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7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願意吃苦了?
141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23:18

小丹尼哥:


狼來了的故事都知道,吃苦一時是鍛煉,吃苦一陣是無奈,吃苦一輩子是棒槌,誰生下來是為了吃苦的,還不是為了先苦後甜,關鍵是一直吃苦就一直苦,一點甜的影子都沒有啊!於是發明了「延遲享受」,延遲多久也沒說明白,就讓一直拉磨,就想驢子一樣矇著眼乾,哪天拉不動了就被宰了


142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23:18

不願吃苦的本質是「吃苦性價比太低」。

中國傳統思想是「先苦後甜」,但我們看上一輩,苦到晚年,甜的沒幾個。

埋頭苦幹、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積累的財富,被婚戀、育兒、教育、住房、醫療、意外、消費主義陷阱又打回原形,人老了也玩不動了,還要繼續給後代當牛做馬。

中國人以為比別人多耕一畝地、多做一套試卷、多加一天班,卷死別人,就成為人上人,就能「先苦後甜」,現在卻發現,你如果想吃苦,就永遠有吃不完的苦我。

讀書苦、工作苦、養孩子苦、養老苦,什麼時候是個頭?

顯然,生存規則的不合理,社會資源分配機制的不公平,導致年輕人漸漸退出權貴們制定的「比吃苦遊戲」了。

不玩了。



作者:純屬參觀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9268098453730067/answer/194324373845861581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43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23:19


韓老魔:


年輕人吃了苦,甜最後被誰吃了?

凡事都要講付出和回報比嘛。

144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23:19


李多魚:


只要你能吃苦,就會有吃不完的苦,而別人不吃苦,也沒見的比你活的不如意,所以,還有必要吃苦嗎?所以說,吃苦耐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已經不適應用於這個時代了,在別人眼裡,在領導眼裡,你能吃苦,那就是最適合干臟活累活的那個人,別人也只會覺得你好欺負而已

145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23:19

身邊很多人,或許就能說清這個問題,看看一個大家庭里,如果那個願意吃苦,就會有吃不完的苦,但凡有點啥事,所有人想到的,大機率都是讓能吃苦的那個人去吃苦。

在單位大體也是如此,那個員工任勞任怨,就會有做不完的工作等着他。

吃苦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傻。這麼定義了,還有幾個人會想着吃苦,與其換一個不確定的未來,還不如享受確定的現在。



作者:治治姑姑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9268098453730067/answer/19431140229594283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46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23:19

沒有人喜歡吃苦,如果可以的話,人人都希望自己生活能夠快樂安穩舒適,在這基礎上自己再去追求些刺激來豐富生活。


包括動物也一樣,沒有那種動物喜歡吃苦,只有吃苦能帶來生活的利益時他們才願意吃苦。如果我們將他們吃苦才能得到的東西直接賦予他們,改善他們的生活,他們比我們還熱於躺平。



作者:浮生如夢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9268098453730067/answer/194305621476741307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47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5 23:19

呦呦鹿鳴:


現在一些網友張口就來,歷史一無所知也敢以偏概全了。

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很多人的爺爺輩帶着你的叔伯輩在農田裡面賺工分,吃大鍋飯,飢一頓飽一頓,當時努力有什麼用?能提高生產力?

每次回家上桌吃飯,我伯那一輩,有人喜歡訴苦自己小時候,為了撈點柴火,都得走路幾十公里,去偏遠的別的地界山上,經常訴苦當時沒得吃,人吃米糠(穀皮)吃到上廁所上不出來,還有的老一輩的見到紅薯就想吐,至於雞鴨牛羊那些,都是公家的,人都沒得吃,畜生又有什麼吃的,還想有肉產出?

然後一些網友開口一句,老一輩的人當時工作多麼輕鬆,朝九晚五放牛到點下班,去問問他們下一頓飯哪裡來?我們年輕這一輩還沒過過吃不起飯的日子。

再去問問年輕網友的父輩,有多少人父母在九十年代南下廣東打工,住的是什麼宿舍環境,有沒有空調,有沒有現在的洗漱環境。2010年後,大批的農民工進城從事建築行業,曬的人人都是黑皮,他們什麼工作條件,他們什麼住宿條件。

我們現在這一輩畢業,哪怕是送外賣送快遞,工作環境都比他們好太多,熱了鑽進商圈找涼快,下雨了找個地方能躲雨,甚至什麼時候上班什麼時候下班,外賣員自己說了算。90年代有幾個人能坐辦公室?現在大專畢業出來從事商貿的,從事門店銷售的,基本上冬暖夏涼。

以前都是幫外國人打工,沿海多是代加工製造業、代加工服裝廠,現在一些製造業,晶片電子領域,能給一些畢業生開三四十萬一年,新能源能給二十來萬,放90年代,他們讀書再厲害,專業知識再精通,機會都沒他們的。至於國企,當年要麼是稀缺的大學生包分配,他們等同現在中上985了,要麼是家裡有關係能夠塞進去,輪得到你一個貧民小子?現在一個普通大學生出來,不靠關係都有機會能進國企。

至於吃苦這件事,有的人家庭條件好一點,找個一個月幾千塊的工作都可以過得很舒服,人家犯不上去吃苦。腦子機靈的,自己創業做生意開店或者網絡平台倒賣接廣告,也能過得不錯。可現在一些一無所有的貧家子,父母不能托底,腦子也不機靈,賺錢沒有門路。輕鬆的工作嫌棄工資低,上萬的又嫌棄工作累,體制內又沒本事考不上,開店沒本錢或者早上起不來,這些人準備幹啥?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