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9篇帖子。
(轉載知乎)無錫某學院持刀傷人案凶手徐加金被執行死刑,日後應如何避免類似無差別傷人事件的發生?
12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3

島城草民小周龍飛:


改善民生才是標本兼治,嚴刑峻法永遠治標不治本。

12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3

momo:


白死了。這提醒大家不要亂刀人,否則仇人沒啥事。


12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3

LZLZLZ:


不教而殺謂之虐。這事兒沒有人得到任何教化。

12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6

看了一下相關置疑貼子,簡單說下我的判斷:


1、樊維秋、徐加金兩人作案動機清晰明了,不存在複雜的案由需要繼續偵破;

2、樊維秋、徐加金兩人案件性質太惡劣,兩人犯案均是不加選擇;受害者眾多且完全無辜,社會影響非常大;

3、樊維秋、徐加金兩人均是主動求死,一審判決之後不願意上訴,減少了審判程序和時間;

4、樊維秋、徐加金兩人無是完全無賠能力,相受害者善後及安撫工作,完全由國家、政府與社會買單;

5、政法系統歷來有春節、中秋前批量執行死刑犯的傳統。


簡單講:這兩貨案件社會影響性質太太太太惡劣,不殺,留著過年?



作者:Suntime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087020580/answer/8469921925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2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8

小崔:


避免不了,2023年全年自殺人數26萬,2024年光上半年就有24萬,下半年還不知道有多少,這其中難免會有想不開的想多帶幾個一起上路的,怎麼防。

12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8

猜猜我是誰:


保證某一交易行為中的各方的合法且符合社會綱常並相對平等的利益[手動小情緒]

12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9

作者:長於斯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087020580/answer/8492050535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眾生平等'是一種群體訴求的終極表達手段,在現代分為兩種:直接暴力、恐怖襲擊。其中恐怖襲擊是因為社會治理'主體有效且部分無效'而產生的新型群體訴求表達方式。有效是因為GV在乎GS,無效是因為GS中的A群體缺乏群體訴求的非暴力解決方式。

相關方分析:A是襲擊源(犯罪者),B是受警告者群體(根本原因群體),GS是社會大眾,GP是負責治安的群體,GV是社會管理者。代碼來自英語GS政府-社會;GP政府-警察;GV政府。此處不分群體或其代表人物!

1、直接暴力:例如最近熱火的路易吉案:A刺殺B(其中的代表人物)。B(公司)受到震懾於是立馬響應了民眾理賠訴求。GS皆大歡喜,GP、GS串通一氣,於是被GS要挾。

問題在於,B有可能會在以後躲藏得更隱蔽,例如在GS身後,例如貴族-平民直接搭一道柏林圍牆,致使直接暴力這一原始的解決問題的手段無效或不可能,增大恐怖襲擊的必要性(即無奈性,例如哈馬斯對以色列的反抗,本身就沒有高精度武器)。美國顧問笑了:小澤,你把武器藏到平民中間不就讓俄羅斯難堪了嘛 。

2、恐怖襲擊的根本原理:

恐怖分子所想:A要警告B,攻擊GS,GS恐慌於是向GV施壓,GV負責警告B。例如A本拉登警告B美國政府,於是攻擊雙子塔GS美國民眾,GS民眾受到驚嚇呼籲GV接受A的條件(此例中B和GV是一面兩角)。

事件通常的發展:GS受到驚嚇呼籲GV加大GP治安力度,撲滅A。同時查看B的問題。

這一反饋鏈導致很可能達不到恐怖襲擊的原有效果。從根本原理上看,有哪些局限性?

A的自身訴求不明確。無錫和珠海兩案,我們看不出來A有什麼訴求,為了報復而濫殺。B,GV,GS也不清楚該怎麼響應A的真實訴求,對於未來恐怖襲擊的預防發生而言,只能猜測訴求。私心嚴重。

B沒有直接受到警告,甚至無法清楚定義B包含哪些人。也是由於A的訴求不明確導致的。B只會隱藏地越來越深,以社會其它利益為代價,即負外部性。

GS無辜卻受到最致命的牽連。GS可能同情AB其中一方,造成GV決策壓力。

GP不一定在乎GS的安全,甚至存在B→GV→GP利益共輸送(路易吉案)。

GV首先得在乎自己的形象,'我作為GV是可以提供良好GP的!'。B、GV有可能會躲到GP、GS後面擋刀,因為畢竟不是同一個角色。如果GV響應A的訴求,則開惡性的先例,會有模仿犯(這是蘇聯從來不答應恐怖分子的原因)。

忽略眾多其它要素,上層治理未覆蓋面=基層終極衝突頻數,本分析中具象化為'GV的治理公平無效度+GP的治安管理無效度'正比於'見義勇為路人率+恐怖襲擊率'。值得注意的是,直接暴力率不在上述公式中。直接暴力(包括類似於美國工人對資本的訴求有公會這一直接反饋渠道)反而抑制了矛盾向終極形態激化。

最近的案子在後果上客觀上的確部分滿足了A群體的基本需求(畢業證按時發,離婚分配公平),但本事倍功半,GV本來可以預先把公平這件事兒做好,減少A的不滿,卻最終以GP治安能力失信為代價。

我們國情的一個局限性是,A的群體訴求太無力甚至沒有清晰的群體訴求,而且即使有訴求,通常以A的妥協、B的膨脹為結果,最終導致群體訴求的猛烈爆發。這些問題本應該以一種溫和而有效的手段消滅在基層。

12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39

邱月止: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

12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40

ming:


按法律執行則可。

13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22 19:40


烈酒渲情:


本土的布雷維克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