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17篇帖子。
(转载知乎)日本在“失去的30年”经济低迷下,为何能维持98%以上的就业率?
141樓 JosephHeinrich 2025-8-9 19:29

木桶:


当然是因为他们热爱工作。

142樓 JosephHeinrich 2025-8-9 19:29

作者:小学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12928759388378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觉得讽刺日本失去30年的言论,说的是没有错的。

就好像很多人,直言不讳的说果党糟糕的统治一样。

说的都是非常正确的,并且还是有详实的数据支撑的。

包括一众对欧美的批判,也是非常正确的,我个人也是非常认同的。

但日本真的不怕对比。

欧美真的不怕对比。

甚至是果党,真的不怕对比。

你说了人家的,悲惨境遇,社会阴暗面,还有造成的极其糟糕的人间苦难。

那你呢?

你的,都是404啊,朋友。

为什么404?你知道吗?

因为你糟糕到了,突破人类社会底线,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当然我说的都是过去了,很多人会不屑一顾。

那我们来看今天,咱们这个社会。

请问你能看到什么?

你什么都看不到,如果不捅破了天,你什么都看不到。

那你跟任何人对比,你都是赢的,因为你的社会是什么问题都没有的,都不存在的。

因为你看不到,所以不存在。

如果有人说,你的社会糟糕,你的经济拉胯,你的人民苦难。

那就是造谣。

不是造谣那就是间谍。

就好像这两天的,幼儿园,还有答辩一样。

那就是造谣,那就是境外势力间谍的蓄谋已久的阴谋。

你用你的脚趾头想想。

曾经的日本,有多特么强大,人家的发展,是触碰到了物理上限的地方,人类社会能够发展的天花板的地方。

你指出了一大堆的问题。

这些问题,存不存在?

确实是存在的。

那你呢?

你不仅一无所知,你还失去了了解的权利。

比如说几乎所有社会经济运转的数据,都停止公布了。

再往下发展下去,就什么数据都消失了。

我们不需要数据,我们只要相信,那就是巨大的胜利。

你也不怕对比的。

因为你跟谁对比,你都一定是赢的。


143樓 JosephHeinrich 2025-8-9 19:30

就两点,一方面是维持存量,一方面是增加非正式就业。

首先是战后的终身雇佣制度被坚持了下来,能不裁员就不裁员,如果要裁员也要给被裁员工重新分配单位,制造业尤其如此。

第二就是冻结工资薪酬。日本的工资水平在1995年达到顶峰后就再也没有实质性增加,不加薪也不减薪,降低企业负担,维持雇佣率。

第三就是增加非正式雇佣。这个是专为1975-1985出生的就业冰河期世代制定的政策,也引发了大量的非议,但是效果确实显著,年轻人的就业终于解决一部分,尽管社会保障低,工资水平也低,但凭借长期的经济通缩,这些收入可以维持一个相对体面的生活水平。

第四就是文旅服务业的发展。这个跟第三条是配套的,但是也导致人口持续三十年向东京集中,形成了东京一极化现象。

总而言之,日本政府废了很大的努力才维持了就业率,代价当然也是有的,但是总体上帮助日本度过了这三十年的停滞期。



作者:勇气的羁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12227491137420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44樓 JosephHeinrich 2025-8-9 19:30

国内大学宣传毕业生就业率98%甚至100%你不信,日媒宣传就业率98%你就信了?说好的批判思维、独立思考呢?

B站上看到过一个视频,是一个在日本工作的up主发的,里面提到日本打算把每周工作20小时以上的人都算成“就业”,即打工也算就业。好,问题来了,打零工你觉得算“就业”吗?如果算的话,那假期当家教的大学生也算是就业了。

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白色家电还是世界名片。直到2000年后,国内一说白色家电还认为是日本的最好,现在呢?日媒之前报道在日本市场销售的白色家电有一半以上的品牌是中国的。连当年盛极一时的东芝都退市了。

现在2025年,日本除了汽车产业还值得一提,你还能说出第二个堪称日本名片的、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产业吗?甚至日本的汽车产业里,现在真正有份量的都只有丰田了,而90年代的时候,哪怕泡沫破裂,日本的汽车产业在世界市场的份额有现在这么低么?

光靠否认日本失去的30年,并不能帮助日本产业重回90年代的国际地位,也解释不了日本债务规模和gdp之比居然高达260%左右。这个数甚至比美国高一倍,美国才120%左右。想吹日本经济,先回答一下日本这债务什么时候能还上吧。



作者:王适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11325767367444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45樓 JosephHeinrich 2025-8-9 19:30

日本是一个非常非常特殊的国家,知乎上很多人说什么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改造之类的,我不这么认为。

相反,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保留了亚洲非常浓厚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以及封建主义色彩。

从封建建构来说,上下左右至少会觉得大家在一个集体里,是相似的。

而不会觉得非天龙人之外的人,都是耗材。

所以我一直认为鼓吹未来会走日本路线的人不是傻就是坏,根本不可能。

下行周期,你一定你得不到封建主义的好处的。

就像日本能在日俄海战和日露战争中痛揍苏俄。

而你却是苏俄在亚洲创造出来的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作者:直角假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11097900100174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46樓 JosephHeinrich 2025-8-9 20:14

强制改名用户:


你这话就像在问,为什么美国大萧条时期平民蛋白质摄入量还比现在的东印度农村强?还能为什么呢,该你自己那份被老鼠吃掉了呗。

147樓 JosephHeinrich 2025-8-9 20:14

国际教育苦行僧:


最大的理由就是日本是个高度发达的国家。

这就意味着,日本本身国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能力兜底,有健全的制度和法治维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有精力和意识去调控所谓的经济下行,各种行业泡沫和危机,甚至,日本的从业人员的素养和能力也的确要比很多国家的从业人员要好。

毕竟,人家搞资本主义,也不是第一个一百年了,我们的改革开放还不到50年,我们很多经济和政治意识都很薄弱的群体,突然在自己所在领域赚到了第一桶金实现了阶层跨越,他们不可能也没有义务去提携后面千发达的群体,这就导致天朝社会的矛盾既多样又复杂。

我们一方面要发展科创型社会,一方面不得不面对很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遇到的经济困境,新生人口减少,世界级别的商业和贸易竞争等等。

其实就业率这个东西,很玄乎的,看如何去看待和统计了。

就业率,对于那些从来没有工作过的人而言,就是空洞的概念,很多人说自己失业了,指的是之前自己是有雇主和工作单位的,可对于很多社会新手而言,没有工作过,实际上是不计算进入到失业率范畴的;但很难去统计到底有多少类似从来没有工作过的社会新手,包括他们的工作稳定性。

实际上很多人的工作稳定性也与企业的薪资和稳定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这就对于企业的风险防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往往被人们忽视掉。


148樓 JosephHeinrich 2025-8-9 20:14

日本厚生劳动省关于就业的定义是:原则上每周工作20个小时以上的就算是就业了,长期兼职的也算。


Q.どのような场合に“就职”になりますか?

A. 原则として、周20时间以上動く仕事に就く场合、それがアルバイト等であっても“就职”と なります。また、自営业を开始する场合、その事前准备の开始の段阶から“就职”となる场合 があります。



作者:三倍冰激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098587551849452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49樓 JosephHeinrich 2025-8-9 20:15

作者:kiaee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09539155553498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低失业率”的背面:少子化、老龄化与劳动短缺共筑的“就业泡沫”

表面上看,日本似乎创造了一个就业奇迹:即使在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经济长期低迷后,其官方失业率依然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近年来常在2.5%-3.0%之间徘徊)。2023年4月的数据甚至低至2.6%,远低于许多发达经济体。然而,这看似亮丽的就业数据背后,并非经济活力四射、岗位充沛,而是深植于日本社会结构性困境——急剧的少子化、深度老龄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劳动力危机和社会负担——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可以说,日本的低失业率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结构坍塌的“伤痕勋章”。


劳动力持续萎缩:供给端的急剧收缩是“低失业率”的基石。


证据: 日本总生育率(TFR)自197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下降,从2.0以上跌至2022年的历史最低点1.26(厚生劳动省数据),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2.07。这导致出生人口连年减少,2023年新出生人口仅约75.8万人,创历史新低(厚生劳动省速报值)。


结果: 适龄劳动人口(15-64岁)规模持续萎缩。日本总人口自2011年开始连续负增长,其中劳动力人口(15-64岁)比例从1990年代初的高峰69.8%(1991/92年)急剧下降至2023年的约59.1%(总务省统计局)。劳动年龄人口从20年前的峰值减少了近千万。想象一下,找工作的人每年都在大量且快速地减少,雇主即使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岗位空缺也更容易填满,失业率自然被压低。


深度老龄化加剧:推高劳动参与率,填补“缺人”的岗位。


证据: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12.1%飙升至2023年的创纪录高点29.1%(总务省数据),“75岁+”高龄人口增速最快。


结果: 巨大的养老金压力和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迫使大量老年人不得不或主动选择延迟退休、继续工作。2023年,65岁以上老年人的就业率达到历史高位的25.2%(总务省劳动力调查),其中服务业、零售业、运输业、农业中老年劳动者的身影极为普遍。他们虽然提高了整体就业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和“填补”了职位空缺,但本质上是在用“高龄就业”对冲“青壮年短缺”,而非产业繁荣的标志。


养老保障压力与劳动意愿:被迫的“充分就业”。


证据: 公共养老金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少子化导致的缴费者减少,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工资的比率)不断下滑,甚至不足以维持退休前生活水平。许多人对养老金能否支撑晚年生活感到焦虑。


结果: 保障不足迫使大量本该退休的人留在或重返职场,并非出于职业生涯热情,更多是出于经济压力和“退无可退”的现实。他们是“有工作就做”,而非因为理想的职位很多。这进一步扩大了劳动力供给(尤其是高龄劳动力),压低了失业率的统计值。


劳动力短缺的刚性:有岗位也难找人。


证据: 持续多年的劳动力短缺是日本经济的顽疾。日本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之比)在疫情前长期维持在1.6倍左右甚至更高(厚劳省数据),意味着平均一个求职者有1.6个职位可选。即使是在疫情期间或稍后,部分服务行业、制造业技能岗位仍然“一人难求”。


结果: 因为根本性的劳动力供给不足(源头是少子化),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空有岗位但无人可招”的情况。在这种“卖方市场”(劳动者是卖方)环境下,失业率自然被压制在低位。但这恰恰反映了经济增长的瓶颈,并非需求旺盛。


非正规雇佣增加:灵活性的代价。


证据: 尽管整体失业率低,但非正规雇佣(part-time, contract, temporary)的比例持续上升,在2023年接近总雇佣人数的四成(约37.7%,厚生劳动省每月劳动统计调查)。 许多行业(尤其服务业)高度依赖这类灵活用工来填补全职岗位的空缺或降低成本。


结果: 这些岗位虽然创造了“就业”,但往往收入较低、福利保障不足、稳定性差,并非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它们是企业在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双重压力下,为了维持运转而采取的折中方式,同样不是经济健康增长、创造优质岗位的证明。


结论:低失业率≠健康的就业市场


因此,日本持续的低失业率,与其说是经济活力不减的明证,不如说是在少子化釜底抽薪、老龄化火上浇油、养老保障不足推波助澜的合力下,劳动力市场严重扭曲的表征。它是劳动供给绝对减少、老年人退而不休以及大量非正规岗位堆叠共同构成的一道“低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低质量)”的奇观。其背后,隐含着经济增长乏力、社会负担沉重、国家未来堪忧的深层次危机。当我们看到日本那“漂亮”的低失业率时,更需看到其背后那些沉甸甸的人口与结构性问题,这才是理解日本经济现状的关键。繁荣的表面之下,是“人手不足”时代一种无奈的静默。


150樓 JosephHeinrich 2025-8-9 20:15

日本近年的经济增长点到底在哪里啊。。。所有说日本走出三十年的言论里,从来都不提日本到底哪个主要产业/新兴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了。理论上能带动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整体经济走向的产业发展怎么都的是行业的领头巨无霸,但没听说日本近几年冒出过新巨头出来啊。

中国至少还能说出几个新冒头的增值产业,比如云计算,物联网,电车,绿能光伏啥的。



作者:dogfish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09533747292447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