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52篇帖子。
(轉載知乎)國外生活那麼無聊,為什麼還要出國?
13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04

abc:


樓主主張國外生活無聊,按誰主張誰舉證原則,你先來證明一下國外生活無聊這個前提

13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04

艾爾又又又停電啦:


有沒有一種可能,無聊不是沒地方玩而是時間太多完全用不完。。。

13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04

作者:清月Official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5748403951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的確很無聊,甚至說實話有些地方還不如國內呢,比如吃的花樣太少口味不和,比如人工太貴,比如大部分公交一個小時一趟,比如基建都很老,人行路又窄又不平,比如市中心居然一大批店只在晚上營業,還有周日休店的,長見識了,還有非母語交流很累,太多了這樣那樣不好的地方,講上一整天都講不完。

那我為什麼出來呢?我想了想,我沒受過來自體制的不公平的對待,對外面流傳的黑歷史也不感興趣,甚至因為當年大學時副院長語重心長的的那句「我希望大家畢業後留在東北,為建設我們自己的故鄉出一份力」,其他同學都去南方和大城市工作時,我毅然留在了瀋陽工作,我愛瀋陽的美食,洗澡,鬆弛感,低物價,人情味,良好的醫療,以及雖然不多,但足夠我在瀋陽生活不錯的工資。

那,轉折點在哪呢?我想了想,或許是2022年瀋陽上半年,我在渾南泰奕桃源小區居住期間,那一個半月中的某一天早上,附近單元鄰居一躍而下的血跡太刺眼了吧。太鮮艷了,太紅了,太赤裸裸了,還有慢性病無法出去續命,只能活活等死後,才允許出殯去燒掉的老人,渾南派出所就在我們小區的南門不到十米,這一切都太刺眼了。

這個時候我才認識到,我一直以為安穩鬆弛的生活,到底有多脆弱,而我只是恰好幸運的,一直以來都沒觸犯那低的刺眼的容錯率。所以,我想去一個下限更高的地方,我不一定會大富大貴,不一定會成為強者,所以我想去一個,就算我累了,就算我病了,就算我在人生的旅途中邁錯了步伐,也不會就此跌入深淵的地方。

13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04

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30歲之前還經常猶豫要不要回國發展,可惜一晃現在35+了,回國到了哪裡都是被優化的對象,斷了念想。無聊確實是無聊了點兒,美國到了哪裡感覺都是大農村。不過沒那麼大經濟和社交壓力,也還湊合吧。

13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04

看你對無聊的定義,

讀書那會,我朋友每天5點從實驗室下班;下班就和我跑酒館喝酒吃飯;

導師在非工作時間就是人間蒸發,絕對不會回消息也不會發消息。

因人而異,有人喜歡這種大量空閒時間,每天10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剩下時間可以去睡覺、發獃、喝酒看足球、旅遊、桌游、社團、去教堂跟老頭練口語。



作者:鐮刀與蜂蜜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5742461670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3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05
作者:雨花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5688866454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出門能爬山,天熱能下海,宅家打遊戲,最好再偶爾有個乒乓館,就是我娛樂的全部了。

從小家裡禁止吃路邊零食,沒有這方面的習慣。不愛打牌,不會麻將,不賭博,煙酒不沾,不會唱歌。跟魔獸世界隊友們吃過幾次,但都是正規飯店,不是路邊攤,也不喝酒。

藍山世界自然遺產

保護區比整個上海市還大,不夠我爬嗎?夜裡我家坐成一排吃着零食打遊戲,為什麼要半夜出門跟別人鬼混?




13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05

宗師段位打野盲僧:


台灣經常逛夜店的人來了大陸也會經常逛夜店

而大陸大部分人一輩子也沒逛過幾次夜店

人和人的不同不要泛化為地區和地區的不同


13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05


Yi Luo:


無聊是和有聊對應的,討論國外是否無聊之前,我想知道國內生活怎麼有聊。

13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05

多維聽雨:


人各有志

14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7 21:06

烏木先生:


說淺了沒幹貨,說深了怕傷人。「國外生活那麼無聊,為什麼還要出國?」這句明顯存在嚴重的認知偏差,前半句是你的認知,認為國外生活無聊;後半句是別人的選擇,你當然不知道為什麼。

在看待不理解的事物時,我們都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認知。就以出國為例,你看到有人放棄高考選擇出國留學,你不明白為何他們放棄國內省錢省力的學習,為何放棄國內舒適的環境要遠渡他鄉;你看到有人放棄體制內的鐵飯碗舉家移民,在異鄉寧可淪為三等公民也不願在國內當家做主;你看到高管、企業家、富人將孩子送出國,以為國外讀書容易——種種之中,你看到了片刻仍看不透,究其原因是你跟別人的生活追求不同,且認知不在一個高度。

出國生活無聊麼?或許是吧,畢竟出國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如果有了絕對就有了絕對的流向,你也不用納悶了。出國有意思麼?對一些人或許是吧。僅僅出國一件事兒,你能看到的優劣勢,似乎取決於你對出國這事兒的認知,也取決於你對生活的追求。

涉及認知的事兒總是太複雜,因為涉及聽眾的理解度。你說淺了戳中不了要害,說深了就傷人了,說的再深他就聽不懂了,自然就會心聲納悶。

例如,有一天孩子告訴你他想要出國,你可能會覺得:

1)出國需要英語好,孩子英語考試都費勁呢,出國後學習課程肯定會很難。但不知道的是,孩子可能自己已經評估了自己,自己給自己設定了相關能力的提升,即使你擔心的英語通過雅思、托福考試,孩子想通過努力達成申請大學的標準。

2)出國需要昂貴的留學費用,出國學習3-4年花費上百萬不如買一套房子,萬一學的不好回來找的工作不如意,十年二十年都賺不回來。但不知道的是,出國留學,在有些人眼裡是投資,在另一些人眼裡那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打開世界的一種鑰匙。

無論選擇在國外生活還是國內生活,生活高興與否都在於個人,生活水平高低也在與個人,生活是否無聊也在於個人。在你眼中的不堪,或許就是別人眼中的幸福;反之亦然。

生活永遠是自個的事兒,無需在意他人的眼光,那不過是他人的認知而已。

@知乎心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