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木先生:
说浅了没干货,说深了怕伤人。“国外生活那么无聊,为什么还要出国?”这句明显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前半句是你的认知,认为国外生活无聊;后半句是别人的选择,你当然不知道为什么。
在看待不理解的事物时,我们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就以出国为例,你看到有人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你不明白为何他们放弃国内省钱省力的学习,为何放弃国内舒适的环境要远渡他乡;你看到有人放弃体制内的铁饭碗举家移民,在异乡宁可沦为三等公民也不愿在国内当家做主;你看到高管、企业家、富人将孩子送出国,以为国外读书容易——种种之中,你看到了片刻仍看不透,究其原因是你跟别人的生活追求不同,且认知不在一个高度。

出国生活无聊么?或许是吧,毕竟出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如果有了绝对就有了绝对的流向,你也不用纳闷了。出国有意思么?对一些人或许是吧。仅仅出国一件事儿,你能看到的优劣势,似乎取决于你对出国这事儿的认知,也取决于你对生活的追求。
涉及认知的事儿总是太复杂,因为涉及听众的理解度。你说浅了戳中不了要害,说深了就伤人了,说的再深他就听不懂了,自然就会心声纳闷。

例如,有一天孩子告诉你他想要出国,你可能会觉得:
1)出国需要英语好,孩子英语考试都费劲呢,出国后学习课程肯定会很难。但不知道的是,孩子可能自己已经评估了自己,自己给自己设定了相关能力的提升,即使你担心的英语通过雅思、托福考试,孩子想通过努力达成申请大学的标准。
2)出国需要昂贵的留学费用,出国学习3-4年花费上百万不如买一套房子,万一学的不好回来找的工作不如意,十年二十年都赚不回来。但不知道的是,出国留学,在有些人眼里是投资,在另一些人眼里那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打开世界的一种钥匙。
无论选择在国外生活还是国内生活,生活高兴与否都在于个人,生活水平高低也在与个人,生活是否无聊也在于个人。在你眼中的不堪,或许就是别人眼中的幸福;反之亦然。
生活永远是自个的事儿,无需在意他人的眼光,那不过是他人的认知而已。

@知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