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朵小紅花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246121564233463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到有些在日本的留學生氣急敗壞,那就說明做對了。
給正在讀博的人出兩個選擇題
一,以下兩個選項,請選擇一個
A,你的大學世界排名提升十名 B,讀博獎學金每月多1000塊錢
二,以下兩個選項,請選擇一個
A,你的大學世界排名下降十名 B,讀博獎學金每月少1000塊錢
以下是正經答案
世界所有國家的大多數諾獎獲得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真喜歡科研,而中國讀博群體沒有這個特質。
所以說,有些人還是高估自己了,你留日博士生對日本的貢獻最多就是水幾篇論文罷了,給日本科研增加不了任何貢獻,真要說有貢獻,也就是最多增加一下國際化率而已。
就粉國人那喜歡薅羊毛且讀博目的性很強的特性,你指望他們為日本科研做貢獻?真要是能做出貢獻,那比日本多幾十倍的在中國讀博的卷王早就有諾獎級別的產出了,你看到他們的產出了嗎?
不給錢了恨的咬牙切齒開始詛咒別人了,那更加說明他們做對了。依靠你中國人讀博,也許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在qs大學排名的國際化權重上了。
所以很多回答和評論就說到了大學排名日本大學還要下滑的傻話,因為他們在乎大學排名這些個東西,而日本最不在乎的就是大學排名這個東西。
我說了,中國人無論是在日本讀博還是在任何國家讀博,作用就就兩個,一是可以幫助水論文數量,二是可以增加國際化。
中國人讀博大部分並不是因為熱愛,他們的目的性很明確的,就是畢業後就業競爭力更大一些,薪水更高一些。但這是中國的情形,而日本的情形不是這樣。
所以日本人讀博的,往往不是因為在就業上的目的性,是真心熱愛科研,這部分人雖然少,確是可以做出成果的,大多數時候,科研就是維持發電的。
所以,我給出我的結論,
第一,目的性很強的人讀博,可以當一個很強的工作上的工兵,並不會為科研事業做出成果,不然中國早就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遍地都是了。
第二,為科研而讀博大多數時候都是為愛發電,科研成果的產出絕大多數都是出自這些人身上。
第三,日本冠絕全球的就業環境疊加無法在薪資上突出博士的優勢,導致日本人往往不喜歡讀博。
第四,科研成果只能產生於熱愛的人手裡,而依靠刷國際化,刷論文數量,提高qs大學排名的大學,永遠誕生不了諾獎,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等重要的國際獎項。
第五,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亞洲諾獎大機率還是產生在日本,喜歡刷國際化的亞洲諸多大學,如新加坡的兩個,香港的大學,韓國的大學,大陸的大學,沒有任何諾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