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
現在一些網友張口就來,歷史一無所知也敢以偏概全了。
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很多人的爺爺輩帶着你的叔伯輩在農田裡面賺工分,吃大鍋飯,飢一頓飽一頓,當時努力有什麼用?能提高生產力?
每次回家上桌吃飯,我伯那一輩,有人喜歡訴苦自己小時候,為了撈點柴火,都得走路幾十公里,去偏遠的別的地界山上,經常訴苦當時沒得吃,人吃米糠(穀皮)吃到上廁所上不出來,還有的老一輩的見到紅薯就想吐,至於雞鴨牛羊那些,都是公家的,人都沒得吃,畜生又有什麼吃的,還想有肉產出?
然後一些網友開口一句,老一輩的人當時工作多麼輕鬆,朝九晚五放牛到點下班,去問問他們下一頓飯哪裡來?我們年輕這一輩還沒過過吃不起飯的日子。
再去問問年輕網友的父輩,有多少人父母在九十年代南下廣東打工,住的是什麼宿舍環境,有沒有空調,有沒有現在的洗漱環境。2010年後,大批的農民工進城從事建築行業,曬的人人都是黑皮,他們什麼工作條件,他們什麼住宿條件。
我們現在這一輩畢業,哪怕是送外賣送快遞,工作環境都比他們好太多,熱了鑽進商圈找涼快,下雨了找個地方能躲雨,甚至什麼時候上班什麼時候下班,外賣員自己說了算。90年代有幾個人能坐辦公室?現在大專畢業出來從事商貿的,從事門店銷售的,基本上冬暖夏涼。
以前都是幫外國人打工,沿海多是代加工製造業、代加工服裝廠,現在一些製造業,晶片電子領域,能給一些畢業生開三四十萬一年,新能源能給二十來萬,放90年代,他們讀書再厲害,專業知識再精通,機會都沒他們的。至於國企,當年要麼是稀缺的大學生包分配,他們等同現在中上985了,要麼是家裡有關係能夠塞進去,輪得到你一個貧民小子?現在一個普通大學生出來,不靠關係都有機會能進國企。
至於吃苦這件事,有的人家庭條件好一點,找個一個月幾千塊的工作都可以過得很舒服,人家犯不上去吃苦。腦子機靈的,自己創業做生意開店或者網絡平台倒賣接廣告,也能過得不錯。可現在一些一無所有的貧家子,父母不能托底,腦子也不機靈,賺錢沒有門路。輕鬆的工作嫌棄工資低,上萬的又嫌棄工作累,體制內又沒本事考不上,開店沒本錢或者早上起不來,這些人準備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