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朵小红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24612156423346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有些在日本的留学生气急败坏,那就说明做对了。
给正在读博的人出两个选择题
一,以下两个选项,请选择一个
A,你的大学世界排名提升十名 B,读博奖学金每月多1000块钱
二,以下两个选项,请选择一个
A,你的大学世界排名下降十名 B,读博奖学金每月少1000块钱
以下是正经答案
世界所有国家的大多数诺奖获得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真喜欢科研,而中国读博群体没有这个特质。
所以说,有些人还是高估自己了,你留日博士生对日本的贡献最多就是水几篇论文罢了,给日本科研增加不了任何贡献,真要说有贡献,也就是最多增加一下国际化率而已。
就粉国人那喜欢薅羊毛且读博目的性很强的特性,你指望他们为日本科研做贡献?真要是能做出贡献,那比日本多几十倍的在中国读博的卷王早就有诺奖级别的产出了,你看到他们的产出了吗?
不给钱了恨的咬牙切齿开始诅咒别人了,那更加说明他们做对了。依靠你中国人读博,也许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在qs大学排名的国际化权重上了。
所以很多回答和评论就说到了大学排名日本大学还要下滑的傻话,因为他们在乎大学排名这些个东西,而日本最不在乎的就是大学排名这个东西。
我说了,中国人无论是在日本读博还是在任何国家读博,作用就就两个,一是可以帮助水论文数量,二是可以增加国际化。
中国人读博大部分并不是因为热爱,他们的目的性很明确的,就是毕业后就业竞争力更大一些,薪水更高一些。但这是中国的情形,而日本的情形不是这样。
所以日本人读博的,往往不是因为在就业上的目的性,是真心热爱科研,这部分人虽然少,确是可以做出成果的,大多数时候,科研就是维持发电的。
所以,我给出我的结论,
第一,目的性很强的人读博,可以当一个很强的工作上的工兵,并不会为科研事业做出成果,不然中国早就诺奖级别的科研成果遍地都是了。
第二,为科研而读博大多数时候都是为爱发电,科研成果的产出绝大多数都是出自这些人身上。
第三,日本冠绝全球的就业环境叠加无法在薪资上突出博士的优势,导致日本人往往不喜欢读博。
第四,科研成果只能产生于热爱的人手里,而依靠刷国际化,刷论文数量,提高qs大学排名的大学,永远诞生不了诺奖,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等重要的国际奖项。
第五,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亚洲诺奖大概率还是产生在日本,喜欢刷国际化的亚洲诸多大学,如新加坡的两个,香港的大学,韩国的大学,大陆的大学,没有任何诺奖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