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d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203147002268983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來說一下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時間線。
「失去的三十年」是指從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開始算起,
緊接着在1991年日本迎來股市和樓市的泡沫破裂,
從這一年開始進入了漫長的停滯期。
日本從高速發展階段GDP增長10%到長期停滯階段GDP增長不足1%的這個過程中,就業率一直維持98%以上,按照常理來說這是一個很不合理的現象。
正常是隨着經濟增速的放緩,需求端開始減少,企業也就不需要那麼多員工,所以失業率會開始升高。
而日本恰恰相反,這一現象看似矛盾,其實跟日本勞動力結構、企業文化等都有關係。
終身僱傭制
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階段,日本企業跟大部分員工簽訂的合同都是終生僱傭制合同。
這樣做法的好處就是,如果經濟一直高速發展下去企業端不必為人才流失而擔心;
但是一旦經濟開始下行,企業也將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
其他國家在面臨經濟低迷期時,最先做的就是裁撤部分員工以降低用人成本,然而這個方法在日本並不適用,他們能做的只是降低工資。
除了降低工資外,還有就是減少招收正式工的數量。
日本非正式工的佔比高達37.2%,企業通過擴大招收勞務派遣、兼職等,來降低用人成本。
這樣的做法導致表面數據很好看,但其實多數人每天都生活在不穩定與焦慮之中,畢竟隨時都有可能面臨失業。
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
日本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也導致勞動力供給持續萎縮。
國家也許會因為科技創新、能源創新等短時間內得到快速的發展,不過長久來看如果沒有持續人口的延續一切也都是空談。
相信大家看到過這樣的新聞,若日本當前趨勢延續,預計到2720年1月5日,日本將僅存一名14歲以下兒童。
雖然只是大膽的預測,都知道日本政府不可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不過從這個預測中也能感覺到日本人口老齡化與少子化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
在這種人口供給極度萎縮的情況下,日本企業即便經濟低迷也不敢輕易裁員。
政策端的作用
在泡沫經濟階段日本人也跟我們一樣貸款過度消費,這種提前消費給社會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在日本泡沫破裂以後,如果大部分人直接被裁員銀行端會出現大量壞賬,雖然有抵押物,不過在大家都沒錢的時候銀行又能將這些抵押物賣給誰呢。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穩就業。
日本政府長期執行零利率政策,為企業提供近乎零成本的貸款來維持他們的生存,這也間接保住了很多就業崗位。
輿論的作用
日本社會對失業的容忍程度很低,企業裁員會面臨聲譽損失和工會的壓力。
日本工會每年都會組織「春斗」,又稱「春季生活鬥爭」、「春季工資鬥爭」,是日本工會每年春季組織的為提高工人工資而進行的鬥爭。
從工資的談判上也能看出工會的力量有多大,一旦某個企業想要大規模裁員必然會遭到大量的輿論抨擊。
所以日本企業一般都會選擇在企業內部降薪或者轉崗的方式解決冗餘人員的問題。
對於日本的問題我一直認為千萬不要只是以「看笑話」的態度來看待這個話題,也許我們將來經歷的不會跟他們一模一樣,不過我們早晚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現在我國也在面臨從高速發展階段過渡到穩定發展階段的這個過程,也在面臨著人口老齡化與少子化問題。
日本當年的做法雖然保持住了高就業率,但我覺得那些現象都太表面化,深層的本質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東西。
日本高就業率帶來的是整個社會的工資停滯、非正式員工的貧困化,本質實在維持一種「低質量充分就業」。
這樣的做法優點就是能夠保證穩定,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大大延緩了改革的速度。
一個是「長痛」,一個是「短痛」,是你的話會怎麼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