就業穩定。
還有就是日本企業的應對策略比較"溫和"。經濟不好的時候,他們更多選擇的是降薪、減少獎金、減少工作時間,而不是直接裁員。這種"內部調整"的方式讓就業率數字看起來很漂亮。
政府政策也起了作用。日本政府在這期間推出了很多就業保障政策,比如就業保險、職業培訓補貼等等,幫企業分擔了一部分用工成本。
不過話說回來,高就業率不等於高質量就業。很多人雖然有工作,但工資增長緩慢,生活水平提升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會出現"低慾望社會"的現象——有工作但沒激情,有收入但不敢花。
所以你看,他們的數字好看不代表他們的日子就好過,這個道理在哪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